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7章 援朝抗倭(九)任职建议

大明元辅 第277章 援朝抗倭(九)任职建议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选谁比较好?老实说,高务实认为选谁都差不多,因为当前可选的这些勋贵们,其实任谁都没有什么战争经验,更别提海战经验了,不管选谁还不都是菜鸟一只?

不过,皇帝能提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因为高务实与他的特殊关系,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高务实在军中的威望,以及他北洋海贸同盟掌舵人的身份。

军中的威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宫里放出话去,说某某出任本次援朝备倭水师提督乃是高务实的举荐,至少军中敢提出质疑的人就肯定不多。再加上勋贵出任提督这种事一看就知道其中必然有政治因素,这位提督很有可能只是挂名,未必会真的去指挥一线作战。

所以,通常内廷外廷、文臣武将们在看到这一幕时,一开始都不会傻兮兮地先开喷,就算要喷,也一定得是战况不利的消息传回京师之后才会出现。

如此一来,其实也就反过来意味着高务实只要挑个吉祥物就好。这个吉祥物在作战方面最好不要随意发表意见,所有作战都应该由身为其名义副手的陈璘来指挥。

但此处有个问题,按照高务实此前的推荐,他的意思是让陈璘为水军主帅,邓子龙做他的副手。

如果现在让一位勋臣做了主帅,陈璘只能做副手,那邓子龙怎么办?给他安排一个所谓的先锋大将吗?这可不行,先锋和副手任务可是大不相同的。

而且,高务实此战要用陈璘,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历史已经证明陈璘适合这一职务,而且还和自己出任阁臣之后,实学派即将全面拓展南方势力的大局有关。前者无须解释,而对于后者,回顾一下陈璘的前半生也就知道为什么了。

公元1543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二年,陈璘出生在广东韶州翁源县龙田铺。史书中记载陈璘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勤习武艺,熟读兵法。此时的大明,全国各地变乱迭起,尤其是广东一带,除了深受倭寇之乱的影响,还有当地人形成的武装割据集团,可以说是情况极其复杂。

嘉靖四十一年,也即是公元1562年,广东连江、潮州一带发生了以张琏、林朝曦为首的大规模的变乱,参与者一度达到了数万人。

消息传到了北京,朝廷震动,急忙命令广东当地官员尽快予以平定。当时广东官府之中由于没有善战之人,便贴出“谙兵法者,爵万户”的榜文,当时年仅十九岁的陈璘在看到榜文之后,随即应征参军,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年轻的陈璘参军之后便屡次献计,使得广东的明军逐渐稳定住了当时局面,史书记载“公献策军门凿凿中款,张公奇之,即署把总,领兵事”,虽然把总只是一个正七品的武官,但是也足以看出年轻时的陈璘有着优秀的军事素养。

当年十月,陈璘跟随大军一起出征讨伐林朝曦所部。胆大心细的陈璘决定只身前往林朝曦的军营劝降,“公单骑往砦中,谕以朝廷威信,诸党皆散,遂计擒朝曦、朝敬,磔于市”,短短一句话就可以看出陈璘的勇气和智谋。

此后的两年内陈璘又多次成功平定叛乱,这也使得他在嘉靖四十三年,升任韶州所指挥佥事一职。

一年后的嘉靖四十四年,广东再次出现变乱。山贼卓文胜等人,劫掠乳源、英德等县并且修筑巢穴对抗官府。当时一位冯姓佥事被俘,卓文胜便坐地起价,要求官府支付大量赎金。

就在众人皆无计可施的时候,陈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决定单刀赴会,以自己作为人质换出冯佥事,陈璘在单枪匹马来到敌巢后便告诉那些山贼,自己乃是都护陈璘,如果放了冯佥事将他留下来,他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赎金。

求财心切的卓文胜等人居然相信了陈璘的说法,深入敌巢的陈璘并没有慌张,而是跟看守他的人有说有笑。几日之后,陈璘觉得冯佥事应该已经成功脱险,便开始了自己的逃跑计划。

他先是利用博彩的小把戏来诱惑这些山贼,同时山贼也认为自己的巢穴万无一失,便放松了守备,陈璘抓住机会悄然脱身。此时的陈璘不但自己重新获得了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详细掌握了这伙山贼巢穴内部的情报。

于是,他在返回之后带领明军一举击溃敌人,生擒了卓文胜。此后多年,陈璘一直身处广东平乱的第一线,并且多次领兵击败当地贼寇。

时间来到万历元年,那时候的陈璘凭借着自己的军功,已经升任广东都司佥事,成为了一员高级武将。陈璘刚一到任,便组织了对于贼寇邓胜龙的征剿行动,这也是陈璘军旅生涯中第一次单独主持的军事行动。凭借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陈璘利用提前布置好的埋伏,生擒邓胜龙大胜而归。

万历二年,陈璘再次领兵参与了对粤东大盗诸良宝的作战行动。诸良宝早在隆庆年间就作为盗匪受到过朝廷的打击,随后选择归顺朝廷,并且接受了巨额的封赏。

可是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诸良宝就再次复叛为匪,当地明军难以与之匹敌,粤东一带再次陷入动荡之中,诸良宝还大兴土木,修筑了易守难攻的城寨用来对抗官军。

当年春天,陈璘自告奋勇,愿意率领3000明军平定诸良宝。当时担任两广总督的殷正茂大喜过望,为了保证作战的顺利,还特意授予陈璘“一切机宜,毫不中制”的战场处置权,同时允诺如果此战成功就向朝廷奏请升任陈璘为参将。

殷正茂此人本书前文有述,他本来不算高党,但后来由于高拱外举不避仇,举荐他为两广总督,继而开始渐渐走近高党一边。

这有点像原本张居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