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圆七)辞疏已允

大明元辅 第283章 正国本(圆七)辞疏已允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沉一贯的着急并不意外,毕竟“药膳桉”的查证已经展开。虽然他自觉事情安排得还算妥当,但锦衣卫要是真打算彻查到底,他安排的那几手也未必管用,一些可作为证据的东西虽然过了几道手,但最终还是能被人顺藤摸瓜找到他这儿来的。

所以沉一贯必须走得快点,否则一旦事情曝光,到时候就算高务实想放他一马,恐怕都不方便操作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沉一贯也想通过今天的认怂搞清楚一个疑点,那就是他派人去新郑意图刺杀高拣夫妇的事情,高务实到底知道不知道。

按照沉一贯的想法,如果这件事真的被高务实知道了,甚至还在手里捏了证据,那高务实今天就不应该放过自己。反之,高务实如果肯放过,说明这件事并未被他发觉,或者即便有所怀疑,但却未能掌握证据。

在这件事上,沉一贯终于犯了正常人都会犯的错误。一个正常的明朝人得知有人意图行刺自己的父母,那肯定是要怒不可遏的,而且也有足够的理由借此扳倒对手——毕竟是在大明朝,你把孝字摆出来,又是个受害者身份,那就连皇帝都没法说你不对了。

但沉一贯万万想不到高务实不是个“正常的明朝人”,他虽然也恼沉一贯这手段过于卑劣,但却不至于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反而是选择把证据留好,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一并抛出。

对于高务实来说,沉一贯主要是想通过此事逼自己丁忧,而杀父杀母毕竟只是犯罪未遂,还不至于让自己愤怒到失去理智。这更多的是一个把柄,是一个随时可以抛出来将沉一贯置于死地的炸弹,既然如此,那就应该留在最需要的时候。

和火器时代决定战场胜负的条件一样,单位时间、单位范围内的火力投射量才是关键,所以这种把柄不必急于一时使用。

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如果沉一贯不主动作死,其实高务实本来就不愿意现在弄死他。而且,从沉一贯今天的表现来看,他自己也发现了这一点。

如何看出沉一贯发现了这一点?因为他今天特意暗示了高务实如今酷似霍光。

沉一贯是在赌,赌高务实并不愿意现在就真的往霍光那个方向走。

而且,霍光之所以能成为后来那个可以主导废立的超级大权臣,至少需要三个前提:第一,武帝不在了,而他是首席顾命;第二,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等同为顾命的大臣被他一一清除;第三,始终牢牢掌握军权,同时让太后站在自己一边,为自己的任何行动进行政治背书。

这三个前提,如今高务实并不能达成,尤其是“武帝已死”、“太后背书”这两点。

现在的高务实,权柄、威望都已经远胜武帝死前的霍光,但是正如他今日自己所言,他所立下的所有功劳,大头都必须记在皇帝本人的头上。

那就意味着如今高务实的威望虽高,但皇帝的威望更高——他万历天子才是中兴之主,高务实顶多只能算是中兴名臣。所以,皇帝一日还在,高务实就一日不可能真做霍光。

但是,沉一贯之前的行为却是在把皇帝往死路上推,这看起来就有点不符常理了,肯定有些原因。

什么原因呢?

原因至少有三点:其一,大明朝的皇帝,迄今为止长寿者不多,而今上的龙体看起来也没多好。沉一贯认为就算自己不暗中出手,皇帝也肯定活不过从来没有旷工记录、动不动就能领兵出征的高务实——即便他俩同岁。

其二,皇帝如果驾崩在前,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席顾命必是高务实无疑,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人选。更可怕的是,参考高拱当年的表现,极大概率在皇上驾崩之前还会再来一次公开背书:“万事不决,问高先生即可”,那就彻底完犊子了。

其三,如果一切按照当前的局势正常发展,储君之位必将落入皇嫡子手中,而高务实才是那个坚持要等皇后娘娘诞下嫡子才可以立储的头号功臣,那么将来皇上一旦驾崩而李太皇太后也不在了的话,“太后支持”这一条对高务实而言简直十拿九稳。

如此,朝中大权势必完全操于高务实之手,“霍光”之势顷刻大成。

当然,这里没说军权问题,主要是这一条简直不必说。

京师之兵虽然按道理说得有三支:锦衣卫、净军、禁卫军。

但是,哪怕三岁小孩都知道,锦衣卫探查情报可以,站岗宿卫、出行警跸也没问题,但是你真要他们去打仗么……那还是算了。

说净军,那就得先说这支部队的性质。“京畿民家羡慕内官富贵,私自阉割幼男,以求收用。亦有无籍子弟,已婚而自奄者,礼部每为奏请,大率御批之出,皆免死,编配口外卫所,名净军。

遇赦,则所司按故事奏送南苑种菜,遇缺,选入应役,亦有聪敏解事,跻至显要者。”

简单的说,如果不是有“自阉”这个前提,大致上与宋朝动不动就收纳流民为厢军类似,主要是作为维稳手段来使的,免得他们游手好闲从而生事。而收拢了这批人之后,绝大多数人也不是真的就从军了,而是去“南苑种菜”,只有“遇缺”才会真被选入应役。

但是,即便应役了,这支人马本身人数也很有限,毕竟他们在京师的作用比较有限,很多时候也就是守守皇宫大内、皇子王府什么的。

其人数最多的时候还是在嘉靖末年,那时候因为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太多,不少人自己割了子孙根跑来参加净军,使得净军最多时竟然在编两万左右——当然,大部分还是在“南苑种菜”。

所以,这支人马虽然名义上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