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54章 言出法随(上)

大明元辅 第254章 言出法随(上)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皇帝中午至翊坤宫,前后不足一个时辰,下午回到乾清宫之后便让司礼监拟旨,传给高务实,一番温言勉慰,命他出而视事。

高务实自然是一如既往地婉拒了,于是第二道圣旨随后又至,高务实则继续婉拒。

到了第三道圣旨下来之时,便依照以前的规矩,是由司礼监权掌印太监陈矩与东厂提督张诚二人联袂而来,这一次下的不是寻常的圣旨诏书,而是制诰,亦称诰命、诰封。

明制,一至五品官及其妻之册封,授之诰命;六至九品官员及其妻之册封,授之敕命。

此封诰命信息量很大,皇帝直接无视了高务实尚在闭门不出的事实,直接下了血本,共有如下几条。

其一,将高务实的文散官官阶由资善大夫升为资政大夫。

大明的散官制度与唐宋时不同,表现为按官授阶,因此散官的地位与作用有些下降。其与官品相配,明散官也分为九品十八级,从九品至正五品及正、从一品每级又有初授、升授两等,从四品至正二品则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

散官的授予办法是,初授或升授某品官,司时赐予初授散官;初考称职时,赐升授散官;再考功绩显著者,赐加授散官。倘若是考核平常者,则不赐升授或加授散官。

除给散官外,文官一品至五品,武官一品至六品,经再考,可参照散宫同时授予勋级。因此,散官与勋级既是附加性官衔,又可视为考核制度的补充,但与实职和俸禄并无关系。

高务实是去年才履新的户部尚书,任职迄今不及一年,正常来讲肯定不到升授文散官官阶之时,因此这是典型的破格。

其二,将高务实的勋阶由治政上卿升至柱国。

勋阶,这个刚才上面已经说了,本身不算什么大事,但一般也不会滥给,因此如果提前赐给,则是不小的荣誉。

治政上卿乃是正二品的勋阶,高务实现在就位居这一档,但柱国却是从一品的勋阶,在整个勋阶体系内仅次于上柱国。

能获得治政上卿勋阶的官员是有严格限制的,一共只有如下人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袭封衍圣公、真人。

而柱国的标准显然就要再提一档,为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虽然高务实之前就已经是太子太师了,但当时考虑到高务实的年龄、资历,因此把勋阶压后了一些,这一次皇帝算是给他补齐了。

其三,或许是为了配合前两条加恩,皇帝在制诰之中又将黄芷汀从三品淑人直接升授为一品夫人。这个升授很显然是直接跳过了高务实当前的实际官职户部尚书,而按照太子太师来算,也是典型的加恩升授。

其四,如果说上述三条都是名头大于实际,那么这一条就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且无比震撼了:

于暹罗国定南城设定南都护府,定制正一品衙门,其所司为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翼卫中国。

太子太师高务实遥领正一品定南都护;一品夫人黄芷汀卸任安南都统使司副都统使,升任从一品定南副都护,权知都护事。定南都护府衙门属官品级以正副都护等而下之,各官品衔、任职等事由都护府一年内拟定,报朕核准。

定南都护府管辖安南、暹罗、勃固、缅甸、南掌、柬埔寨等“云、桂之南各边地”。都护府辖区准许设定通商关市,准许开设官、私各港,一应陆海关税由户部及都护府一年内协商拟定,报朕核准。

定南都护府兵制以其“非同中原”之故,准许都护府自定,然其兵种、员额、器械等事需报兵部知晓,定制三年一报,“朕与兵部不予遥制”。

都护府所属军伍,军饷军械等需皆由都护府自行筹措。各军须遵从朝廷征调,朝廷若有征调,以南兵调用之制,计其粮饷、功赏、抚恤之给,而余者不论矣。

……

林林总总,事关定南都护府的篇幅占了这道诰命的绝大部分,别说前来传旨的陈矩和张诚惊得宣诏的声音都变了调,就连高务实自己都听呆了。

什么情况?皇帝这是正式承认京华对南疆的实际统治了吗?这不可能啊,这么大的事,内阁难道没有反对?

念完诰命的陈矩催高务实接旨催了三次,高务实才满心怀疑地接到手上看了看。

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更加怀疑了:这道诰命说是说诰命,但落款处只有皇帝之宝,却没有内阁附署。

所谓“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同样的道理,在此时的大明朝,没有内阁的附署,又何以称之为“诰”?

换句话说,这道诰命看起来震撼,但从当下的制度上来讲,它其实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高务实于是立刻将诰命奉还,对陈矩道:“皇上亲之信之于臣,臣感念不尽,然制诰之命需内阁附署,此诰既无阁署,此臣不可遵领圣意之其一。

定南之设都护府,事关重大,及达天下。臣未闻皇上与诸臣商议,恐难服众,此臣不可遵领圣意之其二。

即便须设此衙此官,然定南都护职责重大,其职何当遥领?臣蒙皇上信重,乃为中枢之臣,更掌天下财务,原已德薄才浅,分身乏术,又如何能遥管天南之务?是故,臣德不配位、才不当职,此臣不可遵领圣意之其三。

请二公以此三不可转述皇上,传下情于天听。更望皇上慎之重之,切切收回成命,则臣不甚感念之极。”

张诚肯定是非常乐意按高务实所言去做的,但陈矩却颇有些为难,踌躇道:“大司徒曾主笔《会典》,当知旨诏可拒,而诰命不可拒……”

“此事本部堂自然知晓,然此诰未经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