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008章 在宫中

大明元辅 第008章 在宫中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俺答什么时候会死,这种事你都有内幕消息?我的陛下,你这有点厉害了啊,开的什么挂?

结果朱翊钧开的是“人挂”,他笑眯眯地道:“钟金哈屯和把汉那吉两个,看起来都是忠顺之臣,俺答在大召寺的一举一动,别说他每天吃了多少东西朕一清二楚,就连他中午吃的羊肉羹几成熟,朕都能知晓……你说,他还能活多久,朕能不知道吗?”

哇,这么厉害,要不要去村口摆两桌?

高务实笑起来,道:“看来当年封贡这件事,办得是真的漂亮。”

“那是!”朱翊钧洋洋得意:“说起来,此事咱们两个也是有大功的。”

这话倒是不假,高务实的功劳明摆着不必说,而朱翊钧当时虽然还是个小太子,可是高务实能做钦差去大同,用的就是太子教令的名义,没有他的支持哪里能成?当时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家伙,居然能在俺答封贡这样的大事中出力,朱翊钧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颇为得意。

这可是当皇帝之后绝对体验不到的成就感。

所以高务实很是配合的哈哈大笑起来,朱翊钧也跟着哈哈大笑,一时间,君臣二人的距离又拉近了不少。

说起来,除了他高务实,谁会当着皇帝的面哈哈大笑,就不怕“君前失仪”么?

此时高务实倒是明白了朱翊钧之所以明确发现李成梁的表现不对劲,却仍然不肯动他的原因。

这原因并不单一,而是互相关联着的,总得来说就是朱翊钧觉得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办,现在动李成梁不划算,可能会因小失大。

做皇帝,尤其是隆庆教导出来的皇帝,朱翊钧不可能去做一个“眼里揉不得沙”的人,那样的人也做不好皇帝——天下臣子各有各的心思,难道有别的心思你就都不用了?

当初隆庆还教导他,即便是高先生也是有私心的,作为皇帝而言,真正必须处理好的,是权衡其中的利弊,以及始终保持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只要权衡好了利弊,确保了局面不失控,很多事情就可以——甚至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你这个人也不用,那个人也不用,到时候无人可用,还做什么皇帝?

隆庆当年对朱翊钧的教导,早就让他领悟了一个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皇帝关键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去纠结他有什么缺点,以及他在想些什么。

李成梁是有问题,但自己难道没有秋后算账的能力?既然有,先用用又何妨?反正现在也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可以替代他。

所谓“政治就是妥协”,这就是一种妥协。

皇帝长大了啊……

高务实其实更多的是欣慰,因为他虽然一直是“伴读”,但实际上充当了半个老师,现在看着朱翊钧一点一点成熟起来,难免也会有些感慨。

哦,不过他马上就要真的“当老师”了,因为日讲官本身也是老师。

朱翊钧这次和高务实的会面,没有明确的说要怎么用他,从语气上判断,大概是要先等俺答死了之后,看看情况再决定。

这倒也符合现在的局面,只是高务实有些想不明白的是,拿下李成梁对于现在的朝廷而言,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可是朱翊钧刚才说,高务实回来了,他就有了些想法。

这一点却有些奇怪,李成梁是个武将,他是辽东总兵,我回来不回来跟他有什么关系?我又不可能去做这个辽东总兵。

虽说辽东总兵论品衔那是比自己这个五品闲官牛逼多了,可是现在却是大明万历朝,别说区区一个辽东总兵了,就算如今大明北疆双璧——蓟辽两个总兵绑在一块儿,在朝野中也远不如他高务实这个五品闲官值钱。

翰林清贵,天上神仙,此时的文官就是这么自信。

高务实出了文华殿,有小黄门立刻跑来参见,客客气气恭喜了一番,然后道:“高侍中,元辅有请。”

侍中,是此时对左右庶子的敬称。不过这个得解释一下,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而唐宋该职得以沿置,元以后才废止。譬如在唐朝时,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与中书令、尚书令并列,地位崇高之极,权力也大,能封驳皇帝圣旨。

甚至唐朝的圣旨格式都不是后世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明式风格”,唐朝圣旨开头的两个字是“门下”,意思是这道圣旨是经过门下省认可了的,具备法律效力——换言之,没有门下省认可,这圣旨就是所谓的“中旨”,在唐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下面的人可以抗旨不遵。

try{mad1();} catch(ex){}

但是高务实这个左庶子为何被称为侍中呢,差得也太远了吧?

这事儿有原委,侍中这个职务是秦朝始置,当时只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汉时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其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这才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开始相当于宰相。

而左庶子呢,原先叫“太子庶子”,古时是“天子庶子之官”,掌教导诸侯卿大夫之庶子。庶子即众子之意。有大事则帅众子为太子所用。因此秦汉以来,都以庶子为太子宫官之一。

到秦时,置中庶子。西汉也有庶子,员五人,为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东汉有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为太子少府的属官。其性质与皇帝左右的侍中相似,古籍记载也都说“职如侍中”。

由于后来侍中牛逼了,而明朝的这些俗称都是敬称,特点是往大了叫、往大了类比,因此左右庶子就被称之为“侍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