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44章 男子高中状元,回家妻子惨死,黑狗:杀我取血便知真相

“娘子,你走了,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你等着,我为你守灵三月就去那边找你,你不要去投胎,一定要等着我……”

杭州府建安县的胡家墓园里,一个年轻男子披头散发,扑在一座新坟前痛哭流涕,悲痛欲绝,这个男子就是胡家的少爷,名字叫胡安良。

胡家是建安县的首富,可胡员外早逝,家中妇人刘氏和儿子胡安良相依为命,这刘氏一直守寡没有再嫁,她吃斋念佛,乐善好施,经常救济贫困的乡邻,因此美名远扬,建安县的百姓称她为活菩萨。

没有了丈夫,刘氏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胡安良身上,教导他好好读书习字,将来考取功名,光耀胡家门楣。

胡安良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没有辜负刘氏的期望,可谓是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如今高中新科状元。

胡安良身带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回到家中,给母亲,妻子报喜,谁知他看到家中一物,犹如晴天霹雳,瘫软在地。

原来,胡安良兴冲冲回到家中时,却没有看见妻子李玉儿,而是看见了妻子的牌位,他离家去京城赶考时,妻子李玉儿还好好的,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恩爱夫妻居然阴阳两隔,任谁也接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

他发疯似地质问母亲刘氏,李玉儿是怎么死的,刘氏告诉他,李玉儿与长工王达通奸,畏罪自杀了。

胡安良根本不相信刘氏的话,他和李玉儿彼此相爱,她怎么会和王达通奸?在刘氏嘴里得不到实话,胡安良就去问家里的下人,可下人和刘氏说得如出一辙,胡安良知道问不出什么,也就不再问了。

他来到妻子李玉儿的坟前痛哭,白天痛哭,夜里都睡在坟地上,不管刘氏如何劝慰,他就是不愿意回去,刘氏无奈,只能派人在坟地周围保护儿子。

胡安良就如疯了一样,披头散发追赶那些人,让他们离开,他要单独和妻子在一起,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刘氏没法,只得把人换成了一只大黑狗。

这只大黑狗是胡安良小时候在外面捡回家的流浪狗,一直喂养至今,养得膘肥体壮,这狗就和胡安良有了感情,看着主人悲伤落泪,狗眼里也泛着泪花。

就这样,一人一狗住在坟地里,胡安良相信李玉儿决不会是母亲刘氏说的那样,她的死一定是有蹊跷,可他又无法得知真相,内心十分愧疚,就整日扑在坟前哭泣。

要说这李玉儿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家住在建安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李三郎是一个农夫,母亲王氏,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李三郎每日种地,辛勤劳作,王氏温柔贤惠,在家纺线织布,李玉儿乖巧伶俐,相貌漂亮,李三郎没有儿子,就把李玉儿当儿子一样养着,夫妻二人省吃俭用把她送进学堂读书习字。

二人商量着再生一个儿子,一女一儿凑成个“好”字,这个家就算圆满了,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李玉儿十岁的时候,家中半夜失火,李三郎把熟睡的妻子和女儿救出屋外,自己却被坍塌下来的屋顶活活砸中,被大伙吞噬了性命。

李三郎死后,王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厚葬丈夫,不久,她也郁郁而终,世上就留下一个可怜的小女儿李玉儿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为了让母亲王氏入土为安,李玉来到街上,卖身葬母。

这日,刘氏去街上买布料,看见街头围了好多人,看似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走上前去,众人看到刘氏到来,赶紧让开了一条道,刘氏就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跪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个纸牌,上面写着:“卖身葬母”四个大字。

李氏仔细打量这小女孩,这孩子长得肤如凝脂,明媚皓齿,很是乖巧可爱,就问起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李玉儿一一作答,毫不隐瞒,刘氏听的是眼圈泛红,于是就派人拿了银钱,到李玉儿的家中把王氏埋葬了。

李玉儿年方十岁,一个人孤苦无依,刘氏心善,就把她带回家中做丫头,虽说是丫头,不过王氏对她很是关爱,李玉儿十分感激王氏的收留,对她的扶侍也是尽心尽力,一年四季不离其身。

夏季昼夜掌扇,冬季给她泡脚按摩,暖被窝……李玉儿的乖巧懂事也赢得了刘氏的认可,对她更是高看一眼。

转眼六年过去了,刘氏的儿子胡安良也已经十八岁了,李玉儿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二人虽说是一主一仆,但郎才女貌,彼此互生爱慕之情,只是碍于刘氏家教甚严,胡安良没有向李玉儿表白。

李玉儿作为一个丫头,虽然对胡安良爱慕,可她知道二人地位悬殊,更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把这份真情埋藏在心中,这辈子都没有打算要表露行迹,只是默默的关注胡安良的一举一动。

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一向吃斋念佛的刘氏要去百里之外的娘娘庙进香,本来李玉儿是要陪着她去的,可她突然患了风寒,于是刘氏就带着另一个丫头去了,李玉儿留在家中养病。娘娘庙路途遥远,刘氏又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每年三月三去烧香,最少半月才能回转。刘氏在家的时候,胡安良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书房念书,如今刘氏不在家中,他就放松了不少,来到后花园转悠,欣赏美好春光。

他来到园中,看到李玉儿正在修剪花枝,她一袭薄裙裹身,玲珑有致的妙曼身材,犹如桃花的姣好容颜,在明媚的春光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此时园中的花红柳绿都被她比得没有了颜色。

胡安良一时间看出了神,竟然忘记了走路,李玉儿无意抬眸,发现胡安良正在痴痴地看着自己,一时间也羞红了脸,赶紧作揖行礼,就匆匆的离开了园子。

胡安良望着她飘然而去的仙姿,心中也是奇痒难耐,这样美丽的女子,要是能和她结为百年好合,这辈子也算没有白活,心里想着,就得了相思病,吃不下,睡不着,更是无法静下心来读书。

第二日,他又来到花园中,看到李玉儿在给花儿浇水,美得不可方物,由衷赞美道:“园中佳人醉人眼,万紫千红看不见,若是此生得美缘,吾甘折寿来相换。”

李玉儿虽是一女流之辈,但十岁之前也上过几年的学堂,况且她天资聪慧,听到胡安良这样说,心中即喜又怕,喜得是自己心仪的人对自己如此真切的表白,怕的是刘氏知道后不会饶她。

她满面羞涩,颔首作揖,就要离开,却被胡安良挡住了去路,说道:“我爱慕姑娘许久,不知姑娘心意如何?”

刚才他火辣的诗句就让李玉儿的心中小鹿乱撞,此时更是心跳加速,脸颊绯红,低头不敢看他,说道:“公子是贤身贵体,我一个丫头如何敢有非分之想?”说完绕过胡安良,就飞也似的逃走了。

胡安良看着李玉儿的背影,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想只要二人相爱,没有什么贵贱尊卑。

爱情这东西说来也怪,不说破的时候可以一直埋在心里,默默关注着对方也会感觉到很幸福,一旦说破,就像是决堤的洪水猛兽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胡安良得不到李玉儿的回应,心中更是煎熬,夜晚的时候,就悄悄来到李玉儿房间,深情诉说衷肠,李玉儿本就爱慕胡安良,见他如此情真意切,一时间忘记的身份悬殊,在遮遮掩掩中表露了心迹。

二人青春年少,热血沸腾,既然郎有情妾有意,接下来的事情本应该水到渠成,但李玉儿是一个保守的姑娘,在关键时刻制止住了胡安良,对于胡安良来说,就如到来嘴边的鸭子又飞走了,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就这样,二人谈起了恋爱,每天晚上,胡安良就会来到李玉儿的房中和她约会,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诉说不完的衷肠,就是没有超越雷池半步。

刘氏不在家的半个多月,二人天天晚上幽会,刘氏回转之后,胡安良才有些收敛,不敢再去李玉儿的房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看见李玉儿,但也不敢多说话。

胡安良想起李玉儿就无心读书,总是坐在书桌前发呆,有几次刘氏路过书房,走进去看到儿子魂不守舍,就觉得奇怪。

她想去问儿子缘由,可觉得还是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一日,她又从儿子书房经过,悄悄走近窗子,听到里面有说话声。

听声音就知道,是胡安良和丫头小红在说话,只听见小红说道:“嗯,知道了。”,刘氏正在纳闷,就看见小红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她看到窗子旁边的刘氏也是吓了一跳,脸色苍白,好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

刘氏给小红使个眼色,让她不要说话,赶紧走开,那小红就低头匆匆离开。

过了一会儿,刘氏轻咳一声就走进了书房,胡安良见她进来,赶紧坐好,装作专心读书的样子,刘氏说道:“明年春季就要进行殿试,也只有半年时间了,你要抓紧学习,争取高中,你父亲在那边也就放心了。”

胡安良此时的心并没有用在读书上,但他是个孝顺的孩子,说道:“母亲放心,我会努力读书的。\"刘氏点头,然后就出了书房。

晚上,刘氏把丫头小红叫到房里审问,问他今天在少爷房里干什么?小红只说是给少爷端茶倒水,并没有做什么,刘氏明明听到小红好像是答应了胡安良什么事情,她越是不说,刘氏就越是觉得不同寻常。

刘氏见她不说实话,伸出手就是一个耳光:“大胆奴婢,我几日不在家中,你的胆子暴涨,居然敢说瞎话欺瞒主子。”

小红被刘氏扇了个趔趄,吓得她赶紧跪地求饶,刘氏怒道:“还不快说,少爷今天给你说了什么?快说!”,说着又要去扇耳光,小红吓得赶紧哭着说道:“老夫人,我说,我全都说。”

原来,刘氏回来这几天,胡安良就不敢到处乱跑,晚上更不敢再去找李玉儿,他心中如有千万只猫爪子在挠,奇痒难耐,于是就写了一封情书,让丫头小红给李玉儿拿出,以诉相思之苦。

刘氏听了大怒,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出去了这几天,家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怪不得儿子魂不守舍,无心读书,原来是和李玉儿有了私情。刘氏听了小红的诉说,肺都气炸了,没想到自己好心收留了李玉儿,而她却恩将仇报,居然勾引自己的儿子,这让她无法容忍,昔日懂事勤快的李玉儿如今就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她要立刻拔除掉。

这时,李玉儿端着热水进来给刘氏洗脚,刘氏就让小红退下,她关好房门,一脚踹翻李玉儿手中的热水盆子,热水瞬间流了一地,李玉儿被刘氏的举动吓懵了,赶紧就跪在了地上。

刘氏骂道:“我当初真是瞎了眼了,居然好心收留你!”

李玉儿不知道刘氏为何发这么大的火,哭着说道:“玉儿感激老夫人的收留,你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只要您愿意,我会伺候你一辈子的!”

刘氏恼怒道:“你这个不知廉耻的东西,还知道我对你有恩,那你又为何勾引我的儿子,让他魂不守舍,怎能安心读书?”

李玉儿一听才知道刘氏责骂自己的原因,她和胡安良是两情相悦,何来勾引一说,如果说勾引,也是他勾引自己的,李玉儿心中委屈,可也不能实说,“奴婢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请老夫人饶命。”

刘氏道:“你还知道错了?告诉你,如果再去勾引安良,我决不轻饶,赶紧给我滚出去!”李玉儿赶紧道谢,就匆匆地出去了。

从此之后,刘氏就不让李玉儿做自己的贴身丫头了,而是让她做饭,洗衣,劈柴等,什么重活,脏活,累活就让她做,每天忙得晕头转向,这样刘氏的心中才会有一丝快感。

刘氏身边的贴身丫头换成了小红,胡安良吃饭时见不到李玉儿,心中就很不解,他就悄悄地问小红,怎么没有看见李玉儿,小红摇摇头不敢说话。

李玉儿自从来到胡家就一直是刘氏的贴身丫头,突然换成了小红,胡安良觉得蹊跷,又见小红讳莫如深,他心中更是疑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再说李玉儿,她知道刘氏的心思,之所以把她安排在后院做活,就是不想让她与胡安良见面,她想不见也好,反正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她努力做活,每天都把自己累的精疲力尽,晚上倒头就睡,没有时间去想胡安良,也就不痛苦了。

几天不见李玉儿,胡安良越发不安,于是夜里偷偷起床,来到李玉儿的房间,结果被刘氏派去监视他的人看到,就报告给了刘氏,刘氏恼羞成怒,叫人把胡安良带走了。

她骂道:“李玉儿,你这个贱骨头,忘恩负义的东西,白眼狼,安良是要考状元的,到时候要娶个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你一个下贱的丫头,就不要做白日梦了!”

刘氏怕自己的儿子再私会李玉儿,就整日把他关在书房里,安排几个家丁在外面看守,不准他走出书房半步,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胡安良想,母亲知道了他和李玉儿的事,就会对李玉儿不利,于是干脆就不读书了,就坐在屋里烧书玩。

刘氏得知此事大惊,她对儿子抱有巨大的期望,如今他居然把书都烧了,这让她恼羞成怒,但儿子大了,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好言相劝,说他是干大事的人,怎么能沉迷女色?以后中了状元,是要娶千金小姐的,那李玉儿只是一个丫头,娶了她不是让人家看胡家笑话吗?

尽管刘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胡安良就是不为所动,还说如果刘氏不成全他和李玉儿,他就不读书了,刘氏看着日渐颓废的儿子,非常的担心,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只得点头同意。

虽然刘氏已经同意了他俩的事情,但李玉儿心里明白,这只是刘氏的缓兵之计而已,她是不会同意自己嫁给胡安良的,与其这样,她还是早些离开的好。

一天夜里,李玉儿收拾行囊,悄悄离开,却被半夜起床去厕所的胡安良看见,他问她为何要离开,李玉儿说自己配不上他,不想连累他一辈子,要他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到时候自有良缘。

胡安良很是伤心,他觉得今生不娶李玉儿为妻活着就没有了意义,为了让李玉儿安心,就拉着她在母亲刘氏的房前长跪不起,请求她让二人尽快完婚。

刘氏心疼儿子,她再三斟酌,就同意了给二人举办婚礼,但她是有条件的,对二人约法三章。

一是成亲之时只能走后门而不能走前门;二是不请亲朋好友来庆祝,三是成亲之后,没有考取功名之前不能圆房,二人想到来日方长,就赶紧答应谢恩。

很快,二人成亲,成亲之后,李玉儿并没有享受到少夫人的待遇,而是继续干活劳作,胡安良见李玉儿如此劳累,就给刘氏说让她干些轻松的活,刘氏怕二人腻在一起,于是不再让李玉儿干粗活,让她伺候自己,这样她就可以时刻监视着她。

胡安良为了和李玉儿在一起与刘氏作对,以不读书相威胁,刘氏哪里会咽下这口气,当着自己儿子的面对李玉儿很好,私下里却对她挑三拣四,稍有不顺心就非打即骂,李玉儿不想让胡安良和刘氏反目成仇,尽管她被打的伤痕累累,也从不给丈夫透漏半个字。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到了次年春天,胡安良就进京城赶考去了,李玉儿想丈夫要是高中就可以救自己脱离苦海,心中很是期盼。

胡安良走了走后,刘氏没有了顾忌,把家里的脏活,累活都让李玉儿去干,每天只能睡两三个时辰的觉。

李玉儿白天黑夜地干活,还经常遭受刘氏的打骂,身子是一天天消瘦,家里的长工王达见少夫人如此辛苦,夜里就悄悄帮助她磨面,结果被刘氏发现,她断定二人有私情,就要送二人见官,王达一听就夺门而逃。

这就更加坐实了刘氏的猜测,王达走后,她就把李玉儿捆绑起来毒打,骂道:“你这个不知廉耻的东西,居然败坏我胡家的名声,看我今天不打死你!”,无论李玉儿如何解释,刘氏就是不放过她。

她命令管家把李玉儿绑在柴房里,对她棍棒相加,拳打脚踢,李玉儿终于没有忍受住残酷的折磨,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夜晚香消玉殒了。

其实李玉儿被刘氏折磨致死之后,还想再见自己的丈夫胡安良一面,迟迟不愿去地府报道,一直在外面游荡,李玉儿本想着见丈夫最后一面就离开后,可看到胡安良住在坟地里,痛不欲生的样子,她心中万分悲痛,就更不放心了。

她走到胡安良身边,伸手就要去替她擦拭眼泪,可突然出现两个鬼差,喝道:“大胆孤魂野鬼,你竟敢害人!”李玉儿看见鬼差要来捉拿她,就吓得慌不择路,想要逃跑,却被两个鬼差抓住,带到了阎王殿里。

李玉儿见胡安良如今憔悴不堪,她想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自己的丈夫就会死亡,于是就恳请阎王爷让她再和自己的丈夫见一面,好好的劝劝他,阎王见她情真意切,就同意了。

李玉儿来到坟地,幻化成人形,她轻轻走到胡安良身边,叫道:“官人。”

胡安良听到声音,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当他抬眸看时,就看见一身白衣的李玉儿,他兴奋不已,赶紧拉住妻子的手说道:“玉儿,为夫好想你呀!你可是回来了。”

李玉儿见到憔悴不堪的丈夫,心中悲痛,流下泪来,“官人,为妻也很想你!可如今我们已经是阴阳相隔,我也不能陪你了,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否则叫我如何安心去投胎呢?”

胡安良拉着李玉儿的手道:“没有你我也活不下去了,你等着我,我为你守灵百日之后就去找你,咱俩一起投胎,今生不能做夫妻,那就来世再做吧!”

胡安良如今是新科状元,前途无量,他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李玉儿怎么忍心他为自己而死,劝道:“官人,你身为状元郎,要为国出力,怎么能随我去呢?要是那样,为妻就成了朝廷的罪人,会受到惩罚的。

官人不要活在过去,一定要振作起来,好好生活,只有这样,我在那边才可以过得好啊!”

胡安良听着妻子的劝告,心中悲痛万分,想到妻子死得不明不白,就说道:“玉儿,是谁害死了你,你要是想让我好好活在世上,就告诉我实情,否则我真的不愿意苟活与世。”

李玉儿怕胡安良和刘氏反目成仇,不想让他一辈子生活在仇恨之中,就说道:“官人,这一切都是我的命啊!你要知道天命不可违,你一定好好活着,也算是替我而活。”

胡安良把李玉儿紧紧抱在怀里,其实他早已猜出这事和自己的母亲刘氏脱不了干系,可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让他如何觉抉择?所以他不愿意回家面对刘氏,还想随李玉儿一起去了。

突然,胡安良怀里的李玉儿却消失不见了,他又扑在坟头大哭一场。

李玉儿被鬼差带到阎王殿上,她就看见胡家的丫鬟小红也来到了地府,李玉儿见到小红,很是震惊,就问她为何来此?小红痛哭流涕说出了其中原因。

原来,胡家的长工王达逃跑之后,刘氏派人追杀,他走投无路之时跳入滚滚江水中,刘氏想他肯定是被淹死了,没想到被一个船家所救。

后来,王达就听说李玉儿死了,他想一定是刘氏逼死的,于是就去府衙报官,府衙见人命关天,就调查此案,刘氏怕小红说出她的秘密,就用药把她毒死了。

李玉儿听了小红的诉说,很是气愤,同时也很自责,她觉得是自己连累了王达,害死了小红,说道:“都是我害了你们。”小红说道:“这和少夫人没有关系,老夫人太丧心病狂了,对她不利的人她都不会放过的。”

阎王一听,二人的死原来是有冤情,于是就对他们进行审问,如今阎王已经从小红的话中捕捉到了重要信息,所以李玉儿想隐瞒也不行了,只能如实招来。

阎王一听也很少气愤,这个刘氏太可恶了,竟敢害人性命,于是就让判官查看生死薄,看李玉儿和小红的阳寿是否已尽,判官查看之后说道:“她们二人的阳寿确实已尽。”

阎王听后说道:“既然已尽,那我就爱莫能助了,不过我可以帮助你俩沉冤昭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玉儿和小红跪下道谢,但李玉儿说道:“还请阎王爷开恩,我不想让官人知道真相,如果他知道我是被他母亲害死,他会痛苦一辈子的。”

阎王说道:“真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小红见李玉儿这样说,也说不想申冤了,阎王说道:“看来我是自作多情了,阳间的事本来就与我无关,你们既然不想追究,那我就不多此一举了。”

话分两头,王达去州府告官之后,知府大人就亲自来到胡家查案,刘氏说道,那王达在胡家偷盗,被发现后就逃走了。

而胡家的管家却悄悄对知府大人说道:“其实那王达是和少奶奶李玉儿勾搭成奸,被老夫人发现才逃跑的,老夫人看在他在胡家多年的份上,就没有追究,对外就说是他因偷盗被赶走。”

知府大人说道:“老夫人真是宽宏大量之人啊!”他想不明白,刘氏吃斋念佛二十多年,她心地善良,经常帮助乡邻,怎么会逼死自己的儿媳妇呢?可那个王达却一口咬定李玉儿的死与刘氏有关。

再说胡安良那日见到妻子之后,心中有了些许安慰,但想到与妻子阴阳两隔,今生无法做夫妻了,就忍不住泪如雨下。

夜里,他哭着哭着就靠在墓碑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听到黑狗口吐人言,“我本是天宫的天狗,当年由于贪玩犯了戒律,被贬下凡间,承蒙你救了我的命,如今我也该返回天庭了,这个肉身就送与你,取我的血浇在你妻子的坟上,你再穿上我的皮可以到地府去,把你妻子带回阳间。”

那黑狗说完就流下了眼泪,胡安良见黑狗伤心,他抱住黑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就醒了,刚才是一场梦,黑狗就卧在他旁边。

胡安良想到黑狗在梦中所说,也就没有当真,可第二天晚上又做了同样的梦,黑狗说道:“明天是最后期限了,你一定要把我杀了……这样不仅能救你妻子,也可以帮我重回天庭。”

连着两天晚上做同样的梦,胡安良就不淡定了,心想这黑狗托梦应该是真的,可自己从小养大的狗,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他怎么舍得杀呢?

天亮的时候,那只黑狗表现得很是焦躁,仿佛是急着要离开似的,胡安良想到黑狗的话,虽然不舍,可为了救妻子,为了帮助黑狗重返天庭,一咬牙,一狠心,就捡起一块石头朝黑狗的头砸去。

黑狗顿时脑袋开花,倒在李玉儿的坟头,血染红了坟地,看着十分诡异,胡安良按照黑狗的吩咐,把它的皮取下来,披在身上,转眼就来到了地府。

阎王见胡安良来到地府,很是震惊,难道这个胡安良为了追随妻子真的死了,他赶紧叫判官查看生死薄,判官说:“他的阳寿还有三十年。”

阎王一听就要派小鬼驱赶胡安良,胡安良却说道:“我是来带我妻子李玉儿回阳间的,如果她不回去,我也不回去了。”

阎王见到他们夫妻如此恩爱,很是感动,可生死有命,李玉儿的阳寿确实已尽,这该怎么办呢?

这时,有小鬼来报,说天庭玉帝有旨,胡安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今世在人间要大有作为,万万不能死,命阎王改写生死薄,延长李玉儿三十年阳寿。

阎王一听也是很欢喜,赶紧就改写了生死薄,命人把李玉儿带出来,说道:“你丈夫胡安良来接你了,你就跟着他回阳间吧!”

二人欣喜若狂,赶紧谢恩,李玉儿想到被刘氏害死的小红还在地府,就请求阎王开恩,让小红和她一起还阳,阎王见她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得上报天庭,延长了小红的阳寿。

几人回到阳间之后,胡安良命人打开李玉儿的棺椁,她果真睁开眼睛活了过来。小红也是刚刚下葬不久,尸体完好,也就活了。

胡安良带着李玉儿和小红回到家中,刘氏被吓了个半死,以为自己是见了鬼,就突然之间变成了疯子,喊着鬼来了,鬼来了。

胡安良见母亲这样,就赶紧让丫鬟们拉住她,又请来郎中诊治,郎中也是束手无策,刘氏癫狂了两日,突然就变得沉默不语,坐在那里发呆。

管家周老大见刘氏已经痴呆,李玉儿和小红又活了,知道自己隐藏不住了,就收拾好行李准备溜之大吉,没想到被家丁们抓住了。

这周老大平时在胡家是横行霸道,对下人们很是苛刻,大家都怀疑他与刘氏有染,可谁也不敢说,今日见他逃走,就断定他心中肯定有鬼,就抓住了他。

周老大见到胡安良,还以为是李玉儿把他和刘氏通奸的事情告诉了他,就赶紧跪地求饶,说自己错了,不该招惹老夫人,本来这是家丑,李玉儿本想把此事烂在肚子里,可事到如今,也只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丈夫。

原来这周老大和刘氏通奸,被她发现,二人就要陷害她,说她与长工王达通奸,长工逃跑了,他们就把她绑起来毒打,李玉儿是被周老大活活打死的。

胡安良派人把周老大送到衙门里去,小红作为证人出庭,证实李玉儿是被周老大打死的,衙门以故意杀人罪判他斩立决,长工王达是个心底善良之人,没少帮助李玉儿,如今洗清冤屈,胡安良请他去做了管家。

其实刘氏才是真正幕后主谋,但胡安良念及母子之情,就恳求知府大人饶她一死,知府大人见状元孝心可嘉,如今刘氏也受到了惩罚,变得疯疯癫癫,就同意了。

几日之后,胡安良带着全家人去京城上任,众人刚坐上轿子,突然昏天暗地,一阵大风袭来,门前的一颗大树被风吹倒,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刘氏的轿子上,刘氏当场被砸死。

胡安良为刘氏办完丧事就带着家眷进京上任了,他为母亲守孝三年后,又与李玉儿风风光光地举办了婚礼。

夫妻二人恩爱有加,一生孕育三子一女,三个儿子个个高官厚禄,女儿嫁给宰相之子,胡安良官升二品,一生顺心如意。

本故事与迷信无关,宗旨是宣扬民间文化,惩恶扬善。

各位看官:李玉儿是个命苦的女子,她心地善良,为了丈夫没有揭穿婆婆的恶行。胡安良也是心善,小时候救下了一只流浪狗,最后是这只狗救了妻子李玉儿,让他们夫妻得以团圆。胡安良是个孝子,尽管得知了母亲是害死妻子的主谋,但还是为他求情,知府饶她一命,可天不藏奸,最终还是被老天爷收回了性命。

管家周老大和长工王达也是一恶一善,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二人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可谓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