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041章 皇帝宣召

大明元辅 第041章 皇帝宣召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潞王虽然只是个自私自利的毛头小子,政治水平也确实不怎么样,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刚才就有句话说的很对:高务实当了朱翊钧十年的伴读,朱翊钧对高务实的了解远胜他人。

朱翊钧几乎完全猜出了高务实这样做的用意,他的确是在“一举多得”,而且总的来说已经近乎于面面俱到,无论哪边都要对他报以感激。

这很高务实,因为他一贯善于平衡各方利益,总能在旁人理不出头绪的纷乱之下切中肯綮。只是……朱翊钧不是朱翊鏐,也不是李太后、李文进,他需要考虑得更全面、更长远,所以他对高务实的这个做法暂时还存有一定的疑虑。

朱翊钧并不怀疑高务实的动机,而且也认为高务实可以确保那个小岛将来的收益,潞王放弃景王遗业而换做那小岛,暂时来说肯定不会吃亏。

可是朱翊钧认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务实这个人的基础上。只有高务实在,这小岛的收益才能得到保障,那万一要是高务实不在了呢?毕竟他又不是神仙,又不可能万寿无疆!

谁能保证高务实的儿子也有他爹爹的本事?

封王建制,是为了让这一藩永享富贵,赐田赐产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可倘若按照高务实的这个做法,那么潞王一系将来安身立命的产业就变了性质,从稳定的田产收益变成了不可预知的商业收益。

还是那句话,高务实在,这笔交换肯定是划算的,因为没有人敢怀疑高务实的商业眼光。但高务实一旦不在了,潞王一系真的能靠着这种商业收益永享富贵吗?这没人敢保证,朱翊钧也不敢。

应该说,朱翊钧对自己这个亲弟弟还是很关心的,只要他不威胁皇位,朱翊钧还是挺乐意为他多打算一些。

再说,万一将来潞王一系真的因为这个交换而闹得贫困潦倒,后人议论起来只怕还是会归咎于他朱翊钧这个皇帝哥哥目光短浅,这当然不可接受。

朱翊钧现在不光想要中兴大明,而且想要建立太祖、成祖未有之功业,将蒙古这个两百年宿敌彻底征服,永远杜绝北方边患。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朱翊钧现在对自己的名望相当看重,当然不乐意自己将来的“圣君”光辉受到潞王产业之事的影响。

只是……现在的麻烦在于高务实的这个主意至少暂时来看肯定利大于弊,而且他显然是一番好意,是为了帮自己摆脱两难的境地,自己实在不好拒绝。

朱翊钧正在为难,慈圣太后派来的人已经到了。朱翊钧听说是母后派来的,立刻就知道母后肯定是为了弟弟的事,当下便宣那宦官进来。

这次李太后派来的宦官倒不是什么知名人物,也没有多说什么其他话,只是老老实实把太后让他转达的话转述给皇帝听了,然后便恭恭敬敬告退而去。

朱翊钧听完却没有什么反应,甚至还有些发呆,或者说是陷入了思考。

“朕是不是想得太远了些?”他在心里自己问自己。

母后和弟弟显然根本没有考虑到多年之后的事,他们只是关心现在的收益,而现在的收益……反正有务实在,那肯定没问题,所以母后就这么决定了?

朱翊钧叹了口气,一时之间也只能自行苦笑一下,暗道:希望是朕庸人自扰了吧。

摇摇头,朱翊钧便把陈矩叫了进来,吩咐道:“明日一早,你去兵部宣召务实来宫里,就说朕要见他,问他……嗯,就说要问他禁卫军的事。”

陈矩知道这只是个借口,不过景王遗业归属问题事关重大,皇帝不肯马上宣之于众也是理所当然,于是连忙应了下来。

次日一早,陈矩便亲自带着人去兵部宣召,高务实一看陈矩亲自来了,顿时知道昨夜宫里多半已经有了定论——潞王进宫是瞒不过他的,只是他不知道潞王是单独和太后说,还是干脆去找了自己的皇兄。当然,潞王和太后说了之后,太后再找皇帝也有可能,这对高务实来说差别不大。

皇帝宣召的地点依旧是在文华殿,时间是讲读之后,所以高务实还可以稍微迟一点再走,他先在兵部看了看戚继光递交上来的练兵计划。

这份计划制定得比较谨慎,实际上是一个计划两种应变。按照这份计划,禁卫军最早应该在明年的三、四月左右具备战斗力,达到可以参战的水平。

这个时间节点显然比较早,原因是大明能对察哈尔部发起总攻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明年三月——现在已经是年末了,冬天肯定不适合对蒙古动兵,毕竟蒙古人哪怕是在冬天也可以说走就走,后勤压力并不大。

而反观明军,由于是以步军为主,且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后勤压力远胜于蒙古,所以要在冬天出塞的话,那就和自杀相差不大了。甚至退一步说,即便明军出塞的主力也以骑兵为主,那也没法和蒙古人比后勤——人家早就习惯了,四舍五入相当于没压力,这玩意还怎么比。

因此戚继光这个计划的第一种应变就是针对这个最早的时间节点,争取要在明年三四月份达成初步训练目的,也就是“可堪一战”的水平。

不过戚继光在这份报告中也明确说明了,如果真的在明年三四月份参战,那么禁卫军最好不要作为先锋主力冲杀在前,应该考虑作为中军存在,只有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或者打顺风仗的时候才出动出击。至于其他时候,则还是要以求稳为第一要务,切记不可浪战,否则损失兵力是小,损失士气事大。

这个原则高务实很满意,因为他知道军队的特性就是胜仗打得越多便越强,一支“常胜军”的军心士气是一支“常败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