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26章 朱翊钧的花样赐婚

大明元辅 第226章 朱翊钧的花样赐婚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滇战宝钞”的发行被确定了下来,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摆在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就是朝廷的宝钞早已失去任何公信力,即便现在打着特事特办的名头,恐怕也没几个人敢信,朱翊钧对此是很担忧的。

虽说高务实打了包票,愿意让京华来兜底,但朱翊钧在心中感动的同时,反而更不愿意让高务实承担这样的风险。

是,高务实的确很有钱,二十万两这个在当前局面下甚至能卡住朝廷咽喉的数目,在高务实那里或许只是新开两处大矿的本钱罢了,即便全部打了水漂,也谈不上伤筋动骨。

但朱翊钧还是不想让高务实以一己之力来“破家为国”——朕这个皇帝都不高兴这么干,务实如果做了,朕要欠他多大一个人情?

朱翊钧并不怀疑高务实别有居心,他只是推己及人,觉得高务实肯这样做,无非是看在他们两人独特情谊的面子上罢了。

天底下欠钱不还的人很多,但即便再无耻的人渣败类,也会有一种“人情债不得不还”的心态,而作为天下至尊,朱翊钧就更不想要欠这样的人情债了。

因为其他情况下的“人情债”,他都可以找到很合理的方式来偿还,但这种变相的借钱,就让他觉得很难堪,所以他又冥思苦想地提出了几种在他看来能够提升“滇战宝钞”信誉的办法。

可惜全被高务实三言两语就驳了回去,最后还是高务实自己提出了一个办法:由不久前成立的京华钱庄来作为“滇战宝钞”的代理发行方,京华钱庄本身承担宝钞的保值风险。

朱翊钧当时听了这话,觉得这简直是多此一举,和之前的说法相比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区别。

然而高务实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京华钱庄如果接下这一单生意,将收取战争权益“百五”——也就是百分之五——的服务费。

朱翊钧稍稍一怔,觉得这好像跟之前就有区别了,至少不再是“人情债”,而真正成了一笔生意。

他来了些兴趣,问道:“你所说的战争权益……是指咱们预计中的缅甸‘岁币’?”

“如果缅甸将来愿意全部以白银来支付战争赔偿,那就如皇上所言,京华的收益就是‘岁币’的百五。”高务实正色道:“不过……臣料缅甸拿不出那么多现银,多半会用其他的东西来抵账,这就有些讲究了,可能需要京华派出专人与户部商议。”

朱翊钧诧异道:“那是为何?你……我是说京华方面,还是拿百五不就行了?”

高务实却摇头道:“京华未必需要那些东西,而且转手销售也可能有麻烦,因为有些东西可能京华并不经营,如果也拿百五的话,京华还要在物流、售卖等变现过程中出现折损,所以这是要谈的。”

“哦……”朱翊钧明白过来,道:“就是说如果收的不是银子,而是其他货物的话,京华要提高比例?”

谁知道高务实仍然摇头,道:“倒不一定是提高比例,臣个人的态度是最好限定物资——比如说缅甸方面拿了十几种物产来抵账,京华只挑其中一种或者二三种,但依然按照百五的比例进行总折价。”

“原来如此。”朱翊钧毕竟不是做生意的人,听了之后竟然觉得还挺有道理的,点头问道:“你要些什么?”

高务实略微思索,道:“柚木和黄金。”

虽然黄金二字让朱翊钧有些眼馋,但回头一想,缅甸能有多少黄金?于是很快眉头舒展,点头道:“行,这事不必和户部讨论,朕现在就答应你了——宝钞这件事和户部有什么关系?”

这下倒是让高务实一愣,反问道:“和户部没关系?”

朱翊钧微微有些得意地道:“自然没关系!既然有这样一条筹钱的路子,我当然是让内帑来负责,然后给云南拨付的时候也走内帑即可——这有户部什么事?”

高务实心里正开始盘算走内帑的账和走户部的账到底有多少差别,朱翊钧已经解释道:“务实,虽然大司农和你关系不错,但有句话我不得不说:这给前线拨付的银子,走内帑可比走户部节省不少。二十万两银子从内帑送给云南,应该能剩个十**万,要是从户部起运,顶多能剩十七八万,这其中少说也有一两万的差别。”

呃……好吧,文官们搞“漂没”的确比宦官们还狠,我又不是户部尚书,这茬我管不着,那就听你的走内帑好了。

朱翊钧见高务实点头应了,这才开心起来,很没有皇帝风范的起身,拍了拍高务实的肩膀,道:“兵力、援军、粮饷,你这三策下来,就算是都有了着落,我也就放心多了。现在也只能等着看刘綎和邓子龙的表现,希望他们两个不要让我失望。”

高务实还没有答话,朱翊钧已经接着说道:“说起来这两个人,刘綎年纪太轻,邓子龙又太老,要不是他们两个都是你之前劝我调过去的,我真有些想把他俩换了,调几个当打之年的过去。”

这话倒也不算胡说,刘綎今年二十五岁,在参将级别的将领里头的确算小;而邓子龙今年五十五岁,也的确有些偏大。

不过,原历史上那么艰苦的条件之下,他俩都能战而胜之,高务实当然不相信在眼下三策加持的情况下他们反而会打输。

只是,高务实毕竟是个文官,而且是从来没有亲自指挥过这两位打仗的文官,实在不方便跳出来给他们打包票,于是只好说道:“刘綎名将之后,又是武进士榜首出身,十四岁便斩将夺旗,臣以为值得培养;邓子龙经年宿将,抗倭剿贼,战功等身,也是可用之人。”

朱翊钧默默点了点头,道:“用人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