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6章 伐元(五)播州乱起

大明元辅 第276章 伐元(五)播州乱起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高务实要打一场以力造势的灭元之战,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兵贵神速的突袭,选择在宽大正面缓缓逼近,形成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排山倒海无人能挡。

不过,这势虽然造得宏伟,也的确达成了他欲使此战“中外瞩目”的目的,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从宣布出兵至今一月有余,他本人也只是从京师抵达大宁,并且在大宁一停就是半个月,至今没有新动向。其余三路大军看来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军,四条战线均不曾有过交战。

但“一月有余”这么长的时间,在改革之后的驿站系统运行下,早已将消息传遍天下,各地都知道大明朝最能打的大帅和最能打的军队都已经开往塞外。一些人期盼这一消息犹如久旱而盼甘霖,比如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便是首当其冲的一位。

播州杨氏历史悠久,唐末咸通十四年,南诏入侵并攻占了播州,而当时的唐朝早已不复盛唐之强盛,在朝廷而言有藩镇割据,观民间之状则起义蜂拥,指望中枢派兵去播州这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收复失地着实困难。

然而地盘也不能就这样丢了,于是在乾符三年,唐熹宗就广募天下勇士前去收复失地,有太原人杨端应募而往,联合当地豪强将南诏击败。此后杨氏就盘踞在了播州,并世袭了下来,长达七百余年之久。高务实此前说播州杨氏的土皇帝史甚至超过黄芷汀她们家,便是由此而来。

一个半独立的政权能存在这么久当然是有原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杨氏善于抱大腿,抱朝廷的大腿。

唐朝灭亡后,杨氏就抱了宋朝的大腿。宋廷要出兵,杨氏就出兵;宋廷要粮,杨氏就出粮;宋廷要进贡,杨氏就进贡。总之朝廷需要什么,杨氏绝对义不容辞。面对着这样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宋廷考虑到那旮沓也不是个动兵的地,自然也就听之任之,让播州杨氏一直存在了下去。

宋朝能容纳播州杨氏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杨氏很听话,但另一方面,也和高务实此前和刘馨讨论的“统治成本”问题直接相关。

任何朝廷直接统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定会有统治成本的,如果一年到头收不上多少税,统治的地方还经常闹事,要不断地军队到地方平叛,那么统治这个地方就反而就会出现亏损。

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算不用大炮,大军征剿光是消耗的粮食军饷也是天文数字,对于这种地方而言就更是一个字可以概括:亏。

比如杨氏所在的西南边陲,向来都是贫瘠之地,朝廷就算直辖也收不到多少税,但民族成分却异常复杂,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三天两头就有冲突,统治那样的地方,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就是最典型的赔本买卖了。

因此历朝历代,对于西南边陲之地就经常采取土司管理的制度。说白了就是把一片地划给土司,让他“承包”下来,只要按时向朝廷缴纳承包费就行,当然也可能会要求其出兵随征。

这样一来,不但朝廷省去了治理的麻烦,还能定期收到承包费,也算是一举两得。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相互利用,朝廷有需要土司的地方,土司也有需要朝廷的地方。

杨氏也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宋朝灭亡后很快就投靠了元朝,元朝灭亡后很快又投靠了明朝,如此杨氏才在播州有了七百多年的基业。

可播州杨氏在传到杨应龙这一代的时候,却突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了。刚开始的时候,杨应龙还是很听话的,也帮助明廷平定了几场叛乱,因军功被明廷封为了“骠骑将军”——这可是正二品。

此时的杨氏已经在播州盘踞了七百多年,在当地绝对称得上是根深蒂固,而杨应龙是实实在在的富N代,二十岁就继承了家业,后来又成了名义上朝廷高官、地方大员,自然是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的杨应龙就开始恃功骄蹇、狂妄自大了,居住的地方用龙凤形象作为雕饰,还在辖区内自称“千岁”、“半朝天子”,有了僭越的举动。但好在他那地方着实偏僻,朝廷一般也不会特意派人去查,倒也落得个相安无事。

但同时,杨氏和播州境内其他家族也是势同水火,多有纠纷和争斗。杨应龙在位期间,在播州奢淫无度,作奸犯科,横行霸道,肆意掠夺他人田产,其播州宣慰司所辖五司七姓的百姓也不堪其扰。

而说来令人无语的是,引发杨应龙叛乱的直接导火索,竟然是一场由通奸而引发的血案。

杨应龙的正妻叫做张春花,她是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家族的人,不过杨应龙并不喜欢这个妻子,结婚后没多久就对张春花失了兴趣。后来他又看上了田氏,这个田氏本是他族弟杨端龙的未婚妻,杨应龙看到田氏后就一见倾心,强行夺了弟媳。

后来杨应龙发现妻子张春花跟属下私通,一气之下就要杀了张春花,幸得其老母出来求情,才绕过了张春花一命,之后杨应龙就把张春花许给了他的另一个弟弟杨胜龙。

不知道是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后来有次杨应龙喝醉了酒,竟然觉得田氏也跟人通奸,就想杀了田氏。田氏在生死关头就重提了张春花的往事,杨应龙当场气昏了头,命人杀了张春花。

张春花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呼喊其母官氏为其报仇,杨应龙又把张春花的母亲官氏给凌迟了,这就彻底得罪了张氏的母家。龙虎山张氏作为道教领袖之一,在大明朝一贯是颇有地位的,“天师”之称可不是自号,常常是朝廷册封,由此可见其特殊性。

万历十六年,张氏族人头领带着其他饱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