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74章 和尚讨债,见女子披头散发有蹊跷,他说小心你儿子

北宋时期,苏州城有一个年轻男子,名唤张善,此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但张善的妻子李氏却是个尖酸刻薄,见识短浅,爱占便宜的人,有时还做一些损人利己的小勾当,不过她做这些事都是背着张善的,若张善知道必定训斥与她。

张善平时做些买卖,家庭殷实,日子红火,美中不足的就是成婚多年没有一儿半女,他们也一直吃药调理,还去庙里祈求神灵,但李氏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这让夫妻二人心中很是烦闷,可也无计可施,只能顺其自然。

再说苏州城有一个叫王宝的人,家庭贫困,可也是个本分之人,也不曾干过偷鸡摸狗之事,因为老母亲病故,王宝没有银钱买棺椁葬送母亲,他知道张善家境殷实,就动了去偷盗的念头。

夜里,王宝就悄悄在张家的后墙上掏洞,一连两日,终于大功告成。半夜时分,他顺着洞爬进张善家中,偷走了五十两银子,然后将母亲安葬。

王宝想:“我本是本分之人,之所以做出这种事情,是因为家中实在贫困,无钱葬母,这些钱我今生必定还他,如果还不上,那来生也要还上。”

第二日,张善发现自家后墙上有一个洞,这个洞还不小,足可以爬进来一个人,他心中已经有数,于是就清点家中银两,结果发现少了五十两银子。

张善经商,每日都能赚不少钱,五十两银子对他来说就不值一提,他把墙修好,丢银子的事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李氏生性吝啬,丢了五十两银子心中就很生气,在院里大骂偷盗的贼人,说丢了这么多银子能办好多事情。

李氏正在院里咒骂,忽然有一个和尚来到院里,说要找张善,张善见有人来访,赶紧把和尚请进屋里,端茶倒水,自不必说,张善问和尚到此有何贵干,和尚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这和尚是鸡公山的僧人,因为佛殿塌损,他下山来抄化修造,(所谓的抄化就是乞讨,对于和尚来说不算乞讨,只能说是募捐。)抄化多日,才积攒百两银子,但是太少了,要想重新修建庙宇还不够,他想再到别处去募捐一些,带着这些银两不方便,于是就想把这些银子先寄放一个安全的地方,和尚打听了一路,大家都说张善是个大善人,他想把银子寄存在此处会很安全,于是就找到了张善家里。

和尚说:“我到别处募捐够了,再回来把这些银子取走。”

张善听了和尚的来意,说道:“师傅修缮庙宇是积德行善之事,你只管把银子放在寒舍,早晚回转来取便是。”

和尚拿出银子,张善如数清点,然后交给李氏,让她好好保管,李氏接过银子,心中欢喜,自己刚刚丢失了五十两银子,如今居然有人送上一百两来,这么一算,还赚了五十两,心中的气就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李氏把银子放入柜中,心中便打定了主意,等那和尚来要,就说没有看见过他的银子,他又没有证据,也奈何不了她。

一日,张善要去鸡公山去烧香求子,临走时嘱咐李氏说,“我去鸡公山要多日才能回转,如若和尚来取回银两,你悉数交还便是。”,他要是没有吃饭,你就准备些斋饭给他吃,也算是你的功德。”

李氏面部带笑:“官人放心去吧,我会按照你的吩咐行事的。”

张善吩咐完妻子便离开了,他走后几日,和尚就回转了,他来到张家,要取回银两。没想到李氏却说:“你何时在我家寄存银子?你一个出家之人,怎么空口无凭说瞎话?,你肯定是记错了。”

和尚道:“我把银子交给了张施主,张施主又交给你,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李氏见这和尚不走,还与自己辩解,就拿出了杀手锏,她披头散发,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诉道:“我要是见了你的银子,我眼睛出血而死,我要是赖了你的账,阎王爷把我打入十八层地狱……。”

和尚见她如此发毒誓,知道她是铁了心的不愿意给钱了,她一个女流之辈,又不好与她理论,就双手合掌道:“阿弥陀佛,这些钱是我跑了很多地方募捐而来,为的是修建庙宇,你却要黑了我这些银两,今生今世你吃下这些不属于你的东西,恐怕来世你还是要还的”和尚说完,便愤然离去。

李氏见和尚已经死心离去,赶紧就止住了哭泣,心中欢喜,这银子真的属于自己了,只要不告诉张善,他永远不会知道。

过了几日,张善从鸡公山回到家中,便问起那和尚有没有来取银子,李氏说,他刚走两天那和尚就来取走了银子,并给他做了斋饭招待,张善听李氏这么说,也就放心了,也算是完成了一件积德的事。

过了几年,李氏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张平,有了孩子,张家的日子就更加美满幸福,张善也一如既往地做着善事,五年之后,夫妇二人又得一子,取名张安,夫妻二人希望这两个孩子平安长大。

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大儿子张平勤劳肯干,从来都不乱花钱,把攒下的钱都存了起来,把家里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张善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张善的二儿子张安就让夫妇二人很是发愁,因为这个儿子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样样俱全,他在外欠下了不少外债,人家上门讨债,张善夫妇不免就会拿钱来还。

这些年,张善的年老,已经把生意都交给了大儿子经营,家里的钱也是大儿子所赚,张善见小儿子不思悔改,继续在外吃喝嫖赌,他心疼大儿子的辛苦,恨小儿子的不争气,于是就主持给兄弟二人分了家,省的老二再连累老大。

分了家之后,老二就更加无拘无束了,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不进家门,而老大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财富也是越积越多。

不到一年,老二张安就把自己分得的财产全部花完,然后又花父母的一份,父母的一份被花完,就去找老大张平讨要,如若不给,他就会纠结一群狐朋狗友去哥哥的店里闹,又砸又抢。

老大张平是本分老实之人,怎能受得了弟弟的这般折腾,一气之下就得了重病,这一病就没有再起来,不久便病死了。

张平病亡,张善痛心疾首,说道:“老天怎么如此不公,成器的倒病死了,不成器的倒不生病!”

李氏更是悲痛欲绝,失声痛哭,每日以泪洗面,最终哭得眼睛出血而死。

老大张平和李氏死了之后,张家只剩下张善和小儿子张安,张安依然是我行我素,天天穿梭于花柳巷,掏空了身子,还患上了痨病,最后也一命呜呼!

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如今死了三个,只剩下张善一人苟活在世,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一生行善,怎么会落得个如此悲凉的下场?

张善想:“我这两个孽障是鸡公山求来的,如今被阎王爷收去,难道鸡公山大帝不知道?我要去鸡公山大帝面前问个明白,到底是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还有妻子李氏,今生也不曾做什么亏心事,怎么也如此悲惨离去?如果不明因果,我死不瞑目。”

张善来到鸡公山上,跪在大帝面前,一边哭泣,一边恳求大帝做主,哭着哭着就晕死了过去。

恍惚中,有个鬼差来到他面前道:“阎王招你而去。”

张善道:“我正要求见阎王。”

很快,张善被鬼差带到阎王面前,阎王问道:“张善,你为何要到鸡公大帝面前告我?”

张善道:“我妻子和两个儿子不曾做什么亏心之事,为何要把他们收去?家中留下我一人,痛不欲生,才去求大帝做主。”

阎王命令鬼差把张平张安二兄弟带到大殿之上,张善见到两个儿子,很是欢喜。张安对张平唤道:“大哥,父亲要救我们回家去了。”

没想到张平一脸冷漠说道:“我不是你大哥,我是王宝,当年为了埋葬母亲,偷了张家五十两银子,如今已经加了几百倍的利钱还了张家,我已经和张家没有任何关系了。”

张善听大儿子这么说,就对张安说道:“那你跟为父回家吧。”

没想到张安说道:“我也不是你的儿子,我本是鸡公山的僧人,当年我把一百两银子放于你家,你那妇人李氏却黑了我的银子,如今也百倍还我了,咱们也没有关系了。”

张善一听大吃一惊,那李氏分明说银子已经归还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恳求阎王见李氏一面。

鬼差便把李氏带到堂前,张善见李氏被脚镣手铐铐了起来,很吃惊,问道:“你犯了什么罪,怎么会受到如此惩罚?”

李氏痛哭流涕说道:“当初我黑了鸡公山和尚的银子,并发下毒誓,说自己会眼睛流血而死,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事到如今,你如何救我?”李氏拉着张善的衣袖痛哭不止,阎王大怒,拍案大喝,张善就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睡在神案之前。

刚才的梦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张善悟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世间因果,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冤家债主,想开了之后便止住了悲伤,从此便到鸡公山出家修行去了。

各位看官: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贪,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是要还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家说对不对呢?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