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六百八十七章 隐藏真相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六百八十七章 隐藏真相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3:24 来源:书海阁

袁熙仰头望向天空,他的头顶上,沸沸扬扬的鹅毛大雪劈头盖脸砸了下来。

他甚至还没有眨动几下眼睛,脸上就已经覆盖了一层冰雪,只得伸出手去,扒拉下脸上的雪花,抬脚往外走去。

孙礼跟在后面道:“大哥,这雪也太猛了!”

“今天雪这么大,只怕马都跑不起来,真的还要去巡营吗?”

袁熙踩着齐膝深的积雪,艰难地拉住缰绳上马,说道:“快过年了,城内布防总要去看一下。”

他坐到马背上,一抖缰绳,马儿艰难地迈开蹄子,才走了几步,马蹄子就被积雪绊得跌跌撞撞,袁熙一看,便跳下马道:“确实不行。”

“你找几个人,带着我的手令,让几个军营里面的人今日不操练了,都出来铲雪。”

孙礼听了,便去门口找卫兵,袁熙叫住他,说道:“记得让兵士们把冬装穿全再出来。”

见孙礼出去,袁熙却是回身,去府中库房拿铲雪工具,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大雪继续这么下,会阻塞城内道路,到时候民众出行困难,无法即使获取柴米油盐,便容易出现大量冻饿而死的现象。

袁熙也想借此机会检验下兵士的冬装配给情况,看看兵士在这种严寒天气中,到底行动能力如何。

毕竟在不久的将来,在幽州的冬天,这种大雪严寒天气,可能会成为常态,若是不能做好防护应对,便会在作战和生活中,遭遇到重重困难。

不过话说回来,这雪也太大了!

袁熙明显能感觉出来,今年的冬天,要比往年冷得多,他不知道往后几年的情况,但是按照历史上的天气推算,最寒冷的时期,还远远没有到来。

想到这里,袁熙就心里发寒,小冰期的恐怖,可能甚至还没有开始,若是到了最寒冷的时候,幽州真的还能住人吗?

但现在他也无暇顾及这些,当务之急起码这几年,要从幽州站稳脚跟,不然的话,接下来的中原之争,自己只会处处落于人后。

他拿出铁铲,便往府外走去,甄宓走了出来,出声道:“妾身陪着夫君去吧?”

袁熙摇摇头:“今天可能要忙一整天,你还是在屋内呆着,免得受了风寒。”

他见甄宓面带失落之色,想了想,便道:“你若是嫌闷,便带着她们在府里铲铲雪,但不要超过半个时辰。”

“对了,一定要穿好衣服。”

甄宓这才眼角带笑意,敛衽道:“那夫君也注意身体。”

袁熙点点头,走出府门,和孙礼沿街铲起雪来。

袁熙的亲卫营里,张放正在和几个兄弟围坐在一起,今日不是他们轮值,只要上午点过卯,操练两个时辰,下午就可以回家了,所以众人都很是高兴。

结果有个偏将进来,传了袁熙命令,最后道:“给伱们半刻,穿好全套冬装,拿着工具,进蓟城街道铲雪。”

等偏将出去,张放手下的大壮嘀咕道:“这么冷的天,铲雪怕不是铲好几天!”

“而且这雪还在下,谁知道能不能铲完?”

“轮值的假也没了,真是倒霉!”

另外一人喝道:“大壮,小心诽谤使君,被抓起来!”

大壮连忙捂住自己的嘴,众人都笑了起来。

张放站起身,说道:“使君这命令没错,而且很及时。”

“要是雪再这样下,别说百姓,咱们自己也是家都回不去了,更别说日常所用的柴火食物了。”

“咱们铲雪,便是为救全城人的命,不可懈怠,明白吗!”

众人纷纷起身,叫道:“诺!”

张放这些亲卫负责的是袁熙府邸周围的街道,他带着手下,一路赶到袁熙府门前面的时候,却见袁熙带着府里的侍卫,已经铲起雪来了。

张放连忙赶过去,说道:“使君,天气太冷,小心身体。”

他倒不会劝袁熙回去,这几年亲卫营出动做事,袁熙都是一马当先,断然不会在一边袖手旁观。

袁熙见是张放等人,笑道:“我记得你们今日本来应该回家才对。”

“等把道路清理通畅,我再补假给你们。”

张放笑道:“回家也是哄婆娘,跟着使君,干什么都有力气。”

袁熙一边铲雪,一边说道:“我记得你这几个兄弟的孩子,皆是五六岁了吧?”

“有没有去义学?”

张放拿着木耙,将积雪推到路边,说道:“托使君的福,今年秋天就上了。”

“咱是做梦也没想到,孩子还能有识字的一天。”

他说到这里,也是心情激动,他们这些从军的,都是家里吃不下饭才选择当兵这条道路的。

可能有人原本家里也曾富过,但天下大乱,很多家中连活人都剩不下几个,更别说读书识字了,很多时候他们要么参军,要么成为流民,只为一口饭吃。

流民无家可归,最后往往只能卖身为奴,世代成为奴仆,几乎没有翻身之日。

参军倒是能俸禄不少,能养活好几口人,但家人就难说了。

就如曹操在兖州实行的屯田制,士兵半农半兵,不打仗时务农,打仗时候由家里人打理田地,这种方式,确实能极大利用劳动力,但在其背后,却也有不少弊端。一是赋税很重。

汉初田租比秦时大大减轻,税率为十五税一,后来又减为三十而税一,并一度免征田租。

东汉初年因军费开支较大,田租改行什一而税,但全国统一后,又行西汉旧制,三十而税一,曹操改行租调制之前,法定的田赋税率一直未变。

这样的税赋,其实是无法负担起连续的战争所需的,于是曹操的税率,调整为民屯方面,即有田地的自耕农,若屯民使用自己的牛,收成时与官府五五分成,若使用官牛,按官六民四比例分成,而且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大坑的,因为这只是基本税赋,还不包括其他苛捐杂税。

而在军屯方面,多以士兵为主,他们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收成全部上交,仅保留军饷,且子孙身份不变,代代都是如此。

这赋税无论在哪个朝代,也算是高的,加上世代屯民,也是屯田制被人诟病是奴隶制的原因。

但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没有土地的人比比皆是,所以饥饿面前为了活下去,大量的人成为军屯士兵。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能在短时间内,一**征收大量兵士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每次交战,他都能迅速补充先前损失的兵员的原因。

而袁熙选择的是另外的一条道路,他屯田制税赋比例和汉制相似,军民想要获得土地,付出的代价是需要自行开垦荒地。

其收上来的租赋之中,有相当多的比例是花在整修水利,开挖沟渠,建设道路,兴办义学等公共事务上,加上他相比曹操的其他杂税要少得多,自然养不起那么多兵士。

他如果照搬曹操的做法,幽州也未必不能征收出数万兵马来,但袁熙思索过后问自己,这种竭泽而渔,失去民心的做法,值得吗?

当然,关于这个时代,也有一种说法,便是所谓民心,指的是那些真正拥有田地,能支撑自己生活,再进一步就是良家子,再富一些便是地主豪强的这些人,因为只有这些人,是有资格发声的。

而其余省下的被迫卖身,可以被随意买卖,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奴仆,其实是不被当人看的。

袁熙对于汉末这种现象,一时间也是没有办法,毕竟这些奴仆,按照汉律都是世家大族的私有财产,除非袁熙能消灭所有家族,不然是无法根除这个顽疾。

而处于打天下时期的袁熙,不可能得罪所有人,所以不能采取这种比王莽还激进的手段,于是他只能一步步来。

比如通过让奴仆参军,将其身份重新转为平民,比如通过官方赎买,让一部分成为官府的奴仆,再通过其交换军功,从而转换身份。

他现在有意模糊自己和官府之间的界限,使得幽州大部分政令行为,都是以他自己的名义进行,这样引发的抵触便小得多,毕竟他这袁氏家主的名头,是能压服住不少人的。

所以幽州目前的做法,注定养不起太多兵士,袁熙要想全民皆兵,拉走所有青壮,半年之内也能组建出十万大军。

但之后呢?

当年的幽州生产会被荒废,来年多少人要饿死,有多少人战死后需要抚恤,有多人的遗孤需要安置,被掏空的幽州又怎么面对来年因劳力不足引起的饥荒?

都知道兵越多越好,但从史书中可以看出,十万大军乃至数十万大军交战,往往是举数州之力,准备数年,一战之后,两方元气大伤,又要休养生息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才能恢复元气。

这之中未记载的字里行间,隐藏着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饥荒饿殍,举州白地?

这些事情当权者当然能够了解,但后世的旁观者未能身临其境,是很难明白人口骤减的数字背后,所隐藏的血泪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三国时期为什么拖了半个世纪,最后打到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撑不住的时候,才分出最终胜负的原因。

袁熙并不想让天下陷入半个世纪的饥荒战乱,他想尽快终结这个乱世,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更不能心急。

后世三国就是在透支举国之力的数场大战之后,三方死伤惨重,全都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内谁都吃不下谁。

袁熙若是急着穷兵黩武,一战拿不下对方,天下还是会陷入持久的战乱,所以现在他的做法,便是如郭嘉所说,先把拳头收回来。

养精蓄锐,高筑墙,广积粮,然后找到那一剑封喉的机会,将拳头打出去,即使打不死敌人,也要将其打得半身不遂。

本章完

喜欢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