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25章 抵达南京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25章 抵达南京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9:25:16 来源:9书院

徐渭看着高台上的苏泽,再看看被他鼓动起来的浙江士子们,心中叹息一声,这也算是另类达成目标?

其实苏泽所讲的“诸夏主义”,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汉儒讲的“大公羊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

到了唐代的边塞体诗歌大行其道,曾经的儒家文化是充满了扩张型和侵略性的。

只可惜到了大明的时候,儒学已经逐渐失去了这些特性。

不过苏泽也算是帮了徐渭一把,挑起了浙江士子对倭寇作战的热情。

徐渭登台,向苏泽拱手说道:“浙江徐渭,见过苏解元。”

徐渭在打量苏泽,苏泽也在打量徐渭。

在苏泽那个时空,徐渭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少年扬名,多年不第,三十岁协助胡宗宪抗倭,却在功成名就之后被胡宗宪狱案连累下狱,在狱中多次自杀,被好友营救之后暂时出狱,却因为狂病发作将继室杀死再次入狱。

后来遇到了大赦天下,又在好友辩护下出狱,出狱后周游天下,最后潦倒而亡。

而此时的徐渭应该刚刚接收胡宗宪的邀请,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协助他抗倭。

苏泽在叹息一声,抗倭功臣最后不得善终,这其中或许有种种内幕,也或者有些人死的确实咎由自取。

但历史是有记忆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做的事情,往往会给后世做决策的时候提供参考。

抗倭功臣不得善终,后世被委任一方的大臣又会怎么想?

主持变法的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朝后期的首辅个个都变成不粘锅,再也没有大臣愿意和张居正一样挑起国家重任。

回过神来,苏泽对徐渭见礼,徐渭对众人说道:“本次衢州书院文会暂时休会,徐某有几句话想要对苏解元说。”

徐渭引着苏泽来到衢州书院的后院,衢州书院后厢可以说是曲径通幽,绕过一排校舍竟然还有一座精巧的花园。

徐渭带着苏泽走进花园,水榭中有一座小凉亭。

两人在凉亭落座,徐渭说道:

“多谢苏解元,这番诸夏蛮夷论若是能让浙江上下一致抗倭,徐某也算是不负胡巡抚所托了。”

徐渭坦坦荡荡的说道:“不瞒苏兄,本次文会徐某是应胡巡抚所托,目的就是让浙中士子同仇敌忾抗倭,苏解元刚刚一番话要比徐某准备的要更好,不愧是福建的解元郎。”

徐渭真诚的对苏泽说道,反而让苏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史书上说徐渭虽通权术,知兵法,但是天性赤子,对人对事都非常真诚,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苏泽拱手说道:“苏某搅合了徐兄大事,实在有愧。”

徐渭笑了笑说道:“无妨无妨,文会辩论本来就是畅所欲言,苏兄所说的徐某也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光是为了平定倭寇朝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想要反攻倭国本土,恐怕是力所未及啊。”

苏泽只是笑笑,他当然没有指望以大明的拉胯实力能够进攻倭寇,重提“诸夏蛮夷论”,苏泽只不过是为了日后的事情打基础。

见到苏泽没有继续说话,徐渭说道:

“解元郎是要去南北二京入监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与好友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赶上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也是恰逢其会。”

“解元公年轻轻轻就中举人,日后前途远大。”

徐渭还有半句话没说,苏泽如今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朝堂的险恶,等他日后位列宰辅的时候,恐怕就没有这番少年意气了。

徐渭想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如此意气飞扬,可十年科场毫无寸进,蹉跎了大把光阴,这也是为什么徐渭接受胡宗宪的邀请,他太需要一次“人生的胜利”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衢州文会后,徐某就会北上杭州协助胡巡抚抗倭,苏兄呢?”

苏泽说道:“我等准备先去南京国子监报道,等入监之后再游历一番。”

“那等苏兄去到杭州,徐某就在杭州扫榻欢迎苏兄了。”

徐渭又说道:

“这次文会是苏兄获胜,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苏兄要为衢州书院留下一副墨宝,这座勤修亭上的对联,就是阳明先生的墨宝。”

苏泽走出亭子,只看到一副对联,笔迹苍劲有力:

“一等人无思无欲,力学可至;

两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这算是一副劝学的对联,内容是:

要做世间第一等人物,只要努力修身减少自己的**,不作非分之想,只要下功夫就能达到。

两件事一定要做到,不违天理,存仁爱之心,日夜不辍,勤学苦练,才能达到。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知易行难,阳明先生所说这两条虽然听起来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徐渭也沉默,世人虽然好谈心学,可如今的士林风气下,还是空谈的多,真正实践的少,反而不是阳明先生当年提倡的那样了。

可圣人已死,圣人的学说也就不是圣人自己的了。

“苏兄可想好了留下什么墨宝?”

苏泽点头说道:“已然想好了。”

徐渭惊讶于苏泽的才思敏捷,他说道:“那就请苏兄再登台吧。”

两人再次返回书院广场的高台之上,徐渭坦然的对众人说道:

“本次文会,福建解元公苏泽苏汝霖第一,诸位可有异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台下的年轻士子中虽然有人不服气,让苏泽这个福建人拿了文会第一,但是苏泽所讲的“诸夏蛮夷论”,又很对年轻人的胃口,更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徐渭宣布之后,没有人登台反对,徐渭宣布苏泽为文会第一,台下终于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文会第一!

其中鼓掌最激烈的就是李贽、黄懋冲和赵秉忠了,苏泽能在浙江士子的文会中夺得第一,可是大大涨了福建人的脸。

只不过浙江士子们脸上似乎都不太好看,恐怕不会大肆宣传这次文会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请解元郎留下墨宝。”

几个年轻读书人抬上桌子,又有人拿上笔墨纸砚,苏泽铺开纸拿起笔,徐渭亲自给苏泽研墨。

苏泽拿起毛笔,等到徐渭研墨好墨汁之后,就立刻在纸上挥毫泼墨,随着他一个一个字跃然纸上,徐渭的表情越发的精彩。

等到苏泽写完,徐渭对苏泽重重行了一个礼说道:

“解元郎大才,徐某拜服!”

作为越中十子,徐渭恃才傲物是浙江读书人都知道的,大家纷纷好奇起来,到底能让徐渭如此心悦诚服的,苏泽到底写了什么?

要知道徐渭可是“诗文书画”皆精通啊,到底什么样的墨宝能让他如此心悦诚服?

这福建的解元还真的有点东西啊。

接下来的徐渭的一句话,更是震惊了书院中的浙中士子。

“苏兄这幅对联,可为书院门联!”

要知道书院的门联就等于是书院的“校训”,苏泽的这幅对联竟然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两名读书人手持长杆登上台,他们将苏泽所写的对联挂在长杆上,高高的举起,众人看到了苏泽所写的对联:

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因为是对联,苏泽这一次没有像“难得糊涂”那些写的那么杂乱,而是每一字仿佛都要从对联中跳出来,笔墨中充满了飞扬之气。

“好联!”

如果说之前的诸夏蛮夷论,还有读书人不服气,苏泽这幅对联一出,在场的浙江读书人就真的服气了!

这幅对联对仗精妙,更重要的是特别契合书院。

上联的读书声,对应的就是书院读书的场景,而苏泽下联的事事关心,又拔高了一个层次,指出读书人要心怀天下家国事的情怀!

又有哪个读书人能拒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

李贽更是说道:“衢州书院有此联,可名扬天下也!”

众多浙江士子对李贽怒目,但是仔细想想竟然有几分道理。

衢州书院曾经是天下文宗,可是自从王阳明去世之后,心学曾经遭遇过一段时间的打压。

心学聪王阳明死后也开始分裂,如今浙江学派的王畿虽然还在世,但是在大明文坛的影响力却并不强,浙江主要靠着“越中十子”撑着。

甚至王学浙派的影响力,还不如在贩夫走卒中讲学的泰州学派。

衢州书院实际上已经从全国性的大书院,没落成地方性的书院了。

而苏泽这幅对联一出,衢州书院反而要随着这幅对面扬名了!

“好字!”

又有一名读书人喊道,众人再看苏泽的字,才发现这幅字笔墨飞扬,竟然是一种从没见过的字体。

可偏偏这幅字如其文,和这幅对联相得益彰。

徐渭对于苏泽的字也是啧啧称奇,他心悦诚服的说道:“汝霖的字,可以开宗立派也!”

苏泽谦虚了两声,突然说道:“徐兄,可否将那副字幡给我?”

徐渭抬头看到飘在空中的“禁海平倭”字幡,点头说道:“苏兄若是喜欢,就赠于你好了。”

苏泽看着这幅超大尺寸的字幡,暗道一定要让后代子孙好好保存!

文会结束之后,苏泽也随着参加了南孔家庙的祭礼。

南孔一脉失去了衍圣公的爵位,人丁也不如北孔兴旺,据说这一任家主身体不好,主祭的工作也让给了嫡子。

古老的祭礼庄严肃穆,祷告大成至圣先师保佑文脉不绝,齐聚衢州的浙江士子就重新启程,向南北二京而去。

衢州举人范从明也打点行囊,他也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于是和苏泽等人结伴而行。

有了范从明这个本地人同行,苏泽等一行人乘坐水路继续北上。

三月十五日,进入浙北之后水网变得密集,但是河流也变浅,浪船这样的大船就无法行驶了,众人改为乘坐小船继续北上。

浙江的地形是南方多山,而中北部则是丘陵和平原地貌,这里也就是所谓的江南鱼米之乡了。

但是坐在船上,苏泽却看到两边上等的田地多有抛荒,还能见到不少损毁的房屋,一行人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范从明叹息说道:“我们浙南山多地险可守,浙北可是被倭寇祸害惨了。”

“这里已经是绍兴县界内了,从这里开始就是倭乱最严重的地区了,从这里尽量走大路,小心遇上倭寇。”

范从明提醒众人,苏泽让林德阳下令提高警惕,随时提防倭寇。

所幸的这一路有惊无险,只遇到一两支水匪,也都被林德阳带领部众吓跑了。

三月二十日,一行人抵达湖州,隔着阳澄湖就到江南地界了。

只可惜现在还是春季,没有大闸蟹可以吃,进入水网通畅的江南地区后,再次换上大船而行。

沿途依然是萧瑟的景象,和描述中的江南繁华景象完全不一样。

江南是整个大明最富庶的膏腴之地,如今江南都这幅样子,大明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苏泽从沿途船驿看到的消息,关中地震死伤惨重,朝廷却没有足够的粮食救灾。

关中流民四处蔓延,更是导致北方疫病横行,现在饥民大军都已经抵达京师附近了。

可南方的情况也很糟糕,松江府和苏南诸县都被倭寇攻打过,如今已经快要到四月份了,零星倭乱不停,百姓也不敢下田干活,夏粮眼看着就来不及播种了。

江南是财赋钱粮重镇,江南的夏粮征收不上来,几年秋天京师就要饿肚子,据说朝廷在湖广等地区加派了田税,用于关中的救灾。

科道言官再次上书,请求嘉靖皇帝暂停修建宫观,将工部用于修建宫观的费用拿去赈灾。

但是皇帝依然不报,还找了理由将几个带头上书的言官贬谪出京。

工部用来修建宫观的经费一钱都不能减少,户部还下令福建广州继续搜集龙涎香,皇帝还要亲自祭拜上苍,祈祷国泰民安。

看着一路的惨状,苏泽心情更是低落,到了四月二日,一行人终于抵达南京,终于这里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了。

(本章完)

喜欢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