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51章 男子被恶嫂子赶走,他隐居山林,嫂子来看他差一点吓瘫

钱二牛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十岁时父母双亡,一直和十五岁的哥哥钱大牛相依为命,兄弟两个每天打柴,放牛,种地,日子也算过得去,虽不富裕但很开心。

哥哥十八岁那年,娶了邻村的刘翠为妻,按理说家里有了女主人,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可刘翠特别的懒,什么都不做,家里家外的活都有兄弟二人干,兄弟二人都是勤快人,也不说什么。

钱大牛想,刘翠是刚过门的新媳妇,自己作为男人就要呵护着,以前没有娶刘翠的时候,不都是他们兄弟自己干活吗?

他把刘翠当成公主一样宠着,她不想干活就不干,毕竟刘翠愿意嫁给他就是对他最大的恩赐了,毕竟没有几个姑娘愿意嫁给他这个穷小子的。

刘翠懒就懒点,这一点钱大牛可以忍受,可刘翠总是看钱二牛不顺眼,天天找茬骂他,说他给牛割的草老了,说他做饭锅里放的油多了,甚至还骂他吃的太多,早晚会把这个家吃空。

钱二牛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也知道哥哥娶妻不易,嫂嫂故意给他找茬时,他总是赔礼道歉,说下次一定好好做,要嫂子不要生气。

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三岁的钱二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也正常,可他怕嫂嫂骂他,每顿饭都吃得很少,只喝一点野菜粥,也不吃干粮,干活的时候就饿的头昏眼花,有几次差一点没有栽倒在地里。

钱大牛知道弟弟吃不饱饭,但不敢说刘翠,吃饭的时候,他把自己手中的干粮悄悄地揣进衣服里,到地里干活时给弟弟吃,钱二牛知道是哥哥的口粮,就不吃,说哥哥出力大,让哥哥吃,可钱大牛命令他必须吃,他才吃了。

一日傍晚,兄弟二人干活回家,刘翠没有在家,钱二牛就开始做饭,他煮了一锅玉米糊糊,又贴了两个饼子,做好饭之后,刘翠还没有回来,钱大牛就去邻居家找刘翠,邻居说她今天回娘家了。

天都黑了,刘翠还没有回来,他想应该是住在娘家了,于是就回家和钱二牛开始吃饭,毕竟干了大半天活,二人已是饥肠辘辘。

钱二牛贴了两个饼子,打算哥嫂一人一个,如今刘翠回了娘家,钱大牛就让弟弟把另一个饼子吃了,钱二牛说:“我不吃,留给嫂嫂吃吧!”,钱大牛看着弟弟蜡黄的脸说道:“是哥没本事,连饭都不能让你吃饱。”,说着眼圈发红。

钱二牛见哥哥如此也就不再推脱,含泪接过了饼子,说道:“哥哥不要自责,父母不在了,多亏哥哥养了我,要不然我早就饿死了。”

兄弟二人流着泪水吃着饭,心中的苦楚不言而喻,正在这时,刘翠就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刘翠她妈王老太,兄弟二人一看赶紧放下手中的碗筷和饼子,起身打招呼,让座,钱二牛赶紧就去给二人盛饭。

刘翠看看桌子上的粥和没吃完的饼子,一把就把桌子给掀翻了,粥和饼子都洒落一地,兄弟二人被刘翠的举动吓傻了,不知如何是好。

刘翠坐在地上撒泼,一边骂一边大哭:“钱大牛,我这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居然嫁给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我每天省吃俭用的就为了把日子过好,你俩居然趁我不在家大吃大喝,这日子没法过了,呜呜……”

刘翠坐在地上大喊大叫,一会儿就引来了看热闹的邻居,邻居们都知道刘翠的为人,对这兄弟俩也很同情,可谁也不敢上前说话,只在那里窃窃私语,说钱大牛娶了刘翠也是倒霉,这个刘翠又懒又刻薄。

刘翠见邻居们来看热闹,闹得就更凶了,哭着说自己如何委屈,钱大牛给他道歉她根本就不理会。王老太一看这么多人都围在门口,就说道:

“各位老少爷们,大家给评评理,今天我闺女身子不舒服,我就带她去找稳婆检查,居然是有喜了,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可这钱大牛一点也不关心她,天都黑了也不去借,没办法我这老婆子就把她送了回来,回来一看,人家兄弟俩居然在家里又是喝粥,又是吃饼的,把我这女儿忘得一干二净,大家说我闺女是不是委屈?”

众人听着谁也不搭腔,因为都是邻村,大家都知道这王老太也不是省油的灯。钱大牛听说妻子怀孕了,就更加自责,要去搀扶妻子起来,可刘翠在地上撒泼,拉着屁股就是不起,说道:“要想让我给你过日子,你就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明天我就不与你过了。”

钱大牛一听就紧张起来,说道:“你说,什么条件,只要我能做到,一定答应你。”

刘翠一听就止住了哭泣,说道:“以后有了孩子,免不了要吃饭穿衣,就这样的日子怎么能养得起,为了孩子将来不挨饿,咱们要分开单过,要不然家里都被他吃空了,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吃什么?只能被饿死。”

钱大牛一听刘翠这意思是要与弟弟分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弟弟才十三岁,他怎么忍心让他一个人过,可再看看刘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表情,他是左右为难。这时,钱二牛走上前说道:“哥哥,嫂子,我同意分家。”

刘翠一听就从地上站起来,说道:“既然同意,今晚上就分。”

她又看着钱大牛说:“这家里的一切都是你挣下的,还白白养了他几年,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也不让他补偿了,净人出去就行了。”

钱大牛一听妻子让弟弟净身出户,就忍不住了,唯唯诺诺道:“这房子,老牛,家里的物件都是父母留下的,按理说也该给二牛分一些的。”

刘翠一听就骂道:“没有这些房子和物件,我也不会嫁给你,这一切都算是你父母为我准备的,一切都是我的。”,邻居们一听这刘翠也太过分,议论声就大了,说应该给二牛分些东西,毕竟这些都是他父母留下的。

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实在是看不下去,就说道:“大牛家的,这些东西应该给二牛分一些,要不然他一个孩子怎么活啊!”,刘翠一看王老汉替二牛说话,就道:“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要是可怜他就把他接到你家去啊!”

二牛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他说道:“我什么都不要,所有的东西都给我哥和我嫂子,这几年多亏了哥哥,要不然我早就饿死了,如今我也长大了,怎么能再连累哥嫂呢!”

听了钱二牛的话,村民们都悄悄地抹眼泪,钱大牛也是眼圈泛红,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只有刘翠母女心中欢喜,心想,总是摆脱了钱二牛这个累赘。

刘翠说道:“算你有良心,既然这样,那就赶紧走吧!”

钱二牛走进自己睡觉的牛棚,拿起自己那件破烂外套就出了门,钱大牛想要去追,却被刘翠拉住了,说道:“你要是敢出这家门半步,就别回来了。”,钱大牛一听也就不敢出家门了,就蹲在墙根呜呜地哭了起来。

钱二牛走出家门,邻居们也随后离开,大家都可怜这钱二牛,可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大家都没有多余的粮食和被褥,所以想帮忙也帮不上。

王老头今年六十岁,是一个孤寡老人,他叫住钱二牛说道:“二牛,天都黑了,你去给我这和老头子挤一张床,明天再做打算。”,钱二牛不想麻烦王老汉,就说道:“王爷爷,我去村东头的废窑洞睡觉。”

王老头却拉着他的手说道:“二牛啊!你就陪爷爷睡吧,也好给我说说话,我家里没有水了,明天早起给我担几桶水。”,钱二牛听王老汉这么说就同意了。

第二天天不亮,钱二牛就起来给王老头挑水,一直把他家的大水缸装满了,就对王老汉说道:“爷爷,水缸里的水满了,我就在窑洞哪里,水吃完了你去叫我,我再给你挑。”

王老头说道:“好,你给爷爷做顿早饭,我头有点晕。”,钱二牛一听就说道:“爷爷你多睡会儿,我去给你做饭。”,很快,二牛就把早饭端到了王老汉的床头,王老汉吃着早饭,直夸好吃,钱二牛看王老汉吃得开心,他心里也很高兴。

不过王老汉只喝了半碗粥就说吃饱了,年纪大了饭量也不行了,就让钱二牛把剩下的半碗喝了,钱二牛不喝,老汉说不喝就是嫌弃他,于是钱二牛就喝了。

钱二牛什么也没有,要想活命就得种地,于是就借了王老汉家的锄头去后山上开荒,一连半月,钱二牛每天都在后山开荒,晚上睡在窑洞里,饿了就吃野菜和野果子充饥,经过自己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出了二亩荒地,还搭建了一间茅草屋。

钱大牛听说弟弟在后山开荒,就偷偷地过来看他,说道:“你这地开好了,可没有种子啊,我回去给你嫂子说说,给你一些高粱种子。”

钱二牛不想让哥嫂生气,就说道:“哥,不用,我自己想办法,你和嫂子好好过,别惹她生气。”,钱大牛觉得对不住父母,也对不住弟弟,就流着泪默默地离开了。

回到家,他给刘翠做了丰盛的饭菜,又给她按摩捶背,说道:“娘子,我想给你商量个事。”

刘翠不耐烦道:“墨迹啥,有话快说,有屁快放。”,钱大牛犹豫了一下说道:“二牛在后山开了二亩荒地,你看这也没有种子,娘子就行行好,借给他一些高粱种子让他种,等收获了再还给咱们。”

刘翠沉默一会儿说道:“好啊,到时候可要双倍偿还。”,钱大牛赶紧道谢道:“我就知道娘子心善,不会看着二牛作难的。”

下午,钱大牛去放牛了,刘翠就弄了一些高粱种子放在锅里炒,然后把炒好的高粱种子装进一个布袋里,把锅台上掉的一颗种子也一起装了进去,她就把种子送到了后山,对钱二牛说道:“记住,借我的种子要双倍偿还。”

钱二牛见嫂子能给自己送来种子,也很是感动,说道:“谢谢嫂子,等收了高粱我三倍还你。”

转眼又过了十来天,钱二牛坐不住了,因为他种的高粱只长出了一棵苗,不过也比一棵不出要好,他每天都去捡牛粪,给这棵高粱苗施肥浇水,这棵苗长的又高又肥,比别人家的高粱都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知不觉,高粱居然长成了一棵高粱树,上面有很多分枝,每个分枝上都有沉甸甸的高粱穗子,钱二牛看着自己的高粱树十分开心,高粱收获之后,就给嫂子背去了一袋子,比她借给他的三倍还要多。

刘氏看到一袋子高粱,心中很欢喜,可她又感到不解,她给钱二牛的种子都是熟种子,怎么就种出高粱了呢?于是她就悄悄去了后山,看到地里居然长着一棵很大很高的高粱,而且这棵高粱还发了好多枝,枝上又长出了新穗子。

她想这棵高粱是一个宝贝,要是一直都结种子,不是要发财吗?于是就对钱二牛说:“这棵高粱树是我给你的种子,如今你已经收了一茬,这棵树就要还给我。”

钱二牛知道刘翠不讲理,就同意把树给她了,可没过几天,那棵高粱树就枯萎了,上面的种子也被小鸟给吃光了,刘氏就骂钱二牛,说一定是他搞的鬼,钱二牛真的是很委屈,可他没有解释。

钱二牛把第一茬高粱几乎都给了刘氏,自己只留下了一碗,如今高粱树没了,他就把那碗种子放在外面晒,留着明年再种。

这时,村里的王老汉叫他去帮忙打水,他二话不说就跟着去了,等他回到家里一看,碗里的高粱种子居然没有了,碗旁边还有一群鹌鹑,钱二牛一下子就明白了,是这些鹌鹑把碗里的高粱种子吃了。

他虽然伤心,可已经无法挽回了,他想最近天气干旱,这些鹌鹑吃了高粱,一定会口渴,就拿起碗从屋里舀了一碗水放在地上,果然哪些鹌鹑看见水都争先恐后的来喝,喝完就飞走了。

钱二牛如今又一贫如洗了,为了生活,农忙的时候就去邻村马员外家做帮工,由于他为人实在善良,干活卖力,从不偷懒,受到了马员外的认可。

一天开工钱时,马员外就把他叫到了屋里,要多给他二文银子,可钱二牛正值,说什么也不要。马员外有个女儿,名叫春花,和钱二牛同岁,看见他这么小年纪就自己挣钱,而且这么正值一个人,就心生爱慕。

每年农忙,马员外都会叫钱二牛去给他帮工,马春花本来是不下地干活的,可自从二牛来帮工,她每次都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就找机会给二牛搭话,还从兜里拿出饼子和鸡蛋,偷偷塞给二牛。

钱二牛已经十七岁了,他那里不懂春花的心思,其实他也喜欢这个善良的姑娘,但他知道马员外肯定不会让春花嫁给他,他就有意躲着春花,马员外再找他干活他就找借口推辞了,他这不是逃避,而是怕给春花带来麻烦。

可春花是个执着的姑娘,不见钱二牛她就去后山找他,哭着说道:“你要是喜欢我,就不要做缩头乌龟,去我家提亲去。”

二牛见春花哭泣就很心疼,说道:“我哪里不喜欢你,可我现在没有钱,等我攒够了钱,我一定会去你家提亲的。”,春花见他这样说,就扑到他怀里大哭。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站着一个人,见二人抱在一起,气得咬牙切齿。

这个人是村里族长的儿子钱三,早就对春花的美貌垂涎三尺了,刚才他在地里打鸟,就看见春花往后山而去,就悄悄尾随想图摸不轨,谁知却看到了这一幕。

张三悄悄地溜走,直接去了马员外家里告状,说马春花在后山与钱二牛约会,马员外一听火冒三丈,他虽然感觉钱二牛人品不错,可他不会让女儿嫁给一个穷光蛋的。于是就跟着张三气势汹汹地来到后山。

看见钱二牛果然和自己的女儿抱在一起,他气不打一出来,一脚就踹在钱二牛身上,骂道:“我真是瞎了眼里,居然找你去干活,没想到你居然敢勾搭春花。“

他又照着春花脸上扇了两耳光,骂道:“你一个姑娘家,净干些没皮没脸的事。”,春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咬紧下唇说道:“我就喜欢钱二牛,除了他我谁也不嫁!”

马员外对这个小女儿疼爱有加,从来都没有动过她一指头,也就养成她如今的胆大任性,说一不二的性格,刘员外后悔不该惯着她,今天他第一次打女儿,也是非常心疼,可他是绝对不允许她把婚姻当儿戏的。

说道:“你想嫁给他可以,什么时候拿来一千两纹银,我就让你俩成亲。”,说着就硬拉着春花走了。

春花知道父亲这样说就是不同意,整个县城能拿出一千两银子的人家也是屈指可数,何况是钱二牛呢?他一个普通人,几辈子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钱二牛看着春花远去的背影,心如刀割,他知道刘员外那样说就是不同意,因为他知道他挣不了那么多钱,可他和春花是真心相爱的。

站在一边看笑话的钱三走到钱二牛身边说道:“二牛,你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还想娶马春花,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

这个钱三就是个地痞无赖,小时候没少欺负他,钱二牛就一脚踹在他身上,说道:“滚!”

钱三被踹得呲牙咧嘴,拍拍屁股站起来,骂道:“钱二牛,你敢打劳资,劳资让你吃不了兜住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钱二牛也不说话,上前又要去踹人,钱三身材又矮又瘦,知道自己不是钱二牛的对手,就骂骂咧咧地溜走了。

夜里,钱二牛躺在床上睡不着,他想要是靠种地,他一辈子也挣不到一千两银子,于是就决定明日去山西挖煤。他听说挖煤的工钱比较高一些。

第二天天不亮,钱二牛就起床了,他想再给王老汉挑一缸水再上路,谁知他刚进院子,就听见了老汉的呻吟声,钱二牛赶紧跑到老汉的卧房,一看王老汉捂住肚子,满头大汗的呻吟着。

钱二牛背起王老汉就往郎中家跑去,郎中看过之后说是胃病,然后就给王老汉开了几幅中药,钱二牛把自己兜里的钱给了郎中,就背着老汉回家去了。

王老汉是孤寡老人,生病了又没人照顾,他就打算暂时不去山西了,留下来照顾王老汉,等到他病好了再去采煤。

钱二牛昼夜陪着王老汉,给他做饭,熬药,洗洗涮涮,照顾得尽心尽力,可王老汉的病一直过了两个月才好,这时地里的秋庄稼也熟了,他想到自己还有二亩黄豆,就打算收了黄豆再去采煤。

他告别王老汉,回到家里,当他打开门时,眼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锅里,盆盆罐罐里,还有地上都堆满了鹌鹑蛋。

他抬头一看,就看见有两个鹌鹑飞了进来,两只鹌鹑在屋子打转的飞着,还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话。

钱二牛看着鹌鹑说道:“我知道这些蛋是你们的,我不要。”,可这两只鹌鹑的叫声就更大了,这鸟语他也听不懂,又说道:“你们是什么意思?”,说着他把地上的鹌鹑蛋捡起来都放进了篮子里。

夜里,钱二牛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有一只鹌鹑开口说话了,“我们吃了你仅有的一碗粮食,你不但没有怪罪,还给我们水喝,你救了我们,我们要每天下蛋来报答你。”

早晨,钱二牛起床,看见屋子的地上又有一层鹌鹑蛋,他想起昨夜的梦,心中一股暖流。于是就把两只大框子里垫了一些稻草,把所有的鹌鹑蛋都放进框子,然后就挡着挑子到城里售卖。

很多人一看卖鹌鹑蛋的,都感到新鲜,大家都围过来看,开始没有人买,突然一个妇人从人群里挤到钱二牛跟前说道:“这些鹌鹑蛋怎么卖的?”

钱二牛说:“一文钱一个。”,妇人就拿五文钱给了钱二牛,钱二牛给他捡鹌鹑蛋,最后又多给他五个。其他人一看这个卖家还这么实诚,就纷纷上来购买,不一会儿,两筐子的鹌鹑蛋就卖完了。

从此之后,每天早上起床,钱二牛就会看见锅里,碗里,盆盆罐罐里,地上都是鹌鹑蛋,他每天都会给王老汉送一些吃,剩下的都拿到城里卖了,一个月时间就攒下了三十两银子,他想照这样下去,三年多他就可以攒够一千两了,到时候就可以把春花娶回家了。

钱二牛卖鹌鹑蛋的事被他嫂子刘翠知道了,一大早她就提着篮子去了钱二牛家里,看见二牛正蹲在地上捡鹌鹑蛋,说道:“二牛,你哥哥养你几年,你如今发财了,也得知恩图报啊!”,说着就快速的捡地上的鹌鹑蛋。

钱二牛说道:“我没时间给你们送,你就自己捡吧!”,话刚落音,就有一大群鹌鹑飞进了屋子里,一起扑向刘翠,朝她脸上,头上,脖子上,手上啄去,只要露在外面的皮肤都被鹌鹑狠狠地啄着。

刘翠痛的哇哇大叫,抱头鼠窜,捡的一篮子鹌鹑蛋也不要了。等她回到家里,脸已经肿的像猪头,头发也被啄掉了好多,露住了头皮,手上也是血肉模糊,犹如气蛤蟆一样。

她哭着对钱大牛说,都是他那弟弟太小气,故意让那些鸟啄她的,钱大牛了解弟弟,他知道弟弟不是那样的人,也就没有说话,气的刘氏又把他骂了一顿。

正在这时,钱二牛就提着一篮子鹌鹑蛋走进了屋子,钱大牛一看赶紧接住让弟弟快坐。

钱二牛看着刘氏血肉模糊的样子就拿出二两银子递给哥哥,说道:“你带嫂子去郎中家里看看,别再发炎了。”大牛想起妻子把二牛赶出家的事,十分的愧疚,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但说不出一句话。

二牛知道哥哥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以后我会经常给你们送鹌鹑蛋的。”说完就走了。刘翠不做声,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

自从上次钱二牛踹了钱三一脚,钱三就一直记着仇呢,想找机会报复一下钱二牛,于是就纠结了一群无赖,藏在钱二牛去县城的必经之路上,把他一挑子的鹌鹑蛋都摔在了地上,还对他拳打脚踢。

钱二牛虽然有力气,但一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这群人打倒在地。正在这时,两顶轿子抬了过来,有一个随从看见这里的情况,就掀开轿帘子对里面的人小声说了一句。

轿子里的人命令轿夫停下,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男子长的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那群小混混一看这人,就想溜之大吉,那人命令几个衙役把他们几个围住了,钱三气急说道:“你是什么人?不要多管闲事。”那人一声令下,衙役就把几人绑了起来,说先把几人带到县衙候审,几人一听才知道这人是当官的,赶紧求饶。

两个衙役把几人押走之后,那人就问钱二牛怎么回事,钱二牛就如实说了,那人就让一个随从拿出二两银子给钱二牛,让他去看伤。钱二牛不要,说道:“多谢大人,皮外伤不要紧的,我家就在钱家庄,离这里很近,回家抹一些自制的草药就行了。”

那人一听他是钱家庄的,就惊喜道:“我也去钱家庄,你带路吧!”

来到钱家庄,轿夫就抬着轿子来到了王老汉家里,村里的人稀奇,就跟着轿子看,钱二牛也没有听说过王老汉有这样的亲戚,就和大家一起看。

只见那人从轿子里下来就跪在了王老汉面前喊爹,众人惊讶,王老汉是年轻时来这个村子的,当时他说自己是孤身一人,逃难来的,如今却冒出个儿子,原来大家都被他骗了。

王老汉扶起中年人,对村民们说道:“对不起,我给大家说了慌……”他就把当年自己为啥来到这里说了个详细。

原来这个老汉并不姓王,而是姓李,当年他被奸臣所害,就逃到了这里,在这里隐姓埋名,一呆就是四十年。

他来的时候妻子已经身怀六甲,为了不连累他们母子,他就让自己的妻子改嫁给了好兄弟,如今当年陷害他的奸臣已经被绳之以法,他的儿子也功成名就,来这里做了知县,刚上任就来接老汉了。

众人听了都唏嘘不已,都说这老汉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李老汉看见人群中的钱二牛,就叫他出来,钱二牛走到老汉身边,老汉就问他是脸上的伤咋回事,钱二牛说是摔倒擦伤的。

老汉对儿子说了钱二牛这孩子是怎么的善良,如何给他看病,给他熬药,端茶倒水等,就让自己的儿子收钱二牛做了义子。

邻村的马员外听说钱二牛成了知县大人的义子,就拿着厚礼亲自上门,说要给钱二牛和春花尽快完婚。

自从那天刘翠被鹌鹑啄伤之后,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找个机会给二牛道歉,可一直拉不开面子,她听说二牛要成亲,就叫他去老宅里住,夫妇二人为二牛的婚事忙上忙下,以弥补自己的过失。

婚后,钱二牛和马春花被他义父叫到了县城居住,钱二牛和哥嫂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经常相互走动。

钱二牛勤学苦读,十年之后,高中举人,从此之后,仕途一帆风顺,官升二品,夫妻二人孝敬爷爷,义父义母,给他们养老送终。

夫妻二人一生孕育一子三女,个个才貌双全,儿子做官,女儿嫁了好人家。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