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七百四十九章 历史谜团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七百四十九章 历史谜团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3:24 来源:书海阁

袁熙强自压下心中的恶趣味,找了个干净营帐,请众人进去各自落座。

这营帐算是大战过后,为数不多尚能保存完好的,但即便如此,上面也溅射了不少斑斑血迹,足见战况之激烈。

刘备环顾四下叹道:“使君这次大胜曹操,实在是让备佩服得紧啊。”

即使是张飞,此时也是无话可说,因为他跟着刘备,就没打赢过曹操,相比之下,不管袁熙这边用了什么手段,胜了就是胜了,不服不行。

袁熙谦道:“还是那句话,没有玄德公相助,前日也是惊险万分,胜负难料。”

“何况曹操只是稍受挫折,虽然两员大将一死一伤,也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刘备摇头道:“使君太过自谦了,这次对曹操可是极大的打击。”

“且不说典韦身死,曹纯身为虎豹骑大将,伤势难料,没有他的统领,已被使君打得伤筋动骨的虎豹骑能发挥几分作用,尚且难说。”

他身后的关张几人也是如释重负,曹操的可怕,很大一部分在于其虎豹骑的机动能力,常常远程奔袭,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的薄弱处,以吕布对于骑兵作战了解之能,尚且节节败退,刘备更不用说,数次都吃了大亏。

如今听闻曹纯被太史慈射成重伤,刘备方也不是不胜欣喜,骑兵将领的统率能力非常重要,缺了曹纯的虎豹骑,即使曹军卷土重来,众人在新野应对也能轻松地多。

刘备又道:“更厉害的,是备听说其长子曹昂,也死在了这次大战里?”

“备认为这可是此战最大的收获,会严重动摇他的掾属人心,只怕围绕着其几个幼子,不可避免会出现争位之祸。”

“就像.”

他突然醒悟,随即住口不语,袁熙却摆手道:“玄德公无须避讳,袁家内斗之事贻笑天下,没有什么不能提的。”

“袁谭在本初公去世的时候选择不入城,如今回到青州,不思攻打兖州,却威胁冀州徐州豫州,尤其琅琊那边情势更加不好,有其南下图谋徐州的征兆。”

“这种情况下,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开战是迟早的事情。”

“但问题是,如今天下大战,波及的地方太多了。”

刘备也是表示赞同,如今曹操势力和袁氏势力,已经在天下全面交战了。

曹操势力主要是曹操,马腾韩遂和袁谭三方。

袁氏势力隐隐以袁熙为主,算上袁尚高干刘备,其中刘备的势力最弱。

两边交战的地点,一是司隶河东附近,马腾韩遂和高干相攻。

二是官渡附近,曹操主力和袁尚对峙。

三是袁谭在青州边境威胁袁熙和袁尚的地盘,两边一触即发。

四是刚刚爆发的宛城之战,袁熙挫败了曹操南下荆州的意图,让其遭受了重挫,并把张绣逼得只能站在袁熙这边。

袁熙事后想起来,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次行险的误算,却是之前他没有充分料到一个环节。

贾诩的态度。

虽然陈寿在后汉书中记载是贾诩建议张绣投靠曹操,又建议张绣偷袭的,故世人以为,张绣偷袭曹操是贾诩的主意。

但这个记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是不合人情。曹操且不论,曹丕可是个很记仇的,后世更对张绣屡次露出敌意,张绣身死就颇为蹊跷,张绣儿子后来被曹丕借故杀死,说明曹丕很可能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但贾诩偏偏没有事。

当然,有人说是因为贾诩之后立了大功,但其实以贾诩在曹营的经历来看,其一直在韬光养晦,并没有出彩的表现,后期几乎和程昱一样成了透明人。

二就是陈寿的记载,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宛城之变的起因,改成了是张绣决定偷袭曹操,而贾诩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出现过。

裴松之做注十分严谨,不会无缘无故删除人名,想来是掌握了一些关键性的史料证据。

另外一个可以作为佐证的,便是曹丕写的典论,关于宛城整件事情的记载中,也没有出现过贾诩。以贾诩在曹营的地位,曹丕断不会一点都不提及。

南北朝史官推测,贾诩离开段煨投靠张绣,是在张绣宛城突袭曹操之后。

因为贾诩和李傕郭汜关系紧密,出了很多计策针对张济,两边关系并不好,此时张绣能接受贾诩的投靠,应该是处于突袭曹操后害怕报复,急于寻找盟友的心理,所以才会接纳贾诩,作为和段煨搞好关系的桥梁。

从动机上看,南北朝史官的这种推测更加爱合理。

其三是,贾诩可能早就和曹操有所勾连。

其最关键的证据,便是曹操早就和李傕郭汜有过来往。

裴注《三国志·钟繇传》引《世语》——太祖遣使(兖州)从事王必致命天子。

这时候曹操在袁绍麾下,还是关东联军势力的一员,所以王必到长安后,李傕、郭汜认为关东诸侯打算自立天子,虽然现在曹操派使者来朝,但不是真心,就准备把王必扣留下来,不领曹操的表忠。此时黄门侍郎钟繇劝解李傕郭汜两人,打通了两边的关系,由此曹操的兖州牧也被曹操认可。

事情关键在于,贾诩此时是李傕郭汜谋主,这种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从结果上来看,贾诩起码是没有反对的。

而此时已经成为曹操暗棋的钟繇,显然会在贾诩身上下功夫,而从后面贾诩光速投靠曹操的表现来看,其早就和曹操有说法了。

而其没有参与宛城偷袭曹操之战,是符合其行为逻辑的,因为作为一早便将赌注下到曹操身上的人,岂能因为投靠曹操之后,因为张绣的家事,反而撺掇张绣偷袭曹操?

这明显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而且张绣相比曹操更没有前途,即使其杀了曹操,张绣也不是个能夺取天下的潜力股,贾诩吃饱了撑的?

所以合理的解释便是,南北朝史官关于宛城之战贾诩并未参与推测,更符合真相。

而此世发生的偏差,却是因为袁熙的介入,段煨成为了奉迎天子的一员,更早参与到了袁熙一系,也导致贾诩提前离开了段煨,去投奔张绣,进而参与影响宛城之战,却被诸葛亮一拳打断。

袁熙回想起来,等明白了前因后果,也觉得侥幸无比,这种历史的走向,掺杂了太多谜团和意外,谁又能真正清楚呢?

袁熙进入宛城后,方才得知当时贾诩确实是准备发兵攻击自己,帮助曹操的,要不是诸葛亮那一拳,袁熙即使能胜,也是惨胜,说不定跟他来的人,一大半都在死在城外。

所以袁熙站在贾诩跟前时,是起了杀心的,当时他已经准备直接动手了。

但后来他还是忍了下来,毕竟贾诩见风使舵,也算是开城投降了,自己杀降的事情传了出去,只怕之后打仗敌人的抵抗便会顽强许多。

最后袁熙安排人手,把贾诩押到幽州种田去了,免得让其跑到曹操那边生事。

对于宛城,因为袁熙的地盘太远,实在是鞭长莫及,所以他等待刘备张绣到来,便是为了促成三方联手,顺便和刘表搭上关系,起码在荆州这一路,限制住曹操的行动。

这样一来,袁熙势力和曹操势力,便会同时在天下四个区域交战。

袁熙本来打算突袭曹操后,主力要么去官渡,要了去徐州,但让他头痛的是,眼下还有别的势力对自己造成了困扰。

出去北地乌桓和公孙度,最麻烦的,当属在后方搅局偷鸡的江东。

袁熙熙将这个问题交给了诸葛亮,如今他要做的是安抚张绣,让刘备与之联手阻据曹操。

将江东之事交给诸葛亮,也有袁熙自己的考虑,因为袁熙算来算去,在几方势力之中,江东是最好对付的。

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也不是一出山就会打仗,陆逊也是先有了守城经验,再跟着沮授学习了一段时间,袁熙才放心让其领军的。

换句话说,诸葛亮还要积累些经验,袁熙才能放心让其带兵,毕竟士兵的性命不是以随随便便扔出去的筹码。

就像后世的司马懿,曹丕去世时还是文臣,但此时孙权趁机出兵攻打江夏,曹魏实在没人,才被迫派出司马懿救火。

结果司马懿第一战就取得大胜,将孙权打得大败,不仅打出了声望,也建立了自信,从此在大战中积累经验,终于成为兵法家。

试想当时他遇到的是诸葛亮,可能第一战就没了。

从这点上来看,孙权对于日后西晋的建立,功不可没,可谓是又菜又爱玩的经验包了。

袁熙对刘备说了三方联手的想法,刘备出声道:“张绣的警戒心还是很强的。”

“他一直跟在我后面几十里处,如临大敌,怕是随时做好了逃走的准备。”

“如今问到了宛城和使君会合,只怕他更加防备了。”

袁熙点头道:“这也难怪,放在他那位置,任谁也不放心。”

“我派人和他约个会面地点好了。”

他转向身后的掾属,“谁和张绣熟悉?”

最熟悉的自然是贾诩,但对方已经被送往北地了。

此时张勋却出来道:“我跟随袁公路攻打南阳时,曾和其交手过,有过一面之援,勋愿为使君送信。”

袁熙听了,有些不放心,“既曾为敌人,你不怕他公然翻脸报复?”

张勋坦然道:“此时他如果这么做,不是自寻死路吗?”

袁熙心道这按常理推测,但之前谁会想到袁谭不按常理出牌,公然杀死逄纪呢?

他不想让张勋冒险,正思忖间,诸葛亮却是笑道:“主公放心,不必去找他,他自然会来找主公。”

“他现在宛城都不在手里,只有些兵马,也无甚粮草,还能走到哪里去?”

“如果他是个聪明人的话,便会表明态度,尽快和使君谈和。”

袁熙一听,便笑道:“便依孔明之言,再等等看。”

他和刘备继续商谈荆州之事,过不多时,却听探子来报,说张绣已经带着十几骑,正在赶来的路上,想要和袁熙相见。

众人听了,皆是叹服道:“孔明真是神机妙算啊。”

刘备见了,心里也是羡慕起来,果然如徐庶所说,这诸葛孔明的见识,好像很不一般啊。

本章完

喜欢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