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7章 战后波澜(廿五)谢主隆恩

大明元辅 第277章 战后波澜(廿五)谢主隆恩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封侯!世袭罔替!

这圣旨一出,全场先是一阵死寂,汇十余万人而鸦雀无声。继而,忽有人用苍老而厚重的嗓音大声赞道:“《书》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圣上不吝封侯之赏,非寄望于高南宁一人,实乃期许于满朝之文武也……老臣为高南宁贺,为圣天子贺,为圣祖神孙贺,为社稷江山贺!”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注发声之处,却见老态龙钟、颤颤巍巍地老定国公徐文璧上前一步,推金山倒玉柱地跪拜下去,俯身一动不动,这才发觉自己已然迟了一步。

定国公徐文璧者,大明朝中山王徐达八世孙、定国公徐增寿七世孙。其于隆庆二年袭封定国公。隆庆五年,在廷议中赞同俺答封贡。朱翊钧即位后,改掌后军都督府事。

徐文壁为人小心谨畏,甚受今上亲信,久为“班首重臣”,屡代其郊天、祭祖,更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的首任司令,累加至太傅兼太子太傅,堪称在世武臣、勋贵之第一人。

高务实凯旋归来之前,刘馨、高陌等私下联络各方,惟徐文璧不曾给予明确答复,而是言辞闪烁、含糊其辞,让刘馨等人误以为这老狐狸打算明哲保身到底。

谁曾想,他老人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王炸。其以顶尖勋贵之爵、班首重臣之尊,一番话不仅将皇帝重赏高务实的性质从“任人唯亲”上拉走,而且上升到对满朝文武实心任事的期许上。

然后他明确表态,用“为某贺”,一步步从高务实本人,到皇帝,到列祖列宗,直到天下社稷“贺”了个遍。不消说,这就是最明确的表态,最坚定的站队。

文官们此时仍然震惊于皇帝那句“其封如韩国公故事”之中不可自拔,发生徐文璧带头肯定这么大的变故依然脑子发僵,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而武臣勋贵们可不会考虑那么多,尤其是朱应桢和张元功二人,真是差点没气炸了肺。

当然,他们不是气高务实封了爵,而是气徐文璧抢功。这老不死的明明是北洋海贸同盟的核心大佬之一,平时却偏偏做出一副和高务实交情泛泛的模样,但到了有这般“首倡之功”时却是一刻也不肯落后,急吼吼地第一个跳出来摘桃子——您老不是缠绵病榻一年多了吗,怎么这会儿如此动作迅捷啊?

“臣附议!”朱应桢与张元功急不可耐地连忙跟进一步,宛如有过无数次排练一般齐齐拜倒,连口里说的话都异常同步:“高司徒封侯不仅是天下之望,更是陛下对群臣殷殷之盼,臣等皆以为大善!”

朱翊钧见三大国公先后表态,大喜过望,刚要夸他们几句,却见他们三人之后二十余名候、伯也都踏前一步,口中高声附和道:“臣等附议!为司徒贺,为圣上贺,为天下贺!”

“好好好,看来列位爱卿果然与朕同心,好!”朱翊钧说着,目光朝另一边扫去。

另一边自然便是文臣班列,不过朱翊钧眼神扫过的时候,发现在武臣勋贵班尾处居然还跪着须发斑白但魁梧矍铄的李成梁,心中不觉一动,暗暗称奇。只是李成梁看来十分老实,俯身跪在自己的位置上,别说不曾抬头,甚至整个人都纹风不动,因此倒也瞧不见他的神情。

当朱翊钧的目光彻底转向文臣班列,站在班首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便瞬间坐蜡了。

皇帝封高务实为南宁候,申时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世袭罔替,申时行也可以接受。然而,“其封如韩国公故事”就万万不能接受了!

因为,韩国公李善长是开国封爵之中的文官之首,同时也是文臣封爵这一类在大明朝极其少见、仅止于开国前期的特例之一。文臣封爵最大的优点,便是即便封爵也依然可以在朝中担任文官,理论上便能以勋贵身份而宰执天下,绝非武臣封爵那般要被限制在五军都督府这个清水衙门里吃干饭!

在事前申时行与王锡爵的推断和预估当中,高务实伐元凯旋之后对他们最坏的一种可能便是其以文臣封爵,但两人都觉得这事儿发生的概率极低极低——毕竟这先例实在太少了,而且高务实这一次大功毕竟是战功啊,你皇上怎么能视而不见,非要给他以文官身份封爵呢?这……这简直不合祖制啊!

然而,尽管有一百万个不情愿,但眼下想要说出“臣反对”这三个字却实在太难!

申时行一瞬间便想明白了整个这件事之中的好几处关键:首先,皇上为何要搞出如此大的排场,以祭太庙之礼,八奏而郊迎?皇帝为的是造势,造最大的势给高务实和他自己表功!

一战而达成二祖列宗之夙愿,为大明取代前元的合法性彻底正名。这样的功劳谁敢说不重要,其中的意义谁敢说不重大?在“足可告慰二祖列宗”的情况下,以孝治天下的大明皇帝给立下首功的高务实封个爵又如何?封个“文爵”又如何?你敢说当不起吗?

谁敢说这话,那可不只是打皇帝的脸,那是在打二祖列宗的脸!试问尔等有几颗脑袋够砍?怕不是想落个诛十族的下场!

其次,这次凯旋原本高务实是打算悄然一身回京,结果才到延庆州便被皇帝叫停。皇帝不仅让他把禁卫军带回来,后来甚至干脆让他一并将把汉那吉等蒙古首脑携来。

申时行原先以为皇帝只是想树立权威,让蒙古人从此彻底认识到天命以变,全在大明,今后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效忠于大明而已。

然而此时他却恍然大悟,皇帝这一手至少是一箭双雕,除了前面这一条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当他当众宣布对高务实的文臣封爵之赏后,哪个文官敢当着蒙古人的面反对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