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勋贵们说:跟了!

大明元辅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勋贵们说:跟了!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内阁增补事毕次日,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兼平倭经略、南宁候高务实启程前往朝鲜,并且头一次以官方身份在北中国海域范围内由海路行进——以前不是没有机会,但皇帝担心海路不安全,一直不肯他因公事而走海路。

这一次之所以皇帝同意,原因倒也不是什么朝鲜危在旦夕,急需高务实前去存亡继绝,而是高务实要从天津港出发,先去山东誓师,继而率领援朝水师大举东进朝鲜。

近些年来,但凡高务实亲自领兵出征,总有一个其他人万不可及的优势,那就是他本人身兼的户部尚书一职从不曾卸任,故而在军费开支方面没人能卡他一手,这钱要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最后朝廷财政没出问题就行。

这次出兵援朝可不比上次,上次那是朝廷开藩禁的尾声,又刚打完蒙古,财政方面还是有些拮据的。当时能够坚持出兵,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前面十多年的积攒和高务实通过明联储的钞能力顶过去,各种手段用尽也得控制出兵规模。

这一次就不同了,陆师出动十万,虽然远不及对察哈尔一战,可这里的问题不在于银子,而在于兵力布防范围扩大,是兵力不足而非财力不足。

反过来再看水师,那就真是太爽了,不仅大明水师主力齐聚莱州,而且既然是高务实亲自出马,他自家的北洋舰队怎么可能不动?不说倾巢而出吧,那也是出动了将近半数。

北洋舰队出动半数已经够吓人了,但这还不算完——盟主出马,兄弟们不说亲自跟上,家里的船队总得拿出主力随征不是?于是一听说高务实要带水师援朝,京中靖难系勋贵立刻由三大国公前头,二十余位侯爷、伯爷联袂而至,二话不说纷纷慷慨提供支持。

有多支持?按照朱应桢代表全体海贸同盟成员的表态来说就是:“侯爷凡有所需,全盟资源尽请调配”。

这话自然可以看做场面话,但他们这样身份的人既然做了表态,那也不是轻易便能食言而肥的,意味着他们的确敢于做出这种程度的支持。

道理嘛也不复杂,既然高务实亲自出马,那这场仗至少在海上不可能失败——南北两洋舰队是什么实力,除了高务实自己就属他们最清楚,打个日本水军能有什么意外?知道双方实力差距是多少倍吗?

日本侵略朝鲜必须依靠海运维持前线补给,一旦海上大败,这场仗还有什么悬念?所以此战到了这一步,在他们眼里就是必胜无疑了,失败的风险已经低得没法再低,该考虑的其实是收益出在哪儿,值不值得下重注。

收益在哪?

京华在朝鲜拿下矿山的事他们早已知晓,而众勋贵通过分析高务实以往的做派发现:只有在大明直接控制或京华直接控制的地区,京华才会自行前往开矿,反之则只会采取与当地领袖合作的方式进行。

举例说明这种合作:出产于土默特盐湖中的口碱就是高务实与把汉那吉合作垄断的,把汉那吉负责主要生产,并由京华负责在当地建设工场进行简单提纯,而后在大明境内及土默特、鄂尔多斯以外的分销则全由京华负责。

土默特与大明、与京华的关系已经亲密到何等程度了,京华都没有在土默特境内搞过“独资企业”,那么眼下京华居然在朝鲜干起了独资矿场,这说明什么?说明在高务实眼里,朝鲜哪怕现在还不是、将来也一定是会被大明或者京华实控的。

什么叫实控?那至少也得是驻军并把持朝政啊!

通过一处被很多人忽略的蛛丝马迹,打仗虽然不太行但赚钱越来越擅长的勋贵们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朝鲜马上就会成为一块任由切分的肥肉,谁最先进去抢占某类生意的份额,将来就可能是朝鲜市场中某类生意的霸主!

考虑到现在朝鲜被日本人打得稀烂,战后重建肯定是接下去数十年的大事,这其中对于来自大明的商业巨头们而言,有多少机会不言而喻,谁肯错过?

除此之外,勋贵们还隐隐觉得高务实恐怕不会满足于只拿下区区一个朝鲜,他搞不好还会对日本本土有所考虑,那可就是更大的商机了!毕竟朝鲜虽然看起来比日本也没小多少,但其实日本的人口可比朝鲜多了不少,人口就是市场啊!

不过高务实可能对日本动手这个猜测,在海贸同盟内部也是有争议的,一些人认为他不会这么做,一些人则认为他肯定会这么做。

认为他不会这么做的人主要从两点考虑:其一,日本名列不征之国,朝廷不会同意出兵日本;其二,日本水军虽然好欺负,但日本还有规模庞大的陆军,就算朝廷同意出兵,目前来看也拿不出足够灭国的兵力投送到日本本土作战,既然打不下,那应该就会干脆不打。

认为他会这么做的人则有不同看法:首先从太祖定义“不征之国”的适用范围来看,主动挑衅并实际出兵侵犯朝鲜的日本,在最终和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之后就不再适用“不征之国”的概念了。

为什么这样说,那就要搬出太祖皇帝的金口玉言了:“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

瞧瞧,太祖的确列了不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