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90章 男子虔诚拜佛,却诸事不顺,老道士说:你拜错了佛

嵩山脚下的李家村子住着兄弟俩,哥哥叫李老实,弟弟叫李二能。

他们虽是一奶同胞,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哥哥人如其名,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弟弟也是名副其实,他头脑灵活,精于算计,为人处世左右逢源,圆滑世故。

这兄弟二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是他们的母亲王氏既当爹又当娘把他们养大的。

如今李老实已经十八岁,李二能也十六岁了,两个儿子都到了适婚年纪,可李家贫困,拿不出聘礼,因此一个媳妇都没有娶到,这让王氏很少着急。

这日,邻居刘氏来到李家,说道:“王老姐,你家要有喜事了!”

王氏一听说道:“大妹子可真会开玩笑,这喜从何来?”

刘氏说道:“我要给老实介绍个对象,老实娶个媳妇不就是大喜事吗?”

“那感情好,大妹子赶紧说说是哪家的闺女?”王氏兴奋的说道。

原来,刘氏要把她的远房侄女介绍给李老实,她这个侄女叫刘翠,如今也十六岁了,长相漂亮,也很聪明,就是一只胳膊有些不便。

她家里穷,小时候去山里采摘野果子卖钱,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胳膊就折了,从此落下残疾,不过并不影响做家务,就是动作慢一点。

王氏听了女方的基本情况有些犹豫 ,就先与儿子商量一下再说。

刘氏说道:“人家小翠看重人品,不要聘礼,你们商量吧,商量好了给我个信。”

晚上兄弟二人干活回来,王氏就把刘氏给李老实介绍对象的事说了。

李老实说道:“胳膊不便不是大问题,只要人家愿意咱也没啥说的。”

李家娶媳妇真的很难,既然李老实愿意,王氏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就给刘氏捎信把亲事定了下来。

虽然人家女方不要聘礼,但王氏也不想太亏了人家,她打算秋收之后卖些粮食,风风光光的把媳妇娶回来。

兄弟二人把老屋的墙壁用泥巴糊了一遍,屋顶上盖了新茅草,整个屋子焕然一新。

秋收之后,李家卖了一些粮食,再加上之前攒下的那点碎银子,买了一些物件,八抬大轿就把刘翠娶进了家门。

刘翠果然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嫁到李家之后,每天洗衣做饭,打理家务,把家里家外打理得整洁干净。

她对王氏很孝顺,什么都不让她干,还给她端吃端喝。

刘翠对丈夫也很体贴,李老实干活回来,给他端茶倒水,晚上还给他洗脚按摩,暖被窝,李老实打心眼里感激刘翠,但他嘴笨不会表达,只是憨笑。

刘翠对小叔子李二能也很爱护,给他做衣服,缝制鞋袜,村里人都夸李老实有福气,娶一个如此贤惠的妻子。

李老实成亲了,王氏又开始为二儿子的婚事操心,可家里的积蓄全花完了,要想为二儿子娶媳妇就更难了。

正常女子谁也不愿意嫁到李家,有人给李二能介绍了一个有点缺陷的女子,他又不愿意。

王氏考虑再三,就让李二能去城里做工挣钱,李老实留在家里种地。

李二能来到城里,开始在码头上搬货物,因为他能说会道,很快就与一个王员外熟识了 ,王员外就把他带到家里做工,活很轻松,工钱并不比码头上挣的少。

老板家有一个叫红杏的丫鬟长相漂亮,人也机灵,李二能就对她产生了好感,总是找借口接近红杏。

红杏心气高,并看不上李二能,她想给王员外做小,她的心思被王员外的妻子张氏知道后很生气,就要把红杏卖到花柳巷去,红杏苦苦哀求,说自己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就在这时,李二能却进了屋子,他说愿意把红杏带走,张氏说道:“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她,你能拿出五两银子我就让她跟你走!”

李二能哪有那么多银子?他就恳求张氏能不能宽限些时日,他做工抵钱,等抵够五两银子他就带红杏离开。

张氏怕夜长梦多,她也不在乎那几两银子,就让李二能能把红杏带走了。

李二能没花一分钱捡一个漂亮媳妇,心中当然比喝了蜜还甜,他就带着红杏回家去了。

王氏和李老实夫妇见到红杏都很喜欢,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拿出来给红杏吃。

再说红杏虽然看不上李二能,但总比卖去花柳巷好,她也认命了,可看到李家房屋又小又破,家徒四壁时,心里就有了很大的落差。

她在城里虽然是丫鬟,但每日吃得好,穿得好,也不干什么粗活,如今来到李家,看着这样贫穷的条件,她心中的优越感爆棚,总觉得自己高李家人一等。

无论李家人如何热情的待她,她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吃饭也是挑三拣四的,总是说这里太穷了。

王氏看得出红杏的心思,就很担心她不能真心实意的过日子,于是就提醒李二能,说如果不行就把红杏送回城里。

李二能却说道:“娘,你就放心吧,红杏刚来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我会努力干活让她死心塌地与我过日子的……”王氏见儿子舍不得红杏也不再多说。红杏在李家什么活都不做,每天日上三竿才起床,李家人也没打算让她干什么,只要她能死心塌地的在这里过日子就知足了。

过了两个月,红杏就吵着要分家单过,为了不让李二能为难,王氏就同意了。

李老实向着弟弟,把家中的房屋和良田都给了李二能,他只要了二亩薄田,又搭了两间木屋住暂时栖身。

王氏才四十多岁,身体硬朗,红杏就要求王氏与他们一起住,王氏就同意了。

分家之后,红杏依然是每天吃饱玩饿,所有的家务只有王氏一个人做,累的她是腰酸背痛。

刘翠去看望婆婆,见她劳累,就帮助她做家务,红杏看见就不高兴了,把刘翠嘲讽一番,但刘翠并不与她一般见识。

李老实夫妻又在山上开了几亩荒地,农忙种地,农闲的时候就砍柴卖钱,她们的日子吃喝不愁,每年还有结余。

就这样,夫妻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手里有了余钱之后,二人就在城里摆地摊卖山货。

李二能两口子见李老实居然开始做起了买卖,心中就不服,他们找亲戚朋友借钱,一步到位在城里开了一间杂货铺。

李老实虽然没有铺子,但他为人实在,生意很不错。

而李二能两口子心眼子多,总是想赚更多的钱,顾客都不是傻子,所以他的生意很惨淡。

再说王氏的年纪一天大于一天,身体也越来越弱了,干一点家务都累的满头大汗,还经常生病,红杏见王氏没有了价值,就对李二能说让王氏去李老实家里。

李二能就去找李老实,说母亲想换个地方新鲜一下。

李老实两口子非常高兴,就把王氏接到了家里,好吃好喝的伺候她。

后来,王氏因病卧病在床,刘翠每天精心伺候,晚上还与王氏睡在一起,一刻不离的看着她。

王氏能干的时候一直在二儿子家里,如今病了却让大儿媳一人照顾,她感到很愧疚,就说要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

李老实两口子知道王氏的心思,劝说她不要多想,就安心住在这里,他们愿意照顾她,可王氏也是个倔脾气,非要两家轮流不可,李老实没办法,只能与李二能说了。

李二能两口子很不乐意,但也不好拒绝,就硬着头皮同意了。从此之后,王氏就一替一个月轮流在两个儿子家里住。

李老实两口子经过几年的积累,终于买了自己的铺面,开了一家山货店,新店一开业,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生意非常的好,而李二能的生意却冷冷清清,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夫妻二人看着李老实的生意好是羡慕嫉妒恨,他们决心超过李老实,毕竟他们的头脑更聪明,没有理由落后。

李二能和红杏为了让生意兴隆就开始烧香拜佛,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必须去寺庙里,他们还请了一尊财神放在家里,每天早晚祭拜,祈祷生意兴隆。

夫妻二人虔诚的烧香拜佛,对王氏却是冷脸相待,他们自己吃细粮,却给王氏吃粗粮,稍不顺心,红杏就把王氏训斥一顿,李二能却装聋作哑。

眨眼一年过去了,李二能家的生意还是没有一点气色,已经是入不敷出,红杏就非常生气,说拜佛有什么用,还不如不拜,说着就拿起家中供奉的财神要扔到院子里去。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敲门,红杏就拿着财神去开门,原来是一个老道士。

老道士说要讨口水喝,红杏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给他了一碗水。

老道士喝完水就问她为何把财神拿在手里,不好好供奉?

红杏就没好气的说道:“我和丈夫天天供奉他,可到头来生意依然惨淡,都贫困潦倒了。李老实家从来不供奉财神,生意却红红火火,这也太不公平了,我供奉他还有何用?不如把他扔了心静!”说着就要往地上摔。

老道士却拦住了她,说道:“是你们自己有眼无珠拜错了佛,为何要怨财神?”

“你说什么?谁有眼无珠了,你这个老道赶紧滚走!”红杏气不打一处来。

在屋里的李二能听到老道士的话赶紧就出来给老道士道歉,并请教他如何才能拜对佛?

老道士说道:“你哥哥家生意之所以兴隆不是因为他比你聪明,而是作对了一件事,就是拜对了佛!”

李二能吃惊道:“他们从来不拜佛的?”

老道士说道:“你错了,你悄悄的去他家里看,一定会有所发现,他拜什么你就拜什么,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的!”

李二能半信半疑,他决定按照老道士说的去哥哥家看看他究竟拜的什么佛。

红杏说道:“你哥嫂偷偷拜佛,肯定不会让你知道的,要去看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这事要悄悄进行。”

吃过晚饭,夫妻二人就悄悄溜到李老实家后院,趴在窗子外面观察里面的动静。

此时,刘翠正在做饭,她做了一碗热汤面,还放了一个鸡蛋,就给王氏端去了,一口一口喂王氏吃面,像对孩子一样细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吃过面,李老实端来一盆洗脚水,刘翠就给王氏洗脚按摩,一边拉着家常,几人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一直到二更天,刘翠才伺候王氏睡下,李二能两口子又趴在李老实夫妇的窗户下偷听,可二人根本没有拜佛,说了一会话就睡下了,这让他们非常失望。

刘翠说道:“明日五更再来,说不定就看见他们拜佛了!”

次日五更,李二能就早早的来的李老实家里,假装来借斧子劈柴,可拿了斧子却一直不走,直到刘翠做好早饭让他吃饭他才离开。

一连多日,李二能两口子总是找各种借口来李老实家里,可一直也没有发现他们拜佛,二人就觉得很蹊跷。

李二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问李老实到底拜了什么佛,生意才做的这么红火。

李老实感到莫名其妙,就说没有拜过佛,李二能不信,以为他没有说实话。

刘翠说道:“你哥嫂就想闷声发大财,才不会告诉你呢!”

李二能说道:“我了解我哥,他不是那样的人,他不会说瞎话的,也许他真的没有拜佛呢!”

“难道那个老道士是个骗子?”红杏说道。

李二能说道:“那个老道士就住在嵩山上,明日我再去问问他!”

次日,李二能就去嵩山找那个老道士,说李老实根本没有拜过佛。

老道士听了哈哈大笑说道:“非也,非也,你哥哥拜的才是真佛!”

李二能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说道:“我都观察半个月了,也没有发现他拜佛,难道他真的瞒着我不成?”

老道士说道:“你每次去你哥哥家看,他们在干什么?”

李二能说道:“每次都是看到他们在照顾我母亲,喂我母亲吃饭,洗脚按摩,还给我母亲聊天……”

老道士说道:“这就对了,百善孝为先,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烧香拜佛也无益;孝敬父母的人,从不烧香拜佛也是大善,神灵自然会保佑他的。

你想想,你和你妻子对你母亲怎么样?你哥嫂又是如何对待你母亲的?”

李二能想到他和红杏对母亲的种种,心中很是愧疚,说道:“多谢道长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二能回家之后,就把老道士的话对妻子红杏说了,红杏一听根本不信,说道:“那个老道士就是胡说八道,亏你这么聪明的人居然会相信他的鬼话!”

李二能说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的人才是大善之人,若连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即便烧香拜佛也是伪善,毫无用处,我觉得老道士说的很有道理。

我哥嫂孝敬父母,他们从来不烧香拜佛,生意却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你这又作何解释?”

红杏说道:“他们生意好只不过是幸运而已,和孝顺有什么关系?”

夫妻二人看法不一致,李二能第一次在妻子面前坚持自己的看法,二人挣的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二能只能和妻子商量,以后好好孝敬母亲,看生意能不能好起来。

红杏见丈夫坚持,想了想就同意了,他们把王氏接到了家里,学着李老实夫妻的样子,也不对她甩脸子了,每天三顿饭都给母亲吃细粮,而且还买鸡蛋,猪肉给她吃。

红杏也不懒惰了,每天都是她床前床后的伺候婆婆,给她洗脸梳头,晚上还给她洗脚按摩,白天太阳好的时候,李二能就把王氏背到院里晒太阳,给他捶背按腿,说话聊天。

王氏对于二人的变化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们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的孝顺,不过王氏还是挺高兴的,她也知道二儿子的生意不好,日子不好过,就不愿意给他们增添负担。

说道:“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粗茶淡饭最养人,不要再买鸡蛋和肉了,多浪费钱呀,你们的生意也不景气,能省则省……”

李二能说道:“娘,你牙口不好,吃粗粮哪行?吃些鸡蛋和猪肉补充营养,再说了,儿子孝敬老娘是应该的,我们生意不好只是暂时的,你放心吧,会好起来的。”

红杏也附和说道:“对呀,娘,你只管吃好喝好,其他的事你不用操心了,把你的身体养好才是最重要的,人们不是常说,家有一老是一宝吗?你身体好了,也是我们小辈的福气!”

二人的话让王氏听得心里暖暖的,感动得眼圈泛红,拉着儿子儿媳的手说道:“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娘有你们也是娘的福气……”

再说李老实夫妻二人怕王氏在李二能家里过得不好,他们就拿了很多礼品来探望,谁知看到王氏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就很奇怪,得知李二能两口子对王氏孝顺了也是又惊又喜。

李二能夫妻对哥嫂也尊敬起来,这让李老实夫妻也是感动不已,他们知道李二能生意不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就拿出钱帮助他们。

李二能两口子也开始老老实实的做买卖,他们薄利多销,信誉第一,吸引了很多顾客,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李二能两口子终于明白,烧香拜佛没有用,只有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做人做事诚实守信,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李二能家的日子好了,依然没有忘记孝顺母亲,王氏心情好,身体也越来越棒,一年后居然痊愈了,李老实兄弟孝子的名声也流传开来,大家都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他们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兄弟俩不但孝敬母亲,还经常舍粥舍粮,救济贫困,当地百姓都以他们为楷模,孝敬老人,兄弟和睦,互帮互助,年轻人的日子也是平安顺遂,老人们健康长寿。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