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七百八十一章 身后之事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七百八十一章 身后之事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3:24 来源:书海阁

袁熙信里的话不多,意思很明确。

便是刘表现在已经算是高寿了,有没有想过百年之后,子嗣如何安排?

袁氏之事在前,景升公没有身后之忧吗?

刘表看后,不但没有因为对方谈到后事而生气,还陷入了沉思。

袁熙信中所说的事情,确实是他现在最担心的!

二袁相争,袁氏二子内斗,几乎将板上钉钉属于袁氏天下的大好局面让了出去,天下诸侯包括刘表在内见了,都暗自警醒。

在很多外人看来,袁绍废长立幼,乃是取祸之道,但少数人却能理解袁绍的想法,其中自然包括刘表。

因为他也想废长立幼。

汉律在规定继续承人的时候,虽然提到长幼有序,但更重要的是,家主的决定权。

自古以来,即使对于虚假的神明,华夏人也遵奉着实用主义的路线,更别说直接关系到家族前途的立贤立长之争了。

各人有各人的家事,刘表不清楚袁绍的目的和动机是不是和自己一样,但对于刘表来说,废长立幼是他所能想出的兼顾各方的两全之道。

因为在荆州,几大家族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想要在荆州行事,便离不开这几个家族的支持。

荆州实际上一共有八大家族,庞家(庞统)、马家(马良、马谡)、习家、杨家(杨仪、杨颙)、黄家(黄承彦)、蔡家(蔡瑁)、蒯家(蒯越、蒯祺)、桓家(桓阶)等。

东汉初年,八大家族里习氏最强,他们的先祖习郁为光武帝献计平定秦丰,封为襄阳侯,当时整个襄阳都是习氏的食邑,后世习祯投靠刘备,做到了广汉太守。

此世刘表入荆州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夺取了荆州,蔡家和蒯家开始崛起。

蔡家虽然事迹不显,但从其和刘表联姻来看,显然是将赌注斗压在了刘表身上,应该是背后下了不少力的。

而蒯家功劳最盛者,则是蒯良蒯越两兄弟。

蒯良为刘表献计,“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这成为了刘表之后一直奉行的战略,同时蒯越诱请宗贼首领五十多人赴宴杀之,夺其部众,又劝降江夏贼首张虎陈生等人,让刘表有了自己的私军,兄弟两人也就此成为了刘表夺取荆州的首要功臣。

当然,这些私军战力不如其他家族的部曲,汉末时候,诸侯所用多是私兵部曲制度,即主公的部下,其所拥有的部曲,是直接听命于部下,主公是直接无法直接指挥调动的。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成本问题,部曲的武器盔甲粮草,都要有人负责,很多诸侯没有土地财货,自然也养不起兵,于是只能采取折衷之策,即招纳自带部曲的部下,为自己效忠。

这些部下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地主豪族,也只有他们有大量的家奴,和能养活家奴的土地,谓之私兵,当初麴义的八百先登,高顺的陷阵营皆是如此。

这样一来,主公不需要养兵,只需要得到对自己忠心的部下就行了,而投靠主公的部下,自然是因为主公许诺的条件,双方大部分时候,只是基于利益合作。

但这种情况自然也有隐患,主公不能随意调动兵马,说明其无法完全掌控部下,而部曲的武器盔甲,乃至粮饷家人,都是身为地主的将领养活,自然也对家主付出比最上面的主公更多的忠心。

这对于小富即安的诸侯来说,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但志向远大有野心的主公,便会想办法消除这些隐患。

最普遍的,就是利用士族之间的矛盾,找个光明正大的借口辖制部下部曲的规模,若再做的明显些,就是对一些不在怎么听话的部下直接下手,治罪削地,夺其部曲,后世孙权就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

在追求大一统的中原地区,这种现象也是极为普遍,袁绍对付麴义吕布,皆是看到了其私兵势大的隐患,曹操直接打压甚至杀死兖州士族,皆是如此,此事无关对错,只关乎利益。

当然,曹操杀边让时政治手腕还不成熟,手段太过极端,目的太过明显,远不如袁绍利用冀州士族谋士间的矛盾那么隐蔽,所以激起了强烈反弹,吃了大亏。

后面他想到的解决之道,便是屯田制,收归多余的土地,加重百姓的税赋,用多余的财货收买士族,彼时兖州士族反叛失败后,也只能接受了曹操的条件,两边暂时共存下来。

袁熙则是一早便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最早打幽州的时候,并怎么依赖当地士族,反而是依靠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士族,或者是良家子打天下,同时尽可能将土地纳为公田养兵。

他敢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背靠的本就是势力庞大的袁氏。但中原的做法,放到长江以南,又有些行不通了,因为无论荆州所在的江表,还是江淮所在的江左,亦或士族最为顽固的江东,相对于连年战乱的中原,士家大族已经稳定经营了数百年,势力早就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掌握一地极为困难,尤其作为外来户的主公想要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当地士族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孙权终其一生都在斗士族的原因,孙氏出身太低,没有几百年的人脉关系,不采用极端手段,很难压服当地士族。

当然,孙权的出发点,不过是将孙氏变为最大的士族而已,其志向是比不过曹操刘备的,所以他妥协也最多,但本地士族的顽固程度,也是三国中的首位,能做到孙权这种地步也是相当不易,在这点上,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对其政治手腕还是有很高的评价的。

而刘表的斡旋手段也是数得上号的,其扶持本不是八大家族首位的蒯家蔡家上位,变相压制了其他家族,稳定了荆州内部。

当初刘表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也不是没有想过效仿袁绍,让几大家族分成两派,各自支持自己的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谁最后胜出,谁就能继承自己的位置。

但袁氏二子如今斗的一地鸡毛,让刘表看到了这种做法隐患实在太大,袁谭袁尚如今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刘表还曾写信劝过袁谭,但对方没有听从,而是一意孤行走下去。

所以刘表觉得不能重蹈袁绍的覆辙,于是他思来想去,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让次子刘琮上位,并架空长子刘琦,不给他反叛刘琮的能力,从而根除类似袁氏三子各掌一州的争斗隐患。

之所有如此,是因为刘琮本就是蔡夫人所生,背后已经有数大家族支持,如果自己再扶持长子刘琦,必然会生祸端,刘琮哪一派绝对不会甘心,必生反乱。

而刘表也不敢利用其他士族内斗打压蔡氏,他现在内斗外患太多,要是几大家族斗起来,荆州还守得住吗?

在刘表看来,当初比自己势力强的多的袁绍,通过两子相争搞士族内斗,结果翻了车,差点让袁氏覆灭,这前车之鉴太过可怕了。

于是刘表干脆不给刘琦权力,大不了让其做个富贵乡公好了,总比自己强行扶植其上位,但其又没有能力守住位置,性命都很难保全来得好吧?

所以袁熙信中的话,说道了刘表心坎里,他沉默了好一会,才会刘备叹道:“凶虎……不,袁使君他,真是目光如炬啊。”

“我算知道这几年为什么其能有如此成就了,要是我有这么个儿子,说不定早就安心下位养老了。”

刘备笑道:“兄过谦了,荆州要是没有兄,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刘表听到刘备话中意有所指,心中一动,说道:“袁使君有没有承诺兄什么?”

刘备听了,出声道:“备也不瞒兄,袁使君确实提过。”

“他说豫州要是备守不住的话,将来他可以帮备夺取司隶和两州。”

刘表一方面惊讶于刘备的坦诚,一方面也有些糊涂,这凶虎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怎么想到让刘备去征凉州?

怎么看也是并州的高干最近吧?

他将心中疑问暂且放下,举着绢帛对刘备笑道:“袁使君似乎对蒯家和蔡家的人,并不怎么信任啊。”

“他交予贤弟这封信的时候,应该还不知道我派了蒯越前去。”

“他在信中,却是指名要见几个人呢。”

“都是在我手下,几乎没有出仕的三大家族的人。”

“庞氏、马氏、杨氏。”

刘备苦笑道:“凶虎这人有些蔫坏的,他公然提出来,怕不是让三家害怕被兄记恨,导致真的投向凶虎吧。”

刘表听了,失笑道:“若真是这样,他倒是把我刘景升看低了,三家若有意在其治下做官,我还求之不得,毕竟两边若是互为盟友,我顺水推舟做个人情,那几个家族多少也会承我的情。”

刘备听了,赶紧拱手敬服道:“兄之大量,备实难及,今日听君一言,胜过读书万卷啊。”

刘表哈哈一笑,“贤弟把我看的太高了,我在荆州,也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啊。”

“不过派蒯家前去,倒是我有些想错了,本以为袁使君拜了诸葛孔明为军师,是看在和我有亲的份上。”

“而且诸葛孔明有二姊,分别嫁入蒯家和庞家,袁使君对蒯家提防,却对庞家颇为上心,真是出乎意料。”

《襄阳记》载,“蒯钦从祖(蒯)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庞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

本章完

喜欢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