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274章 男子寻亲,他心善帮乞丐,乞丐却在他手心画了一道符

王安邦从小命苦,五岁时死了父亲,十岁时母亲又离他而去,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待生活如初恋,尽管王安邦受到生活的种种磨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像风雨中的一棵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他从十岁开始,就一个人生活,村民们见他可怜,也会时常拿一些米面接济,不过他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做不了重活,他就帮助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放牛,割草,砍柴这些活都不再话下。

村里年老体弱的孤寡老人,还有比他小的孩子,能帮助他都会帮助,可以说把尊老爱幼演绎得淋漓尽致。

村里有一个叫王武的男子,长得是尖嘴猴腮,经常在村子里偷鸡摸狗的,村里人对他是恨之入骨,可这人善于耍赖讹人,死蛤蟆也能说出尿来,因此也就没有人敢招惹他,对他的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人实在是忍受不了,就悄悄地对他妻子说,让她劝劝自己丈夫,谁知他妻子和他臭味相投,说人家是诬陷,破口就骂,二人都是胡搅蛮缠之人,也就没有人再敢对他妻子说什么了。

这两口子不但祸害村民,还祸害自己的老母亲。王武的母亲王氏七十多岁,以前身体好的时候,王武就让她住在家里给他们做饭洗衣,如今身体差了,干不动了,王武夫妻就把老母亲赶了出来。

王氏没有办法,就住在了村子外面的一座破窑洞里,在窑洞四周种些瓜果蔬菜来吃,可王武的媳妇看见婆婆种的瓜,就一下子给她摘完了,老太太气的直掉泪。

王安邦就看不惯这夫妻俩的作风,说道:“你们也太不孝了,把王奶奶赶出家门不说,还把她种的瓜都摘走,她这么大年纪了,叫她怎么生活?”

王武看着王安邦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小子,也敢来教训大爷!”说着就抡起拳头要打他,幸亏王安邦跑得快,要不然真打在他身上了。

刘氏看着王安邦破口大骂,说他是找死,村民见到就对王安邦说不要去招惹那二人,他们的心太歪,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王安邦见王氏可怜,自己上山采摘的野果子就会给她送去一些,还会经常帮助她打水,砍柴,老太太直夸王安邦是个好孩子。

王武夫妇不管母亲,也不允许别人管,他们看见王安邦经常去王氏那里,就威胁他说,“小子,你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还多管闲事。”

王安邦说道:“你们管不着,管好你们自己就行了!”王武一听又要去打他,却被王氏拦住了。

骂道:“你这个不孝子,猪狗不如的东西,赶紧给我滚走!”

刘氏说道:“死老婆子,你这么护着他,就让他为你养老送终吧,你死了我们可不埋。”说完拉着王武就走了。

王氏气的大哭,王安邦赶紧安慰她,说道:“王奶奶,你不要难过,以后我养你。\"王氏抱住王安邦痛哭不止。

窑洞里有很多蛇虫鼠蚁,夏天雨水又多,里面非常潮湿,什么东西都会发霉,王氏那么大年纪了,住在里面经常生病,王安邦就准备她接到了自己家里住。

王氏不愿意去,说是怕给王安邦添麻烦,可王安邦却说:“王奶奶,你还是去吧,我一个人住在家里,晚上害怕。”王氏想到他是一个孤儿,也很可怜他,就去他家住了。

王氏来到王安邦家里之后,他什么都不让王氏做,王氏过意不去,趁他出去干活的时候,就会做一些家务活,这被王武两口子看见,就骂王氏,还要把她送回窑洞里去。

王安邦看见王武两口子胡搅蛮缠,就跑去叫村里的长官里正大人,里正早就看不惯王武夫妻的所做所为,也教训过他们,可就是屡教不改,里正也是头痛不已。

里正听了王安邦的话,没有直接去管,而是说让他先回去,自己去找亭长来处理,亭长也是个地痞出身,不过他是个孝子,一听王武的所做所为就大发雷霆,立刻去找王武。

王武再不讲理,终究也是一只纸老虎,见亭长带着人来了,当场就吓得不轻,赶紧端茶倒水。

亭长打翻茶碗,命令手下把王武狠狠揍了一顿,又把他家的粮食搬到了王安邦家里,并要求他每年都要给王氏供奉粮食,否则就不饶他,王武两口子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村民们见亭长把王武整治得服服帖帖,都拍手称快,说亭长威武,为咱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从此之后,王武再也不敢去王安邦家里找事了,王氏和王安邦如一对亲奶孙,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眨眼六七年过去了,王氏已经超过八十多岁了,她年老体衰,一次感染风寒之后就再也没有好,临终的时候,她从棉衣里拆出来一个大金锁,足足有百两之多,让王安邦拿着金锁去寻找她的家人。

王氏去世之后,王武夫妇就不打照面,里正说道:“王武你个畜生,王婆婆年轻时把你从狼嘴里救了出来,你却忘恩负义,活着不养,死了也不来看一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原来,王武不是王氏亲生的,是王氏上山砍柴时救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一辈子没有嫁人,谁知养的却是条狼,王氏怕他难受,一直没说这事,如今王氏死了,里正就把这事说了出来。

王武一听,说里正胡说八道,自己就是王氏亲生的,村民们看着王武两口子丑恶的嘴脸,就再也忍不住了,大家拿起棍棒把二人打了一顿,这王武也不敢耍赖讹人了,面对众人的围攻,他抱头鼠窜。

安葬了王氏之后,王安邦就拿着那个金锁离开了村子,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王安邦拿着金锁朝京城的方向而去,为了节省路费,他带了十几个大饼,晚上就住在破窑洞里,或者破庙里。

这天,他走到一座山林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王安邦就走进山上的一座破庙里,准备在那里过一夜。

当他走进破庙的时候,在月光的照耀下,他看见一个老乞丐蜷缩在地上,那老乞丐见有人进来,就问道:“谁?”

王安邦说道:“路过此地,进来住一宿,不好意思,耽误您休息了。”

那个老乞丐抬头看了看他,说道:“你身上有水和食物吗?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

王安邦赶紧打开包袱,拿出两个大饼递给老乞丐,然后又拧开水壶让他喝水,老乞丐吃了大饼,又喝了一些水,说道:“谢谢你了,小伙子。”

次日一早,王安邦收拾好行李就要离开,老乞丐却叫住了他,说道:“小伙子,等等,你救了我一命,我要送你一样东西。”

王安邦看着老乞丐,说道:“老伯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说着就要走。

老乞丐却说:“这一路不安全,我送你一样东西,可以保你平安无事。”

王安邦这才停下脚步,看着老乞丐,老乞丐走到他跟前,拉起他的左手,用手指在他手心画了一个符,说道:“遇到危险就伸开手。”老乞丐说完就消失不见了,王安邦这才意识到这个老乞丐不一般,可能是个神仙。

王安邦继续赶路,晚上的时候,正好经过一家客栈,他本来想着在野外过一晚的,可听两个人议论,说这一带有强盗出没,虽然王安邦手心有符,但他也不想招惹麻烦,就准备去客栈里住一晚。

来到客栈,王安邦说要一间最便宜的房,掌柜的就叫一个小伙计带他去,小伙计就带他来到了一个房间里,这间房宽敞明亮,里面的床又宽又大,王安邦感到有些蹊跷,就问那小伙计,这样的房间怎么这么便宜。

小伙计看看他,欲言又止,说道:“时候不早了,客官早点睡吧!”

王安邦见小伙计有意隐瞒,就感觉蹊跷,上前拉住他说道:“请小哥与我说实话,这间房有什么蹊跷?”

小伙计见他这样,就低声地对他说了,并说道:“如果你害怕,就换一间贵的。”

王安邦想到老乞丐在他手心中画的符,就说道:“好了,你去吧,我就住在这里。”那小伙计摇摇头就走了。

他躺在床上,想着小伙计的话,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大概过了两个时辰,他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王安邦睡得正香,突然就感觉一股冷风吹来,他一个激灵就醒了过来,随后就听到一个女子悲切的哭泣声,那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好像就在他耳边,又好像在房间里的每个角落。

王安邦壮着胆子点亮了灯,没有看见人,那哭声也是若隐若现。这三更半夜的,想到小伙计的话,又听到这样的哭声,不免让人不寒而栗,王安邦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

他定定心神,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恐惧,问道:“你是谁?为何要在这里吓人。”

这时,就看见一个女子站在房间里,那女子长得眉眼清秀,乌发如瀑,裙子拖在地上,看不见脚。

女子说道:“我一个人孤苦无依,我看公子是个善良之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伴你左右,咱俩也做个伴。”

王安邦倒吸了一口凉气,难道这个女子就是小伙计嘴里的那个冤魂?他心中震惊,准备制服她。

女子说道:“看着公子长的一表人才,怎么如此绝情呢?”说着就要去拉王安邦的手,王安邦想到老乞丐的话,就赶紧伸出左手,手心对准女子的脸。

那女子惊叫一声,赶紧跪在地上,哭着哀求道:“公子饶命,我并没有害你之心……”

原来,这个女子叫柳丝丝,家住在南方的一个小镇,她丈夫是一个生意人,家里也积累了不少家业,谁知丈夫突然暴毙而亡,她就成了一个寡妇。

丈夫死了之后,她的那些亲戚,族人们都想要得到她家的财产,于是逼迫她改嫁,柳丝丝的日子很是难过。

一天,柳丝丝在街上遇到一个京城来的客商,那男子二十多岁,名叫黄子兴,长得英俊潇洒,二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

黄子兴了解了柳丝丝的处境后就非常同情她,说要带她回家做长久夫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柳丝丝收拾了金银细软就跟着他走了。二人路过此地,晚上就住在这家客栈里,也是住在这个房间里,半夜的时候,黄子兴就把柳丝丝害死了,然后藏在了床底下。

后来她被人发现之后,尸体就埋在了不远处的乱坟岗里,因为她的怨气太重,魂魄就被禁锢在这里出不去。

她恨透了黄子兴,从而恨天下所有的男子,她就在这里半夜哭泣引诱男子,如果男子上钩,她就会吸食精血,这样她身上的阳气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就能幻化成人,去找黄子兴报仇雪恨……

王安邦听了她的哭诉,对那黄子兴也是恨之入骨,不过他不赞同柳丝丝的做法,说道:“我很同情你的遭遇,可你也不能害无辜之人啊!”

柳丝丝哭着说道:“我想要报仇雪恨,只有这一个办法……除非公子愿意帮我。”

王安邦说道:“你要我怎么帮你?”

柳丝丝就说道:“明天你去买个红雨伞,我的魂魄躲进雨伞里,你把我带到京城,见到那黄子兴之后,你打开伞,之后的事情我自己就可以解决了!”

王安邦嫉恶如仇,心地善良,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次日,他就在客栈里买了一把红雨伞,到了三更的时候,那女子就现身,然后钻进了雨伞里。

王安邦带着雨伞,又走了几日才到京城,经过打听,终于打听到了那个叫黄子兴的男子。王安邦来到他的绸缎庄里,就撑开了那把红雨上,众人看见都觉得奇怪,就上来围观。

这时,就听见一声惨叫,黄子兴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店里的伙计吓坏了,赶紧去请郎中,郎中来了又是扎针,又是灌热水,折腾了半天那黄子兴才醒过来。

醒来后的黄子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声音变成了女声,不停地说道:“黄子兴,还我钱来,黄子兴,还我命来……”

众人不知是怎么回事,只有黄子兴的妻子李氏知道其中缘由,她立刻派人去山中请来一个道士,可那道士却说道:“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你的东西就不要拿!”说完就走了。

李氏见老道士不管,就吓坏了,赶紧跪在“柳丝丝”面前,说道:“请你高抬贵手,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

原来,黄子兴之前特别穷,他去南方做客的时候,手里只有借亲戚的几两银子,后来他遇到了柳丝丝,就见财起意,杀害了她,拿走了她的钱财。

回到京城之后,他购置了店铺,做起了绸缎生意,也就是说,他是用柳丝丝的钱起家的。

“柳丝丝”说道:“你家的所有钱财都是我的,我都要拿回来!”李氏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她怎么舍得把所有的钱财都给她。

就说道:“冤有头债有主,当初是黄子兴害了你,你就把他带走吧,旧账从此一笔勾销。”

“柳丝丝”冷笑一声,黄子兴又晕倒在地,随后李氏也得了大病,卧床不起,李氏没有办法,最终只得答应柳丝丝的要求。

“柳丝丝”就说让他把所有的财产都过户到王安邦的名下,就这样,王安邦得到了一大笔钱财,还有几家绸缎庄,一下子就成了京城里的富豪,而黄子兴也没有免于一死。

夜里,王安邦做了一个梦,柳丝丝说道:“感谢你帮我报了仇,我也该走了。”

王安邦这次来京城,就是为王氏寻找家人,他拿着金锁挨家挨户地打听,也没有找到王氏的家人,后来他又找了画师来画金锁,他想在大街小巷粘贴,如果有人认识这锁就能找到王氏的家人了。

谁知画师见到金锁大吃一惊,问他是哪里得来的金锁?王安邦就一五一十地说了,画师说道:“当朝宰相吴大人家里有个一模一样的金锁……”

王安邦听了大喜,立刻就要去宰相府,画师说道:“吴宰相公务繁忙,你不要去找他,我去通报他一声,让他过来找你。”原来这画师和吴宰相有交际,他怕王安邦贸然过去不好,就说让他在家里等着。

一日,一顶八台大轿就停在了王安邦的宅子前面,从轿子里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男子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身边还跟着两个随从。

中年男子示意两个随从在外面等着,他独自一人走进院子里,王安邦看着男子,心想这就是画师嘴里的吴丞相吗?

中年男子说道:\"你就是王安邦吗?”王安邦一听赶紧说是,就请男子进屋。

男子走进屋里就说要看看金锁,王安邦就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了金锁递给男子,男子看到金锁一下子就哽咽了,说道:“果然是我母亲的……”说着泪如雨下。

原来,王氏的丈夫当年只是一个知县,被人陷害坐进了大牢,王氏和他的儿子也被卖了,后来,知县的冤情得以申诉,官复原职,他找到了儿子,但没有找妻子王氏。

再后来,吴知县官升三品,来到京城做官,一直在寻找王氏,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找到,临终时,他把那个金锁交给了儿子,说他母亲也有个一模一样的金锁,这两个金锁是一对,希望他儿子找到母亲,把这个金锁交给她。

王氏当初被卖到了花柳巷,后来她就逃了出来,她也打听到了丈夫和儿子的情况,可她觉得没脸再见他们,所以一直没有去寻亲。

临终的时候,她拿出金锁,让王安邦帮助她去寻亲,把金锁交给家人,但她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家人的名字就咽气了。

吴丞相拿着母亲的金锁痛哭流涕,次日就带着人马和王安邦一起去给王氏迁坟,然后,把父母合葬在一起,同时合葬的还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金锁。

吴丞相对王安邦是感激不尽,他见小伙子长的是一表人才,心地善良,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嫁给了王安邦。

柳丝丝讨要回来的所有财产都给了王安邦,如今又娶了丞相的女儿为妻,可谓是春风得意,成了人生赢家。

后来,王安邦成了京城的首富,而他一直坚持初心,每年都会拿出很多钱财做善事,帮助贫苦百姓,救济灾民。同时还会向国家捐出一大笔钱,用于军队建设,为抵御外贼入侵,保卫国家平安做出了巨大贡献。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