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0章 剑指东瀛(卅五)死水起波澜

大明元辅 第280章 剑指东瀛(卅五)死水起波澜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朝鲜南部的日军主力正在酝酿一场豪赌,而朝鲜中部的京畿道也并不平静。确切的说,应该是王京汉阳正处于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局势之下。

事情的起因出自于王驾还京——也就是朝鲜王李昖又双叒叕再一次回到了他的王京汉阳。虽说这位大王近几年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走了又再来……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能够回京总归也是大喜事,可是李昖大王却实在生不出什么喜悦之心。

其实在他看来,自从麻贵正式出兵南下开始,“黑云压城”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意识到其中的危险。

当时麻贵南下,十万天兵浩浩荡荡进入平壤,其中仅具装骑兵就有三四万之多,再加上一万多人组成的炮兵,拖曳着数百门大小不一的火炮,着实震撼了整个平壤城。

朝鲜人何曾见过如此多的巨炮汇聚在一支大军中!那数百门大炮宛如一头头半蹲着的黑色巨虎,黑洞洞的炮口闪烁着凌冽的寒光。

再配合上明军骑兵的高头大马、骑枪马刀,让所有观看了“入城式”的朝鲜人一面大喜过望,认为倭寇覆灭指日可待,一面又悄悄瞥了几眼自家朝廷那窝窝囊囊的军队,下意识生出一个念头:倘若大明真要动朝鲜的脑筋,朝鲜有反对的实力……甚至勇气吗?

没有人敢表露自己的担忧,全平壤的朝鲜人以看似最热情的神情欢呼着将明军迎入城中,接下来便开始发愣了。

因为麻贵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全面接管平壤防务,包括朝鲜王的行宫,而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本提督对朝鲜军的能力极不认可,平壤防务必须由明军全面掌握。

朝鲜方面当然对此提出了异议,无论是柳成龙还是伊斗寿,亦或者其他朝鲜高官,都纷纷找到麻贵和当时还未离开的宋应昌,希望大明能收回成命,至少多多少少也让朝鲜军参与部分防务,否则面子上太难看了。

不过,这一次他们没有得到满足。先是宋应昌借口自己已经收到回朝的圣旨,经略一职实际上已然转至高阁老故无权干涉为由,拒不接见任何访客,在收拾完行礼之后立刻拍拍屁股走人。

然后麻贵那边就更直接了,历数此前朝鲜军无数次无能表现,强硬拒绝朝鲜军加入城防体系,要求朝鲜军全部撤出平壤城,在城外或者附近小城驻扎,“违令者将遭天兵驱逐!”

朝鲜方面倒抽一口凉气之余,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请求麻贵说至少王宫应该由朝鲜军队把守。然而麻贵也没怎么给好脸色,唯一的通融之处也不过是表示王宫之中可以准朝鲜王留两百人的宫卫负责守卫内廷,而王宫本身的防务依然需要交给明军负责。

柳成龙与伊斗寿等人顾不得立场不同,联袂上门希望说服麻贵,谁料麻贵见到他们之后便直接扔出一封信来,告诉他们此举乃是奉经略之命行事,自己一介武将根本不可能违抗。

麻贵朝目瞪口呆的诸位朝鲜重臣扔下一番话:“好教诸位知晓,这些年来但凡侯爷统兵,就连皇上也是从不干预的。故此,诸位再如何阻扰本提督,本提督也绝不敢抗命,说不得就只好强行接管了……想必贵国大王也不希望看到这一幕吧?”

话说到这个地步,那自然是没得谈了,而朝鲜方面根本不敢等到麻贵“强行接管”,于是在匆匆回禀李昖之后,只好忍气吞声将朝鲜军队撤出平壤城。不过他们也不肯真把这些军队派去“附近小城”,而是命他们在城外就地扎营驻扎,以免发生什么意外。

在麻贵看来,朝鲜人这一举动毫无意义,他们在平壤的兵力当时只有数千,而且作为“百败之兵”,无论明军有什么“意外”,他们也不可能胆敢阻拦,更无力阻拦。这种举动在麻贵眼里无非是朝鲜两班的自我安慰罢了,根本不值一哂。

朝鲜大王李昖也正是从那时起,就已经处在明军的“严密护卫”之下了,就算与两班重臣会晤,门口也必然站着高大雄壮的明军士兵,以至于后来他们谈话都不敢再用上流社会习惯的汉语,而是完完全全用了朝鲜口语——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门外的明军都是从辽东军里挑选出来的,以前都是驻扎在双连城等临近朝鲜之地,个个都能听懂朝鲜话。

然而无论如何,由于城中再无朝鲜一兵一卒,朝鲜王李昖唯一还能依靠的就只剩“两班”,他对于朝鲜的“统治”也只能依靠两班来间接实现。然而,问题是朝鲜的两班就真的能够依靠吗?

如果看过后世的韩国古装剧就一定会发现,里头时常会有一些仿佛自带光环的男女主角,每每报上家门就说自己是“两班后人”,血统高贵,天生高人一等,宛如欧洲的“蓝血贵族”一般,一个个连眼神表情都非同一般。

这个“两班后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如此狂拽酷炫?其实所谓“两班”就是“文武两班”的意思,朝鲜这地方,长期都学中国制度,上朝的时候国君坐北朝南,文武大臣则分别分队站好,左边站几排,右边站几排,文的就叫文班,武的就叫武班,合起来就是两班。

但如果直接把朝鲜两班当做大明的文臣武将来看,那又有所不同。朝鲜这个两班,可以说是其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常人所不敢想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普通人见到他们,都要尊称一句“两班尼”。

从王氏高丽到李氏朝鲜,在这个半岛近千年跌宕起伏的政治舞台上,这些人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重要角色。

两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王氏高丽时期。记载,太祖元年甲午条:“习仪于毬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