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276章 女子丧夫,见郎中贪淫她不怒反喜,开棺验尸后真相大白

山东济宁府有一个姓王的财主,王财主家里有一座大宅子,还有良田百亩,店铺十间,是城里屈指可数的富豪。

王财主家的日子可谓是吃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一个儿子。

王财主有一个正妻,三房小妾,可这几位只为他生了几个闺女,王财主看着诺大的家业无人继承,心中就很郁闷。

一日,一个乞丐上门要饭,王财主就给了乞丐几个饼子,乞丐吃了饼子之后说道:“你家是不是只有闺女没有儿子?”

王财主一听不可思议,这个老乞丐怎么知道他没有儿子?他觉得这老乞丐不是一般人,就赶紧把他请进屋里说话。

王财主问老乞丐怎么知道他没有儿子的?

老乞丐说道:“你家的宅子有问题,住在这里只能生女儿。”

王财主赶紧问他自己还能不能有儿子,老乞丐就告诉他,再换一个新宅子,再娶一个新人,他就可以有儿子了。

王财主听了心中欢喜,赶紧拿出二两银子给老乞丐,以表示感谢。

王财主按照乞丐说的,就在城里购置了一处新宅子,然后又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妾。

二人成亲之后,日夜缠绵在一起,过了几个月,小妾果然有了身孕,王财主就赶紧请来郎中给小妾把脉,看看她怀的是男是女。

郎中把了脉之后,说小妾怀的是个男胎,王财主一听大喜,立刻给了郎中几两银子。

年过半百有个儿子确实不易,王财主更加疼爱小妾,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为了安全起见,王财主决定找个稳婆住在家里,时刻照顾着小妾。

城里有一个刘大姑,时年三十多岁,她的接生技术一流,王财主就派人把刘大姑请到了家里,整日陪伴在小妾左右,生怕出一点差错。

一天,刘大姑正在给王财主的小妾检查胎位,自己却突然脸色蜡黄,瘫坐在地上,双手捂住肚子喊痛,王财主还以为刘大姑吃坏了肚子,谁知刘大姑却说道:“快去把王婆婆请来!”

这王婆婆也是一个接生婆,王财主以为刘大姑要王婆婆来替她,立刻就派人去请城里的王婆婆。

王婆婆来了之后,刘大姑就说自己早产了,要王婆婆给她接生,这时王财主才知道刘大姑的毛病,因为她穿的衣服宽松,王财主一直没有看出刘大姑有身孕。

当地有一种说法,生孩子必须在自己家里,是不能在别人家生产了,如果在别人家生产,就会给人家带来霉运,王财主当然不乐意让刘大姑在自己家里生产,可此时把她送走已经来不及了。

王婆婆赶紧把刘大姑扶进房里,开始给她接生,经过了两个时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刘大姑终于生下一个男孩。

王婆婆接生几十年了,根据她的经验判断,刘大姑这孩子是早产,而且是使用药物造成的。王婆婆把自己的判断告诉了刘大姑,刘大姑心中就有了数,可此时她因为出血过多,身体十分虚弱,什么也做不了。

王财主听见房间里传出孩子微弱的哭声,就知道孩子已经生了,立刻叫人送刘大姑回家,说孩子在他家太晦气。

王婆子说道:“刘大姑早产,她又大出血,大人和孩子都很虚弱,是不能随便挪动的,也不能见风,你就让她在这里住下吧,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王财主虽然心中有一百个不乐意,但想到人命关天,也没有办法,就同意让刘大姑在他家坐月子。

就在王财主闷闷不乐的时候,小妾也大喊肚子痛,王财主一听就紧张起来,赶紧叫王婆婆看看怎么回事,王婆婆一看说要生了,王财主一听就更紧张了,就要王婆子赶紧接生,一定要确保母子平安。

王婆婆给刘大姑接生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幸好小妾生产比较顺利,没有费力就生出一个大胖小子,刘财主抱住白白胖胖的大儿子,心中比喝蜜都甜,他感觉自己的人生是真正的圆满了。

正当王财主抱住儿子亲了又亲的时候,老宅的小厮就来了,说老太太突然生病,让他赶紧过去,王财主给丫鬟婆子交代,好好照顾她的小妾,就匆匆的赶回老宅去了。

回到老宅,家里人已经请来了张郎中,张郎中正在给王老太把脉,王财主就问母亲的病如何了,张郎中说没什么大碍,只是偶感风寒,吃几服药就没事了。

王财主听了张郎中的话,心里的石头就放进了肚子里,说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王财主老年得子,心中高兴,一高兴就说了出来,张郎中一听赶紧恭喜王财主,可王财主却连连叹气。

张郎中不解,说道:“王老爷喜得贵子,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叹气呢?”

王财主就说道:“我本来请那刘大姑去接生的,谁知她自己却早产了,生产到我家里,你说倒霉不倒霉?”

张郎中一听心中紧张,问道:“刘大姑早产了?她和孩子的身体怎么样?”

王财主根本没有在意张郎中此时的表情,随口说道:“刘大姑大出血,孩子又早产,母子身体都特别虚弱,我本来准备送她回家的,可这种情况只能让他们母子留在我那里,你说说这是什么事呀!”张郎中一听,两眼一翻,两腿一蹬就瘫软在了地上,不省人事,王财主一看吓坏了,心里气得不行,直叫自己倒霉,可人命关天,他也不能不管。

王财主就叫人去找来其他郎中来给张郎中看病,很快,下人就请来了一个郎中,郎中一看,说张郎中是脑溢血,轻者残疾,重者没命。

王财主一听,就很担心,要是张郎中在自己家里有个三长两短,张家的人还不来讹诈他?王财主想到这里,立刻命人将张郎中送回家去。

那个郎中一听赶紧阻止,说这种病不能乱动,只能原地治疗,如果乱动,后果真的很严重。

王财主听郎中这么说,就不敢再轻举妄动,只能让张郎中住在家里,并让丫鬟伺候着。

王财主想想这一天发生的倒霉事,心中就不是滋味,可这事让他遇到了,不管又不行。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刘大姑满月,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就谢过王财主,抱着孩子回家去了。

再说那张郎中在王财主家住了一个月,身体才慢慢恢复,可以说话了,就是不能走路,王财主就叫张郎中的儿子把他接走了。

刘大姑和张郎中各回各家了,王财主的心情才敞亮起来,每天都抱着大儿子逗乐,可好景不长,一件事情的发生让王财主措手不及。

张郎中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身体瘫痪,已经成了一个废人,每天要用药物养着不说,还要有人专门伺候着。

一开始是他的儿媳翠花伺候,伺候了几天就烦了,就让丈夫张天华伺候,张天华没办法,只能在家里伺候张郎中,这样就耽误他干活挣钱,心中就很烦闷。

翠花说道:“如今你也不能出去挣钱,咱爹还要吃药,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需要钱,再这样下去,这日子就没法过了,你赶紧想想办法吧!”

张天华也是很发愁,可他爹他又不能不管,说道:“你又不愿意伺候,我能怎么办?”

翠花听了若有所思,就趴在张天华耳边嘀咕了一阵,张天华一听,脸上乐开了花,说道:“还是娘子聪明,这一招太妙了,只要拿到了钱,就可以吃喝不愁了。”二人又商量了一会,决定立刻开始行动。

王财主正在家里抱着儿子逗乐的时候,张天华两口子突然跑到他家里来,王财主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话还没有说出来,那张天华就开口了。

他满脸悲愤地说道:“我爹是在你家出诊时生的病,如今他不但不能挣钱,连自理都不行,我在家伺候我爹无法出去挣钱,我爹的医药费,吃喝拉撒,我的误工费,这一切都要由你负责!”

“对,你一定要负责,我爹要不来你家看病,也不会生病,这钱你一定得出!”翠花指着王财主附合着张天华。

张郎中病倒在他家里,在他家一个多月也没少花银子,王财主还觉得委屈呢?没有去找张天华讨要医药费就算是仁至义尽了,没想到这张天华却倒打一耙,居然来讹诈他。

王财主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张天华没良心,可张天华却说,“我爹在你家诊病时晕倒的,这事你就要负责,你要是不拿钱来,我就把我爹送到你家里来!”

王财主知道他们是铁了心要讹钱,给他们讲道理也不行,就命家丁把二人赶走,家丁就上来把二人拖了出去。

张天华两口子被赶出来之后就回家去了,但他们并不肯罢休,就用一个架子车把张郎中送到了王财主家里。

王财主指着他们三人痛骂,说他们一窝狼崽子,忘恩负义,当初自己就不该救张郎中。

张郎中在心里是感谢王财主的,但如今家里困难。他只能昧着良心和儿子一起讹诈王财主,王财主骂他也不吱声。

张天华说道:“你要是拿出一百两银子,从此之后咱们两清,我永远不会登门了,如果你不出钱,那就把我爹留在这里,你看着办吧!”

王财主看着这一家无赖,肺都气炸了,这张郎中是一个病秧子,动也动不得,无奈之下只能去报官。

王财主就去县衙击鼓鸣冤,知县大人就把他带上了大堂,问他有什么冤情?王财主就把张郎中在他家犯病的事,以及张家讹诈他的事一五一十的都给知县汇报了。

知县一听,这王财主确实冤枉,可判案最忌讳听一面之词,于是就把张家父子传到大堂之上。

张天华一口咬定自己的父亲是给王财主他娘看病累的,人病倒在她家里,他就要负责。而王财主大呼冤枉,张郎中是得了中风,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知县见二人争执不下,就问一直沉默不语的张郎中,“王财主救了你的命,你不但不感谢,还这样讹诈好人,你的良心就不痛吗?如果这种风气发扬下去,以后谁还敢做好事呢?”

张郎中一听声泪俱下,说道:“王财主救了我一命,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讹诈他呢?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啊!”

张天华听了父亲的话,就低下头不敢再说话,就在这时,刘大姑抱着儿子也来到了大堂之上,王财主一看头就大了,以为这刘大姑也是来讹诈他的,就说道:“刘大姑,你来干什么?当初你在我家里生产,并在我家坐月子,我还没有让你赔偿呢,你也要来讹诈吗?”

刘大姑看看王财主,又看看张郎中,对知县大人说道:“我是来状告张郎中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的。”知县一听有些迷糊,就让刘大姑细细说来。

原来,刘大姑是一个寡妇,她丈夫是在几个月前去世的,丈夫去世的时候,她已经怀孕了。

刘大姑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风韵犹存,张郎中早就对她动了心思,但苦于她有丈夫,只能暂时忍耐,刘大姑的丈夫去世后,张郎中就明目张胆的去找刘大姑,刘大姑丧夫之后倍感孤独,一来二去,就与张郎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张郎中的妻子也去世了,按理说二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但刘大姑不愿意嫁给张郎中,她要为丈夫留下的遗腹子保住家中的财产,张郎中就很不满。

刘大姑怀疑,自己的儿子早产都是张郎中所为,所以她来告他投毒。

张郎中看事情隐瞒不了,也就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这张郎中不但想得到刘大姑,更想得到她家的财产,刘大姑肚子里的孩子却成了他的绊脚石,于是他就想法害死孩子,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每次与刘大姑幽会,张郎中就会给她熬保胎药,其实是为了害死她的孩子,他怕下药太重被发现,每次的药量都很小,他的目的就是让胎死腹中,谁知道这孩子命大,只是早产,而没有死。

当天,他在给王财主母亲诊病的时候,从王财主嘴里得知刘大姑早产,母子身体虚弱,他担心那刘大姑有生命危险,如果死了,仵作验尸定能发现蹊跷,他的罪行就会暴露,张郎中心中害怕,急火攻心就得了脑溢血。

刘大姑听张郎中说完,气愤不已,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如此的狠毒,一个孩子都不愿意放过。

刘大姑恶狠狠地瞪着张郎中,又对知县说道:“我丈夫的身体一向很好,却突然病死了,我现在细细想来,也和张郎中脱不了关系,恳求大老爷为我丈夫开棺验尸。”

张郎中一听大喊冤枉,说刘大姑丈夫的死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知县根据当前的案情考虑,还是对刘大姑丈夫的尸骨进行了检验。

果然不出所料,刘大姑的丈夫也是中毒身亡,张郎中就再也不敢抵赖了,全都招了,因为他一直觊觎刘大姑以及她家的财产,就用慢性毒药把刘大姑的丈夫害死了。

如今事情真相大白,知县大人表扬了王财主,尽管救刘大姑和张郎中不是出于自愿,是被迫无奈之下做出了,但他救人的行为也是值得肯定的。

张天华不愿意照顾自己的父亲,还想用父亲敲诈别人的钱财,就打他五十大板,让他长长记性。

刘大姑即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又耐不住寂寞与人私通,本来也是要惩罚的,但看在她才生产完,身体虚弱,孩子也离不开母亲的份上,知县就免除了对她的惩罚,口头进行了批评教育。

张郎中害死了刘大姑的丈夫,又要陷害一个孩子,可以说是罪大恶极,应该立刻打入死牢,可考虑到他当前的身体状况,就叫张天华把他先带回家去,秋后再拉到菜市口问斩。

案件判决之后,当地的百姓都称知县大人英明,王财主这样做好事的人受到了保护,没有寒了大家的心,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