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黑科技从钢铁战衣开始 > 第230章 国之重器

黑科技从钢铁战衣开始 第230章 国之重器

作者:我是天界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13 23:14:47 来源:书海阁

齐头并进有很多好处,比如说有比较高的容错率,又比较高的承受力,就算是某一个方向出现了问题,也能够有东西来交差,不怕上面搞事情。

因为某些政策性的调整而耽误整个实验进度,甚至是让前面的努力打水漂,付之一炬。

但是好处既然这么多,为什么很少人用呢?

因为问题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不是谁,也不是那个项目的资金都能够像这样有着这么高的优先度的,相关部门居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筹措到如此多的项目资金,简直是让那些在排队的学者们侧目。

感情不是你们没有钱,而是我们的项目优先度不高,而且我们的水平不够的原因啊?

也是,一般来说比较牛的学者一般都是用的国家专项资金,不需要走各种审批程序,专款专用。

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节约很多的精力。

当然,更牛的学者一般都是国家拿着钱来找对方,让对方来做专项的研究,比如说王峰这样的,那基本上就是国家拿着大笔大笔的钱来专门请对方来做这个项目。

所以说想要两头开花,齐头并进,那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做到。

实验的过程和做验算和数据发掘的过程其实是比较无聊的,尤其是不断地重复试验和重复地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

要是再加上失败和报错,那就更无聊了,这样的生活只有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索性基本上能够加入进来的都是至少是博士这个级别的人,也就是说大家都已经经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了,大家都很熟悉了,或者说就算是不够熟悉,也能够进行自我调整,所以大家还是能够习惯的。

在这里面,王峰总算是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给统统地说出来让大家来验证了。以前是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再加上设备的数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很多的想法就只能慢慢地验证,很多时候甚至要亲自下场。

这就很尴尬,现在好了,王峰只需要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部分都会有人去验证,就算是有一部分验证不了,但是没关系,大佬们基本上都经验丰富,很容易就能理解王峰的意思,然后在进行调整和设计。

首先是关于工程方面的,尤其是新材料这一块的,尤其是主要在研究超导材料,所以说电化学方面的知识也能够派上不少的用场,尤其是那台位于京城的超算,更是能够给他们巨大的帮助。

这倒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没有想到这种强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机器居然还能够在这方面帮上大忙。

得益于理论知识的更新和装备的支持,工程组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然后就是理论组,这一组是王峰亲自领导的,所有的实验和数据都要他他亲自把关的那种,自然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其实这个理论从出现开始就已经是解决了最大的问题了,那就是无中生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最难得,也是最容易搞心态的。

只要是这一部分搞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无非就是不断地完善理论,重复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不断地填充这个骨骼下的血肉,让它看起来更加得丰满,这样就基本上足够了。

当然,比较重要的问题还包括要及时关注其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好理论适用的范围,免得它出现水土不服的地方。

毕竟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大家都谦虚了很多,像以前那样认为一个理论就能够解释宇宙间所所有的真理,就能够适用所有的范围,那种情况是不会出现了。

现在的理论基本上都是不完善的,基本上都是我们基于目前的情况,在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后,得出的一些片面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比如说目前的衰变加速理论,他就只适用于这些比较不太稳定的核素,半衰期在5万年一下的。

像那些半衰期在五万年以上的,甚至半衰期更长的,他是没办法影响的,是的,根本就没办法影响到,或者说半点速度都没有加快的样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稳定核素了。

当然,如果不管这些的话,那么他所去的的成绩还是非常好的,可以说这几百亿花的非常值。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僚的全力帮助下,目前两个反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首先是理论组的工作成绩,在同等的条件下,他们几乎能够将小型装置的效率再一次提高十倍,而且是在不增加磁场强度的情况下。

如果是大型的强磁场装置的话,他们就比较厉害了,几乎能够将速度再一次提高100倍,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了。

得益于这些新的技术,我们能够做到很多的事情,尤其是这些东西都是保密细致的,也就是说外面是没有的。

王峰发表的论文介绍了弱电统一理论里,关联若相互作用和电磁力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就像是万有引力公式一样。这个公式人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不是那个国家都有能力把航天器和宇航员送到太空的。

核武器的制作方法就在教科书里写着,设计图也在那里,但是却不是谁都有能力造出来一个核武器的。

而关联模型大概就相当于设计核武器的关键参数和秘方,就相当于航天活动的各种参数模型和轨迹模型,没有这个东西,你就很难造出核武器,你就很难把航天器送上特定轨道。

老实说现在已经有不少的人差距到了这个事情,但是大家还没有闹清楚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为什么王峰仅仅是发表了一两篇论文就不再继续发表了。

是不是他已经黔驴技穷了?

又或者是他已经被诺奖给冲昏了头脑,暂时不打算继续在物理学的领域里玩了,打算再一次换回到化学?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好消息,最起码属于物理学的圣杯,不会被搞化学的人给摘走了。

否则的话,这让他们这些搞理论物理学的人情何以堪?

弱电统一理论是物理学殿堂的圣杯之一,而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联模型那就是圣杯上的明珠,是每个人的梦寐以求的。

由外人来解开这个面纱就已经够悲剧的了,现在再由外人来完成这个壮举,那他们不要面子的吗?

他们大概不知道,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被揭示开了,只不过由于核技术的敏感性和它在技术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现在并不能公开,还在保密状态。

不过虽然是保密的,但是很多东西是藏不住的,比如说那一座巨大的乏燃料处理基地和乏燃料处理设备,那巨大的超过数层楼高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宛如是一个钢铁巨兽一般。

超导磁轨是它的手臂,液氮是他的血液,超算是他的大脑,他那个大脑里所储存的关联模型是他的武功秘籍,是他能够处理乏燃料的独门绝技。

设计工作和建造工作由于已经完成,所以暂时没来得及进行升级,就已经被运往某一处处理厂。

不过倒是预留了升级空间,等到测试工作全面完成之后,零部件的构造没有问题,升级工作就会展开,毕竟是百倍的提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看着眼前的大号的钢铁巨兽慢慢地吊装完成,徐总工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本来还在对新的循环式乏燃料处理技术进行攻关,但是却没想到我们已经能够永久性地将乏燃料给处理掉了,难道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发展到我都看不懂的程度了吗?”

“差不多吧,我看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懵逼,根本不是在改怎么动手,还是几位老院士给我找了几个助手,我才能看得懂那些东西,真是不简单啊。”旁边一个人附和道。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谁在瞎胡闹,后来她说是那个屡立奇功的王教授,我才继续耐着性子看下去。”徐总工开玩笑道。

“谁知道啊,我们以为是玩笑话,人家确实当真了,而且还真的给搞出来了,你说厉不厉害?”

“这玩意儿,要是再弄一个《大国重工》什么的,这玩意儿妥妥的上榜啊,就是不知道这玩意儿保密级别会不会太高,要是的话,那就没戏了,只能等解密了。”

“这倒不是开玩笑,我听说上面的确是有弄这样一次活动的打算,而且基本上是以介绍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为主,介绍的就是这些大家伙。”

“这些?”

“对啊,风电项目,还有超电磁炮,还有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机,还有电磁衰变加速装置等等,这些东西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改变世界级别的成绩,难道加在一起还不能出一个节目了?”

“那肯定可以啊,这必须的,但是这些东西能上节目?我是说那个超电磁炮,还有这个加速器?”

“你看,落伍了不是,现在时代变了,以前咱们藏着掖着,那是因为咱们好东西少,要当成是底盘,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现在你看看,咱们就是不亮底牌,有几个敢和咱们掰掰腕子的?”

“咱们打遍五常的实力,那是开玩笑的吗?”

“现在咱们就算是有好东西给他们亮一亮,那也是属于咱们秀肌肉,告诉他们咱们肌肉壮着呢,你少惹我们,你惹不起。”

“那计划得怎么样了?”

“哎,这不是失联了嘛,咱们东西都被收上去了,也不怎么能和外边的人接触,我都好久没喝家里打电话了,更别说和朋友联系了。”

徐总工是总工程师,是负责工程这一块儿的,和他交谈的这个就不是专业人员了,或者说他确实看不懂什么弱电统一之类的...

但是并不妨碍他的地位,当然前提是他只是在这里就这样看着,而不是对工程指手画脚。

大国重器啊!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大国重器》电视纪录片由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杂志具体组织实施,联合拍摄。

该片的播放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刘宝恒对记者说:“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中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工信部和央视要求摄制组一定要拍出精品,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该片共6集,每集为50分钟。第一集《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主题曲为《天工开物》。

2013年11月5日,《大国重器》开播仪式在中国北车唐车公司举行。《大国重器》是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而拍摄。3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总量规模看,现已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工业大国行列。

这部片子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从海上科学城“远望七号”实施远洋测控,和地面测控系统,形成体系,助力航天梦的实现,到神威太湖之光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正在向现代化强国进发。

大飞机腾空,国产飞机发动机揭开面纱;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全景呈现;助力太空布局,中国卫星制造装备全新亮相;太空密闭生存试验,挑战全球极限。迈向航空航天强国,中国已发动引擎,全速前进。

世界上最长的86米长钢制臂架泵车之王,最强悍的高原装载机,最先进的全断面掘进机,最绿色高效的造楼神器,最长的地下管廊,最先进的万吨水泥生产线,中国人独创的穿隧架桥机,一个个超级机器,在极端工况下,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

在全球最大的单体煤液化基地,见证高等级空分装置的中外比拼。在中国最大的页岩气开采现场,探索压裂车小身材大力气的秘密。从全球最薄的新能源电池,到全球独一无二的核电双胞胎工程,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全面发力。

而和这些东西相比,不管是风电项目还是超电磁炮,柴电动力潜艇,还是anton3分子动力学模拟超级计算机,又或者是这个乏燃料处理器,都死毫不逊色。

喜欢黑科技从钢铁战衣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黑科技从钢铁战衣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