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03章 做黄雀(3更破万)

大明元辅 第203章 做黄雀(3更破万)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西班牙自己家里的事都忙不过来,有多少余力能用在外头?让高务实组织一支远征军去征服西班牙固然不可能,让西班牙组织一支远征军来强迫高务实也同样不切实际。

说到底,这个时期的欧洲,冲突频频爆发已经成为常态,冲突爆发后的花费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难于承受的负担。然而,所有其他国家,无论是法国、英国、瑞典,甚至奥斯曼帝国,都享有一段和平与恢复的时期。只有哈布斯堡,特别是西班牙,总是不停地从对付一个敌人转向对付另一个敌人。

刚刚与法国媾和,接着就是同土耳其人交战;地中海刚一停战,接着就是大西洋上的广泛冲突和西北欧战争。在某些困难时期,西班牙帝国甚至同时对付三面之敌,而敌人即使没有军事援助,也有意识地在外交和商业上相互支援。

用当时欧洲人的话来说,西班牙就像一只掉在坑里的大熊,比任何一条进攻它的狗都强大,然而它终究敌不过所有的对手,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精疲力竭、流干鲜血。

那么,哈布斯堡如何才能逃脱这种恶性循环呢?高务实觉得,即便他处在腓力二世的位置都会很为难,很难应付这种长期分散力量的状况,或许应该对这各个方面的敌人确定一个优先级,明确优先防御计划。也就是说,某些地区是可以放弃的,但是究竟哪些地区可以放弃呢?他也很难说。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反思,可以说奥地利,特别是斐迪南二世,要是聪明一点就不会随着德意志北部的反改革势力向前推进,因为这样做得不偿失。然而,这位神罗皇帝硬是要在德意志保留一支强大的军队,以防止王公的派系倾向、法国人的诡计和瑞典人的野心;而且只要土耳其人骄横地站在匈牙利,相距维也纳150英里,哈布斯堡的军队就不能减少。

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它不能让奥地利堂兄弟落入法国人和路德派手里,更不能让他们落入土耳其人手里,因为这对西班牙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也至关重要。

讽刺的是,奥地利却似乎并没有这么想。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后,奥地利眼睁睁看着西班牙在西欧和海上单qiāng匹马面对众多敌人作战,却并未感到有帮忙的义务;反而西班牙意识到了这个更高的利益,总是心甘情愿为奥地利帮忙。

也许,腓力二世过于沉迷于某些人对他的恭维:世界君主。

而现在,高务实打算提醒一下他——你没有做“世界君主”的本钱,真正拥有这个本钱的人,叫朱翊钧,只是他没有这个yùwàng罢了。

实际上,朱翊钧当然也没有这个实力,除非他能把大明的社会体系完全颠覆,甚至把大明子民们的精神内核都改变掉,否则大明从天子、官员到贩夫走卒,在对待大明以外的世界问题上,都是同一种心态:处中国而治万邦。

如果说鞑清末年以后的中国人大多精神自卑,那么现在这个时期的大明子民,则是精神过于自信,举国上下都坚定不移地认为:只要治理好了“中国”,便一定是万国来朝八方贺,不管何处的蛮夷,面对大明都应该顶礼膜拜。

幸好,在坚持这种自信的同时,大明并没有如鞑清一样故步自封,所以在嘉靖年间缴获了葡萄牙人的火炮之后,大明立刻发现了它们的优点,并马上开始仿造,同时也不端什么天朝上国的空架子,该买就买。

甚至对于蕞尔小国的倭国,当发现他们的鸟铳比自家的更好时,如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也没有任何犹豫就拿来采用,而刘显父子麾下的“降倭夷丁”不仅会使用鸟铳,甚至还个个精通日本刀术。

整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大明虽然自信,但还是比较务实的,有那么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头。

这也是高务实有信心让大明能坚持下去,而不让鞑清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毕竟,他曾经长期做秘书,是一个更偏向于做实事的人,如果把他扔去清末,他成为张謇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成为孙大炮,可是他知道,张謇救不回那个时代的中国。

然而在大明则不然,他有信心通过“实效”来带动其他人跟随他的脚步,甚至最终形成新的风潮。

他的京华集团现在就已经有了效仿者——有人跟随他的脚步踏入了私营军工行列,如王崇古的孙儿王谦;有人在上海悄悄搞了几个码头,更神奇的是这几个码头的幕后东家竟然是徐阶的长孙徐元春;有人悄悄买了一两条船加入京华的舰队,如朱应桢、张元功等勋贵;有人学着京华的做法想方设法控制长江水道上的运输船队,如临淮侯府的小侯爷李宗城……

try{mad1();} catch(ex){}

虽然这里头除了徐元春之外,大多都是跟高务实关系比较密切的一批人,但只要有这样的趋势,就已经能让高务实感到振奋了,因为这证明了他的做法是有效果的。

我只要能做出榜样,让人相信我的做法是可以获利、获大利的,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而当这样的人多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也一定能让整个国家“转向”!

古往今来的任何政治,惟利益永恒!

利之所在,人之所趋。

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年下西洋如果不是郑和掌握,文官集团插不上手的话,怎么可能半途而废?后世有学者证明,下西洋其实并不亏钱,或者说它本可以不亏钱。只是由于文官集团至始至终插不上手,所以后来才被说成是劳民伤财的无用之举,最后被扔进了垃圾堆。

换句话说,倘若下西洋是文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