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295章 恶嫂嫁祸放牛娃,知县见了差点吓瘫,说你必须娶我女儿

宋家沟有一对兄弟,老大叫宋大宝,老二叫宋二宝,这对兄弟一起生活,每天上山砍柴,下河摸鱼,日子过得也算是无忧无虑。

说起来这俩孩子也很可怜,从小就没了娘亲,两年前父亲又因病离世,兄弟二人大哭一场,村民们见他们可怜,就兑钱埋葬了宋老汉。

兄弟二人都是懂事的孩子,知恩图报,村里谁家要是有活,他们就会去帮忙,还经常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柴,挑水等。

早上,宋大宝做好早饭,兄弟二人吃了饭就拿起扁担上山砍柴,走到半路的时候,看见李老汉佝偻着身子不停地咳嗽,他手里还拉着牛,看样子是准备去山上放牛。

宋二宝赶紧跑上前去,说道:“李爷爷,你生病了?”

李老汉一看是兄弟二人,就说道:“就是受了凉,没啥大毛病,挨两天就好了。”说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得两眼泪花。

宋大宝说道:“李爷爷,你还是回去让郎中给看看吧,吃几服药准能好,小病拖成了大病就麻烦了。”

李老汉说道:“人老了,身体不行了,各种病也都找上门了!”

李老汉单身,年轻时给财主家放牛,年纪大了,人家财主就不用他了,看在他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份上,财主就给他了一头小牛犊。

李老汉没有土地,他精心喂养小牛,如今小牛也长成了一头健壮的老黄牛,每年农忙的时候,他就用老牛帮村民们拉粮食,耕地,播种等,换一些口粮度日,可以说,这头牛就是他活命的本钱。

无论刮风下雨,李老汉都要去山上放牛,如今年纪越来越大,早已经力不从心,可也没有办法,只能硬撑着。

宋二宝说道:“李爷爷,你还是去看看吧,今天这牛就交给我们,我和哥哥去山里砍柴,可以顺便给你放牛。”

李老汉知道这兄弟二人善良,交给他们也放心,不过就是怕拖累了俩孩子,说道:“你俩砍柴那么累,还要帮我放牛,爷爷怕累着你俩呀!”

宋二宝上前拉过李老汉手中的牛绳,说道:“没事,你回去看看病,就歇着吧!”说着兄弟二人就朝后山而去。

晚上的时候,宋二宝把牛送到了李老汉家里,还给他背去了一捆柴火,李老汉的家门虚掩着,但没有看到人。

宋二宝听见屋子里传出了咳嗽声,就赶紧把牛拴在院子里,推开门就进屋了,看见李老汉坐在床上咳嗽,脸憋得通红。

他赶紧端来一碗水给李老汉喝,老汉喝了水才好一些,说道:“谢谢你了二宝。”、

宋二宝看见床头有药,就赶紧给老汉煎药喂下,老汉喝了药之后就睡着了,宋二宝这才回家。

次日,宋二宝一大早就去李老汉家,给他做饭熬药,然后又拉着牛去放。过了一个多月,李老汉的病依然不见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宋二宝给李老汉送牛,迎头就看见郎中从李老汉家走出来,他赶紧上前问那郎中,“李爷爷的病怎么样了?”

郎中摇摇头说道:“这病治不好了!”宋二宝听了很伤心,就流下了眼泪。他擦干眼泪才进屋去,看见李老汉咳出一口鲜血。

宋二宝每天都去照顾李老汉,还给他放牛,村民们都说这孩子仁义,一日,宋二宝去看望李老汉,见村长和几个村民都在那里。

李老汉拉着宋二宝的手说道:“好孩子,多亏了你们兄弟照顾我,要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入土了!”

宋二宝看着骨瘦如柴的李老汉,忍不住泪如雨下,李老汉又看着村长说道:“我死了之后,就把我这几间破屋和老牛留给大宝和二宝吧!”

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宋二宝就扑在李老汉身上大哭,众人也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村长带领村民们埋葬了李老汉,按照李老汉的临终遗言,把他的三间茅草屋和一头老牛给了宋家兄弟两个。

有了牛,种地就方便多了,兄弟二人又开了六七亩荒地,再加上原来的土地,也有十几亩了,每年收的粮食都吃不完,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都都成了山。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家里有粮食就是富裕人家。

如今宋大宝已经十八岁,也到了适婚年纪,因为他家粮食多,前来提亲的人家都排成排了。

村长的女儿名叫刘秀莲,长的是柳条细腰,眉眼如画,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村长就说把女儿嫁给宋大宝为妻,宋大宝盛情难却,就同意了。

二人成婚之后,小夫妻如胶似漆,恩爱有加。兄弟二人每天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就上山砍柴,下河摸鱼,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来兄弟二人是在一个屋檐下住着的,李老汉的几间茅草屋一直空着,刘秀莲就说房子不住人坏得快,就让宋二宝去住。

宋二宝如今也十六岁了,哥哥成婚之后住在一起也不方便,就同意去李老汉的房子里住,可大宝觉得这样不妥,怕村民们说闲话。

刘秀莲说道:“咱们又不是赶他走,只是分开住而已,还怕他们说?”宋大宝也只得同意。刘秀莲又说宋二宝一人孤单,就让他把老牛拉过去作伴,宋二宝本来对老牛就有感情,听嫂嫂这么说就很感动,说道:“多谢嫂嫂了。”

分开住之后,每天宋二宝都是一边放牛,一边打柴,除了吃饭外,就很少到哥哥那里去。

这样平安无事地过了几个月,刘秀莲就对宋二宝说:“你每天来这里吃饭也不方便,给你一袋子玉米你自己做饭吃,就不要来回跑了。”

宋二宝就背了一袋子玉米回家,自己磨面做饭吃,为了节省些粮食,他每天砍柴放牛时还会挖一些野菜回来吃。

再说这刘秀连,以前总是吃玉米饼子,野菜粥,自从和宋二宝分开吃饭之后,顿顿都是白面馍馍,还隔三差五地改善伙食。

一日,宋大宝干活回家,见妻子炖了一大锅鸡肉,就说给弟弟送去一碗,刘秀莲的脸都拉下来了,说道:“你就知道想着你那弟弟,我辛辛苦苦养的鸡,你说了不算。”说着就夺过了宋大宝手里的碗。

宋大宝知道妻子的脾气,也就不再坚持,只能作罢。

刘秀莲说道:“你弟弟都十六岁了,也该分家单过了,那三间屋子归他,再给他一亩土地,够他一个人生活了。”

宋大宝本来想给弟弟娶妻生子,兄弟二人永远也不分家的,可妻子这样说了,他也就没敢说出心中的想法,只是说道:“只给二宝一亩土地,也太少了吧!”

刘秀莲一听就恼了,说道:“他一个人生活,一亩地足够他糊口了。”

刘秀莲找到自己的父亲刘村长主持分家,刘村长当然向着自己的女儿,就给宋二宝分了一亩薄地,一袋子玉米,除此之外就是李老汉留下的三间茅草屋了。

分家之后,宋大宝每天忙着干活,也没有时间放牛,刘秀莲就与丈夫商量,让宋二宝继续放牛,说他可以用牛耕种他的一亩土地。

宋二宝知道哥哥地多,忙不过来,就答应放牛,农忙的时候还会帮助哥哥干活。

秋天的时候,县里兴修水利,十八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去服劳役,宋大宝就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一起去了,这一去要几个月才能回转。

宋大宝不放心妻子,就对弟弟宋二宝说要他照顾嫂嫂,宋二宝说道:“哥哥放心吧,家里的重活累活我会做的。”

宋大宝走了之后,宋二宝每天除了放牛,还给刘秀莲砍柴,有时在山上捡到鸟蛋,捉到野兔子,都会给刘秀莲送去,刘秀莲也心安理得的接受。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到了年底时,宋大宝就回到了家里,宋二宝见哥哥回来,心里很是开心,想捉一只野兔子,让他好好补补身体。

他在山里候了几个时辰,终于捉到了一只三四斤的野兔,就兴冲冲地来到哥哥家里,秀莲见宋二宝提着一只兔子来了,一改往日的冷脸。

笑着说道:“二宝兄弟来了,你今天就留下吃饭,你们兄弟好好唠唠!”宋二宝知道嫂嫂抠门,今天说出这样的话就很反常。

他把兔子递给刘秀莲,说道:“这野兔给哥哥补身子吧,我就不吃了。”

宋大宝见妻子难得留弟弟吃饭,就赶紧说道:“二宝,你就留下来吃吧,不要辜负了你嫂嫂的好意。”

刘秀莲赶紧说道:“你兄弟俩这么久没见面了,你就留下来吃吧,陪你哥哥喝两杯!”

宋二宝见哥嫂真心挽留,就留了下来,不一会儿,秀莲就端上了饭菜,还打了一壶酒,宋二宝让嫂嫂一起上桌吃饭,可刘秀莲却说:“你们兄弟说话,我就不掺合了,我在灶房里吃就行了。”

兄弟二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心中很是畅快。正吃着,突然宋大宝就捂住肚子大喊肚子痛,才叫了一声,就晕了过去。

刘秀莲听到声音,赶紧就跑进了堂屋,抱住丈夫大哭,宋二宝见哥哥这样,就哭着去请郎中,郎中来了一看说人没救了,让他们准备后事。

刘秀莲哭得晕厥了过去,宋二宝哭着问郎中哥哥得了什么病,那郎中说好像是中毒了,就在这时,就有一群衙役闯进了院子里,不由分说就把宋二宝抓了起来。

村民们都吓懵了,赶紧拦住衙役问他们为啥要抓宋二宝,捕头说道:“有人告他投毒害人!”说着就把宋二宝押走了。

话分两头,宋大宝没了,刘秀莲伤心过度晕厥,刘村长就叫来自己的远房外甥田生财来帮忙处理宋大宝的后事,他们买了一口薄棺,就草草的下葬了。

再说宋二宝被抓到县衙走后,县令就开堂审理了此案,当时刘秀莲伤心过度,没法上堂,田生财就作为原告代理人到大堂上指控宋二宝,说他为了得到哥哥的财产,下毒害死了宋大宝。

宋二宝极力辩解也没有用,因为田生财提供的证据齐全,县令就判了宋二宝死刑,等待秋后问斩。

宋大宝去世之后,刘秀莲就被接回了娘家居住,过了三个月,在刘村长的安排下,刘秀莲就与田生财成了亲,成亲之后就住在宋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宋大宝尸骨未寒,刘秀莲就另嫁他人,村里人都看不惯这父女俩的做法,有人还在背地里议论,说宋二宝是被冤枉的,宋大宝的死与秀莲脱不了关系。

不过大家也只是在背地里议论,没有人为兄弟二人申冤,因为他们都不敢得罪村长。

宋二宝被打入死牢之后,想到当天刘秀莲的反常表现,觉得这事与她脱不了干系,可他如今在大牢里,又拿不出证据,也没有办法翻案,想到哥哥惨死,凶手却逍遥法外,他心如刀割。

半夜时分,狱卒巡夜,突然看到牢房里火光冲天,吓得他大喊牢房走水了,众衙役听到叫喊声,都跑过去救火,谁知走近一看,就看到宋二宝蜷缩在干草堆里,根本没有走水。

众人都埋怨那狱卒安的什么心,不让大家睡个安生觉,狱卒也觉得很委屈,明明看见牢房里火光冲天,怎么走进一看没有半点火光呢?他感觉很纳闷。

知县也听说了此事,就叫那狱卒来问话,狱卒就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知县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就对那狱卒说,夜里好好看着,如果再看见有火光,就来叫他。

狱卒不敢怠慢,晚上也不敢打盹了,远远地看着牢房,半夜时分,关押宋二宝的牢房又是火光冲天。

他匆忙跑去报告县令,县令就赶紧去看,果然看到了熊熊大火,可走到跟前,火光就没有了,只看到宋二宝被冻得蜷缩在干草里。

知县一连观察了几日都是如此,他差一点吓瘫,白天时就去牢中看望宋二宝,并命人给他送来被褥和酒菜,宋二宝见到知县对自己好颜悦色,非常照顾,就很纳闷。

他顾不得多想,就向知县喊冤,说自己是冤枉的,哥哥的死和刘秀莲脱不了关系,知县就让他细细说来。

宋二宝就把当天他为哥哥送兔子,嫂嫂留他吃饭,吃饭时哥哥中毒等都一五一十地与知县说了,知县听了也是若有所思。

说道:“这件案子非同小可,如今已经结案,想重审只能靠你自己了!”

宋二宝不明白知县的意思,说道:“我如今是阶下囚,什么也做不了啊!”

知县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必须娶我女儿!我才能帮助你。”

宋二宝万万没想到,知县竟然这样说,他想不通,就说道:“知县大人,我一个阶下囚,怎么能娶小姐为妻呢?”

知县说道:“婚姻靠的是缘分,你和小女有缘分,因此要娶她为妻。”这话就等于没说,宋二宝想,县城里的青年才俊那么多,这知县却让自己娶他女儿,难道是他女儿有什么短处不成?

不过,为了替哥哥申冤,也为帮自己洗脱罪名,即便知县的女儿有什么短处,他也不在乎,于是就同意了娶知县的女儿。

知县说道:“此案已经在上级备案,要想翻案需要一个过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悄悄把你放走,捉拿真凶的事只能靠你自己了!”

宋二宝赶紧给知县跪下谢恩,当晚就和知县的女儿美云成了亲,洞房花烛夜,宋二宝才知道知县的女儿没有任何短处,而是国色天香。

次日五更,知县对宋二宝说道:“贤婿先去投靠起义军,等起义军得了天下,你再回来捉拿真凶,为你哥哥报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宋二宝就按照知县的吩咐离开了,他一边要饭一边赶路,一直走了一个多月,才找到了起义军,起义军的将士们都是穷苦人出身,见到宋二宝主动投军,都对他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从此,宋二宝跟着起义军南征北战,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加上他为人宽厚仁义,聪明过人,受到了大家的拥戴,选举他为三军将领。

宋二宝当了将领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军队越来越壮大,他带领千军万马救百姓于水火。

三年后,推翻了暴君专政,建立了新的王朝,宋二宝也成了万人敬仰的皇帝。

他当上皇帝之后,就衣锦还乡了,一是为了报答知县的救命之恩,二是捉拿真凶,为哥哥报仇。

回到县衙之后,已经是物是人非,原来的黄县令因为放走了死囚犯而被斩首,他的妻子黄美云也被牙婆卖了。

宋二宝立刻派人寻找黄美云,找到黄美云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黄美云向宋二宝诉说了他们父女二人的遭遇。

原来,黄知县把宋二宝放走之后,有人上报了知府大人,他就被斩首了,黄美云也受到牵连,被牙婆买到了花柳巷,不过她只卖艺不卖身,否则以死抵抗,那老鸨没法,只得同意。

宋二宝立刻派人把那知府传到县衙,并把刘秀莲和田生财也带到了县衙之上,他们看见大堂之上居然坐着宋二宝,而且被众人称作皇帝,都吓得两腿发软,栽倒在地,差一点吓瘫。

三人磕头如捣蒜,赶紧哭着求饶,宋二宝命令新任知县上堂审案,他坐在一边旁听,这三人见皇帝在此,也不敢抵赖,全都招了。

那年,宋大宝去县里服劳役,一去就是几个月,刘秀莲就和田生财好上了,二人为了做长久夫妻,就商量着害死宋大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宋大宝回来的当天,宋二宝正好来送兔子,刘秀莲就心生一计,在宋大宝的饭碗里放了药,然后嫁祸给宋二宝。

宋大宝中毒的时候,田生财就在刘村长家里,他听说之后,知道是刘秀莲用的计谋,就赶紧去县衙报了官,说是宋二宝害死了宋大宝。

黄知县其实是一个清官,但迫于知府大人的淫威,不得不判处宋二宝死刑,而那知府之所以要知县这样判案,是因为他与田生财有私交,又收了他的银子。

后来,黄知县发现宋二宝住的牢房,每天半夜火光冲天,断定他将来必有出息,就把自己的女儿美云嫁给了他,并冒着生命危险把他放了。

知府得知黄知县把宋二宝放了,就治了他的罪,判处死刑,他的女儿美云也被卖了。

几人原本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宋二宝居然做了皇帝,他们的死期也就到了。此案水落石出,三人被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罪犯被绳之以法,宋二宝就到哥哥的坟地,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当他来到坟地时,就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在那里,宋二宝觉得奇怪,就问那女子是谁?

那女子就给宋二宝跪下了,说出了几年前的真相。

这个女子名叫玉儿,她和父亲以采药为生,几年前的一天,父女二人采药,路过此地,听到这座新坟里有响动,二人觉得蹊跷,就扒开了坟地,救出了宋大宝。

原来,宋大宝中毒后晕厥,并没有死,父女二人把宋大宝弄回家中,给他解了毒,宋大宝就捡回了一条命,可他却失忆了。

过了几个月,记忆才慢慢恢复,他得知自己的弟弟被知县放了,知县因此也丢了性命,妻子刘秀莲已经另嫁他人,他也想过去告状,可他知道是告不赢的,于是就没有去告,他和玉儿结婚之后就一直隐居山林。

宋大宝听说弟弟做了皇帝,并把真凶绳之以法了,可他觉得自己当时没有去揭发刘秀莲的丑行,对不住弟弟,因此不愿意和弟弟见面,一直在家中自责。

玉儿心疼丈夫,但她知道自己是一个普通村妇,没有资格去见皇帝,于是就在坟地上等着宋二宝,希望他能去见见自己的丈夫,把他从痛苦中拯救出来。

宋二宝一听自己的哥哥还活着,也是喜极而泣,赶紧把玉儿扶起来,说道:“嫂嫂快快请起,谢谢嫂嫂救了我哥哥!”

宋二宝在山间的茅草屋里,见到了哥哥宋大宝,兄弟二人相见,悲喜交加,抱头痛哭。

宋二宝把哥哥两口子,还有嫂嫂的父亲王老汉都接到了京城,哥嫂在京城做生意,王老汉则成了宫中的太医。

宋二宝封黄美云为皇后,并追封黄知县为城隍爷,名扬天下。

黄美云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统领后宫,母仪天下,成了皇帝的贤内助。虽然后宫佳丽三千,可皇帝对黄美云是情有独钟,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白头到老。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