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68章 男子到女子家避雨,见墙上影子有蹊跷,他撒盐逃过一劫

李家宝,宋朝崇德年间安乐县人氏,他家就住在离县城十里外的李家沟,以做豆腐为生,家里有母亲刘氏,母子二人虽然不富裕,但过得其乐融融。

在李家宝十八岁那年,母亲拿出所有的积蓄给他娶了一个媳妇,媳妇名叫惠娘。

惠娘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温柔娴淑,关爱丈夫,孝敬婆婆,是村子里公认的好媳妇,谁见了都会竖起大拇指。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自从惠娘嫁到李家之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李家的豆腐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小日子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那年春天,李家宝卖豆腐回到家中已是傍晚,还没有走到家,就听见有哭声从院子里传来,他不由心头一紧,三步并作两步的走进院子里,院子里围了好多村民,见他回来,都含泪让开道,让李家宝进屋。

李家宝看到此情景,脑袋嗡嗡作响,他放下豆腐挑子就朝屋子里跑去,进屋一看,自己的妻子惠娘躺在地上,身上的衣服好像被什么东西撕破了,脸部血肉模糊,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面目。

刘氏见儿子回来,赶紧扶住他,还没有说话,泪水就流了下来。

原来今天惠娘去后山采摘草药的时候,突然听到不远处有孩子的哭声,她走近一看,就看有一只黑瞎子正在供一棵树,那棵树摇摇欲坠,随时都会倒下。

哭声就是从树上传来的,她看见树上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哇哇大哭。她知道,如果树倒了,两个孩子将非常危险。

在这紧要关头,时间就是生命,惠娘顾不得多想,就拿起一根树棍朝那黑雄扔了过去,黑雄被砸到,就回头看见了惠娘,惠娘拔腿就跑,黑雄在后面追,两个孩子见黑雄追惠娘去了,就赶紧从树上下来,跑回村子里叫人。

村民们来到后山上,找到惠娘的时候,她已经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了,众人打死了那头黑雄,把惠娘抬回了家,在路上的时候,惠娘就咽气了。

李家宝和惠娘的感情深厚,如今惠娘死了,他不免大哭一场,痛不欲生,可他不能倒下,因为他还有母亲,如果自己倒下了,母亲怎么活?在母亲身边他从不把悲伤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惠娘就悄悄落泪。

惠娘这么孝顺贤淑的儿媳妇走了,刘氏也是经常的偷偷流泪,不让儿子看到,怕他难过。

原本的恩爱夫妻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守着孤灯,李家宝心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是无法体会的。

人死不能复生,李家宝虽然心中痛苦,可还得继续生活下去,为了厚葬惠娘,他借了亲戚五十两银子,所以他每天辛苦买豆腐,一是为了养活母亲,二是想早日把账还清。

这天,李家宝去县城卖完豆腐,又买了二斤盐巴和几根蜡烛,挑着担子就往家赶,此时正是夏季的中午,太阳如一个大火盆炙烤着大地,李家宝口渴难耐,想找个河沟喝口水润润嗓子。

于是就朝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走去,在他的印象中,树林边一般都会有小河,他穿过树林,果然看到一条小河,河边居然还有一间茅草屋,这荒郊野外的怎么会有一间茅草屋呢?里面会不会有人呢?

他正在疑惑的时候,突然茅草屋的门就从里面打开了,走出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她身穿绸缎,头戴金钗,与这个茅草屋显得格格不入,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村妇。

李家宝一看此女子,就扭头要走,却听见女子说道:“这位小哥,天这么热,你进屋喝口水,凉快凉快再赶路,不要中暑了。”

女子说着就跑到屋子里去端了水,李家宝感到盛情难却,也就接过水一饮而尽,他说了声谢谢就要离开,却发现天突然暗了下来。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眼看大雨就要落下。女子说道:“这位小哥,马上就要下雨了,你还是在此多躲一阵子,等雨停了再赶路也不迟。”

说话间,大雨倾盆而下,李家宝没法,只能担着挑子进了茅草屋。外面暴雨如注,狂风大作,一时间昏天暗地,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有些暧昧,李家宝就拿出蜡烛点了起来,茅草屋里才有一些光亮。

为了打破尴尬,李家宝就和妇人寒暄几句,问她怎么一个人住在这里,女子没有张口说话就开始掩面哭泣,说道:“我家住在千里之外的汝州城,我从小父母双亡,和哥嫂一起长大,长大后,嫂嫂要把我卖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我就偷偷的逃了出来。

我要了几个月的饭才逃到此地,我发现这里有一间小屋,就暂且住了下来,以吃野菜为生。”

女子一边说一边哭,样子十分可怜,李家宝不知道如何劝她,就默不作声,女子哭了一会就止住了眼泪,她抬头看着李家宝,打探他家中情况,从小母亲就教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李家宝就如实说了。

女子感叹道:“小哥的命也是苦似黄连啊!年纪轻轻就丧了妻。”说着又掉下泪来。女子轻移莲步,来到李家宝身边说道:“好可怜的小哥,你要是不嫌弃,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伺候你一辈子。”李家宝吓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声说使不得,女子噗嗤一笑说道:“难道我不美吗?”,李家宝不敢看女子,只是扭头盯着外面,他在心中祈祷,希望雨快点停下来,他好离开这里。

女子见李家宝对她没有意思,就坐在一边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从小就没有了父母,长大又被嫂嫂逼迫,如今一个人无依无靠,我可怎么活啊!呜呜……”

李家宝听到女子的哭声,更是不敢安慰,他怕女子误会了他。又过了半个时辰,外面的雨终于停了下来。

他担起挑子就要离开,突然又觉得女子可怜,就掏出自己身上的碎银子放在桌子上,说道:“姑娘不要哭了,我身上就这么多钱,都留给你,你不要住在这里了,赶紧出去找个好人嫁了吧!”

谁知女子突然拉住李家宝的袖子不让他走,说道:“小哥就是个好人,我要嫁给小哥,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你就娶了我吧!”

自从惠娘走了之后,李家宝日思夜想,一个人的日子真的是很难熬啊!他何尝不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可面前的女子和自己不是一路人,再说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主动的女子,这里面一定蹊跷,所以他是不会答应的。

李家宝说道:“请姑娘自重,我现在还没有打算再娶,你还是找别人吧!”李家宝想要挣脱开女子的手,可这个女子的力气很大,他越想摆脱,她就拉得越紧,二人就这样拉扯起来。

撕扯间,李家宝突然感到脊背发凉,浑身开始瑟瑟发抖起来,全身都冒出了冷汗,原来他无意间看到墙上,在烛光的照耀下,只有自己的影子,而这个年轻的妇人居然没有影子。

李家宝听人说过,鬼是没有影子的,难道这个女人就是索命的女鬼?怪不得她这么反常,他越想越怕,可这女子紧紧地拉住他的衣袖,不让他离开,突然,他想到母亲曾经给他说过,食盐可以驱除邪气。

他弯下腰,从挑子里抓了一把食盐,猛地朝女子脸上撒去,女子惨叫一声,松开了李家宝的袖子,跪在地上求饶,说道:“小哥饶命,我刚才只是为了试探你,其实我是一个男鬼,我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我讲完之后,你再惩罚我不迟。”

女子说着就变成了男子模样,而且还是一个美男子,李家宝一看就更加紧张了,今天他是遇到鬼中高手了,居然还可以改变性别,他又抓了一把盐,紧张地看着这个男鬼,怕他再胡来。而男子并没有再去拉扯李家宝,而是跪下讲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这男子姓张,叫张明,汝州人氏,他父亲是个木匠,张明从小耳濡目染,也跟着父亲学会了一些木匠手艺,每次父亲给别人做活,他也会跟着去。

一次,邻村一个刘姓人家要打家具,张明和他的父亲就去了刘家,刘家有三口人,夫妻两个和男主人的妹妹,男主人的妹妹叫刘巧儿,十七岁,长的肤白貌美,精致秀气。

张明和刘巧儿年龄相仿,一个是英俊潇洒美少年,一个是婀娜多姿俏佳人,二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就私定了终身,但刘巧儿的哥嫂早已打算好了,他们要把刘巧儿嫁给一个五十多岁富商做填房,刘巧儿自然不乐意,就在出嫁前的一天晚上和张明一起私奔了。

二人一边要饭一边赶路,他们要走得远远的,让那些人永远找不到他们,走了半个月,就来到了安乐县。

一天中午,二人在一个桥洞下歇息,几个流氓见刘巧儿貌美,就污言秽语,动手动脚地调戏她,张明就和这群人打了起来,一拳难敌四手,张明就被把几个流氓打破内脏而死,他们把张明埋在了乱坟岗里,然后就把刘巧儿转手卖给了牙婆。

张明说:“我死后,由于担心巧儿,就没有过奈何桥,恳求阎王让我的魂魄在世间多呆几日,阎王见我痴情,就给了我七日时间,如果七日再不过桥,我的魂魄将会化为乌有,永远消失。

我寻了几日,得知巧儿被卖到本县的翠香楼,我就想找个老实可靠的男人把巧儿赎出来,可一直没有找到。

眼看期限已到,我就非常着急,后来无意间听到两个过路的人谈论你家的情况,说你一家都是好人,你妻子为了救两个孩子而死,如今就只剩下你母子二人了,我就决定去找你,希望你能把巧儿赎出来,以后你俩结为夫妻。

可我还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此试探你,你果然如那些人所说善良,正直,所以,我求你把巧儿赎出来,把她带回家好好过日子,巧儿有了依靠,我才能安心的去投胎转世。”

李家宝被张明的故事感动得稀里哗啦,想不到世上居然有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也就不忍心拒绝,说道:“张公子放心,我会努力挣钱把刘姑娘赎出来的,做夫妻这事不能勉强,我可以帮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

张明见李家宝答应,就磕头感谢,然后他把一只靴子脱下来,从里面拿出一张银票说道:“这是我出来时父亲给我带的盘缠,上面是四十两银子,如今我已经用不到了,你拿去赎人应该够了。还有,这事不要告诉巧儿,免得她伤心难过,我希望她早些把我忘了,你们两个好好过日子,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男子又把桌子上的银子放在李家宝手里。事到如今,李家宝只能收下钱,告辞离开。

张明想到自己和巧儿已是阴阳两隔,心如刀绞,今生今世不能和巧儿结为夫妻,只希望来世还能遇见,他看着李家宝离开的背影,想到巧儿有了依靠,就过了奈何桥,喝下**汤,安心投胎去了。

李家宝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挑着担子来到了县城的翠香楼,翠香楼的伙计见一个穷买豆腐的到此,料定他也没有钱喝花酒,就要驱赶他走,李家宝说:“我要见你们的妈妈,我有要事。”

一个穷小子会有什么要事,几个伙计上去就拉他,正巧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妖娆妇人从楼上下来,看到这一幕就黑了脸,问是怎么回事,几个伙计就说了事情因果。原来这个妇人就是翠香楼的老妈子,她瞟了一眼穿着寒酸的李家宝,说道:“找我何事?”

李家宝知道了她就是翠香楼的老妈子,说道:“容我借一步说话,我有要事要和妈妈商议。”,那妇人见他虽然寒酸,但说话不像是开玩笑,就带他来到一间屋子,李家宝就把他要赎回刘巧儿的事说了。

虽然这刘巧儿长的美貌,可是个烈性子,来到翠香楼几日,每次让她接客,他都誓死不从,所以一直没有破身,她花了二十两银子买的,如今却要白养着,没有给她赚一分钱,既然有人要替她赎身,妇人当然高兴,但她不能吃亏,说道:“五十两银子,你有吗?”

李家宝赶紧把银票和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说道:“我身上就这么多,剩下的我三日之内送来。”

那妇人收下钱,鄙夷地看了李家宝一眼,冷哼一声道:“三日内把钱凑齐,再来领人。”李家宝无奈,只能离去。

他回到家里,想到张明的托付,如今自己却没有带回刘巧儿,心里就难受,好像自己做了对不起张明的事似的,他想着再去找亲戚邻居接一些钱,但又想到埋葬妻子借下的钱还没有还上,再去借钱就张不开嘴,于是就打消了借钱的念头。

如今还差九两多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靠卖豆腐多久才能赚到啊?李家宝愁眉不展,突然,他灵光一现,赶紧拿起钥匙,在衣柜里找到那个红绸缎香包,从里面拿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这块玉佩是母亲交给他的,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让他收好。

李家宝拿出玉佩,想拿去县城的当铺当些钱,先把刘巧儿赎出来,以后他卖豆腐挣了钱再把玉佩赎回来,不让母亲知道这事,怕她担心。

李家宝拿着玉佩来到翠香楼隔壁的一家当铺,说道:“我只要十两银子救急。”,那掌柜看看玉佩,成色不错,就给了李家宝十两银子,开了当票。

李家宝拿着钱,就快步地朝翠香楼而去,他来到翠香楼,那几个看门的伙计一看又是他,就去报告老妈子,那老妈子看到李家宝来了,黑着脸说道,:“人已经被赵员外买去了,你走吧!”

李家宝一听就如一盆凉水浇在了身上,就质问道:“说好三日,为何才一日你就把人卖了?”

那妇人冷笑一声道,“人家是出了高价的,你一个穷小子,有那么多钱吗?”

事已至此,李家宝也不想和她理论,他想先把钱要回来再去找那刘巧儿,就说道:“那你把钱还我就是了。”,老妈子冷哼一声,说道:“我何时见过你的钱?”

钱到了她手里,没有要还的道理,再说了,也没有什么凭证,就算是李家宝报官她也不怕,就命令伙计把李家宝赶走了。

刘巧儿被赵员外买去了,张明给他的银票又被翠香楼黑了去,李家宝觉得对不住张明,他越想越气,就找人写了状纸,跑到县衙告官去了。

知县看了状纸,哈哈大笑,说道:“你这故事编得漏洞百出,这世上哪里有鬼,竟敢糊弄本官,这不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吗?把他给我赶出去。”

堂下衙役一听,就拿起棍棒驱赶李家宝,可李家宝跪在地上不起,恳求知县大人明察,知县见他不走,就命人把他拉出去先打五十大板再说。

几个衙役就强行把李家宝拉出去按在地上,举起棒子就要打,这时突然出现一群官兵,此时一个身穿官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从轿子里走了出来。

几个衙役一看,赶紧放开李家宝,跑到堂上去报告知县吴大牛,吴知县一听有御史大人驾到,赶紧走到堂下去迎接,当他看到来人的真面目时,两腿发软,差一点倒地,此人正是当年被他陷害入狱的结义兄弟王子贤。

王子贤也不多说,几个带着大刀的侍卫就把吴知县绑了起来,吴知县大喊冤枉,王子贤大手一挥,侍卫就把吴知县带了下去,李家宝一看此情形,知道此人来头不小,官职肯定比吴知县大,就跪下诉说自己的冤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把路遇张明,拿钱赎人,还有自己去当铺当玉等等都说了个详细,王子贤看看这个年轻人感觉似曾相识,心中就隐隐不安,于是就让李家宝先带他去看看那块玉,李家宝不知他为何要去看玉,也不敢多问,就带着他去了当铺。

来到当铺,掌柜的拿出那块玉佩,王子贤拿起一看,不由得两眼含泪,果然是他当年送给马氏的定情之物,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

王子贤把玉佩赎回,放在李家宝手里,又带着他回到了县衙,立刻升堂把翠香楼的老妈子,赵员外和刘巧儿都带到了大堂之上。

王子贤一拍惊堂木喝道:“翠香楼的老妈子,是谁把这刘巧儿卖给你的,如实招来,否则大板子伺候。”

老妈子吓得瘫软在地,就如实交代了,很快,几个杀死张明的流氓就被带到了大堂之上,审问一番,几个人都如实招了,然后押入大牢,秋后问斩。

他又命令老妈子把李家宝和赵员外的银子还给他们,那妇人也不敢违抗命令,只能乖乖交出了银子,落了个人财两空。

再说那吴员外把刘巧儿买回家后,刘巧儿誓死不从,所以他也就没有得逞,王子贤命人把老妈子和吴员外各打二十大板就放了回去。

李家宝把自己遇到张明鬼魂的事给刘巧儿说了,刘巧儿免不了大哭一场,然后跪下谢恩,说愿意一辈子报答李家宝,李家宝赶紧扶她起来。

案子一结,王子贤就让李家宝带他去家里看望他的母亲,从王子贤看玉开始李家宝就怀疑这个人与自己家有渊源,如今又要去见他母亲,李家宝的怀疑就更大了,于是带着王子贤和刘巧儿就回到了家中。

王子贤见到刘氏就问她当年是不是有一个妇人给他一个婴儿,刘氏一听还有些紧张,他怕此人是那妇人的冤家,就说没有。

王子贤看出了她的担心,说道:“我就是那婴儿的父亲,我妻子已经不在了,我希望能找到孩子,让妻子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说着就流下泪来。

刘氏一看,知道这人不是妇人冤家,就赶紧说道:“是的,当年是有一个妇人把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塞进进了我怀里。”

王子贤又问:“孩子身上是不是有块玉佩?”,刘氏点头。

原来,李家宝并不是刘氏亲生的,一次,刘氏去山上采药,走到一个河边时,突然一个满面慌张年轻的妇人抱着一个婴儿朝他跑了过来,不由分说就把孩子塞进她怀里,又从脖子上取下一块玉佩放在她手里,哀求道:“大姐,请你救救我儿子。”说完就转头往回跑,跳进了喘急的河水。

刘氏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见远处追来几个大汉,她赶紧躲到了一棵大树下,几个大汉走远,她才抱着孩子回了家。

其实,刘氏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结婚一年,还没有生育孩子,丈夫就因病离世,她以采草药为生,如今得到一个小婴儿,她视若珍宝。

为了孩子,刘氏也一直没有再嫁,在李家宝十五岁的那年,刘氏拿出自己卖草药的一点积蓄让他学了磨豆腐的手艺,也算是有了安家立命的本事,她也就放心了。

刘氏一直没有把李家宝的身世告诉他,他怕孩子知道真相后会伤心,更怕给孩子招来麻烦。那块玉佩是证明他身世的唯一证据,刘氏对他说是他们家祖传的,没有说出真相也是出自对他的保护。

如今已经真相大白,王子贤就把当年的事也说给了刘氏母子。

王子贤有一个从小就患难与共的结义兄弟吴大牛,他考取了功名,做了知县,而吴大牛做了买卖,后来吴大牛看上了他的妻子马氏,就诬告他贪污受贿,他被抓后,吴大牛又拿钱买了官,就代替他做了安乐县的县令。

王子贤入狱后,马氏带着刚出生不久的李家宝艰难度日,吴大牛就大献殷勤,对马氏母子很是照顾,还说会想办法把王子贤救出来了,马氏被他感动,就同意嫁给吴大牛,嫁给他之后,吴大牛就露出了真面目,他要加害李家宝,马氏知道后就抱着李家宝逃跑了。

就在去年,王子贤的陈年旧案落到他的一个同窗手中,那人为官清明,就为王子贤洗清了冤屈,把他救了出来,并让他来安乐府做了侍御史。

这一年,他一直在查找自己妻儿的下落,听说自己的妻子已经投河自尽,儿子不知去向,他悲痛不已,决心要找回儿子,为妻子报仇。

他收集了吴大牛当年勾结官府害他入狱和这些年他做县令期间贪赃枉法的证据,如今证据已经齐全,就带着官兵来捉拿吴大牛,没想到居然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听了王子贤的遭遇,刘氏也忍不住落泪,就对李家宝说道:“儿啊,你们父子分离多年,终于相聚了,赶快拜见你的父亲。”

李家宝看看母亲,又看看王子贤,跪下叩拜,父子相认,皆大欢喜。

随后,王子贤就把李家宝母子和刘巧儿一起带到了王府,让李家宝认祖归宗。李家宝是姓刘氏丈夫的姓,如今认了亲生父亲,刘氏就让他改回王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王子贤为李家宝和刘巧儿举办的婚礼,二人成了一对恩爱夫妻,李家宝带着妻子去乱坟岗把张明的尸骨挖了出来,找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重新安葬,并给他立下了墓碑。

王子贤才四十多岁,和刘氏年龄相仿,他感恩刘氏养育自己的儿子,同时也被她的贤惠善良折服,于是就娶了刘氏为妻。

从此之后,两对夫妻恩爱有加,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一年之后,刘巧儿生下一子,王子贤官升三级去京城上任,李家宝也高中举人,家里的喜事连连,好运不断。

而吴大牛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在被抓住当年的秋天就问斩了。

本故事与迷信无关,主要是为了告诫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各位看官:李家宝从小命运坎坷,为了帮助张明赎回刘巧儿,他把玉佩拿去当铺当了银子,结果刘巧儿已经被人买走,他的钱又被翠香楼黑了,没有办法就去报官,巧遇到自己的亲生父亲,最后父子相认,他又和刘巧儿结为夫妇,又考中举人,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这一切是李家宝幸运吗?不是,他的幸福生活是他的善良换来的。

刘氏命苦,结婚一年死了丈夫,为了李家宝她没有再嫁,最后和李家宝的亲生父亲喜结良缘,得到了福报。

而吴大牛为了自己的私欲陷害王子贤,又逼得王子贤的妻子马氏投河自尽,把王家害得家破人亡,他最后也得到了报应。

希望这个世界上善良之人都能得到好报,作恶之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