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65章 寿宴上的争论(上)

大明元辅 第265章 寿宴上的争论(上)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为期三天的万寿节,正节即皇帝生辰,亦称圣节。这一日朝廷大朝,百官齐至皇极殿献呈贺表,为皇帝贺,为天下贺。这一流程的礼仪极其复杂繁琐,即便多年老臣也未必全然记得清楚,故有专门的礼仪官负责喊礼。

这些流程麻烦到什么程度?光是参见皇帝,就有鞠躬、拜兴、再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等,而对于这些动作,具体要求还有不少,实在无须一一说明。

至于皇帝什么时候出场,出场之后又要做些什么,那些礼仪真是把细节规定到了极致,不说也罢。

头一回参加这种大节的官员或许心情激动,但对于经年老臣——如高务实年纪虽轻但也完全算是老臣了——他们走这些流程自然是心如止水。例如高务实,他的心思就根本不在朝贺之礼上,而是等着后续的大宴仪。

大宴仪不用换去别处,就在皇极殿举行,一应臣工行宴的位置基本按照平时上朝排班的位序,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如今的尚宝司卿乃是高务实的亲弟弟高务观,他已经连续多年负责这档子事,礼仪上面绝不会出任何岔子。

朝贺一罢,尚宝司的人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铺上黄麾,召金吾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亭于酒膳亭东西侧。

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皇太子虽未册封,但仍设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皇子、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

群臣四品及以上者在皇极殿内设席,五品及以下者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待到开宴,由仪礼司奏请皇帝升座。朱翊钧满脸红光地走出,丝毫不见足疾模样,大乐也立即奏响。

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随后鞭炮鸣响,诸皇子、亲王等依次上殿——襁褓中的皇子不能自行,但也不会由生母或嬷嬷带着,而是由各自的“大伴”或牵或抱带上殿来。

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百官再次行赞拜大礼,礼罢,光禄寺鱼贯而入,大乐再度奏响,行至御前时,乐止。然后光禄寺开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

敬第一轮酒时,教坊司奏《炎精之曲》。乐起,全体皆跪,教坊司当然也得跪奏。皇帝举杯饮毕,乐止。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位坐。

第二轮敬酒时,乐队奏《皇风之曲》。乐起,光禄寺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待皇帝举酒后,群臣亦举酒,乐止。

接下来进汤,鼓吹乐前导,光禄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起,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向皇帝进汤,进罢,群臣复坐,然后序班供群臣汤。

这时皇帝举箸,群臣亦举箸,这也有个讲究,叫赞馔。接下来便是舞蹈登场,头一个通常是武舞,按现代说法就是劲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再往下就到了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

以上这每一论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都是依样画瓢作一遍。待得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

到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被折腾的饥肠辘辘,胃口也自然大开,于是终于轮到了进大膳的时刻。大乐奏响,群臣起立,谢恩之后复坐,序班开始上菜。

宴饮食物原料均是四方珍异,从全国各地水陆远送到京。有的时鲜食物用驿马加急快递。经由御膳房名厨精心烹制,当然都是绝佳上品。

按照大明的习惯,凡事都要有规矩,所以有明一朝无论任何“国家级”的庆典,连菜谱都是固定的,其中大多数都是洪武、永乐二朝所定制。具体到万寿节的圣节赐宴,乃是永乐十三年定制。

这个定制规定:上桌按酒五盘,果子五盘,茶食烧炸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盅。

上中桌按酒四盘,果子四盘,烧炸,银锭油饼,双棒子骨,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三盅。

中桌按酒四盘,果子四盘,烧炸,茶食,汤二品,双下馒头,羊肉饭,酒三盅。

僧官等用素席,按酒五盘,果子,茶食,烧炸,汤三品,双下馒头,蜂糖糕饭。

将军按酒一盘,寿面,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一盅。

金枪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酒一盅。

教坊司乐人,按酒一盘,粉汤,双下馒头,酒一盅。

给食表内官内使,上桌按酒五盘,果子,汤二品,小馒头,酒三盅。中桌按酒四盘,果子,汤二品,小馒头。

高务实职官正二品,加衔从一品,当然属于“上桌”,不过马肉饭这东西后来因为大明缺马,实际上早就换成了驴肉饭。

席面的安排也有意思,内阁诸位阁老地位最高,单独一桌;六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左都御史乃是“朝廷七卿”,也单独一桌;以下便是各部侍郎组成两桌——早前是一大桌,但现在因为户部、兵部都是四侍郎制,一大桌未免拥挤,故分了两桌。如今是户部、兵部八位侍郎一桌,其余侍郎又一桌。

再往后就是按照大九卿、小九卿中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