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03章 老汉被恶儿媳赶走,他隐居山林,回转时儿媳差点吓瘫

明朝末年,洛商县有一个下洼村,村里住着一个姓李的老汉,村里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是逃荒而来,大家都叫他李老汉。

李老汉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孩子名叫李子明。

父子二人来到村里时,村民们见二人一无所有,就给他们建了两间茅草屋,也算有个安身之处。

刚来的时候,李老汉并不老,只有四十多岁,也是身强力壮的年龄,但他不会种地,不过李老汉会治病,而且药到病除。

周围的村民们有病都找李老汉诊治,然后送给他一些粮食度日,李老汉并不多收,只要够他和儿子糊口就行。

李老汉父子在下洼村一住就是十几年,如今李子明已经十六七岁了,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因为小伙子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又有看病的手艺,因此成为许多姑娘爱慕的对象,很多媒婆都来说媒。

一日,李子明去山上采药,路上看到一个妇人正在打骂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怒斥道:“你这病也没救了,净拖累人,赶紧走吧!”

那女子抱住妇人的腿大哭:“娘,不要赶我走,我不治病,我给家里干活,洗衣,做饭,放牛,砍柴,我什么都可以干……呜呜呜……”

那妇人一把推开女子说道:“不行,因为你这个样子,人家姑娘怕传染,就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哥,你想让你哥打一辈子光棍吗?想让我们老刘家绝后吗?”

李子明这时才仔细打量着这个女子,只见这个女子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长满了脓包,还有黄水往外冒,让人不忍直视,即便这样,作为母亲也不能这样无情吧?

他实在看不惯这个妇人的所作所为,上前说道:“这位大娘,你女儿有病就看病,你怎么这么狠心要赶她走呢?再说了,谁说这病会传染?”

妇人上下打量着李子明,皱起眉头说道:“你不就是那个李老汉的儿子吗?少在这里充好人,你要是可怜她,就把她带回去给她治病!”

李子明面对这样的母亲也是无语,但他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着女子受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刚要说话,那妇人就鄙夷地看了李子明一眼,说道:

“五角大仙说了她病根本治不好,如果不把她赶走,我们全家都要遭殃!不过,你要想逞能,我也不拦你。”

她又看着女子,恶狠狠地说道:“你要是再敢踏进家门半步,我非打死你不可。”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那女子见妇人走了,就爬起来跑着追了上去,又被妇人一脚踹倒在地,女子就跪在地上痛哭不止。

李子民是一个郎中,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既然遇上了他不会不管,于是就把那女子带回了家。

在女子的哭诉中,李家父子了解了女子的遭遇,这女子叫刘梅花,今年十六岁,家就住五里外的刘家村。

半年前,刘梅花的脖子上突然就长出了一个脓包,而且特别的痒,一抓就会流出黄水,这些黄水流到哪里那里就会长出脓包,半年时间,她的全身都长出了脓包。

虽然刘梅花的病情很严重,但她父母怕花钱也就没有给她治。

昨日,村子里来了一个老道士,说她这病治不好了,还会让全家人跟着遭殃,刘家就相信了老道的话,于是就要赶她走。

刘梅花哭得泣不成声,恳求父子二人一定要救救她,李老汉安慰刘梅花,说这病不是什么大病,很好医治,叫她不要担心。

就这样,刘梅花就在李家住下了,每日早晚喝汤药,李老汉还拿出自制的药粉让她抹。

没过几天,刘梅花身上的脓疮就不流水了,又过了几日,身上的脓疮就变干结荚了,最后硬荚就掉了,露出了光洁的皮肤。

病好了之后,刘梅花原来的面貌就显露了出来,她样貌出众,眉眼如画,十人看了十人喜欢。

刘梅花感激李家父子治好了她的病,就要嫁给李子明为妻,说要用一辈子来报答他。

一开始,李子明并不同意,他说作为郎中这是他应该做的,但刘梅花说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如果李子明不娶她,她只能去乞讨为生,李子明心善,听她说的如此可怜,就同意了。

二人成婚之后,夫妻如胶似漆,恩爱有加,刘梅花对公公很孝顺,对丈夫也很体贴。

一日三餐都有可口的饭菜,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三口的日子是吃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这样幸福平静的日子过了两个月,刘梅花就变了,变得不讲理,而且特别势利,她见父子二人免费给穷苦人家治病,心里就不舒服,晚上就给丈夫吹起了耳边风。

说道:“你们父子二人没少给人治病,可家里的日子过得这样苦,还不如人家种地过得好,要是以后咱们有了孩子,还要跟着咱们受苦,你就忍心吗?”

李子明听他这么说,就说道:“我和爹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孤寡老人和穷苦人治病都不收钱的,其他人也是象征性地收一些,仅够糊口就行了。”刘梅花说道:“我们过苦日子可以,我可不想让我们的孩子也过苦日子,你看着办吧!”

李子明这么多年来跟着李老汉行医,虽然日子苦些,但也没有半句怨言,如今娶了妻子,以后还要生儿育女,如果再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了。

他觉得妻子说的也有道理,就说道:“依你看,怎么办呢?”

刘梅花眼珠子一转说道:“要不,你就与你爹分开干,他要免费给人家治病就免费,咱们要收钱。”

李子明想了一会说道:“我爹不会同意的,再说了,我爹不收费,咱们要是收费,肯定没有人来找咱们看病的。”

刘梅花一想也对,那可怎么办呢?她想了一会儿,有些为难地说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可这样做又觉得对不起你……”

李子明说道:“你说来听听!”

刘梅花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李子明一听立马摇头,说道:“这样不行,这不是让外人戳我的脊梁骨吗?我可不想做无情无义之人。”

刘梅花一听,生气说道:“你要做好人,那我就是那无情无义之人了,我这不也是为了让咱们的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吗?”说着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李子明见妻子生气了,赶紧就哄她,说道:“咱们不是还没有孩子吗?以后有孩子了再说,会有办法的。”

刘梅花趴在李子明耳朵边嘀咕了几句,李子明兴奋的一下子把妻子搂进怀里,说道:“太好了,我要当爹了!”

刘梅花推开李子明,说道:“好个屁!再有八个多月咱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怎么养?”

李子明又搂住妻子说道:“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的,不让咱们的孩子饿肚子。”

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李家看病,李家父子忙得团团转,但钱却没有几个,刘梅花看着就来气,总是在院里指桑骂槐的说那些来看病人不知好歹,说他们一家也要吃饭穿衣。

李子明见妻子这样,赶紧上前劝阻,要把她拉回屋子里,可刘梅花却甩开他,坐在地上撒起泼来,这让李子明很是难堪,说道:“这么多人,你不怕人家笑活,赶紧回屋去。”

刘梅花一听就大哭起来,她边哭边嚷嚷道:“我就是要说,就是让他们笑活,这个家里穷得叮当响,还充什么大尾巴狼,被人笑活总比饿死好……”刘梅花这么一闹,村里的人都来看热闹。

大家都议论纷纷,说着刘梅花一看就不是善茬,还说她不知感恩,当初要不是李家父子给她治病,如今说不定早就不在人世了,这才几天,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刘梅花听着众人的议论肺都气炸了,起身就要往墙上撞,却被李子明拉住,刘梅花哭得昏天暗地也不罢休,一直到晚上才消停下来。

李老汉知道刘梅花的意思,也知道儿子夹在中间不好做人,也就没有说什么,只能装糊涂。可刘梅花却过不去。

刘梅花每天做饭只做野菜糊糊,连个饼子都没有,李子明就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一日吃饭的时候,他就好言好语的对妻子说道:“明日做几个饼子了,爹这么大年纪了,只喝野菜糊糊恐怕受不了,你有孕在身,也不能缺乏营养啊!”

刘梅花一听就又开始哭闹,说自己命苦,嫁了个穷光蛋什么的,完全忘了当初李家父子是怎么免费给她治病的了。

她指着李子明骂道:“你个窝囊废,又挣不到钱,以后孩子生下来喝西北风啊!家里都是张嘴的,可叫我怎么活啊?还不如死了算了……”

最近一段时间,刘梅花三天两头的出幺蛾子,村里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没有几个人去看了。

“我的女儿啊,谁欺负你了?给娘说,娘给你出气!”突然一个妇人跑到院子里,一把就拉住了刘梅花的手。

刘梅花一看,是自己的母亲王氏,就用力推开她说道:“不要碰我,我不认识你!”

王氏见女儿这么说,就坐在地上,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诉,原来她的儿子娶了个媳妇不孝顺,就把她们老两口赶出了家门,刘老汉气急攻心,就一命呜呼了。

王氏没地方去,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刘梅花,就过来找她了,谁知就看到了这一幕。

刘梅花冷笑一声说道:“你不是很厉害吗?你不是会赶人吗?没想到自己却被赶了出来,这就是报应!”

王氏哭着喊着恳求女儿原谅,刘梅花就是不愿意原谅王氏,李子明想到当初她的所作所为就很气愤,但不管怎么说她也是自己的岳母,就走过来劝阻王氏,并把她请到屋里喝茶。

王氏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直夸女婿是个好人,虽然刘梅花不待见王氏,王氏还是死皮赖脸地住在了李家,这样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刘梅花的脸就拉的更长了。

王氏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就以爱的名义挑拨刘梅花,让她把李老汉赶走,母女二人就这样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这天一大早,李老汉去了厕所,王氏看见之后,也悄悄地溜了进去,一会儿就提着裤子,跑到院子里,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喊着李老汉非礼她,这时李老汉从厕所出来,就被刘梅花拉住打骂,骂他老不正经,欺负她的母亲王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子民听到声音,赶紧从屋子里出来劝阻,可这母女二人就是不肯善罢甘休,不一会儿,全村的人都来看。

李子明低声对刘梅花说道:“也不嫌丢人,赶紧回屋去!”

刘梅花怒道:“丢人,你还知道丢人,你有本事就把他赶走,要不丢人的事以后还多着呢!”

王氏见村里的人都来了,闹得就更得劲了,说李老汉早就对她图谋不轨,早上就把她拉进厕所非礼,她没脸活了。众人听了都议论纷纷,这母女俩非要把这个家拆散不可。

李老汉刚来下洼村的时候,也有女子想和他过日子,但都被他拒绝了,如今老了,说他不正经谁也不信。

王氏母女闹了一会,刘梅花就给李子明下了最后通牒,说要么李老汉走,要么她们母女走,李子明见自己的妻子扛着大肚子,只能好言相劝,可刘梅花不依不饶,非要刚走李老汉。

李老汉痛心疾首,他就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走了,李子明要去追,却被刘梅花拉住,村民们也都纷纷谴责这母女二人,可人家脸皮厚,根本不在乎。

李老汉走了之后,村民们生病就只能找李子明诊治,在刘梅花不断地洗脑下,李子明也逐渐忘了初心,他给人看病收的钱比其他郎中都贵,可有些病不找他也不行,谁叫人家的医术高明呢?

那些没钱看病的孤寡老人和穷苦人知道李子明要收费,也就不去医治了,只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其实,李老汉并没有走远,他来到了附近的山上,住在一个山洞里,他听说儿子的所作所为,非常的气愤,就趁着晚上的时候,去哪些孤寡老人家里给他们诊治。

李老汉在山洞里不想让村民们知道,但还是被村民们发现了,他们就给李老汉送吃的,送草药,当然看病也不找李子明了。

王氏母女听说之后,就跑到山洞里骂李老汉,说他抢了李子明的饭碗,李老汉无奈,只能又换了地方。

这次,李老汉来到了五十里之外的一座山脚下,他住在一个破庙里,在那里开荒种地,还养鸡养鸭,日子过得也是逍遥自在。

话分两头,李老汉走后,李子明的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因为太忙,他又招了伙计,专门负责抓药,眼看钱赚得越来越多,刘梅花的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李家的日子越过越富裕,再加上李子明看病漫天要价,这样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记恨。

一天夜里,有盗贼到他家偷盗,起来上厕所的王氏也被盗贼给结束了性命,刘梅花哭得死去活来。

李子明去县衙报了官,但也没有抓到那群盗贼,他家出了这样的事,没有人同情,反而很多人觉得他们是罪有应得。

一年之后,洛商县发生洪水,洪水之后,满目疮痍,村子里的房屋都成了废墟,良田里都是深深的污泥。

人们没有吃的,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奄奄一息,幸亏朝廷及时开仓放粮,人们的生活才得以维持。

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但还有比洪水更严重的灾难接踵而至,那就是瘟疫。

在古代,医疗条件很差,一旦发生瘟疫就是灭顶之灾。

李子明作为一个郎中,遇到这样的天灾**应该积极站出来无偿为民众医治,可刘梅花却要他靠此敛财,他们给人开药收的钱比平时还多,但也没有挽留住病人的生命,很多人都不治身亡了。

李子明一岁多的儿子也被传染了,他知道这个病的凶险,就想尽办法给儿子医治,可还是无济于事。

眼看他儿子就要不行了,李子明想只有父亲能治好儿子的病,可自从父亲从山洞里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

看着小宝奄奄一息的样子,李子明心如刀割,他真的很后悔赶走了父亲,刘梅花抱住儿子痛哭,可小宝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

小宝被病痛折磨了几日,尽管喝了很多药水,还是没有挽留住他幼小的生命。

李子明流着泪把儿子抱在怀里,就出了门,朝乱坟岗走去,刘梅花跟在后面哭的死去活来。

走到路上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老汉,二人只顾悲伤,也没有看老汉,从他身边经过,继续往前走。

“等等!”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李子明和刘梅花一惊,回头就看见了李老汉

“爹!”李子明声泪俱下,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

李老汉走上前,伸出手摸摸他怀里孩子的手腕,又撑开眼皮看了一下。

说道:“孩子还活着。”说着就从包袱里摸出一个葫芦,并从葫芦里倒了一点药粉放在孩子的嘴里,然后又喂了一些水,孩子的脸上就有了一些生机。

李子明和刘梅花看着李老汉,心中愧疚不已,想要对李老汉说些什么,又说不出口。

李老汉说道:“你们带着孩子回去吧,多给他喝一些热水,明天就没事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一个月后,洛商县的疫情终于被控制住了,村民们听说是李老汉在井水里放了药才救了他们,大家心里都万分感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一日,一顶八抬大轿缓缓而来,后面跟着一群官差,轿子在李子明家门前停下了,从轿子里走出一个身穿官服,头戴乌纱的老者。

村民们一看,这人不是李老汉吗?

原来是他救了洛商的百姓,可李老汉怎么当上官了呢?众人都很不解,也不敢上前去和他亲近,只能远远的,恭敬的望着他。

李子明和刘梅花看到李老汉穿着官服,差一点吓瘫,抱着儿子给他跪下了,李老汉叫他们赶紧起来。

突然,就有一个骑着骏马的男子到来,他下马走到李老汉身边,抱拳恭敬说道:“王太医,皇帝让你尽快回宫赴任!”

众人一听就更加惊讶了,这李老汉怎么叫姓王呢?李老汉见村民们惊讶,就说出了埋藏十几年的秘密。

王全德本来就是宫中的一名御医,因为他的医术高明,深受皇帝的喜爱,太医院的那帮人因为妒忌就陷害他,皇帝听信了哪些人的一面之词就把他贬为了庶民。

他离开京城,在路上救了一个流浪孩子,二人以父子相称,王全德改姓李,给那孩子取名为李子明,父子二人就在下洼村安了家。

后来,皇帝知道王全德是被人陷害的,就把那些人绳之以法了,并派人寻找王全德,可一直没有找到。

洛商县发生瘟疫之后,王全德主动出来抗击瘟疫,救百姓与水火,他的事情被传到朝廷哪里,朝廷大喜,立刻下诏重新启用王全德。

李子明听了父亲的话,他已经是泣不成声,原来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父亲救了他,并把他养大成人,而他却不顾父子之情,把父亲赶走,太不是东西了。

夫妻二人跪在王全德跟前哭着忏悔,恳求他的原谅。

王全德扶起二人,说道:“一切都过去了,我只希望你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渡人渡己,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了。”二人一脸愧疚,连连点头。

正在这时,县衙的捕头带着一群官兵闯进院子,把刘梅花给抓住了,众人都惊呆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全德就问那捕头,捕头说刘梅花涉嫌杀人,要带回县衙审问。刘梅花哭着说道:“冤枉啊!我没有杀人。”她一边挣扎一边哭喊。

捕头说道:“你有什么冤屈就去县衙说吧!”说着抱拳向王全德告辞,然后就把刘梅花带走了。到了大堂一审问,刘梅花全都交代了。

原来,王全德走了之后,刘梅花就开始对付自己的母亲王氏,她想把王氏赶走,但王氏就是赖着不走,刘梅花就起了杀心,她制造了一起盗匪入室盗窃并杀人的假象,连李子明都被他蒙在鼓里。

刘梅花的哥哥嫂嫂发现王氏死在刘梅花家里,就去找刘梅花要钱,刘梅花不给,他们越想越不甘心,就去县衙把刘梅花告了,说她杀了王氏,就是为了讹钱。

谁知刘梅花经不住审问,一到大堂全都招来,刘梅花的哥嫂也惊呆了,原来王氏真的是刘梅花杀的。

刘梅花故意杀人,知县大人判处她死刑,秋后问斩,刘梅花的哥嫂不赡养父母,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也被判处三年牢狱之灾。

刘梅花被抓走后,李子明和儿子相依为命,他听了父亲的劝告,与人为善,免费给穷人看病。

后来又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恩爱有加,又生下一个儿子。

他们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两个儿子一个为医,一个为官,都很孝顺。

再说王全德回到京城之后,和妻子儿女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儿女都很孝顺,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