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八百九十七章 并州困局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八百九十七章 并州困局

作者:光荣小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3:24 来源:书海阁

黄县的宴席风平浪静的结束了,并没有出什么意外,这皆是有赖于步骘统筹安排之能,袁熙都看在眼里,心道有才能的人,年纪轻轻就能显现出来,藏也藏不住,而庸才给再多的机会,也无法把握。

又过了几日,张合张辽等人带兵北上,其先去蓟城整军,然后准备再到北新城,最后至并州的边界练兵,准备为来年攻略并州做准备。

对于来年如何进入并州,袁熙和诸葛亮商量后,准备用缓步推进的策略,依托黑山和北新城为后勤线,步步推进建立营寨寨,将后世的太行八陉靠并州方向的关口全部占据,打通道路,保证后续大军通行。

袁熙是在同诸葛亮安排完政务任命后,方才带人登船,船队缓缓驶出了黄县港口,一路北上,绕着海岸线走遍了半个渤海,终于是抵达了渔阳的漂榆邑港口。

而众人在漂榆邑绥江,发现其繁盛竟然不下于黄县,这不禁让随行的众女惊讶,连袁熙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要知道他两年前开发漂榆邑的时候,这里还是个极小的渔村,不仅码头很小,进出的船只除了运兵船之外,连货船都不多,而如今他将近一年没有回来,却赫然发现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港,往来运货的商船络绎不绝,连带着漂榆邑这个小城的规模人数,也扩大了数倍。

他对前来迎接的田豫笑道:“国让办事,真是让我放心啊。”

田豫谦道:“这都是仰仗主公在朝鲜半岛沿线建立海港的计划,几乎有的材料和货物都是从此地运送出去,需要的船只和劳力很多,百姓不断过来定居,漂榆邑的人口也从先前的几千人增加到数万了。”

袁熙微微点头,数万人看着好像不多,但漂榆邑大部分居民皆是工匠工人,假以时日,此地工商业必然能快速发展起来,无论是那个时代,海运拉动当地经济的优势,都是内陆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就像打仗一样,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超过两千里的粮草运送,损耗有可能达到九成,而水运则刚好相反,这也导致几乎所有的大战,都是依托水运河道进行补给的。

后世三国时代也是如此,蜀国看着每次出兵规模都不大,但这其实已经是极限,因为出祁山道都是要依靠山路运输的,这天然就限制死了蜀国的出兵人数,而相反魏国可以在长安附近以逸待劳,并且有荆州水系作为支援,两边所付出的代价不可同意而语。

而蜀国规模最大的两战,关羽襄樊之战和刘备的夷陵之战,都是依托水路进行作战,所以能集结多得多的兵力,然而可惜的是都失败了,蜀国失去了能够打出去的水路路线,之后的几十年里面,再也没有找到这么好的机会。

袁熙现在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要说他在渤海东海,乃至江淮一带作战,他还真不虚谁,因为在他的领地内,黄河淮河长江三地下游地区到外海,已经完全形成了水路体系,可以依托庞大的船队快速运兵运粮,所以曹操和江东即使有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眼下攻打并州却是个大问题,袁熙不仅没法利用水路,横亘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反而成了他的阻碍。

黄河穿过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北面是秦长城,其东面是基于燕山山脉的赵北长城,西面面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的阴山长城段。

而阴山燕山山脉以北,便是被汉朝称为大漠的地区,也是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和匈奴决战的地方。

很多后世的人不理解汉朝当时为什么要屡屡出长城劳师远征,实际上因为塞外长城根本挡不住匈奴,主要作用只是报警,因为匈奴每次内侵,都是拆了长城进来的,数万人拆墙,一日便可,零星守军根本挡不住。

所以汉武帝的应对之策,便是出塞决战,数次大战过后,汉廷终于在公元119年卫青霍去病打到了漠北,即漠北之战,匈奴完全丢失了漠南,只能在漠北藏起来苟延残喘。

而漠北和漠南中间有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天然隔绝了两边,汉朝占据漠南后,一直在修筑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即光禄勋徐自修建的五原塞外列城,被称做光禄塞,说是要塞,其实是另外一道以要塞相连的长城,足足修了上千里。

这才是汉武帝时期花钱的大头,确实劳民伤财,弊端利益后世也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汉廷驻军,南北匈奴被彻底分隔开来,数百年都几乎没有交流,已经成为了截然不同的部族。

不同于一直倾向于南下掠过的北匈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同化,河套平原地区的南匈奴是相当偏向于汉朝的,可惜的是西汉的这套政策并没有在东汉延续下去。

东汉不仅放弃了两道长城,还将抵御北匈奴的任务给了南匈奴,让两边重新产生了交流,加上东汉近乎放弃的对外政策,南匈奴内部开始产生了和北匈奴合流的想法。不仅如此,因为放弃了长城,东汉中期起,塞内就有了大量鲜卑南下占据地盘,东汉为了阻止鲜卑,想出了移局羌人牵制鲜卑的想法,但实际操作上,却变成对外容忍鲜卑,对内压榨羌人,导致了延续近百年的羌乱,丢掉了凉州大片地区,包括后世的鄂尔多斯高原,只能说东汉的民族政策一塌糊涂。

到了眼下的这个时间点,袁熙便是要面对这个烂摊子,汉廷对南匈奴基本失去了威慑力,放弃了两道长城,这些都是袁熙拿下并州时,必须要解决的头痛问题。

如果袁熙不控制并州,关外胡人会毫无障碍的渡过黄河进入并州,甚至取道幽州走黑山道,这是袁熙所不能接受的,他的领地将会直接面对战火和劫掠。

高干在并州的步伐还是太慢了,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所以袁熙才急着赶回来,震慑阻止南匈奴内部的合流派。

田豫面对袁熙抛出的这个问题,显然是早有准备,毕竟袁熙之前就让他配合田丰主导这次河套平原的夺取计划,先前便考虑了不少。

他出声道:“几十万南匈奴,必须要妥善安置。”

“直接开战倒也不是不行,但后患无穷,若是其人心不服,便会造就几十万流寇,无论是跑到塞外投靠北匈奴,还是进入中原做流寇,都是一场无法短时间内扑灭的大乱。”

袁熙深感赞同,几十万骑着马的流寇,破坏力可比黄巾之乱厉害多了,要是他将南匈奴逼反,可就成了天下罪人了。

而如果放其去塞塞外,其将来便是入侵中原的隐患,但将其收服也不是易事,汉朝几百年来都没做到,袁熙做的到吗?

田豫对此却是早有准备,他说道:“我先前也请教了元皓先生,想出了数个应对之策,但总觉得都是不太成熟。”

“直到我看到使君在青州分地,才受到了启发,觉得可以参详改纳。”

袁熙沉思道:“在河套平原分地?”

“我觉得两边情况还是不太一样,青州农民只能种地,而并州河套平原不仅可以耕种,还可以放牧。”

“因为河套平原的农业并不发达,还是以放牧为主,部民之间的贫富,大多数还是以牛羊牲畜的数目来计算的。”

“这些东西不像土地,是很明显属于个人的私产,若重新分配,只怕抵触的人很多,他们也会害怕自己的牛羊会不会分给别人,惶恐不安之下,很容易闹出乱子。”

田豫笑道:“主公说的没错,一下就看到了关键。”

“我的想法是,以物换羊,以羊换地。”

“河套平原归根结底还是种粮的地方,粮食种植受气候的变化比牲畜更小,不至于出现一夜之间牛羊全部冻死的恶劣情况,很多牲畜的少的牧民,还是会倾向于种粮的。”

“若在河套地区开辟良田,修建水利,必然能吸引很多牧民改行,那边工具很贵,幽州可以制造大量工具,以交换他们的牛羊。”

“这样一来,便能将他们转化城种地的农民,让其和土地有了更深的羁绊,这样外人入侵的时候,他们也会起来反抗。”

“先前其一直放牧为主,外人来了他们就跑,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可靠了。”

袁熙惊讶道,“国让能想到这一点,尤其让我意外。”

“我没有和你说过这些,你是自己悟出来的?”

田豫谦道:“只是我自幼从边塞长大,了解他们的想法罢了。”

“而且这还有个好处,可以分化部民和大的部族首领。”

“部族首领的牲畜多,可能舍不得放弃,河套平原被用作耕地,那他们只能去北面阴山放牧。”

“到时候北匈奴无论是抢掠他们,还是勾结他们,我们都有个缓冲应对的地区,将外胡挡在阴山外面。”

袁熙不禁拍手叫绝,“这一手离间计好的很。”

“我觉得相当可行,咱们回去召集众人,好好再商量一下,看看以什么光明正大的名义,来做这件事情。”

他心道这其实其实天子的名义最好用,但现在的自己显然用不了,也只能另想他法了。

不过这也是到了河套平原的事情了,之前五原云中雁门一带,有一套数百里的狭长地带连接代郡,便是袁熙首先要夺取的地方。

当然,遵循着先礼后兵的做法,袁熙已经邀请南匈奴部族去北新城谈判,那边的几十个部族也已经派出了使节,陆续到了驿馆。

而袁熙却不准备马上见他们,里面不乏想要狮子大开口的,而袁熙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在北新城住一段时间后,就知道哪边好了。

本章完

喜欢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