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404章 晨间小雨

盛唐风流 第404章 晨间小雨

作者:狗尾巴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45:52 来源:书海阁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中秋月夜后,一场小雨,带着清醒降人间。

长安街景如诗如画,家家户户门前半燃的灯火如抓着夜色尾巴的星辰,燃烧着最后的倔强。

长安的街是清凉的,长安的人心在沸腾。

和往年一样,早市迎来热潮,烟雨朦胧的酒肆茶摊聚集了长安城最早的一批闲客。

中秋灯会之后,酒肆茶摊总归热闹,人人相聚相谈昨夜所见所闻,年年如此,从未变动。

昨夜见闻,无非是姑娘与诗词。

今日百姓们依旧议论,看似和往年相同,却又有着不同之处。

好友相遇,第一句话总会问一声:“明月几时有?”

对答者,总会含蓄地笑一声,答一句:“把酒问青天。”

而后好友之间免不了互相憨笑拱手,摇头晃脑,补齐世俗间见面时该有的礼仪。

这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一夜之间成了长安百姓的接头语,若是谁人答不上来,肯定要被好好嘲笑一番。

好的诗词常有,惊世之作却不常有。

至于什么样的作品能称之为惊世之作,之前众说纷纭。

但在中秋灯会之后世人达成了共识。

这一句“明月几时有”就是世人心中的答案。

大唐创立至今,从未有一首诗词能得到世人如此统一的认可,无论是士族还是寒门,无论是公子还是小姐,无论是官吏还是商贩,无论是富家还是贫民,听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总是会露出一种惊骇和通透的表情。

灯会上,东市的表演不过是整个灯会的一处小景,无数文人墨客在月夜灯火的交织下挥毫泼墨,书写本心。世间有太多人才华横溢,在昨夜留下了无数华美的篇章。

可他们只是生不逢时,在中秋之夜遇到了一首“明月几时有”,无奈地成为了天上众多星辰一般的陪衬。

今年中秋灯会后的谈论中只有一首词和一个人。

幽州白宋,是何人也?师从何人?现居何处?如今年岁?长相如何?是否婚配?

一首词,一个人,卷起了一阵诗词之风,席卷长安,扩散于大唐,白宋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在书桌上留下的一点印记,竟会通过小姑娘之口传颂于世,更不会想到一首词让大唐文风更盛,加快了历史进程。

他所不愿去改变的历史,从他历史的长河下去“明月几时有”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改变了。

空气中酝酿着一股足以席卷天下的风暴,身在囚牢里的当事人却还浑然不觉。

白宋修养了一夜,认真调息,努力让自己的身体状态处在最佳。

因为他要做出最坏的打算,如果当今皇上真的要因为一首词而牵连无辜之人,准备将他们一群人处以死刑,那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坐以待毙的。

大不了杀出长安,从此以后浪迹天涯,找个深山老林隐居,也不是什么坏的生活。

审讯室的门口传来了动静,三位主犯都打起了精神。

来的是刘大人和陆萧臣。

两人都默不作声,站在牢房外面,随行一个狱卒又送上了好酒好菜。

三人在刑部的伙食还不错。

本以为昨夜的酒菜就是断头酒,没想到今儿一早又送来了这么丰盛的东西。

三人都有些奇怪了。

白宋看着刘大人,认真问了一句:“大人,我们到底是死是活,能不能给个准信儿。”

刘大人叹了一声:“哎,你们赶紧吃吧。这些酒菜都是本官私下招待你们的。至于你们是死是活,还得看大人们和皇上的意思,而大人们和皇上还在等民心所向。”

……

辰时,李世民一觉醒来。

宫女太监簇拥伺候,一如往日。

李世民打了个哈欠,看了贴身的刘公公一眼,问道:“那老家伙还在外面守着?”

“回皇上,在呢。”

“真就等了一个晚上?”

“虞大人在外守了一夜,分毫未动。”

“呵!这老骨头到死了都不知道退让!”

“那现在……”

“罢了罢了,他这么久都等过了,再让他等一会儿,把长孙无忌给朕叫过来。”

紫宸殿内,长孙无忌匆匆赶来,从后殿的小门进入,见了刚刚整装完毕的李世民,赶紧跪下:“参见皇上。”

“好了,给朕说说,那老东西都给你说了些什么?”

“回皇上,虞大人想让臣为那陆遥求情,虞大人说陆遥还是个孩子,我们这些当长辈的应该给孩子多一些机会。”

李世民正在漱口,不屑地把水吐了,冷声道:“一群酸腐文人,以为懂得几句之乎者也就懂得治国之道?成天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对天下指手画脚,以为是怀才不遇,以朕看来,不过是庸才罢了!”

“虞大人毕竟是老臣,思想迂腐了些也是正常,难得虞大人对一年轻后辈如此上心,皇上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李世民眼睛一瞪,抬手点了点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赶紧住嘴,转移了话题:“虞大人还说,如果皇上定要治罪,希望能只杀陆遥一人,不要祸及无辜。依臣之见,虞大人有此善心也难能可贵。”

“哦?这老东西竟有如此好心的时候?看来人之将死,心也跟着变软了。”李世民摇摇头,“罢了罢了,看长安城坊间流传些什么?若是坊间无波无澜,便将那些人都放了,如果坊间对那首词议论颇多,便将那作词的陆遥杀了,放其他人离开。”

“皇上英明!”长孙无忌大声拱手,随即笑着从衣袖中拿出一张纸来,“臣有一物,请皇上过目。”

李世民眉头微皱,好奇问道:“是何物如此神秘?”

“此乃中秋灯会之后,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首词,一首世人从未见过的《水调歌头》。这首水调歌头远超那陆遥所作,长安城内人人传阅议论,臣也看了,真乃百年未遇的奇作!有词作在前,陆遥所作必然无人问津,皇上大可不必担心因一手诗词打乱了对突厥人的部署。”

“百年未遇的奇作?长孙大人,这话言过其实了吧?朕看你今日就是来当那老东西的说客的,说得这么好,还不是为了让朕从轻发落?”

李世民说着,多有几分不信,打开纸上,看诗作缓缓读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品读词作,李世民逐渐认真起来,从一开始的不屑逐渐惊讶,再到震撼和不信。

短短的半分钟之后,李世民读出最后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世民将纸重新合上,人在殿中思索踱步,竟有几分神采飞扬。

“好啊!好啊!朕平生所见,难有一首词作与之媲美,没想到大唐天下竟有如此才富纵横之人?”

李世民又想了想,正色问道:“词作者是何人?”

“幽州白宋。”

“幽州白宋?”

“一位入京求学的青年,可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啊。”长孙无忌感慨。

“幽州白宋?”李世民依旧喃喃念叨,感觉这个名字听着怎么如此耳熟?

想了许久,李世民忽地恍然大悟:“朕想起来了!那个白卷的!也是那老家伙的学生!”

长孙无忌也颇为诧异,关于词作者的消息他倒是没有怎么了解,毕竟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词作如何传出都没搞清楚,如何去了解词作者?

没想到词作者竟也是虞世南的学生?

先是一个陆遥,现在又来了个白宋!

“今年虞世南的门生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李世民想了想:“传朕口谕,宣白宋觐见。”

喜欢盛唐风流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盛唐风流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