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 > 第二七九章 元春中毒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 第二七九章 元春中毒

作者:红楼第一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9:53 来源:书海阁

第278章 元春中毒

元妃在轿内看着园内的装扮,很快到了蓼汀花溆院落。

为了不让外人觉得院子小,看不起贾府。

贾琏特意用贾蓉的名号,到处去求字画,求版画,将这不算顶级豪华的院子,弄得书香气一些。

相对于外头的豪气,这文雅的院落更令元春欢喜。

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边有音乐响起。

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蓉、贾琏等于月台下站立。

殿上昭容传谕曰:“免。”

太监引贾蓉等退出。

又有太监引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

茶已三献,元妃走下高座,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去见贾母等人。

贾蓉等人在外殿,等待接见。

等待过程中,贾蓉就和元妃宫里太监给聊上了。

对于这些小太监来说,贾蓉就是大官,朝廷重臣,他们乐得巴结。

“娘娘在宫里,多得你们照顾了。日后有什么事,可以到宁国府来找我。”

几位管事太监纷纷说不敢。

贾蓉也不小气,当即拿出一叠优惠券,每个人塞一沓。

“宫里管得严,我也不知道什么能送,什么不能送,这里有些小心意,你们就收着。”

“使不得,使不得……”

贾琏上前去劝说:“小小心意,请收下。”

“这……这……那就多谢大人了。”

太监们半推半就收下了。

贾蓉光明正大收买后宫太监,让贾兰大吃一惊。

原来收买人心还能是这样。

这些太监还真是贪婪,嘴上说不要,手却很老实,捏着优惠券就往怀里塞。

有小太监出来说:“娘娘召见了薛姨娘、宝钗姑娘。”

可惜了林黛玉不在这,不然林黛玉也会被召见。

过了许久,宫娥来传话,让贾蓉、贾琏等人过去。

几人隔着帘子见面,虽然看不大清楚元妃的容颜,想必差不到哪去。

贾蓉问道:“娘娘过得可还好?”

元春含泪说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我今虽富贵已极,但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蓉明白,元春这是叫他想法子将贾政留在京都,别让贾政在外奔波,令人担忧。

贾蓉道:“骨肉分离,终是令人难过,一切有天意。”

他的意思是这些都是皇上的意思,要想贾政留在京都,得要改变皇上的心意才行。

元春在贾蓉身上得不到承诺,便问向贾琏,问询家里过得怎么样。

贾琏一一作答。

贾琏:“虽然祖上基业毁了大半,但我等一直努力,万分不敢懈怠,就期盼有朝一日复兴家族。”

贾蓉:你这小子会不会说话,家族可没有没落,没落的是你这一支。

贾蓉说道:“贾府出身草莽,幸得历代皇上垂爱,才有今日的辉煌。

日后必定肝脑涂地,一心一意为皇上办事,绝对不会辜负皇上以及娘娘的期盼。”

这些华丽的表忠心的话,贾蓉张口就来,但到底有多少诚意,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元春听得贾蓉这般表忠心,心中大为所动。

只要贾蓉是一心为皇上的,她在后宫就能借力生长存,日后在后宫的地位更稳固。

元春叮嘱贾蓉:“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多加保重。”

贾琏又说道:“园中所有亭台轩馆,大多数是宝玉所题;如果有什么地方不合适的,请娘娘赐名为幸。”

元春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

元春见宝玉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问:“宝玉为何不进见?”

贾母才说:“没有谕旨,外男不敢擅入。”

元春命人快引宝玉进来。

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宝玉先行国礼,礼毕,元春命他进前。

元春入宫前就带着宝玉读书,一眨眼豆丁大的孩子就长大了。

见到宝玉就回想起在府中的日子,这让她泪如雨下,一携手揽宝玉入怀内,又抚宝玉头颈笑道:“比先竟长高了,也长俊了好些……”

王太太也跟着伤心地哭泣,怀念女儿在家的情形。

此时张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

元春等起身,命宝玉引路,和大家一起步行到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

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

贾妃大力赞美,又劝说道:“以后不要这般奢靡,这些都太奢华了。”

贾琏说道:“这些都不费什么钱,琉璃、玻璃满大街都是,稍微富裕些人家都能买得起。”

“这雕梁画柱的匠人是蓉哥儿的一位好友,蓉哥儿对他有知遇之恩,如今正是投桃报李。

粉墙、木漆的颜料和匠人来自常家商户,她们可是皇商,蓉哥儿与那头的常大当家交好,这些颜料都是收成本价。”外头都在传蓉哥儿和常兰有私情,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向冬子打探,冬子也语焉不详,也许是真的有私情。

贾琏:“别府花了多少银钱我不知道,这个院子花出去的银钱不超过三万两,贵的都是些桂树、梧桐树。”

元春不信,放眼看去哪一样不是好物?

就说挂在屋檐下的粉贝纱,在宫里也是要出大价钱才能得到一匹。

这里挂出来的纱,可不止一匹纱缎的长度了。

恰巧西洋钟报时,贾琏说道:“这西洋钟是紫薇舍人送的,他知道娘娘要省亲,便送这钟来摆放两日,过段时间又给送回去。”

这西洋钟比凤藻宫里的那一座要高大,要洋气得多。

在后宫里生活了几年的元春,可不信他的话,就怕放几天变成放几年,最后永远不还回去。

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

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张氏等亲捧羹把盏。

因为有求于贾蓉,不敢怠慢宁国府的人,元春装装样子让她们夹了两道菜,就让尤氏、张氏回去坐下。

食不言寝不语,这个规矩在这有充分的展现。

吃食间,无一人说话,宫娥、丫头伺候间有条不紊。

饭毕,贾琏叫人送来笔墨纸砚,让元妃赐笔墨。

元妃想着处处皆好,就稍作修改了院落的名字,其余的一概不动。

写毕,元春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宝玉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张氏的才华远高于众人,她很快就写了一诗一词。

元春看了大为惊喜,当即和张氏讨论起来。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

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

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

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写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还差一首。

他想了好一会儿也想不出第四首诗来,正想要向林妹妹求救,外头看向才发现林妹妹不在。

是了,林妹妹在林家,不住在这里了。

贾宝玉心中有些失落,又有些心烦,更写不出好诗来。

他心想:假若林妹妹在此,一定会帮我想出来的吧。

少时,元春来看道: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贾宝玉告罪,“实在是想不出来了。”

元春喜笑,说道:“比以前大有进步,日后定能中进士。”

仅凭这几首诗就能中进士了?

真当进士这般好考?

张氏抬头看向贾宝玉,看他得意嬉笑的脸,心中一番嘲笑。

你在贤德妃面前,居然不知感念黄恩浩荡,也不知说些表忠心的话,还说“好梦昼初长”“谢家幽梦长”“主人应解怜”!

张氏看着贾宝玉,心中对他说:你说真的胸无大志,一心做富贵闲人,还是故意这般作为?

元妃虽然是你长姐,但她更是皇室的代表,一举一动代表着皇室的意图。

即便元妃不对皇上说,其他宫人也会对皇上透露一二,你这般贪图享乐,日后怎么叫皇上信任你?

知道你是这般贪图享乐的人,即便考上了进士,皇上会放心交重任给你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氏对贾宝玉很失望。

贾政这一支要没落了。

张氏将目光放到小小的贾兰身上,“不知道他会如何。”

杏林遥望臣贾兰谨题

秋麦方登陇,春禾已满畴;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生意浑宜喜,欢声彻九州;

此时忧国病,天下是民谋。

元春看毕,喜之不尽,说:“此子非凡,贤侄日后必有大成。”

元春指“杏林遥望”为众人之首,又命探春另以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

贾蓉等人看了,都称颂不已。

贾政的幕僚一致称赞贾宝玉写得好,他们对贾兰的诗不敢过多评价。

一来怕惹怒贾蓉,二来他们觉得贾兰太老成了,没有小孩该有的天真童趣。

贾蓉却很喜欢贾兰写的诗句。

贾蓉命人将《归省颂》送进去。

这本该是贾政写的,但贾政不在家,便由他这个地位最高的人来写。

那头元春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

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

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

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

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

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

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

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

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

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然后撤筵,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

不一会儿又有太监来,说:“娘娘,礼物已经准备好了,是否现在赏下?”

元春挥手:“赏。”

元春找了个借口入内殿去休息。

这头贾蓉带人上前,说:“臣有礼物要送给元妃,请代为转告。”

宫娥入内禀告,不一会儿贾蓉被邀请进去。

元春在得到《归省颂》时就得到了暗示,知道贾蓉要私下里见她一面。

她才特意入内殿休息。

“这份礼物十分重要,请娘娘屏退左右。”

元春听话,退下左右宫娥。

不过大门敞开,外头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贾蓉说道;“这份礼物是臣在江南时,偶然所得,今日特意赠送给娘娘。”

贾蓉身边的女子走动,捧着礼物上前给元春查看。

贾蓉低声说:“娘娘进宫多年,始终无所出,此事大为不妥。为了娘娘的地位,为了我族的兴旺,娘娘还需要早日诞下皇子。”

没有生下皇子,这也是元春的心病。

别说皇子了,就是公主也不见生下一个。

哀愁占满了元妃的胸腔,归家省亲的喜悦荡然无存。

贾蓉又说道:“这女子医术了得,王熙凤身上的问题也是她给解决的,不出一个月定然传来好消息。

还请娘娘让她给您把脉。”

元春将信将疑,但为了子嗣,不得不让女子接触自己。

片刻,女子抽手,说道:“娘娘中毒了。”

元春大惊,“怎么会如此?”

女子说道:“慢性毒药,娘娘若是不解毒,寿命不过八年,子嗣更是无缘。”

元春不信,低声质问女子,“太医院请平安脉象都说本宫无碍,你凭什么说本宫……”

“娘娘还是小心身边人为好。”女子托着托盘退后。

原着中元春生病后不久就死了,距离现在七八年正好说得过去。

贾蓉相信医女说的话。

“娘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请娘娘三思。”

医女将礼物放在一旁桌子上,自己回到贾蓉身边。

外头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贾蓉连忙对元春说道:“朝堂的事,你多劝皇上听太上皇的意见。”

贾妃稳了稳心神,颔首,款步离开。

贾蓉退下。

元春得知要回宫,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

她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了。

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这里诸人好容易将贾母,王夫人安慰解劝,搀扶出园去了。

贾蓉跟在后头,送元妃回宫。

喜欢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