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五百二十章 人心难测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五百二十章 人心难测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3:24 来源:书海阁

听了袁熙的话,刘关张三人同时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因为这一路变数最大!

刘备肃然道:“愿闻其详。”

袁熙听了,便将先前自己和沮授陆逊等人商量的计划说了出来。

刘备现在尚存上万兵力,虽然军备不齐,但是袁熙击退曹军后,收缴了相当一部分武器,可让给刘备军,让其沿着长江西进,打入豫州扬州地界,直捣寿春以南。

而且袁熙也得知关羽在朐城时训练了一支水军,颇得章法,如今可进入长江,和太史慈的水军配合行事。

两支水军策应,扫荡江上袁术水军,然后顺江西进,打下历阳,横江,濡须,接下来到无为和皖城,占据沿江码头。

然后从濡须河或者皖水进入合肥南部的巢湖,将大军运到巢湖北面码头,攻打其背面几十里的肥,若能将其占据,便可以截断寿春南下的退路。

这样在合肥北面二百里的寿春,便断了九江庐江而来的补给,之后一应调兵运粮,几乎只能从陆路进行,这几乎等于失败了大半。

古时大仗,陆路的后勤补给和水路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要说上千里以上的水路运输,损耗能有十之一二的话,陆路损耗,则达到了十之五六,甚至十之七八。

后世曹操数次发动几万人以上的远征大战,是要先发动数倍的民夫,先挖通用来运输粮草辎重的水路渠道后,才发兵进军,便是此等道理。

袁术军本就遭遇了蝗灾,如今要是依靠陆地运输,只怕不到一个月就会被拖垮,这便是袁熙想出的釜底抽薪之计!

而袁熙所倚仗的,就是太史慈和关羽的水军优势,在这两位善于水战的将领训练下,如今袁熙刘备两支水军早已成为不逊色于孙策水军的强兵,若两人配合的好,袁术军的水军根本不是对手!

袁熙把话说话,刘关张三人低声谈论了几句话,脸上同时露出了振奋的神情。

此计可行!

最后刘备只问了一个问题。

“此法一举数得,若能截断袁术军后路,可让其不战自溃,到时身在广陵的赵将军便能趁机收复失地,确实是好计谋。”

“但若江东孙伯符相助袁公路,吾等反而会被回兵的袁术军和孙伯符截断后路,到时候我们孤军之兵,会彻底成为齑粉。”

“未知使君如何应对?”

袁熙思忖了一会,“孙伯符此时忙于收服豫章郡,然后从豫州图谋荆州江夏,北渡长江攻打豫州的可能性并不高。”

“且其已经和袁公路书信绝交,纵使坐山观虎斗,也不太可能会出手相帮。”

“但我并不能保证孙伯符不出兵,毕竟我不能完全猜透他的想法,其出尔反尔也未可知。”

刘关张没想到袁熙如此坦然承认,皆是一怔。

袁熙开口道:“但我会亲自带兵在江上进军,以支援玄德公,若事有不谐,熙当会和玄德公共进退。”

刘备听了,心中震动,脱口而出道:“好!”

“如今备已经没有立锥之地,多亏使君收留,方才恢复元气,如此便陪使君走这一遭!”

关张见刘备其意已绝,当下一起对袁熙拱手,算是赞同刘备意见。

袁熙也拱手还礼,“别的我就不多说了,打赢了再说之后的事情,毕竟打输了什么都没有。”

“我现在唯一能保证的就是,能竭尽全力,让玄德公这个豫州牧的名头名副其实。”

刘备心中震撼不已,袁熙这话已经不言自明。

自己已经把徐州丢了,袁熙再拿回来,也不会交还给自己了,但相对的,袁熙话语中的暗示已经非常明显,要是打败袁术,豫州便可以让给刘备!

不过刘备明白,自己想要拿到这些好处,可不是那么容易,毕竟自己要作为袁熙助力,不仅要打败袁术,还要打败对豫州觊觎已久的曹操!

可以预料这条路绝不会简单,可能接下来遇到的,将会是连番血战!

但刘备现在已经是别无选择,他现在已经是光脚了,还怕什么穿鞋的?

而且在许诺一事上,相比曹操,刘备更愿意相信袁熙,因为在他看来,袁熙那些发过的誓看上去很是离谱,但却从未毁诺过!

想到这里,他断然道:“备愿为公子前驱,直捣寿春!”

袁熙听了,伸出手去,和刘备的手紧紧相握,“一切便有赖玄德公了!”

当下两人各自分别,袁熙带船队直下广陵和太史慈会合,然后在水路西进。

而刘备在泠县整兵,之后刘备和张飞带领步骑穿过泠县和堂邑之间的陆路,向江北方向进军,而关羽带领水军,随袁熙之后,经广陵进入长江。

两支水军会先于陆路进击,先行击溃长江之上的袁术军,为陆路上的刘备军扫清障碍,保障沿江城镇的攻取。

这次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刘备陆地上的这支军,毕竟水军再厉害,攻城还是要依靠步军。

不过好在沿江城池运输皆是依靠水路,只要将其江上补给截断,对经历蝗灾,缺少粮食的袁术军来说,必然士气低落,到时候只要围城攻打,城内必然断粮,长江两岸城镇不像中原经历过多场围城恶战,相对更容易士气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袁熙站在船头上,迎着江面上吹来的燥热的夏风,对身边的陆逊说道:“这次水战,虽然名义以公与先生为主,但公与先生说,论水战之熟悉,他不如伯言。”

“所以这之后历战成败,皆有赖于伯言了。”

陆逊听了,感到压力很大,若是自己一着不慎,不仅自身性命不保,还会连累袁熙,当下肃容道:“逊必不惜一切,尽力而为。”

袁熙听了,笑道:“伯言不必紧张,江上咱们战船精良,打不过还是能保住性命的。”

“只要放平心态,伯言一定没问题的。”

他见陆逊欲言又止,说道:“伯言还是有所担心?”

陆逊点了点头,“有两个疑问,逊实在想不太明白。”

“第一个就是,为什么曹孟德会那么那么早和刘使君撕破脸。”

“按理说他这个时候,绝对不应该横生枝节的。”

袁熙思忖道:“也许是因为曹操觉得刘豫州靠不住,所以先下手为强?”

陆逊点头道,“逊也有这种想法。”

“但曹孟德如此决然,可能是掌握了玄德公某些关键的证据。”

袁熙思忖起来,陆逊说的话很有道理,但到底是什么证据呢?

刘备内部的奸细?

还是天子那边……?

袁熙精神一振,是不是刘协已经提前对曹操不满,开始布局了?

随即他又担心起来,如果刘协真的这么早防备曹操,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太急了!

此时刘协身边的曹操势力庞大,刘协怕都不清楚到底谁才是曹操嫡系,这种情况下,他的一举一动和想法,都可能会传到曹操耳中。

要是他萌生了对付曹操的念头,并如同后世衣带诏事件一样,暗中联系反对曹操的人选,其很可能事情不密,被曹操知晓。

到时候曹操只要拿着这些的人名单,一个个搞掉,刘协便手足尽废,直接退出棋局。

袁熙叹息一声,自己远在徐州,如今也管不了司隶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了。

他不禁佩服起曹操来,其占据的兖州在诸侯环伺,各方包围之下,但也是有弊有利,弊端是要应付多方势力,利处也是靠近各方势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及时策应。

就像曹操虽然没有将刘协奉迎到许县,但却已经开始控制怀城所在的司隶一样。

不过这种四面是敌的局面,也只有曹操才能有能力应对吧?

而袁熙所在幽州徐州远离中原,对发生的事情反应就要慢上几分,即使发现隐患和机遇,也很难抓住。

袁熙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他到目前为止,虽然也有兵行险着之举,但原则上,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打超乎自己能力的仗的。

而且他每次有大动作,也绝不盲目自信,必然会拉上帮手,尽量减少战时损失。

青州徐州之战找的是袁谭,易京之战是依靠袁绍,安邑之战找了吕布,黑山之战配合袁尚主攻,如今攻打袁术,他又拉上了刘备。

袁熙一直相信,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在打仗这事上,相信后世的这些三国英杰,总是没错的。

想到前日被迫和曹操血拼的的那一场,袁熙就心头滴血,这个债自己早晚要讨回来!

他收回思绪,对陆逊道:“这其中内情复杂难明,只能等此战结束再说了。”

“伯言担心的第二点是什么?”

陆逊望向南面,“我还是很担心孙伯符。”

“即使他不想对我们不利,但他的部下却不一定这么想。”

“孙伯符不帮我们,其实已经算是很好的局面,但他去攻打豫章,也是要从长江走水军策应,到时候我们在一条江面上行军,要是其出尔反尔怎么办?”

袁熙听了,也是无奈道:“我自然知道,但现在也只能指望孙伯符能想明白局面了。”

陆逊摇头道:“不,如果他真想明白,肯定会扯公子后腿的。”

“毕竟公子背靠袁氏,要是占了合肥,袁氏将来从徐州布防重兵,威胁江东,孙伯符将来岂不是寝食难安?”

“换做是我……”陆逊犹豫了一下,“可能会在公子打下合肥,举兵进入寿春的时候,截断公子水路吧。”

袁熙听了,悚然一惊,“伯言不要吓我,他真做得出来?”

陆逊沉思起来,“不,我也不确定孙伯符的为人,但是……”

“我了解江东士族的想法。”

“他们私下里面……很多人,是不怎么遵守承诺的。”

“若他们的意见一致,竭力说动了孙伯符,做出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袁熙沉思起来,陆逊久居江东,自然了解江东士族的习气,从后世的经历看起来,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他肃容道:“那依伯言之见,如何应对?”

陆逊思忖一下,说道:“关键还是着落在水陆并进上。”

吴郡秣陵,孙策正召集部属,对接下来攻打豫州商谈要事。

但一众谋士扯着扯着,却谈到了广陵的袁熙军身上,周瑜难得和鲁肃争论起来,两人对袁熙的态度,产生了严重分歧。

而周瑜的部属,也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孙策回过头去,对身后刚束发的孙权道:“二弟,你有什么想法?”

孙权毫不犹豫道:“我赞成趁机攻打凶虎。”

本章完

喜欢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