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四百八十三章 立足当前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四百八十三章 立足当前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3:24 来源:书海阁

糜芳在前面引着袁熙一路过去,袁熙却见到码头上有几艘海船停靠卸货,不时有人推着货物下船,水线渐渐高于水面。

袁熙见有艘海船在水线以下,有密密麻麻的白色斑点,不由走进了些,定睛一看,这不是藤壶吗?

他过去摸着一排排的藤壶,笑道:“这东西貌似很好吃。”

糜芳听了,笑道:“使君对海上的事情还真是了解,不过这东西对船板损伤颇大,要是不处理掉,船板只会越发不结实,但即使清理下来,船板也远不如之前结实。”

“只一次远航,这船板就损坏不少,怕是以后只跑近海了。”

袁熙猛然间反应过来,“糜家商队也有远海商路?”

糜芳解释道:“只一两艘而已,是小妹当初突然奇想,说甄家商队打造远洋商船,肯定是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商机,不如糜家也试一试。”

“我一开始是不愿意的,远洋贸易不容易回本,危险又大,她却坚持己见,还贴补了自己的私房,我实在没法,才先后派了两艘海船出海,一去爪哇,一去暹罗。”

“起初我也没当回事,毕竟远海贸易的地点,一来一回就要将近大半年,风浪又多,南下的船只往往一大半回不来,也是有的。”

“不过这次算运气好,去爪哇和暹罗的船先后回来了,暹罗这只,还是昨天刚到的。”

袁熙听了,心道暹罗不就是泰国,这地方盛产香料,确实是如今中原士族的最爱,要说别的,可能还有茶叶和珍奇动物了吧?

他开口道:“能否看下带回来的特产?”

糜芳猜测袁熙对海外商品很感兴趣,不然也不会连番派甄家海船出海,当即道:“我带使君看看。”

众人一路到了码头仓库,糜芳让人打开大门,里面满地的货物,袁熙发现大部分货物和甄家商船带来的很是相似,有香料,有茶叶,甚至有珊瑚树玳瑁等珍贵装饰品,但就是没有自己想要的农作物。

想想也是,相比利润极高香料和饰品的,谁还会带不好保存又卖不出价钱的种植作物?

糜芳见袁熙站在货箱前面默然不语,试探道:“使君好像对远洋商路很感兴趣?”

“恕芳直言,海外乃是蛮夷化外之地,遍地瘴疠,虽然货物价值不菲,但是以时间和损失来算,好像并不怎么赚钱啊。”

袁熙抬起头来,叹道:“太守说到点子上了。”

“单单以盈亏计算,远洋商路,绝大部分是亏钱的,而且亏的还很多。”

有一个极其难以让人接受的事实是,在欧洲发现美洲之前,远洋航海贸易的利润并不高,亏钱才是常态,远不如本土生产的利润来的稳定,出海的冒险家,需要找到金主支持,才能凑齐远洋航行的钱,但这钱相当一大部分,是血本无归的。

因为远洋贸易时间周期长,风险大,船员死亡率高,收获的利润却波动极大,所以西方的航海家,很长一段时间内,没能找到依靠大规模盈利的渠道方法。

欧洲发现非洲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开发当地商品产业,奴隶贸易倒成了最赚钱的选择。

直到美洲被发现,建立了稳定的航路,从中获取了可以用来交换其他产地商品的贵重金属金银后,才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形成了稳定获取大量利润的黑三角贸易。

欧洲从本国装载酒类和盐布匹等物,沿中央航路到非洲换成黑人奴隶,然后到美洲卸下奴隶,换成金银蔗糖烟草,再返回欧洲。

形成了这条稳定的贸易线路后,欧洲才开始慢慢积累大量原始资本,才有更多的余钱,投入到对华夏的商路开发之中。

而在这之前,欧洲到华夏的商路只能有单向利润,因为他们需要华夏的瓷器和茶叶丝绸,华夏却不需要他们的任何东西。

直到欧洲用美洲获取来的白银,才慢慢敲开了华夏的贸易大门,但这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糜芳指的远洋商路,就是徐州到扬州交趾以南的地区之间的贸易路线,这些商路尚未形成固定航线,风险大不说,两边也没有达成固定的需求的商品交换习惯,交换所用的货币也无法统一。

在重重障碍下,可能需要持续投入几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华夏才可能和南洋诸国建立利润和周期稳定的贸易航线。

天下越稳定富庶,南阳诸国特产的香料和饰品等奢侈品才能卖出,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这对天下大乱,连饭都吃不饱的汉末来说,还是太过超前了一些,这可是士族都会饿死的漫长冰河期,饥荒面前,奢侈品毫无用处。

袁熙不得不承认,以今世的眼光来说,糜芳的话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自己要不是有着后世的经验和知识,也不会靡费巨资,去让船队航行到未知之地去冒险。

但航海的好处,并不单单是获取利润,而是获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促进文化融合,兼容并包,提升华夏文明的进步程度,才是航海赋予的最大意义。袁熙虽然了解一些后世的知识,但这些体系并不完善,比如许多现代化工业的知识在这时代根本无法应用,很多基于基础制造工业的东西如果只有皮毛,可能还不如这个时代的土办法来得有效。

比如袁熙尝试用混凝土制造城墙,但在仔细计算后,发现无论是从成本还是制造难度上,都远远不如汉末魏晋时出现的糯米灰浆法。

《天工开物》对糯米灰浆的组成、制作方法和性能都有详细记载:“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阳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这种加入糯米汁的三合土,便是糯米灰浆,有强度高、韧性好、防渗性能好等优点,它的出现使建筑胶凝材料的粘接性有了质的飞跃,代表了我国古代石灰基胶黏剂的最高成就。

后世重庆荣昌包河镇有座清代石塔,已有三百余年历史,高10米,倾斜度达45°,却至今未倒塌,该塔也是采用了糯米灰浆为粘接材料,这说明这种材料的韧性,已经不比现代水泥差多少了。

而至少在西汉早期,华夏就已经使用类似于后世称为三合土石灰、黄土和沙子的石灰混合材料了,这也是如今用来制造城墙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如今袁熙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试验改进成糯米灰浆法,建造更坚固的城墙。

这种想法是切实可行的,因为所要的前置技术都出现完备了,之后的新技术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而已。

相比之下,混凝土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大规模生产上,都欠缺链条上的某些关键环节,并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

技术进步是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来,才能逐渐点亮其所需的前置科技,一大步跨出十几步乃至几十步的距离,是不现实的。

就像从木板帆船绝不可能直接变成蒸汽铁甲舰,那种事只能存在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所以当前的远海航行对袁熙来说,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也绝不只有发展贸易这一个目的,而是用其促进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袁熙也无法向糜芳详细解释,眼下自己出海贸易,只是为了寻找几种对华夏极有作用的作物,而这些东西,将能大大增强应对天灾风险时的能力。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可能需要花很多年,也可能直到袁熙死去,也未必能有眉目,但袁熙认为,既然迟早要开这个头,当然是越早越好,自己为后人指明方向,也是好的。

他转过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笑道:“听闻南阳诸岛,有些作物能抗严寒,可以解决当今天下的粮荒,太守若再出海,可让人留意。”

“当然,这些东西不太好找就是了。”

糜芳将信将疑,也没放在心上,敷衍着应付搪塞过去。

他引着众人到了糜府,宾主相对就座,糜芳虽然政略不行,但是多年行商,活跃场面的本事还是有的,在他的左右逢源下下,场上的气氛也渐渐轻松起来。

糜芳一边劝酒,一边心里嘀咕,是不是该让小妹出来奉酒了?

自从刘备将糜贞收为义妹后,便给幽州写信,表达了联姻的意思,幽州那边也隐晦表达了同意,但此后因为幽州和东莱海域的战事,又耽搁下了。

糜芳不知道刘备急不急,但他很急。

糜贞年纪也不小了,这几年天下变化越发风云变幻,刘备实力没怎么增长,但袁熙的实力,却是大大加强了!

要说三年前糜贞给袁熙做正妻,糜家还有些想法,三年后的今日,糜芳已经完全不敢想了。

袁熙实力膨胀的太快,谁知道这样下去,他会走到什么地步,甚至在其生了两个儿子后,士族间有传言,袁熙的儿子,很有可能会被过继回袁绍本支!

这可是牵涉到袁氏继承人的问题,虽然大家明面上不说,但心里都暗暗觉得,难道袁熙将来还有回去继承袁氏不成?

这种想法虽然荒诞,但袁绍和曹操当年飞鹰走犬,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谁知道是他们两人,分别继承了袁氏和曹氏呢?

更何况结合袁熙最近的表现,这种可能愈发大了!

汉承秦制,外儒内法,自高祖起,就有立贤的倾向,士族找继承人立贤立长的争论,一直就没歇停过。

所以糜芳急着把糜贞送出去,要是等对方成了袁家之主,只怕再也不屑和糜家攀上关系了!

本章完

喜欢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