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72章 丈夫金榜题名,妻子坠江,洞房花烛遇到“鬼新娘”

话说唐朝开元年间,洛阳虽是建都之地,当地百姓也比较富裕,可依然也有一些吃不饱饭的人,这些人为了生计,只能沦落为乞丐,沿街乞讨。

洛阳城周围很多乞丐,这些乞丐为了抱团取暖,就成立了丐帮,既然是一个帮派,肯定是要选出一个领头的,这个领头的就是丐帮帮主。

丐帮帮主领导乞丐,众乞丐讨要来的东西就要拿出一部分孝敬帮主,若是碰到阴天下雨,下雪等天气,乞丐无法出门讨要,帮主就会熬些稀粥,养活众乞丐,还要给他们提供破衣破袄,这样乞丐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所以他们都低声下气,服从帮主。

丐帮帮主除了要向乞丐们收礼钱,还在乞丐中放债取利,以此为生,日子过得也是很富足,不好的一点就是名声不好听,虽然挣的了田地,盖起了大宅院,但说起来还是一个叫花子头,出门也没有人看的起,所以丐帮帮主一般也不怎么出门。

闲话少说,今天咱们就说说洛阳有一个丐帮帮主,姓赵,名老大,人们就叫他赵老大,赵老大祖上十几代都是丐帮帮主,挣的是家财万贯,良田几百亩,住的是红砖青蛙,高宅大院,在本地虽算不上首富,但也算是屈指可数的富裕人家。

赵老大的日子富足,不愁吃喝,可他总觉得低人一等,于是就把帮主的位置让给了同族一个兄弟赵四,自己不再与乞丐纠缠。

赵老大五十多岁,妻子病故,没有子嗣,膝下只有一女,名叫玉珠,玉珠天生丽质,有闭花羞月之容,沉鱼落雁之貌。

玉珠就是赵老大的掌生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爱惜她比爱惜自己的生命更胜十倍,百倍。从小教她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五六岁的时候,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而且手也特别的巧,女工做得精细美观。

赵老大想着自己的女儿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就想让她嫁一个好儿郎,可无奈他家世代乞丐,虽然自己已经金盆洗手,可哪些历史是洗刷不掉的,名门望族中没有人愿意与他家通婚。普通人家他又看不上,所以玉珠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如今已经一十八岁,依然不曾婚配。

看着别人家的女子个个嫁做人妇,赵老大心中着急,但也无可奈何,正当他为玉珠的婚事吃不好,睡不好的时候,有一个亲戚老汉来到家中,说给玉珠物色了一个良婿,赵老大一听,赶紧问是哪家公子。

亲戚说:“竹楼村有一个书生,名叫万子良,好学上进,饱读诗书,长得一表人才,年方二十还没有婚配,是因为是父母双亡,家庭贫困所致。今年考中秀才,甘愿入赘人家,此书生与令爱很合适,何不招来为婿?”

赵老大听罢,心想:“如此上进的儿郎,日后必有出息,招来为婿也是很好的。”就说道:“那就麻烦老表牵个线。”

老汉从赵家出来之后,就径直去了朱楼村,找到万秀才,说道:“赵家虽然做过丐帮帮主,可家境富裕,吃喝不愁,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女儿,此女貌美,知书达理,伶俐聪慧,如果万秀才不嫌弃的话,老夫愿为促成好事。”

万子良心想,自己家贫,如今二十岁了,还没有娶到妻子,如果入赘过去,不用为生计发愁,还得一貌美妻子,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嘴上却说:“老伯说的甚好,可是我家贫,拿不出聘礼,怎么办?”

老汉道:“万秀才多虑了,你只要答应,线头都不用你一厘,全包在老夫身上。”

万子良一听心中暗喜,千恩万谢,老汉又去了赵家,把事情给赵老大说了,赵老大就和玉珠商议,玉珠羞答答得点头同意。

事不宜迟,赵老大就找风水先生选了个良辰吉日,给二人完婚,洞房花烛夜,万子良见玉珠美如桃花,心中大喜,自己没有花一分钱,居然得衣貌美娇妻,以后的日子还能够丰衣足食,真是美哉!

虽然万子良是贪图富贵,但朋友都可怜他家贫,食不果腹,也不嘲笑他,都来为他贺喜,为他得一良缘而高兴。

完婚七日,赵老大准备了丰盛宴席,叫女婿请他的同学来饮酒,给自己门户增光添彩,酒席连摆七日,没想到却惹怒了现在的丐帮帮主赵四。

赵四带着众乞丐来到赵老大家里,吩咐众人上席,一边吃一边说道:“赶紧让侄女婿来拜见叔公。”

众秀才一看这群粗鄙的乞丐,生怕沾染了晦气似的,都逃也似的走了,万子良也跟着同学们离开了赵家。

面对这群目不识丁,粗鲁的乞丐,赵老大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温声细语说道:“今日是我女婿请客,改日我备下酒席,请大家来开怀畅饮如何?”又拿出银钱给众人分发,端出鸡鸭鱼肉,抬出多年陈酿,让他们带着去赵四家吃喝,当个折席。

众乞丐根本不理会,只管吃喝,一直吃到天黑才散去。

玉珠在房中暗自垂泪,晚上,万子良在同学家里过夜,第二天才回转。赵老大见了女婿,感觉出了丑,满面含羞,万子良心中也有几分不满,只是没有说出口而已。出了这样的事,宝珠只恨自己的家风不好,于是就让万子良发奋读书,古今中外,古典名着,无论多贵,宝珠都花钱买来给他读,并出资让他结交一些文人名士,相互切磋学习,还经常举办读书会,希望他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在玉珠的支持和督促下,万子良的天天向上,才学越来越渊博,二十三岁,考取科举状元郎,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坐着高头大马返回赵家,走到街上的时候,大家都围上来看,有人大声喊道:“赵帮主家的女婿也做官了!”

万子良听人把他和赵帮主联系起来,心中不爽,可也只能忍着,回到家里见了丈人,表面一团和气,心中也是憋着一肚子气无处发泄。

想到:“早知道有今日富贵,当初就不该入赘到一个乞丐家里,怎么说也要娶个王侯将相子女为妻。而如今已经成亲,妻子贤惠,也没有理由休之,哎,事不三思,终有后悔!”想到这些,万子良满面愁容,闷闷不乐,玉珠问其缘由,他也不说。

在家里待了几日,上方让其回京上任,赵老大摆酒席送行,吃过酒席,万子良便带来夫人,前去上任。

走了几日,来到江边,他们坐船过江,晚上就睡在船上,可王子良心中苦闷,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就起身坐在船头,抬头望月,想起自己的婚事如此仓促,心中惆怅万分。

突然,他心中生出一个恶念,“要想和乞丐划清界限,除非此妇人死去,另娶名门闺秀,方可。”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于是就走进船舱,哄骗宝珠起来赏月,宝珠不想扫他的兴,便穿衣起来,和丈夫一起到船头赏月。

玉珠抬头看月,万子良趁其不注意,猛地把她推入江中,赶紧唤醒船家,叫他快快开船,必有重赏。

船家不知何故,客人让开船就开,他慌忙划船,快速前行,划出十里之外才停下来,万子良说道:“夫人不小心掉入江中,来不及搭救。”随后掏出几两银子赏赐船家,船家不傻,自然不会乱说。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万子良乘坐的船前脚离开,后脚就来了一个船,就停在玉珠坠江不远的位置。

船上客人名叫徐厚德,也是金榜题名,到京城上任的,此时,他和夫人站在开窗赏月,开怀畅饮,突然听到女子哭声传来,听那哭声很是悲惨,于是就叫来水手查看,就看见一个年轻妇人坐在江岸哭泣。

徐厚德赶紧把妇人叫到船上,问明缘由,玉珠就把自己的遭遇说给了这夫妇,原来这个妇人是无为军司户之妻赵玉珠。玉珠刚掉进江中之后,想着自己必死无疑,忽然感觉有东西托住她送到岸边,这才没有淹死。

上岸之后,看见茫茫江水,已不见丈夫之船,玉珠才意识到,如今丈夫富贵,就瞧不起她了,所以想把她害死另娶高门,玉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不免悲从中来,哭泣不止,徐厚德夫妇也是心疼的流下眼泪。

徐厚德道:“你不必悲伤,如果你愿意就作为义女,从长计议。”,玉珠一听赶紧跪谢,徐夫人扶起玉珠,给她换了干衣服,然后吩咐众奴婢保密这件事,不要往外说。

过了几日,徐公赶到京城上任,正好是万子良的顶头上司。又过了几个月,徐公对众下属说道:“下官有一女,才貌双全,到了婚配年纪,想选择一个人品好的相配,大家可认识这样的人?”

众人一听,都说万司户人品好,是青年才俊,最为合适。徐公就叫众人给牵线搭桥,不要说是他的意思,众人点头答应,随后就给万子良说了此事,万子良一听大喜,他正想找棵大树依靠,真是求之不得,于是就欣然答应。

徐公说道:“我夫妇只有一女,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司户要有忍耐之心才可。”,万子良一口答应,说万事让着小姐。

话分两头,这边徐夫人给宝珠说义父给她物色了一个佳婿,是少年进士,叫她不要推辞。

但玉珠却说,“我虽然出身低贱,但也是懂得礼数的,既然和万郎已经结为夫妻,就要从一始终。虽然他如今富贵了,嫌弃我的贫贱,可我也不愿意改嫁,要恪守妇道。”,说完就哭了起来。

夫人见玉珠这样,心中不忍,就告诉她说,这少年进士就是万子良。并把他们夫妇二人的计划说给宝珠,今晚上要为她出口恶气,宝珠知道义父义母的良苦用心,也就不再哭了,并梳妆打扮一番,静等晚上到来。

晚上,万子良头插金花,身穿红袍,骑着骏马,锣鼓喧天来到徐府,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玉珠身穿喜服,头上盖着红盖头,二人拜天拜地,拜过徐家夫妇就被送入洞房,万子良心中兴奋不已,想到自己功成名就,又娶一娇妻,人生三大幸事他已经有了两个,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加美满,仕途也会蒸蒸日上。

他满心欢喜地进入洞房,可前脚刚跨进去,就有几个婆子和丫鬟拿着棍棒朝她打来,棍棒如雨点落下,打得他直呼岳父岳母救命,只听到新娘子说道:“不要打这个薄情郎了,让他过来与我见面。”丫鬟,婆子们这才住手,并扯着他们来到玉珠面前。万子良掀开红盖头,新娘子美如貂蝉,但仔细看时,却是被他推入江中的玉珠,吓得大叫:“有鬼……”众人见他如此,哄堂大笑。

徐公上前说道:“贤婿不要怕,这哪里是鬼,是我在江中所救义女。”,万子良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经败露,赶紧下跪求徐公谅解。

徐公道:“这事我做不了主,你还是与玉珠说吧!”

玉珠骂道:“当初你入赘我家,没有带一文银钱,我不但不嫌弃你,还大力支持你做学问,没想到你考取功名却嫌弃我贫贱,真是一个薄情郎。

亏你还读了万卷书,连‘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你都不懂吗?

我本想着夫荣妻贵,而你却忘恩负义,不顾夫妻情分,把我推入江中,恩将仇报,多亏义父相救,要不然我真的成了河中冤魂。你另娶新人,于心何忍?”说完放声痛哭,骂万子良是薄情郎。

万子良不敢言语,羞愧难当,只能磕头求玉珠宽恕。

徐公见玉珠骂得差不多了,就扶起万子良道,“我儿息怒,今日贤婿已经知道错了,以后也不会辜负你了,你俩虽然是旧时夫妻,可今日在我家依然是洞房花烛,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

徐夫人对宝珠劝解一番,夫妻二人才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次日,徐公把聘礼还给王子良,还说他已经给了赵家聘礼,这份礼当奉还,万子良低头不语。

徐公又说:“贤婿总嫌弃赵公卑贱,我的官职也不高,不知你可否满意?”说得万子良面红耳赤,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此之后,万子良和玉珠比之前更加恩爱,徐家夫妇把玉珠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看待,玉珠也把二人当做亲生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把赵老大也接到了京城居住,夫妇二人对他很是孝敬,奉养送终。

各位看官:文中的玉珠是一个善良,贤惠,有志气的女子,她不惜重金供丈夫读书,后来丈夫金榜题名,她本该夫荣妻贵,可她的丈夫却恩将仇报,嫌弃糟糠之妻,把她推入江中,她的命运是可悲的,令人唏嘘不已,可她命不该绝,被一对夫妇相救,最终又和丈夫破镜重圆,有人说玉珠是幸运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运气的事,而是因为她的善良,感动了徐家夫妇,帮助她成就了好姻缘。

徐家夫妇无子女,救下玉珠,当做亲生女儿看待,玉珠报恩,对二老孝敬,最后养老送终,他们也享受了天伦之乐,也是因为他们的善良所致,如果不救下玉珠,并收她做义女,还促成小夫妻重归于好,他们老两口老年就会孤苦无依。

故事中的万子良,父母双亡,家庭贫苦,没钱娶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赵老大一家,没有花一分钱娶了个温柔贤惠的妻子玉珠,玉珠不嫌弃他贫困,掏心掏肺的对他好,可他借着赵家的支持考取功名之后,却嫌弃岳父和妻子身份低贱,于是无情的把妻子推入江中,谁知妻子福大命大,被人所救,最后妻子原谅了他的过错,夫妻二人重新开始生活,恩爱有加,万子良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忘恩负义之人,可没有他这么幸运,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追悔莫及,所以做人要厚道,要知恩图报,否则可能真的没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自然会有福报,大家说是不是呢?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