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38章 稳婆去接生,路上见刺猬难产,她举手之劳救了自己

宋朝元丰年间,开封府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住着一个稳婆,姓元,大家都叫她元大姑。

元大姑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稳婆,不只是她的接生技术高超,她还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贫苦人家生孩子,她从来不收钱,有时还会给人家留下银钱,让产妇买些补品养身子,所以大家对她都很敬重。

元大姑是个大善人,可她如今四十多了,依然是孤身一人,没有丈夫,就更谈不上孩子了,村子里老人说,元大姑是逃难来的。

她来的时候才十**岁,年轻时的元大姑身材苗条,面若桃花,很多男子都痴迷她的美色,可她都不为所动,所以至今没有成亲,但她不愿意嫁人的原因却鲜为人知。

很多人都猜测说元大姑可能是忘不了自己以前的恋人,也有人说她可能有隐疾,还有人说元大姑想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接生事业,不想受家庭拖累,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日清晨,元大姑刚起床,就看见一个男子走进院子,说道:“元大姑,我妻子要生产了,你赶紧跟我去一趟吧!”

来人她认识,就是邻村的黄大林,黄大林的媳妇李氏都生了五个女儿了,家里穷的是叮当响,每次元大姑除了免费给她接生外,还会接济他家一些银钱或者吃食。

元大姑说道:“你等一下。”说着就去拿了一盒点心和一包红枣,这是她给县城刘员外的小妾接生时,人家送给她的,她想自己一个健康的人也吃不着,就想拿着去给黄大林的媳妇吃。

二人一前一后,急急忙忙地朝黄大林家里走去,来到黄大林的家里,只见他的母亲王氏拿着棍子正在打她的几个孙女,一边打一边骂道:“生了一群赔钱货,净浪费粮食,饿死你们得了。”

王氏看见元大姑来了,就停止了打骂,迎接上来说道:“元大姑,那个赔钱货在床上呢?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生个带把的。”

元大姑就看不惯这个王氏,她来这个家接生五次了,每次生下来一看是个女娃,她就会破口大骂自己的媳妇不争气,生的都是赔钱货。

元大姑没有理会王氏,就快步走进了屋里,当她看到床上奄奄一息的李氏时就吓了一跳,赶紧叫王氏烧热水,自己上前检查产妇的身体。

此时产妇的宫口大开,孩子的一只脚已经露在了外面,看来这孩子胎位不正,是倒生,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再纠正胎位了,时间就是生命,元大姑不由分说的挽起袖子,把热毛巾搭在产妇的肚子上,一只手插进子宫,就把婴儿拉了出来。

孩子出来之后,已经憋得鼻青脸肿,都不会哭了,元大姑抓着孩子脚脖子,让她头朝下,啪啪在他屁股上打了两巴掌,那孩子才发出微弱的哭声。

床上的李氏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元大姑说道:“我拿来的有红枣,赶紧煮一碗红枣水让她服下。”

黄大林拿起那包红枣正要出门,却被王氏叫住了,说道:“慌什么,你先过来看看是男是女。”说着就抢走了元大姑手里的孩子。王氏一看,老脸顿时拉了下来,抱着孩子,拉着黄大林就出了房门。

元大姑看着出去的母子俩,就要叫住他们,却看到床上的产妇面色苍白,奄奄一息,她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抓了一把枣子跑到灶房,生火煮了一碗红枣水,赶紧喂产妇喝下。

产妇喝下红枣水,苍白的脸上才有了一点血色,她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元大姑见她醒来,也就放心了,她这才想起刚才被抱走的婴儿。

她知道那母子二人重男轻女,突然感觉到不对劲,那孩子有危险,于是就快步走出了房间,就看到黄大林蹲在墙根唉声叹气,而王氏和刚生下的女婴却不见了。

元大姑质问那黄大林,孩子去哪里了?黄大林也不做声,元大姑就急了,一把就把他拉了起来:“快带我去找孩子!”

黄大林眼圈泛红,说道:“孩子恐怕已经死了。”

“什么?”元大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吼道:“那可是你的亲生孩子,走,快带我找去!”元大姑想,那王氏肯定是要把那婴儿害死,就一刻也不敢耽误,拉住黄大林就走。

黄大林就带着元大姑就来到了一片乱坟岗,看见王氏正在往一个土坑里填土,元大姑就跑了过去,一把夺过王氏手中的铁锹扔在一边,赶紧用是双手去扒坑中的土,很快就把那个小婴儿给扒了出来。

元大姑一看小婴儿脸色发青,口唇发紫,赶紧就对着嘴做起了人工呼吸,好一会,孩子才发出微弱的哭声。

黄大林都傻傻地站在那里看元大姑做着一切,听到孩子哭声的王氏才反应过来,恼怒说道:“家里有一群赔钱货,这又多一个,早晚也是饿死,还不如早死早超生。”

元大姑把孩子抱在怀里,恼怒道:“你是孩子的奶奶,你怎么这么狠心呢?她可是一条人命啊!”

王氏说道:“有什么稀罕的,一个赔钱货和阿猫阿狗有什么区别?”元大姑没有接王氏的话,而是看着黄大林说道:“你是一个男人,还有没有一点担当,作为孩子的父亲,就忍心看着她被活埋而死?”

黄大林满脸羞愧,也不做声,蹲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王氏一看儿子这样,就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有啥好哭的。”

然后又对元大姑说道:“你要是可怜她,你就把她抱走,反正我们黄家是不要了。”王氏说着,一手扛起铁锹,一手拉住黄大林就回家去了。

元大姑看着怀中的小婴儿,眼里蓄满了泪水,这黄家母子是不打算要这孩子了,如果送回去,早晚会出事,于是她就把孩子抱回了家中。

村子里的人听说元大姑抱回来一个女婴,都纷纷上门来看,谁也没有问这女婴是哪里来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元大姑心善,肯定是谁家生的女孩多不要了,她见孩子可怜就抱了回来。

元大姑干接生,不论白天夜晚,只要有人来找,她就得去,家中一个小婴儿就没人照看,周围的邻居经常得到元大姑的接济,所以元大姑出去接生的时候,邻居们就会主动来帮助她照看婴儿。

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那个小女婴也长到了十五六岁,元大姑给她取名元婴,元婴相貌漂亮,而且乖巧懂事,在家里帮助元大姑洗衣做饭,也经常帮助村子里的孤寡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大家都夸元婴和她娘一样善良,还说谁要是娶了元婴就有福气了,说的元婴小脸泛红。

一日中午,元大姑刚吃完饭,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打开门一看,就看见一个中年人,这人看起来很陌生,不是周围村子里的人,因为元大姑经常接生,十里八乡的村民她虽然叫不出名字,但也很面熟。

那人说道:“元大姑,我妻子要生产,请你走一趟。”

元大姑问道:“你是哪里人?”

那中年男子说道:“我叫白子桦,在城东的白庙村。”

元大姑一听这城东离这里有几十里,就不敢耽误,给女儿元婴交代了一声就出门了。

白子桦走在前面,脚步匆忙,元大姑一路小跑地跟在后面,到城东要经过县城,县城的道路两边摆着很多摊位,卖什么的都有,非常的热闹。

正走着,元大姑看见路边一个摊位上围着很多人,有人说道:“这只刺猬真大,买回去可以做药材。”

有人说:“这么大的刺猬还是第一次见,都快成精了。”

那个摊主说道:“这可是百年不遇的大刺猬,绝对是上好的药材,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谁出十两银子我就给谁。”

元大姑知道刺猬是有灵性的动物,就要走过去看,却被那个白子桦拉住了,说道:“元大姑,我妻子还在家里等着呢,快点。”

元大姑说道:“刺猬和人一样,都是一条命,我今天看到了,就不能见死不救。”

元大姑已经挤进人群,就看见地上放着一个大铁笼子,笼子里有一只脸盆那么大的刺猬,这么大的刺猬她也是第一次见,估计岁数也不小了。

她正想着,突然那只刺猬抬头看着她,眼里好像有水光在闪动,刺猬虽然不能像人一样说话,但他们也是有情感的,元大姑发现那只刺猬的肚子很大,根据她的经验来判断,这只刺猬肚子有崽子。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不但适用于人类,同样适用于动物界,元大姑心善,怎么忍心见死不救呢?这可是一尸两命啊!

元大姑快步走到摊主身边说道:“这只刺猬我要了。”

那个摊主眉开眼笑地打量着元大姑,说道:“好,十两银子。”

元大姑摸摸衣服兜里,掏出二两碎银子,然后把自己的金耳环也取下来给了那个摊主,摊主拿着银子,又把耳环放在嘴里咬了咬,非常满意,笑着说道:“我用绳子给你绑好,你提着回去,这可是上等的补品啊!”

元大姑说:“不用,我抱着就行。\"说着抱起刺猬就走了。

白子桦说道:“赶紧快点吧!我妻子不知道怎么样了。”元大姑抱着一只大刺猬跟在他身后,一路小跑的朝城东而去。她想出了城,找个没有人的地方,把刺猬放生。

很快,二人就出了城,走到一片密密麻麻的山林处,此时的元大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两腿颤抖,就问道:“还有多远?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不如坐下来歇一会再走。”说着就坐在了路边。

她把刺猬放在地上,说道:“赶紧走吧,以后出来要小心点,不要被人类看见了。”那只大刺猬趴在地上不动,元大姑一看,刺猬要生产了,看着很痛苦的样子,好像是难产了。

元大姑赶紧就用手轻轻推动刺猬的肚子,不一会,就生出了三个小刺猬,元大姑把刺猬母子放进草丛里,说道:“歇一会赶紧走吧!”。

白子桦就催促道:“元大姑,这可是人命关天啊!快走吧!”元大姑何尝不知道是人命关天,可她已经走了四五十里了,两只腿就像是灌了铅,实在是走不动了。歇了一会儿,就又开始赶路,白子桦走在前面,元大姑一路小跑地跟在后面,可越走越不对劲,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山林里,前面已经没有路了,男子还在继续往前走。

元大姑觉得蹊跷,就不想再往前走了,白子桦好像发现了她的心思,就回头拉着她的胳膊,用力扯着她往前走,她想甩都甩不开。

穿过密林,就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荡里,又走了几个时辰,终于走出了芦苇荡,就看见面前有一座大山,白子桦又拉着元大姑爬山,终于在一个半山腰看到了一处大宅子,走了一下午,此时天已经黑了,元大姑累的是精疲力尽。

白子桦带元大姑走进院子里,院子里阴森森的,有一股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脑子瞬间清醒了很多。

元大姑看见院子周围都挂着白灯笼,心中一惊,这是生孩子,又不是办丧事,应该挂红灯笼才对啊!

她从院子里的花坛经过,看见花坛里开着白色的菊花,还发出诡异的蓝光,这么大的宅子,怎么没有看见丫头仆人呢?正纳闷着,白子桦说道:“到了”。

元大姑就跟着他走进了屋里,屋子里的灯光昏暗,隐约看见一个白衣女子躺在床上,捂住肚子喊痛,旁边一个身穿白衣的丫头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元大姑上前检查女子的肚子,说道:“孩子太大,难产了,赶紧端热水过来。”那个丫头就出去了,一会儿就端来了一盆水。

元大姑一看这盆水是红色的,手放进去黏黏的,还有浓浓的血腥味,就更证实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其实在芦苇荡里的时候,元大姑就发现这个白子桦不对劲,密密麻麻的芦苇根本就绊不住他,似乎是从他身子里穿了过去,芦苇荡里很潮湿,他脚上居然没有沾泥,当时她想逃跑,可被他拉住无法脱身。

刚才在院子里又看到白色的灯笼和白色的菊花,她已经断定这里是鬼魅之所,不过她想,只要这鬼魅不害她,她就假装没有看出来,她对白子桦说道:“你出去一下,我要开始接生了。”

那床上的女子听到这话,大喊道:“子桦,还不赶紧动手!”

元大姑一惊,回头就看见那个白子桦露出了青面獠牙,正要向她扑过来,她急中生智,从怀中掏出一把黄豆就朝那男子撒去,整个宅子就变成了一片乱坟岗。

白子桦惨叫一声就恢复了人形,继续朝元大姑扑过来,床上的产妇喊道:“快杀死她,我们只要喝了她的血,咱们一家人就可以复活了。”

白子桦又变成鬼魅的样子,手上长出了长长的指甲,朝元大姑的脖子掐去。

元大姑又抓了一把黄豆撒了过去,白子桦惨叫了一声, 后退几步。

元大姑说道:“我与你们无冤无仇,你们为啥要加害我?”

那女子冷笑一声说道:“今天就让你死个明白。”于是就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就在两年前,县城里三十多岁的刘员外,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妾,名叫阿朱,阿朱身材妙曼,唇红齿白,眉眼如画,长得美若天仙,刘员外对阿朱也是疼爱有加。

其实,阿朱没有嫁给刘员外之前已经有了婚约,她的丈夫就是白子桦,二人都是贫苦出身,这门婚事是她小时候父母定下的,后来父母去世,哥嫂为了钱,把她卖给了刘员外,所以她对刘员外的示好并不领情。

阿朱嫁给刘员外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就偷偷去告诉了白子桦,他们本来想一起逃走的,但想到阿朱已经怀孕,手里又没有盘缠,于是就想着先攒些钱再走。

阿朱怀孕的事很快就被刘员外知道,那刘员外还以为是自己的骨肉,对阿朱是百般疼爱,而阿朱心中却很忐忑,她想,要是孩子生下来后被刘员外发现不是他的,她和孩子都会遭殃,还会连累白子桦。

二人攒了一些银子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阿朱和白子桦就相约逃走,结果被刘员外抓住了。

刘员外就让人把白子桦打死之后扔进了枯井里,然后把阿朱扔到了荒郊野外,由于惊吓过度,她肚子就剧烈的疼痛,最后一尸两命,曝尸荒野。

白子桦和阿朱死了之后,二人就在奈何桥见面了,因为有很深的怨念,他们又一起返回来了,去找刘员外报仇,但她们没有什么鬼道,对阳气旺盛的刘员外根本无法靠近。

他们的鬼魂在刘家宅子里晃悠的时候,就看到刘员外的妻子身怀六甲,就决定对她妻子下手,二人商量,等刘员外妻子生产的时候再动手,让她一尸两命,让那刘员外也尝尝痛失亲人的滋味。

在等待刘员外妻子生产的期间,他们就专心修炼鬼道,也有了一些法力,过了几个月,刘员外的妻子的产期已到,他们就用法力阻止那来前来投胎的魂魄,魂魄无法进入到刘员外妻子的身体,孩子就迟迟生不下来。

妇人生不下孩子,痛得几度晕死过去,眼看就要一尸两命了,刘家的下人带着元大姑匆匆赶到,由于元大姑做的好事多,积累了厚厚的阴德,身上有灵气加持,也算是半仙之身,她一出现,白子桦和阿朱的鬼道就失灵了,那投胎的魂魄就趁机溜走,跑到了刘夫人的体内,那孩子就生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二人的罪恶计划因为元大姑的出现而没有得逞,因此怀恨在心,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潜心修炼鬼道,喝动物的血来提升法力,为的就是找元大姑报仇,他们又听说,像元大姑这样的善人,只要喝了她的血就可以复活了,于是他们就把她骗了过来进行加害。

白子桦说道:“不要再与她废话了。”说着鬼爪子又伸向了元大姑的脖子,阿朱也开始对元大姑发起进攻。

虽然元大姑身上有灵气加持,但此时的白子桦和阿朱的法力已经通过喝动物的血提升了很多,他们联起手来还是可以勉强压住元大姑体内的灵气的。

元大姑见二鬼魅一起围攻,左右躲闪不及,眼看那长长的指甲就要插进她脖子时,一只大刺猬突然冲进屋里,刺猬的身子瞬间变高变大,最后变成了一个白发老太,那老太甩着手中的佛尘,把两只鬼魅甩到了十米开外。

二鬼魅一看有人挡道,就恼羞成怒,变成青面獠牙的样子,一起扑向那白发老太,老太伸出一只手,手中就出现俩团火,瞬间把二鬼魅点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他们被大火焚烧,疼得哇哇直叫,眼看就要灰飞烟灭了,突然就出俩个鬼差,把他们身上的火熄灭了。二鬼魅一看到鬼差,就赶紧跪地求饶 ,鬼差说道:“大胆孤魂野鬼,你们为何迟迟不到地府报道,还在这里害人?”

二鬼魅说道:“我们二人死的冤枉啊!所以不愿意去地府,我们要报仇雪恨。”

鬼差说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有什么冤屈就到地府说去。”说着就把他们带走了。

元大姑见二鬼魅被带走,心中很不是滋味,是那刘员外害了二人,才让他们命丧黄泉的,如今他们才变成厉鬼加害于她,这真是造孽呀,刚才要不是刺猬及时出现,她可能已经被鬼魅杀死,元大姑赶紧向面前的老太道谢。

老太道:“我本是修炼百年的刺猬,昨天几个孩子在外玩耍,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陷阱,我为救出了孩子们,却中了那人的计,你心善救了我,又帮助我接生,我是来报恩的。”老太说完就消失不见了,而此时的元大姑也已经躺在自家的床上。

一天夜里,天快亮的时候,元大姑突然看见白子桦和阿朱跪在她面前,说请她原谅,他们已经知道错了,不该把仇恨转嫁到无辜之人的身上,刘员外已经受到了惩罚暴毙而亡了,他们就要去转世投胎了,特意过来向元大姑道歉。

元大姑说道:“善恶到头终有报,你们去吧,希望来世遇到一个好人家。”突然,元大姑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一看,是县衙的人。

来人说道:“县令夫人要生产,请大姑走一趟。”元大姑一听有人要生产,也就不敢耽误,坐上那人的马车就去了县衙。

元大姑一到产房,就开始吩咐丫鬟婆子烧热水,拿来棉布,剪刀,不到半个时辰,县令夫人就顺利地生下一男一女一对龙凤胎,众人皆大欢喜,可这两个孩子却紧紧攥着拳头痛哭不止。

元大姑觉得奇怪,掰开两个孩子的手一看,他们手心中都写着几个字:“善恶到头终有报。”看完那字就消失了,元大姑就突然明白了,对两个孩子说道:“今生你们投胎到富贵之家,好好珍惜吧!”话刚落音,两个孩子就止住了哭泣。

县令都五十多岁了,也算是老来得子,非常的高兴,孩子满月的时候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元大姑也被请来了。

县令刚把元大姑迎进院内,突然,就有人来报,说知府大人来贺喜了,县令赶紧出去迎接,那知府大人已经走入院内,只见这人五十多岁,长的是相貌堂堂。

知府大人看见元大姑,脸色突变,突然上前拉住她的手说道:“娘子,你让我找得好辛苦啊!”元大姑早已是泪眼朦胧,泣不成声,众人都被二人的举动惊呆了。

原来这知府大人姓赵,名叫赵家贵,山东人氏,元大姑名叫元春芳,二人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当年赵家贵进京赶考,家中发生洪水,元氏就去京城寻找丈夫。

走到京城,她听说丈夫中了头名状元,就非常高兴,可又听说自己的丈夫要娶丞相之女为妻,她为了不影响丈夫前程,就悄悄地离开了,从此在开封府附近的一个小村子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当年赵家贵考取状元之后,丞相小姐见他才貌双全,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确实要嫁给他,可他说家中已有妻子,就拒绝了,当他回到山东老家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他这才知道家乡发了洪水,村里的人都去逃难了。

赵家贵忘不了妻子,一直都在寻找她,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未娶,而元春芳也一直未嫁,众人听了二人的故事,都唏嘘不已。

赵家贵和知县是多年好友,今天前来给知县贺喜,没想到却见到了自己分别三十多年的妻子,也是喜极而泣。

县令说道:“今天你们夫妻得以重聚,真是可喜可贺啊!又是犬子的百日宴,可谓是双喜临门。”就赶紧请二位入席,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赵家贵和元春芳相认之后,赵家贵就把妻子和元婴接到了府上居住,他又给元婴物色了一门好亲事,风风光光地把她嫁了出去。

元春芳虽然做了知府夫人,但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接生事业,依然做着好事,一年之后,她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家庭总算圆满了。

后来赵子贵升到丞相,儿子官升二品,女儿和儿子对他们老两口都很孝敬,二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各位看官:元大姑是一个善良又痴情的女子,她听说丈夫要娶丞相子女,就默默的离开了,在一个村子住下,从此没有再嫁,她为人接生,做了很多好事,最终也得到了好报,和丈夫团聚,又生下了儿子,她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最终的结局却很圆满。

赵家贵也是一个用情专一的男子,他忠于妻子,拒绝了丞相家的千金小姐,最终夫妻团聚,儿女双全,也得到了好报。

文中的白子桦和阿朱是一对苦命鸳鸯,他们的遭遇令人同情,可他们把仇恨转嫁到无辜的人身上,就不对了,最后被鬼差抓走,好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放下执念,投胎到了知县的家里,这一世也不会再受苦了。

刘员外杀害白子桦和阿朱也受到了惩罚,暴毙而亡,可谓是恶人自有天收。

本故事与迷信无关,主要是为了宣扬民间文化,教人向善。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