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 第161章 杨恺:你们先打,我造内河船坞基地

手上兵力达到了35个调整师,每个师的兵力1万-1.2万人不等,有的师兵力甚至达到了1.5万人。

譬如陈长杰、王敬国、楚夕春三师,孙楚第一军下辖三师部队,商震第二军下辖部队,最后总编上来,总兵力近45万人。

整编部队这回事,就得一直狠盯着。

稍微放松一下,立马给你拉出一两千人出来。

按照每万人24万大洋的标准,一个月的军费达到了1080万元。

一年的军费已经直接飙升到1.3亿。

大管家已经严重告急了,不断的给金陵方面发电报,询问杨恺是否正常。

咋回事,

每月的军费都在直线上涨呢,说好了只有二十多万人。

怎么整编之后,冒出来两倍之多?

这还真不怪兄弟们,

西北五个省,怎么也得留下五个师的兵力吧,

津南这边,目前留了7个师,

鲁南刚刚平定,预留了7个师,

中原各省,2个师不过分吧。

大江沿线,杨恺亲自坐镇的金陵一线,备用10个师不过分吧。

这样算下来,还差了一点兵力呢。

先稳住了大总管徐勇倡,这都是正常情况,拿下了津南、鲁东地盘,接手了开滦的钢铁厂之后,整体的经济实力还提升了。

只要政策落实下来,将内河主权、关税收回来,1.3个亿的军费真不多。

可账本不能这么算,

后勤算不算费用,

炮弹、子弹、枪支消耗维修算不算费用。

就重机枪那枪管子,打一轮就得换个枪管,这些配件的钱怎么算。

如今秦西重工业基地确实有了起步的迹象,钢铁产量持续提升,可也架不住消耗啊。

汽车、卡车、大炮、枪械,这都需要用到钢铁及其他辅材,建设不需要时间么?原材料不需要成本么?

这可比吞金兽猛多了,而且养起来容易上瘾。

杨恺预估了一下,他如今的财政收入绝对能达到4-5亿左右,三分之一用于军费,差不多在1.5亿左右。

维持这些陆军尚且不足,哪来的钱砸海军?

捉襟见肘啊。

一艘战列舰,能够拖垮一个国家,这真的不是新闻,而是事实存在的事情。

不管如何,内河船坞工厂是必须要建造的,需要100万大洋;

而3级军工厂也需要提升一级,需要500万大洋。

4级军工厂各类枪支的生产速度自不用多提,各口径子弹日产100万发;

各口径炮弹日产5万发;

步枪月产10万支;

冲锋枪、轻机枪月产5万挺;

重机枪月产2万挺;

100毫米口径火炮,月产3000门;

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月产1000门。

目前系统所赠与的百万钢材已经消耗完毕,需要自产钢材,对钢铁的消耗速度进一步提升。

别的不说,一把步枪按照5千克来,轻机枪15千克,重机枪30千克,火炮1.5吨;

要生产上万支枪械,所需的钢材也需要十万来计算。

再加上各类车辆消耗,

装甲车、坦克等未来消耗,没有百万吨、千万吨的钢材产量,如何支撑大兵团?

目前杨凯手上的钢铁年产量,堪堪突破50万吨。

需要在开滦、秦西地区再建钢厂,争取到明年突破百万吨,随后五年内突破到千万吨。

只有到了这个水平,才算有了工业的底子。

要知道二战的入场券,就得需要千万吨粗钢的生产水平,才有一定的话语权,才能撑得住部队消耗,军工消耗。

杨恺信心方面是足够的,如今的年代对标民国1927年左右,他还有三五年的发展时间。

而且,绝不会让关东军顺利进入奉天三省,进一步压缩小鬼子的发育情况。

真到了那时候,谁侵略谁还不一定呢。

想到这一点,内河船坞必须修建,砸钱也得建设。

这一点需要他亲自到汉口,挑选合适的建厂位置。

0级内河船坞工厂需要100万大洋,

能够生产轻量级驳船,载重500吨、300吨,年产20艘;

至于小型驳船,其他各船厂都能生产,完全没必要单独生产。

能够生产内河炮艇,年产10艘,排水量200吨、300吨。

小型内河炮艇,年产100艘,排水量25吨。

小型武装快艇,年产50艘,排水量75吨。

配备炮艇水军,且忠诚度拉满,服从于杨恺命令。

看上的不是船坞工厂的产量,而是这系统配备的炮艇水军,这才是杨恺目前所需的东西。

生产内河炮艇所欠缺的,那就是成吨的钢铁了。

之所以选择汉口,也恰恰因为这边的工业底子,能有一个良好的过度。

内河炮艇按照苏俄台风级炮艇来,在钢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两个月能下水一艘。

武器上装备152毫米主炮(2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120毫米副炮(4门),

炮艇装甲厚度114毫米,

有效射程可达15-20千米。

至于排水量仅有25吨的小型炮艇,则是杨恺现在急需的力量。

装备有迫击炮、重机枪,每艘炮艇配备20人左右,可以轻易穿插大江流域的各个支流。

提供有效的火力输出。

关键是这玩意建造快,对钢铁的要求不多,超小型的内河炮艇,符合大江沿线的需求。

一个月就能下水8-9艘,弥补杨恺在大江流域上的水上力量。

随后又花费500万大洋,将船坞工厂升级为1级,

建造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产能翻倍。

同时多了一个水军训练,方便培养内河炮艇的随舰人员,弥补水军不足的窘境。

还得靠系统啊,缺啥来啥。

但砸钱也快,

近2000万大洋随手就扔进去了。

随着铁路线开通,杨恺到达汉口,亲自督促此处的驻军防守。

建设沿江要塞,调动两个师驻扎,紧盯着贺胜桥方向战事。

吴秀才啊吴秀才,

你多多少少也得撑一个月,

让我好好的掌握汉口之后,你再败退。

吴秀才虽然在丁四桥败退了,人员损失不大,但战略损失很厉害。

把进出鄂北的口子放开,意味着他坚守的地盘不多了。

川蜀方面,

杨三木、刘相的兵力都没动,这时候也该做出选择了。

是归顺杨恺,还是援助吴秀才,又或者归顺北伐军?

思来想去,这哥俩觉得还是抱大腿合适,向冯天魁传达了善意,让他帮忙传递一番。

这哥俩决定投靠杨恺,改旗易帜,坚决拥护杨大帅的统领。

喜欢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