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9章 平倭(一)

大明元辅 第279章 平倭(一)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二月休战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万历二十一年元月,明朝大军终于正式集结入朝。由于有祖承训败绩在先,此次明廷精选各地精兵,以兵部侍郎宋应昌为备倭总经略主持军务,以李如松为备倭总兵官,提督各镇总兵。在他二人一下,刘黄裳、袁黄为赞画。

挂衔辽东副总兵、实任宽甸堡参将杨元将左军。左军下统参将杨绍先,率领宁前等营兵马一千三百三十九名;总兵标下都司王承恩领蓟镇兵马五百名;广宁右营游击将军葛逢夏领先锋右营兵马一千三百名;保定游击梁心领兵马两千五百名;大同副总兵任自强、游击高异、高策领兵马五千名;南将出身的沈阳游击将军戚金领车兵一千名,合计共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九名。

以保定副总兵李如柏将中军,下统分守宁远左参将李宁、阜新游击将军张应仲领辽东兵一千一百八十九名;宣府游击将军章接领兵马两千五百名;分守丹东参将李如梅领一千八百四十三名;分守倒马关参将李芳春领兵马一千名;分守通州参将骆尚志领南兵六百名;大同都司方时辉领兵马一千名;蓟镇都司王问领车兵一千名;宣府游击周弘谟领兵马两千五百名共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二名。

挂衔山西副总兵、实任海盖右参将马栋将右军,下统游击刘崇正领辽阳、开原兵马一千五百三十四名;原挂衔辽东副总兵、实任分守锦义右参将祖承训领马军一千七百名;原副总兵孙守廉领沈阳马军七百零二;原保定副总兵查大受领宽甸马军五百九十名;蓟镇参将吴惟忠领南兵三千名;蓟镇总兵标下都司钱世祯领蓟镇马军一千;真定游击赵文明领马军两千一;大同游击谷燧领马军一千,共一万一千六百二十六名。

另有续到蓟镇步兵两千八百名,及董一奎等各路应援军,总兵力为五万一千五百八十五名。此次大军五万余,其中骑兵超过三成,又有炮兵再占一成,骑、炮、工三兵种占了全军半数,步兵比例几乎破天荒的只剩一半,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看做是明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次真实体现。

这五万大军既然有一成左右的车营炮兵,那也就是说拥有约五千炮兵,这便使得明军足以携带大量火炮。具体而言,此次明军出动了三十门重型二号炮,一百一十门三号炮以及一百六十门四号轻炮。

目前京华方面正准备着手进行火炮体系进一步革新,不过暂时还在准备之中,因此一二三四号炮的说法还是沿用之前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当中,一号炮最大最重,射程也最远,它只有两种用途,作为舰炮和海防要塞炮;二号炮比一号炮多一种用途,就是用于陆军攻坚,不过这炮对于陆军而言过于巨大,其运输、操作一共需要十名到十二名炮手,不过用于舰炮使就只需要六到七人。这两种炮在此时都算作明军重炮。

轻炮即三号炮和四号炮,其中三号炮由于陆海皆通,实际上更受欢迎,它在海上作为舰炮时只需要三至四名炮手,在陆上时也只需要六到七人,某些时候运输方便则五人也能凑合操作;

四号炮因为过轻,在海上作用不大,京华自己是不装备的,但明军一些近海水军的小船还是有不少配备。至于陆军方面,这种炮虽然携带方便,但威力相对有限,或许是因为铁血男儿都喜欢大而猛,因此陆军更喜欢既不算太重、威力又更大的三号炮,四号炮则大多用给了骑兵配合使用。

毕竟对于骑兵而言,炮这玩意儿一般也没工夫用,偶尔用一用的前提首先是不要太影响自己的行军速度,因此四号炮对他们而言只能算是个“虽非必要,携之无损”的辅助兵器。

这一次明军车营炮兵众多,即便带了这么多火炮,实际上还是有“多余人手”,不过没关系,明军还有不少偏厢车等战车,是用于炮兵阵地保护乃至于全军大营保护的,因此并不嫌多。

朝鲜王李昖终于等来了大明的大军,虽然人数比“百万大军”远远不及,但大家其实都知道所谓“百万大军”只是个号称,大明虽然真的有,但不可能都派来朝鲜——来了你也养不活啊!

李如松可不止是辽东总兵官,他还是“宁远伯应袭”,由于大明爵位极其尊贵,因此李昖不敢怠慢,亲自迎接李如松到来。

一见是朝鲜王亲自迎接,李如松比较满意,谢道:“本帅深知殿下焦虑,特率雄兵助殿下收复失地。宋经略尚未入朝,但已指示本帅可见机行事。”李昖连声称谢。

李如松不喜欢寒暄客套耽误正事,随后立刻便问可联合参战的朝鲜军还有多少。听到伊斗寿回答仅有八千之后,李如松虽然诧异于二十万朝鲜军怎么就剩这点家当了,但也没多说什么风凉话,而是略一思索便表示这八千人可在祖承训麾下协同参战。

伊斗寿建议道:“提督,朝鲜军自有编制,若贸然加入上国大军,编制必会混乱,还是两军配合作战为好。”

李如松一如既往地直接,当即反问道:“朝鲜编入我军协同作战是否让诸位感到伤及自尊?”

伊斗寿答道:“并非如此,值此危局怎会计较自尊,只是突然改变编制,难免有所混乱。”李如松摇头表示不能认可,坚称只需听从指挥便不会混乱。朝鲜王李昖一贯是“事大党”风格,连忙令众臣不必坚持,然后李昖再行谢过大明施以援手之后,便请李如松等众将歇息。

李如松走后,伊斗寿与郑澈为编制一事再请李昖三思,李昖颇为不满地道:“为何众卿坚持独立作战,统一号令岂不更加利于战事?”

伊斗寿解释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