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15章 方若兰的舅父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15章 方若兰的舅父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9:25:16 来源:9书院

看到苏泽皱眉头,孙知县只能伸出一根手指说道:

“解元公,实在不行就一成,你交一百两银子,我私下返你九十两,如何?不能再多了啊!”

苏泽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成了劣绅土豪,他说道:

“大老爷开口,苏某自然认捐,只是大老爷说的谷贱伤民,苏某很有兴趣,请大老爷赐教。”

听到苏泽愿意捐钱,孙知县松了一口气。

孙知县三十岁才中了举人,在参加了两次会试都落第之后,就补了缺官,和海瑞一样从学官做起,历任主簿、县丞、县令,曾经在四个县做过官,可以说是基层经验非常丰富的官场老油条了。

他摸着山羊胡子说了一遍谷贱伤民的原因,苏泽自然知道是因为货币供应不足的通货紧缩,没想到眼前这个孙知县也能想到这个。

果然大明并不缺乏人才啊,这个孙知县能找到钱荒谷贱的原因,已经让苏泽高看他一眼了。

从言语间可以看出来,这位孙知县是真的懂得财政。

可惜了,就是因为考不上进士,孙知县只能在小官中辗转徘徊,到了五十岁才当上了县令。

“大老爷,苏某愿意认捐,这一百两银子就按之前说的,返我八十两就行了,就当是我给县衙做贡献了。”

孙知县惊讶的看着苏泽,更是快感动的哭了,不愧是解元公啊,果然深明大义!

苏泽又看向孙知县说道:“我听说大老爷曾经在广州为官?”

孙知县点头说道:“我在来南平之前,曾任潮州府下县丞。”

苏泽说道:“听闻广府那边也不爱种粮,多从海上外购粮食?”

孙知县低声说道:“广府那边确实如此。”

比起福建,整个广东因为距离朝廷更远,对于禁海令的废弛更严重。

葡萄牙人堂而皇之的在岛上做生意,甚至还有佛郎机商人深入广州府收购生丝。

在这样繁荣下,广府更多的田地都种上了经济作物,或者干脆进工坊打工。

甚至广府地区还形成了粮食进口的贸易,大量商船从南洋运送过来粮食,再将这些低价的粮食卖给当地百姓交税和充当口粮,而当地百姓则养蚕或者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卖钱。

苏泽又问道:“听说广府那边还有人下南洋开拓荒田的?”

孙知县叹息一声说道:“南洋多好田,爪哇吕宋的田地光是种稻就能一年四熟,确实有不少粤人南下种田,特别是在吕宋,据说闽人和粤人移民多达万人。”

果然和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开始,广东和福建的百姓就开始有组织的下南洋移民了,在距离最近的吕宋岛,更是移民的第一目的。

“为何这些移民不去澎湖?”

孙知县说道:“这个嘛?澎湖确实距离闽广更近,但是朝廷在澎湖设置了巡检司,禁止百姓登陆,就算是有百姓上岛开荒,也始终不成规模。”

“而澎湖多山,不像是吕宋土地那么肥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吕宋当地土人不懂种植,也不知道土地的贵重,经常为了点小利就将土地变卖,听说吕宋就有坐拥千顷的大田主。”

苏泽记下这些,接着和孙知县拱手道别。

有了苏泽的带头捐赠,南平本地乡绅这才扭扭捏捏的掏钱,而这位孙知县也很守信用,在苏泽捐钱的当天就将返还的八十两银子送回苏泽手中。

之后县衙又忙碌了几天,在县衙户房当差的林潮清向苏泽通风报信,孙知县在最后时刻凑齐了秋粮的银子,总算完成了秋粮征收的任务。

时间到了十二月,苏泽返回长宁卫,林默珺又接到了俞大猷的信。

信上说张经、李天宠已经被朝廷处死,俞大猷在信中情绪低落,很显然他并不认同朝廷的做法。

苏泽也叹息一声,张经和李天宠的死,是朝堂上两党斗争的格局日益激烈的结果。

如同张经和李天宠这样并没有投靠任何一党的人,正在逐步的失去在朝堂上立足的空间。

严党想要提拔自己人主持抗倭,清流也想要提拔自己人主持抗倭。

张经和李天宠就错在没有投靠任何人,以至于在被诬告的时候没人帮助他们说话。

政治斗争烈度增加,所有人都要报团取暖,要么加入严党要么加入清流。

张经李天宠本人被杀,家中男丁全部充边发配,俞大猷在信中说,他们浙江诸将凑了点钱打点了差役,希望张李二家发配路上能少死几个人。

苏泽看完信也有些不舒服,还有人说大明政治斗争烈度不高,其实这样程度的政治斗争比比皆是,明代被诛杀的大臣不知凡几,更不要说那些被锦衣卫捉拿下狱,惨死在狱中的了。

而且在封建时代政治斗争失败后,往往是被斩尽杀决,上至八十老母下至十岁孩童都要被牵连。

俞大猷在信中也谈到了新的浙江局势。

胡宗宪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虽然还没有和张经那样加总督头衔,但是朝廷已经授予胡宗宪南直隶、浙闽等处军务的权利。

胡宗宪命令俞大猷驻扎台州,受台州知府潭伦节制,负责台州防倭的工作。

俞大猷还提到了一名从山东调来浙江的参将,负责防御台州附近的宁波绍兴二府,俞大猷对于这位戚参将有些一见如故的意思,两人经常讨论兵法。

从那戚参将口中,俞大猷也知道了北方军情,俺达犯边更严重了,甚至杀入大同府斩杀大明的官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嘉靖皇帝下旨,献俺答首者,赐银一万两,并授爵伯。

可是北方的局势还是一天一天糜烂了下去。

合上信,苏泽叹息一声,战乱下最惨的还是老百姓,按照俞大猷信中的说法,原本富庶的浙江如今已经是“饿殍遍地”,百姓“赤身**,家无资财”了。

林默珺说道:“俞世伯在信中也提到了鸟铳,俞世伯认为鸟铳比弓箭更利,新任的胡巡抚已经上奏朝廷,请求制造鸟铳了。”

苏泽倒是并不意外,仗打到今天,如果大明朝还注意不到鸟铳这种先进武器才奇怪呢。

从抗倭战争开始,明军就开始逐步装备鸟铳,不过苏泽并不担心明军装备鸟铳后的战斗力。

武器装备只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罢了,战争从来都不是武器装备先进的一方必然获胜。

跟不要说明军拉胯的后勤保障和贪腐成风的武器制造行业,以及落后的军事技术和战法了。

嘉靖三十四年终于要落下帷幕,快要到年底了,苏泽终于想起自己在泉州府还有一门未婚妻,于是带着礼物从长宁卫出发,先去给未来丈母娘送年节礼物。

这一次自然还是走海路,不过新世界号实在是太扎眼,苏泽挑选了一艘福船,这是东奥岛上残存的战利品,原先应该是福州某个海商,后来被鹿大王劫掠编入舰队。

既然是去方家拜访,苏泽还带上书童方爱竹。

上一次乡试回来之后,苏泽看方爱竹办事伶俐,还能写能算,就安排他去做了南平一家店铺的掌柜的。

方爱竹的能力确实不错,将店铺打理的井井有条,苏泽也按照约定给了他分红。

带上胭脂铺的新胭脂、染坊的新染布,以及一些南平特产,苏泽踏上了前往泉州府的路。

从长宁卫到泉州城只需要沿着海岸线行驶就行了,这一路上也没有什么风浪,五日不到就看到泉州港了。

泉州港在唐宋时期是东南地区对外贸易的第一港口,曾经是东南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南宋朝廷样样不行,但是海洋贸易非常发达,泉州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宋朝廷靠着海贸之利又撑了一百多年。

苏泽看着泉州港凋敝的景象,实在是可惜这样的好港口就这样浪费了。

泉州是实行禁海令最严格的地区之一,从洪武年实行禁海开始,泉州港口全部被拆毁,沿着海岸十里的房屋全部都被铲平。

明廷还下令将当时停泊在泉州港口的船只凿沉堵塞港口,就这样将一座天然良港毁了。

曾经千帆侧过的泉州港,如今连渔船都看不到踪影,苏泽只能在泉州附近的小港口靠岸,再将礼物拉到货车上进泉州城。

靠近泉州城,看到高耸的城墙,苏泽更是感慨这座名城的凋敝。

福州港的兴起,也是泉州没落的原因之一,明廷指定福建朝贡贸易的港口是福州港,所有入贡的船只都要在福州港靠岸,从唐宋以来就设立的市舶司从泉州迁往了福州,泉州就失去了官方通航的权利。

而距离泉州不远的漳州月港,又靠着走私贸易如火如荼。

而后隆庆开关之后,明廷也选择在月港开关,更是让月港超越福州港,成为福建最大的港口。

一南一北的挤压下,连走私船都不愿意走泉州港了。

港口贸易的衰落,也让泉州日益凋敝,苏泽走在唐宋时期铺设的石板路上,坑坑洼洼的道路根本没钱修葺,拉货物的车都要颠簸的散架了。

但是泉州城内的古建筑极多,苏泽看到了唐代风格的佛寺,闽南风格的妈祖庙,甚至还看到了不少异域风情的建筑。

以苏泽的【宗教知识】,辨认出这其中还有景教、摩尼教的寺院,果然泉州曾经是中国对外最重要的港口。

不过虽然港口贸易衰落了,泉州商业依然非常发达,这里沿袭了宋代的风貌,沿街的屋子几乎都是商铺,这些商铺还将商品放到门口贩售,导致原本就拥挤的石街更是水泄不通。

唐之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都要在划定的“市”内进行,等到了宋代商品贸易繁荣,出现了“街铺”,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所有街道都是做买卖的商铺。

但是到了明代,商品经济相比宋代反而倒退了一些,在南平和福州都是类似于商业街的模式。

就是一条主干道是商铺,或者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一条专门的街市。

泉州还是承袭了宋代的“街铺”形式,而且和南平不同,泉州的富人更愿意住在方便的城内,而不是和南平那样乡绅都住在城外。

李夫人娘家祖上也曾经阔过,要不然也不会供方若兰的舅舅读书。

这些年方家李家发达之后,李家的老宅子也重新修葺过,苏泽在方爱竹的引导下走进一个巷子,门房通报见到是未来姑爷来访,立刻将苏泽引进了屋子里。

因为大部分有钱人都挤在城里,所以泉州富贵人家的门脸也都不大,不过进门之后苏泽发现,李家宅子其实并不小,只是藏在这闹市区中,从高墙中看不到里面的乾坤。

自己真的是攀上富婆了,要是后世能在闹市区有这么一栋别墅,那也是顶尖的富贵人家了。

苏泽一边想着,一边走进前厅,李家竟然还在前后两进房子之间建造了一座精巧的花园。

苏泽继续向会客的正堂走去,却听到了正堂内李夫人的声音。

“你说你不要继续科举,也就罢了!如今你姐夫给你谋得国子监职位都辞了!李贽,你是要干嘛!明日将这祖产也变卖了如何?”

苏泽脖子一缩,方爱竹听到李夫人这般咆哮也吓得一哆嗦,两人就停在了正堂边上。

一个中年男人说道:“阿姐,我实在受不了国子监那帮腐儒,我想要游学四方,精进学问。”

“游学?你不读书进学也就罢了!家族的产业你也不打点,全部都扔给我,街坊都说我惦念祖产!”

中年男人嬉皮笑脸的说道:“家里一直都是阿姐执掌的,这些人乱嚼舌根,阿姐不要和他们计较,这些年家里产业愈发兴旺,这不都是阿姐的功劳。”

“屁!那是你姐夫官越做越大的功劳!”

“是极,是极!”

“你不肯进学,也不肯管家,你姐夫写信让你去苏州帮他筹办钞关,你也不愿意去。”

“我哪里懂得钞关那些东西啊,我去了也不能帮忙,要我说,过了年我那未来甥婿不是要去国子监报道吗?那国子监也没什么好学的,让他去给姐夫帮忙不更好吗?”

苏泽知道这和李夫人说话人的身份了,他就是方若兰经常提及的舅舅李贽。

(本章完)

喜欢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