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4章 总百揆(十四)几个女人一台戏

大明元辅 第284章 总百揆(十四)几个女人一台戏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完成了稳固地位的各项应有举措之后,高务实也恰好在此日收到了来自宫中的消息。

这消息来得并不容易,因为其来源并非皇帝——皇帝要传消息给高务实容易得很,司礼监干的就是这活儿,而且一般也不必避讳什么,直接派人上门告知就行了。

事实上这道从宫中传递给高务实的消息来源于永宁长公主,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同时来源于皇后与长公主二人。

高务实在宫中一贯都有自己的消息网,因此消息来源很广,线路并不只是一条两条。事实上他拥有多个并不重合的消息来源与多条消息传递线路,除了最为显而易见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矩、司礼监秉笔太监刘平这两条线之外,他还与其他地位略低一些的大珰们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

历史书中形容一个人在朝堂根深蒂固,往往并不会深入细致地表明这种根深蒂固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事实上,像高务实这样就叫根深蒂固——无论宫里宫外、各部各衙,都有我的人或者与我保持合作的人;无论朝堂军中、京城民间,上上下下都有很多受我影响的人。

当然,更关键的在于无论这些人是与“我”保持密切关系、紧密合作,亦或者只是对“我”在思想上、感情上有所倾斜,归根结底都在于利益。“我”只有真正到了能够影响他们实际利益的时候,以上这些羁绊、联系才能发挥作用,乃至长久。

高务实在宫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以至于能影响许多人与他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呢?这至少有两个方面:权力与金钱。

多年来,高务实在宫中最大的直接影响力来自于他的亲密盟友:黄孟宇与陈矩——当然,黄孟宇退隐之后,该派系由其外甥刘平继承。

这二位,或者说这两大内廷派系,是高务实在宫中获得“人事权”的直接体现。正是由于高务实早年就亲自推动了黄孟宇与陈矩的上位,借着彼时还是新君的朱翊钧身边无人可用之机,将他们二人悄然培养为皇帝身边最为亲近的大珰,这才有了后来长期能够通过他们掌控内廷“铨务”的事实。

有明一朝的小宦官们想要在内廷混下去,几乎都必须投入某位大珰门下,这是前文早已说过多次的。你不站队,就没人会在你有机会升迁时提携你,会在你搞出了麻烦时保护你。

相反,一个毫无根基的小鱼小虾如果不找条大腿抱着,只会被大鲨鱼们随口吞噬,连皮带骨一点不留。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廷的派系分明甚至比外廷更甚。

高务实与内廷最强的陈、黄两派联盟,自然会严重挤压宫中非此二派的宦官们的权力空间,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张鲸、张诚等人会前赴后继与高务实为敌——其他那些都是次要原因或者浅层原因,这一点才是最根源的。

乃至于,前些天王安选择背叛陈矩,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你陈矩在外廷有即将成为首辅的高务实永远支持着,那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咱爷们上位?

而且你陈矩把咱爷们打发去皇长子身边,对你来说是可以监视皇长子,好像咱爷们也能为你立下大功。可是,这也把咱爷们给绑定在了皇长子一系,今后一旦皇长子不能上位,你真的肯在退休时推荐咱爷们吗?你不会,因为你推荐继任者也一定会考虑皇帝的感受。

换句话说,陈矩虽然在提拔重用王安,但在王安看来,陈矩这样做其实就把他限死在了东厂提督这个位置,永远也没有机会问鼎掌印之位——除非皇长子继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间所谓的矛盾不可调和,归根结底都不过是利益矛盾不可调和——你有见过甜粽子党和咸粽子党互相争执,但你可曾见过他们之间能因此成为不共戴天之敌?

高务实在内廷所以能有众多“合作对象”,一来因为他可以通过陈矩、刘平之手关照某些人或者打压某些人,二来也可以在绝大多数宦官们最大的追求上给予满足——金钱追求。

宦官们在金钱方面的贪婪是人所共知的,但很多人或许并不太了解的是,宦官们能够搞钱的门道虽然五花八门,可是真正能搞到大钱的门道其实并不算多。

正如同宦官之间的等级森严甚至远超外廷一般,宦官们搞钱的能力也十分悬殊。一个宦官在京师想搞大钱一般需要两个条件:身居高位或者身居要职。

宦官是一个完全依靠皇帝背书的“职业”,在宦官之中能够身居高位,不仅意味着在宦官体系之中地位尊贵,更意味着此人深受皇帝信赖。如此,越是身居高位的宦官就越能借用皇权的威势,自然是下面无数人必须巴结的对象。

这就好比说此前陈矩提拔王安,十来年时间就能把他一路提拔到东厂提督这个内廷二把手的位置,可见皇帝的信任对宦官而言有多重要——至关重要!

到了这样的位置,其在内廷就好比是外廷中高务实的地位,有的是人巴结、投靠,自然该有的孝敬那是一点也不会少。这种来钱门路是最靠谱的,皇帝也好,太后也罢,往往都知道此中内幕,但没有人会去说破,因为这已经是一种潜规则了。

然而高位总是很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的“干爹”还没走,那你就没有上位的机会。大明的宦官体系又没有什么末位淘汰制,大家一般都是终身制干到死,或者实在干不动了之后向皇帝请辞,因此等内廷高官出缺是很难的。

指望他们老死或者请辞,还不如指望他们在某场政治斗争中失败,最后落个被贬南京种菜靠谱。这有点像后世日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