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15章 书生借宿,见女子恸哭无泪有蹊跷,他悄悄咬破了舌头

陈明泽生活在南州县的一个小村子,父亲死得早,他和母亲王氏相依为命,靠家里的二亩地为生,日子过得很是贫困。虽然家中贫困,王氏还是省吃俭用把儿子送进学堂读书,毕竟读书是穷人改变命运的捷径。

陈明泽的叔叔陈老能,继承了祖辈的家业,生活很是富足,但他的儿子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气得他整日愁眉不展,长吁短叹。自己的儿子不争气,看见陈明泽读书心中就不是滋味。

陈老能多次来找王氏,说家里条件不好,就不应该让陈明泽读书,再说了,读了书也不一定会有出息,还不如在家里老老实实的种地,将来娶一房媳妇过安稳日子。

王氏知道陈老能的心思,他是怕陈明泽以后功成名就把他儿子给比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怕陈明泽以后要与他分家产。

原来,陈老能的父亲陈员外是一个生意人,父亲的财产按理说两个儿子都有份,但陈老能欺负哥哥已死,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一个人霸占了所有的家产,把他们孤儿寡母赶回乡下老家,只分了二亩土地,勉强度日不饿死就行。

面对陈老能的劝说,王氏不以为然,她想,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上学,有朝一日考取功名也可以翻身了,王氏说道:“即使以后不能有所成就,我也不后悔了,如果不让孩子读书,以后我会后悔的。”

陈老能见王氏这样固执,就说还不如让陈明泽去给他帮工,他可以教他做买卖,以后也是前途无量,但王氏依然不听,弄得陈老能也没有脾气,只能在心中祈祷,希望陈明泽不要有出息。

新年已过,三年一次的科考很快就要举行了,为了凑够进京的盘缠,王氏起早贪黑地做鞋袜,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陈明泽心疼母亲,就说让她不要太辛苦,他可以每天上山砍柴卖钱。

王氏说道:“马上就要参加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其他的事交给我就行了。”

陈明泽知道母亲的脾气,也只能作罢,每天头悬梁锥刺股,不分白天黑夜的读书,王氏看了也很欣慰。

进京赶考的日期越来越近,王氏还没有攒够进京的盘缠,心中就很着急,她想着去借一些,可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借,她家都是穷亲戚,只有陈老能日子好过,但他绝对不会借钱给她的。

一日,王氏去河边洗衣,一会儿,村里的姑娘秀莲也来洗衣,秀莲就问起陈明泽什么时候进京赶考,王氏说再过几天就去了。

秀莲的父母虽然势利,不过秀莲并没有遗传他们的那些毛病,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姑娘,人又生得貌美如花,很多年轻男子都爱慕她的美貌,可秀莲一个都看不上,他觉得那些人都太肤浅,不是她的菜,她早已把勤奋好学的陈明泽装进了心里,所以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秀莲知道王氏母子生活清苦,眼看进京赶考的时间就要到了,她就想把自己攒的银子拿给王氏,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今天见王氏来洗衣服,她就端着衣服来了,听王氏说再有几天陈明泽就要进京,她就从兜里掏出一包银子,说让陈明泽拿去做盘缠。

秀莲的父亲是个木匠,家中就秀莲一个孩子,日子很是富裕,秀莲能拿出这些银子也不奇怪,可王氏看了却不敢收,说道:“这怎么行,你的好意大娘心领了,但银子我不能收。”

秀莲说道:“这是我借给明泽哥的,以后有了钱再还我,明泽哥马上就要去京城了,没有盘缠怎么行,大娘你就收下吧!”

王氏知道秀莲的父母都很势利,如果他们知道秀莲借钱给她,一定会怪秀莲的,所以王氏不敢收这钱。

秀莲似乎看透了王氏的心思,说道:“大娘放心吧,这些钱都是我平时的零花钱攒的,您就拿着吧,等明泽哥高中了再还给我,到时候我还要收利息的。”听秀莲这么说,王氏只好收下了银子,并对秀莲千恩万谢。

王氏回到家里,就把秀莲借银子给她的事给儿子说了,陈明泽听了也很感动,说道:“太感谢秀莲姑娘了,她这是雪中送炭啊!”

王氏哪里不知道,秀莲这样做是对自己的儿子有意思,如今她接了人家银子,就等于接受了人家姑娘,说道:“秀莲是个好姑娘,你要是高中了,千万不要辜负了她。”

陈明泽听母亲这么说,也是有些惊讶,秀莲姑娘善良又美丽,如今秀莲又借给他银子做盘缠,如果自己真的高中了,一定要娶秀莲为妻,当然是在人家同意的前提下。

天不亮王氏就起床了,她把家中的面袋子拿出来,烙了十来个油饼,然后给儿子整理了行囊,就送他上路了,陈明泽看着十来个油饼,就知道母亲是把家里的面粉全用完了,就要拿出来几个饼子留给母亲吃。

王氏说道:“穷家富路,我在家里没有吃的,左邻右舍借借也饿不住,你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带些东西,在外不比在家里,遇到困难也没有人帮衬。

路上一定要小心点,晚上最好住店,不要住在外面,外面不安全……”陈明泽看着絮絮叨叨的母亲,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说道:“母亲就放心吧!我会小心的,母亲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你等着儿子的好消息。”他说完转身就大步离开了。王氏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眼泪也是夺眶而出。

陈明泽为了节省银子,每天只吃一个饼子,晚上走到那里就睡到那里,两天之后,他走到了一座大山下,眼看天就要黑了,他想着山高林密的,睡在外面怕有豺狼虎豹,就想找个有遮挡的地方睡一晚。

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看看有没有可以住的地方,突然就看见不远处的山上有一座破庙,陈明泽就朝那破庙走去。

当他走到庙跟前时,却发现里面亮着灯,他心中一喜,想不到这个破庙居然有人居住,那么夜里也有人给他做个伴了。

她走到门口,往里面看去,里面有灶台和桌椅,还有一张床,但是没有看见人,就喊道:“请问里面有人吗?”一连叫了几声,就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从庙里的一个暗门里走了出来。

陈明泽一看是个年轻姑娘,就转身要离开,那姑娘说道:“公子不是来借宿的吗?干嘛要走呢?这山里面有豺狼虎豹出没,你在外面是很危险的,不如就在这里住上一晚,可保平安。”

陈明泽说道:“男女授受不亲,我怎么能与姑娘独处一室呢?”说着就要离开,可就在这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那姑娘说道:“公子先进来避避雨吧!”

陈明泽没有办法,只能先进了庙里,女子搬来一个凳子给他坐,他谢过女子就坐在了离庙门很近的地方。

女子见他看着外面不说话,就说道:“公子是要出远门吗?”

陈明泽感激女子收留自己,人家问话,他也不能不答,就说自己是进京赶考的。

女子说道:“一看公子就气质不凡,原来真是一个读书人,像公子这样的人,前途是一片光明啊!”

陈明泽觉得让人家姑娘主动找他说话,他显得不太礼貌,于是就问那姑娘为何一人住在这破庙之中。

姑娘听他这样问,沉默了好一会就捂住脸哭了起来,陈明泽见她这样,就感觉是自己太唐突了,引起了人家的伤心事,急忙劝道:“姑娘莫哭,都怪我不该问。”

那女子边哭边说:“我家乡发了洪水,我是逃难到此地的,如今孤身一人,也没有地方可去,只能住在这破庙里度日,这里山高林密,时常有野兽出没,我早晚会葬身在野兽的肚子里的。”

女子说着就走到陈明泽身边,说道:“不知公子可否愿意救我一命?小女子将感激不尽。”

陈明泽听了女子的话,很是可怜她,可他如今是一个穷书生,怎么能救得了她呢?他从包袱里拿出一些碎银子递给那女子,说道:“这些银子你拿着,明天你就下山去,找个好男人嫁了,好好过日子。”

那女子并不接银子,而是幽怨地说道:“天下像公子这样的好人太少了,今天有幸遇到公子,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要是能常伴公子左右,我也死而无憾了。”

陈明泽没想到女子会这样说,心中就有些紧张,说道:“姑娘说笑了。”

那女子却道:“是公子看不上我吗?难道我的容貌不够漂亮,入不了公子的慧眼吗?公子你仔细看看,看看我美不美。”说着就把脸凑到了陈志泽面前。

陈明泽哪里遇到过这样的女子,吓得赶紧站起身,后退了一步说道:“姑娘请自重,要不别怪我无理了。”

那女子说道:“公子一个人进京赶考不寂寞吗?古人说:红袖添香,我可以给公子添香啊!”说着就去关了庙门,回头笑着说道:“这荒郊野外,又没有其他人,公子不用怕,不如咱们早些歇息吧!”

女子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金元宝说道:“这金元宝就送给你,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着就往陈明泽的衣服里塞,陈明泽却摸住那金元宝摔在了地上。说道:“这不义之财我是不会要的。”

陈明泽突然想到女子说她是逃难出来的,怎么会有金元宝?她哭了这么久,脸上居然没有泪痕,眼睛不红不肿的,这就更是奇怪。

老人们常说,宁愿住孤坟一夜,不住破庙半宿,据说破庙是孤魂野鬼最喜欢待的地方,想到这里,再结合这个女子种种反常的行为,陈明泽感到不寒而栗,头皮子发麻。

难道这个女子不是人,是个孤魂野鬼吗?

女子见他把金元宝扔在地上,并不气恼,而是笑着说道:“公子视金钱如粪土,小女子就喜欢这样的正人君子。”说着就去拉他。

陈明泽急中生智,他一狠心咬烂自己的舌头,一口鲜血就吐在了女子的脸上,那女子一见血就变成了骷颅头,赶紧给陈明泽跪下了。

哭着说道:“公子请饶命,我对你并没有恶意……”

原来,这女子名叫方爱梅,今年二十四岁,是一个烟花女子,从十四岁破瓜以来,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可那些男人都是逢场作戏,没有一个真心相待的。后来她就遇到一个富家公子哥,二人一见如故,彼此真心相待,就想要做长久夫妻,于是那公子就要拿钱赎她,可他的父母不同意,方爱梅为了和他长相厮守,就把自己多年的体己钱拿出来给他,让他替自己赎身。

公子得到银子后非常感动,就把她赎了出来,在外面租赁了房屋居住,发誓一辈子会对她好,可好景不长,一日,公子的一个朋友来到家中,看到如花似玉的方爱梅就非常喜欢,于是就挑唆公子把她卖给他,没想到公子不顾及二人情谊,居然答应了。

那人就拿了一千两银子来到家里,公子收了银子后,就让方爱梅跟着那人离开,可她是个烈性女子,不愿意任人摆布,就一头撞在墙上死了。

方爱梅死了之后,那公子非常害怕,二人一起把她弄到这座山里,尸体就埋在了这破庙后面,因为她怨气很重,魂魄就被禁锢在这荒郊野外,没法去地府投胎。陈明泽一听就觉得不可思议,世上居然有如此无情无义之人。

方爱梅又说道:“我在这里苦等了一年,想找个人为我迁坟,可路过此地的男子都是好色之徒,我今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试探你,没想到你果真善良正直,想求公子帮我一个忙。”

陈明泽道:“请问姑娘想让我做什么?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方爱梅道:“我在这里实在是太孤单,你把我的尸首挖出,然后埋葬在距南州县五里之内的地方就可以了。”

陈明泽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听了方爱梅的遭遇后,他也是恨得牙根痒痒,迁坟这事不难,可他要进京赶考啊。

陈明泽道:“我如今要进京赶考,替姑娘迁坟的事情只能等回来再办了。”

方爱梅赶紧作揖道:“太谢谢公子了,公子尽管去安心考取功名,回来再办也不迟。”说着把那个金元宝又给了他,说要迁坟使用。

陈明泽了解了方爱梅后,对她就不害怕了,在破庙里住了一宿,次日一早离开破庙,继续赶路。

话分两边,陈明泽离开家之后,母亲王氏就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如今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更没有钱去请郎中,只能硬抗着。

她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肚子饿得咕噜噜直叫唤,于是她就托着轻飘飘的身子出了门,她想出去挖些野菜充饥,可刚走出大门,就因为体力不支倒在地上。

再说那秀莲,她知道陈明泽进京赶考去了,就不放心王氏一人在家,趁着父母出去的时候,就悄悄溜出家,朝王氏家走去。

走到王氏家附近的时候,突然就看见王氏晕倒在地上,秀莲赶紧跑上前去,把王氏搀扶到家里,让她躺在床上,她用手摸摸王氏的额头,吓了一跳,赶紧去找郎中来给王氏看病。

郎中给王氏把了脉,说道:“她这病拖的时间太长了,恐怕一幅两幅药好不了。”

秀莲说道:“那你就多开几服药。”

秀莲拿着郎中的药单去街上买了药和米,回来就给王氏煎药喂她喝下,然后又煮了米汤让她喝,王氏吃了药和米汤后才有了一丝生机,感激的看着秀莲说道:“谢谢你秀莲姑娘。”

秀莲说道:“大娘不要客气,你躺着好好养病,过几天就没事了。”

王氏知道秀莲父母的脾性,怕秀莲回去挨训,就说道:“秀莲姑娘,你赶紧回去吧!要不然你父母会担心的。”

秀莲帮助王氏躺好,说道:“大娘,你好好睡一觉,我明天再来看你。”说完就走了。

秀莲回到家里,见父亲石全德和母亲吴氏已经回到了家里,吴氏见秀莲回来,赶紧把她拉到里屋说道:“秀莲,今天我和你爹爹去县城赶集,你猜我们遇见谁了?”

秀莲见母亲神神秘秘的样子,不知道她又卖什么关子,说道:“我不想猜。”

吴氏两眼都笑成了一条缝,说道:“我们遇到陈老能了,他问起你多少岁了,我说你一十六岁,他问你定亲了没有,我就说没有,他说他二儿子一十七岁,也到了婚配年龄,也没有定亲,他的言外之意不就是想让你与他儿子定亲吗?

陈老能家里经营着几家药材铺,生意非常好,那可是日进斗金,你要是嫁到他家,这辈子也就享福了……”

秀莲听吴氏这么说,就说道:“娘,你没有听说吗?他儿子不务正业,嫁给他那是倒了八辈子霉,享什么福,即便是享福,我也不嫁。”

吴氏听女儿这么说,就急了,说道:“你这孩子,他家家财万贯,日进斗金,不务正业又能咋样,少不了你的钱花,这样的好人家你要是不嫁,那你想嫁个什么人家?”

秀莲见母亲唠唠叨叨说个没玩,也不想与她争辩,便说要去做晚饭,就逃离了卧房。

次日吃过早饭,秀莲说找同村的女伴月儿学做鞋样子,就出去了,其实她是去看王氏了,王氏昨天喝了药,此时好多了,她正在灶房熬药,见秀莲来就说道:“秀莲姑娘赶紧回去吧,我自己就行。”秀莲怕王氏累着,非要让她去床上休息,她来给她熬药,王氏推脱不了,只能依了秀莲,秀莲熬好药,就喂王氏吃药。

就在这时,吴氏突然闯进屋子,看见自己的女儿在喂王氏吃药,上去就夺过她手里的碗,怒道:“你这个死丫头,什么时候学会说谎话了,走,快跟我回去。”还没有等秀莲反应过来,她就被吴氏拉走了。

原来吴氏去月儿家找秀莲没有找到,就在村里问谁看见秀莲了,一个邻居说见秀莲去了王氏家里,吴氏就气冲冲地找来了,进屋一看,秀莲果然在,就很生气。

吴氏拉着秀莲匆匆往家里赶去,回到家中,就看见王媒婆和一个年轻男子在他家里坐着,王媒婆见秀莲回来,赶紧说道:“秀莲姑娘回来了。”那年轻男子看向秀莲,两个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秀莲想起昨天母亲的话,想必这个男子就是陈老能的儿子陈安良,就说道:“你们走吧,这里不欢迎你们!”说着转身就去了卧房,吴氏一看,气得脸都白了,赶紧对媒婆和陈安良说道:“这孩子心眼不错,就是嘴不饶人,你们多担待。”

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个年代,儿女的婚事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尽管秀莲一百个不同意,石全德和吴氏还是收下了陈家的彩礼,把秀莲的婚事给定下了,并把她的生辰八字也给了陈家,气的秀莲坐在卧房里哭,连饭也不吃了。

吴氏怕秀莲再出去乱跑,让人家说闲话,每天都在家里看着她,又过了几天,陈家就送来了婚书,说三月之后成亲,秀莲得知就很伤心,盼望着陈明泽高中回来。

再说陈明泽,从破庙离开后,一路上都很顺利,提前几天就到了京城,他在那里又复习了几日才开始考试,没想到考试题目都是他看过的,一点难度都没有。

考试结束后,有很多人都留在京城里等待揭榜,但陈明泽担心母亲,就匆匆地赶了回去,回到家里,王氏的病已经好了,见儿子回来是喜极而泣,并告诉儿子自己生病多亏了秀莲,如果他要高中,一定不能辜负秀莲。

陈明泽说道:“母亲放心,只要秀莲姑娘愿意,我若高中,一定不会辜负她的。”他又把路上遇到方爱梅的事与母亲说了,王氏听了也很惊讶,说道:“你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就应该信守承诺。”

于是陈明泽就拿出方爱梅给他的金子,买了一口棺材,找人去把方爱梅的尸骨挖了出来,然后埋在了距离县城五里之内的那座山脚下。

一日,陈安良正在花柳巷寻欢作乐的时候突然晕倒,被人送回家中之后就一病不起了,陈老能就请来城里最好的郎中来看,结果吃药也不管用,于是就想着提前把秀莲娶回家中为儿子冲喜。

秀莲得知陈家很快就要来娶亲了,就日日哭泣,一天晚上在吴氏去厕所的时候,她就悄悄溜出了家门,直接去找陈明泽,王氏见秀莲两眼红肿的来到家里,一问才知道她父母要把她嫁给陈安良,她明白秀莲的心意,可也是无能为力。

陈明泽对秀莲既有感激之情,也有爱慕之心,但他的前途未卜,也救不了秀莲啊,在家里急得团团转,秀莲哭着说道:“我不愿意嫁给陈安良,明泽哥,你要是不嫌弃我,就带我走吧!”

秀莲是一个善良,重情义的姑娘,王氏也不忍心她被逼婚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就对儿子说道:“明泽,你就带着秀莲走吧!到外面躲一躲。”

陈明泽心疼地看了一眼秀莲,他也想带秀莲走,可又怕石全德他们把气撒在母亲王氏身上,说道:“我走了母亲怎么办,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王氏安慰道:“没事,我一个老婆子,他们能拿我怎么样?趁着天黑赶紧走,要是他们找来就走不了了。”事不宜迟,王氏给儿子收拾了几件衣物,就送二人出了门。

陈明泽和秀莲前脚刚走,后脚石全德和吴氏就带着人找来了,他们问王氏把他女儿藏到哪里去了,王氏说不知道,他们就在她家里乱砸一通,然后又把王氏绑了起来,说要把她送官。

次日一早,陈老能得知秀莲被陈明泽拐走了,就匆匆地来到村里,逼问王氏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王氏说不知道,陈老能就骂她,然后就叫人把王氏送到了县衙里。

其实,陈明泽和秀莲担心王氏,二人并没有走远,他们得知王氏被送到了县衙,就非常担心,哪里还忍心离开,于是就一起去了县衙,县官一看陈明泽自己送上门来,就把他绑了。

陈明泽原本以为自己来了,知县就会把母亲放了,可那知县说王氏教子无方,要杖责二十才能放她,陈明泽说这事与母亲无关,要知县放了母亲,一切责任由他一人承担,可那知县收了陈老能的银子,就要按照人家的要求办事,便命人把王氏拉出去用刑。

正在这时,就有四五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差,后面还跟着仪仗队,高举彩旗,凑着乐器来到了县衙门前。几个刽子手一看也顾不上打王氏板子了,赶紧跑去报告知县,知县一听,匆匆出来查看。一出大门,他就看到两个人举着绣有金龙的捷报,捷报上是隶书字体:【陈明泽高中头名状元】,知县一看两腿发软,差一点没有栽倒在地上,赶紧给送喜报的人作揖行礼,又命令手下快把陈明泽母子放了。

陈老能和石德全夫妇也在县衙,他们看到陈明泽高中状元,都灰溜溜地走了。

陈明泽中了状元,被朝廷任命为当地的知府,石德全夫妇和陈老能都不敢再逼着秀莲嫁给陈安良了。

再说那知县平时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当地的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只是苦于没有门路投诉,如今陈明泽做了知府,老百姓就去知府衙门状告知县,希望知府大人为他们做主。

陈明泽亲自到县衙审问知县,列举出他的十宗罪状,人证物证具在,他就老老实实的招认了。知县知道自己死罪难逃,又说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原来,陈明泽的父亲陈大亮不是被劫匪所害,而是被他的弟弟陈老能所害,当年仵作验尸的时候,发现他的右手紧紧握住,掰开一看,手中一个银扣子,那扣子上刻着陈氏二字,知县就知道这事是他们自家人干的,于是暗中调查,就查出那扣子就是陈老能的。

知县就把自己掌握的证据给陈老能说了,陈老能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就用钱把那颗扣子买走了,这件事也就隐瞒了下来。

陈明泽听知县这么说,犹如晴天霹雳,原来自己的父亲不是被劫匪所害,而是被他的亲叔叔所害,他立刻派人捉拿了陈老能,陈老能见知县把自己抖搂了出来,知道自作孽不可活,也就没有再抵赖,全都招了。

当年他哥哥陈大亮为人忠厚,做事认真,受到父亲的赏识,还准备把家中的大权交给陈大亮,陈老能就嫉恨他,为了成为陈家的当家人,在陈大亮去做客的路上把他杀死了,陈大亮死后,他父亲陈员外坠心而死,他就继承了陈家所有的财产,把王氏母子赶到了乡下居住。

案件真相大白,陈老能和那知县都被打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再说那陈安良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卧床不起。

后来,陈明泽八台大轿把秀莲娶到了知府衙门,二人成亲之后,夫妻恩爱有加,夫唱妇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一天夜里,陈明泽梦见方爱梅,方爱梅说道:“谢谢恩公帮我迁坟,那负心的陈安良受到了惩罚,我这就要去投胎了。”

陈明泽醒来,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忘恩负义之人就是陈安良,次日一早,就有人来报丧,说陈安良昨夜三更去了。

陈明泽去把陈安良埋葬了,陈家只剩下他一个独苗,那些财产自然落到了他的名下。

陈明泽一生为官清廉,时常拿着家中的财产做好事,得到了一方百姓的拥戴,他的三个儿子也是高官厚禄,一生荣桓富贵。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