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1669章 疯狂(续)

逆水行周 第1669章 疯狂(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后院暖阁,杞王妃李氏正与世子宇文理说话,李氏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虽然说不上大病,却一直病恹恹的,不过有良医调理,又不缺名贵药材,所以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虽然宇文明纳了几个妾,个个年轻貌美,但李氏作为原配,在王府地位一直不坠,别的不说,光是她为宇文明生下两个儿子,就足以母凭子贵。

世子宇文理,如今已过二十岁,宇文明对嫡长子的表现很满意,可以说寄予厚望,更别说故杞王在时,对宇文理同样寄予厚望。

李氏如今最关心的事情,是长子的婚事,而今日宇文明不知何故,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待了许久,都不过来和儿子说说话,这让李氏有些担心。

宇文明最近除了忙政务,还在张罗宇文理的婚事,这一点李氏是知道的,她也参与其中,知道夫君希望和五姓七望之中的一家联姻。

他们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太子,再以后将是未来的天子,所以,担得起五姓七望的女郎。

其实,李氏也不强求宇文理一定要娶五姓女,她觉得儿子未来肯定是皇太子,那么对于皇太子来说,太子妃的娘家实力如何,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出发,李氏觉得儿子娶朝中某位权贵的女儿为妻也很不错。

有了娘家人的助力,太子妃可以协助宇文理稳住局面,日后宇文理继位,也有外戚可以依仗。

当然,这得把握个度,不然让外戚来个鹊巢鸠占,如同当年杨坚那样,可就不妙了。

母子间正说着话,一名侍女入内,向李氏禀报,说大王回话,尚有事务处理,稍后再过来。

宇文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李氏隐约觉得儿子的婚事出现波折:看日子,这两天充作媒人的几位也该有消息传回来了,宇文明迟迟没有过来宣布好消息,恐怕....

宇文理见着李氏有些走神,开口问道:“母亲?”

“嗯?阿理想说什么?”

“啊,孩儿将母亲若有所思,不知忧心何事。”

“无事。”李氏看着儿子,开始转移话题:“听说你二叔在江南搞出什么事,如今引得长安城内议论纷纷?”

听得母亲问江南之事,宇文理来了精神:“嗨,没什么,二叔嘛,母亲是知道的,想来对佛寺看不惯,所以就....”

“所以就灭佛了?”李氏听到这里,说话音调都高了几分,她和许多贵妇一样,笃信佛教,也知道小叔子宇文温对佛寺太多颇有微词。

南朝佞佛,佛寺更多,她就怕宇文温一时冲动在江南搞灭佛,做得太过火,以至于名声扫地。

“灭佛?母亲听谁说的?二叔没有灭佛啊。”宇文理笑着摆摆手,“二叔只是清理那些附逆的佛寺罢了。”

宇文理如今已不是当年在黄州求学的懵懂学子,经过几年历练,见识多起来,此时,根据自己得知的消息,向母亲说起江南发生的事情。

江南各地发生叛乱,不过如今已被豳王宇文温领兵扑灭,而豳王随后对附逆者进行清剿,手段之猛烈让人咋舌,而这种手段,被称为“瓜蔓抄”。

江南各处,一旦某地发生叛乱,主谋,党羽自然要严惩,而其亲人,要受牵连,虽然不至于牵连九族,但范围也很大,牵连之广,以至于有顺藤摸瓜的形容。

进而有了“瓜蔓抄”的说法。

而不仅是参与叛乱之人的族人要受牵连,甚至连许多佛寺都受到牵连。

此次江南各地叛乱,其背后除了陈国故吏,利益受损的豪强煽动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些佛寺在煽风点火,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朝廷清理佛寺,把江南各地佛寺的数量消减了超过七成。

不仅如此,还清查寺产,勒令那些蓄养奴仆,荫庇佃户、拥有大量田产的寺庙放人、还田,不还田也行,今年开始就足额缴纳租调。

虽然朝廷免了江南十年赋税,但豳王认为,出家人本来就该清心寡欲,一心念经诵佛,结果一个个宛若大地主,吃得满面红光、肥头大耳,甚至还玩女人,有私生子。

这样的行径有辱佛门清誉,必须“清查”绝不姑息。

更别说有的佛寺多行不义,不仅放高利贷,还藏污纳垢,成了贼窝,祸害周边百姓。

前期一番整治过后,可想而知多少佛寺心中不满,其信众自然群情激奋,于是乎趁着江南大乱,开始趁火打劫。

后来,逆贼被官军击溃、歼灭,豳王随后开始算账,对各地佛寺实行“瓜蔓抄”,凡是有弟子、信徒参与叛乱的,都要追究责任。

不仅如此,豳王还请来江南几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对江南各地的僧人进行考核,来个“人人过关”。

所谓“人人过关”,就是考核各佛寺的和尚其佛学修为,核对其出家前的身份,然后根据几位“考官”的评定,对这些和尚做出不同处置。

考核合格的僧人,在官府登记相关信息,然后发放“度牒”,先集中起来安置,待得佛寺清理完毕,再分派到新佛寺诵经念佛。

考核不合格的僧人,勒令还俗,如果有作奸犯科者,还得追究其罪责,这样的“人人过关”,按照豳王的说法,就是替佛祖清理那些骗吃骗喝、败坏佛门清誉的无耻之徒。

至于佛寺数量,每郡只许有一座佛寺,寺主、主持不但必须有“度牒”,还得在当地官府“备案”,佛寺可以放贷,但必须在官府见证下定借契,而且利息不许超过规定数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佛寺必须有吏员驻守,账目每三月一查,寺庙名下基本田产可以保留,但现有田产超过规定数量,必须在官府报备,然后多出来的田产要缴纳租调。

如有人投宿佛寺,必须在驻守佛寺吏员处报备,豳王还推行了一些管理措施,确保佛寺在官府的见证下“健康发展”。

“原来如此....”

李氏点点头,心定了一些,她就怕小叔子搞灭佛,惹怒佛祖,最后不得好死。

如今看来,似乎豳王是为佛门清理门户?

“二叔当然是清理门户了,那些骗吃骗喝的假和尚,就是该清理!”

宇文理说到这里,愈发兴致勃勃,他觉得二叔还真是行事果断,不仅在江南清理佛寺,还对逆贼斩草除根,毫不留情,也不管风评如何。

那些被瓜蔓抄的逆贼及亲人,多为当地大族,而瓜蔓抄之后,这些人全部被押上海船,流放岭表交广。

“流放岭表?!”

李氏听到这里,不由觉得心惊,她听人说那岭表可是烟瘴之地,外地人去了,头一年九死一生,第二年全部死光。

如今这些被瓜蔓抄的人们甚至整个宗族,被官府流放到岭表,恐怕是凶多吉少。

“母亲勿忧,二叔在奏章里说了,把这些人流放岭表,不是让其自生自灭,广州总管府、交州总管府,会妥善安置这些人,让他们实边,开垦荒地、生根落户,而不是白白送死。”

“还有,这一番瓜蔓抄之后,江南必然空出许多无主之地,二叔已经决定,将这些土地清查造册,然后发放给有功将士、当地贫苦百姓耕种。”

“为了防止逆贼卷土重来,各地官府会把得授田地的百姓组织起来,建弓箭社,农闲时操练,要做到能够结寨自保,然后相互守望,以此抵御流贼,应对那些逆贼余孽的反扑。”

宇文理说起二叔来话就不断,李氏听着听着,有些担忧,因为宇文温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疯狂了,恐怕朝中不会平静。

宇文理对此不以为然:“母亲,二叔这么做,都是为了朝廷,当然,肯定有人不乐意了,那些陈国降官,在江南有大量田产,又有门生故吏,如今可是兔死狐悲。”

“阿理,你在外人面前可不能如此说话!”

“孩儿知道,但那些人也太得寸进尺了,就欠收拾!”宇文理有些忿忿,“二叔在江南肃清叛逆,推行均田制,这些降官厚着脸皮求情、喊冤,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二叔把他们怎么了的。”

“那你二叔是没收了降官们的田产了?”

“没,就是登记造册,上报朝廷,由父亲定夺。”

宇文理说着说着,觉得十分解气,他任雍州牧,认认真真体察民情之后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权贵、世家高门都占据着大量土地,却大多无需缴纳租调。

即便缴纳,也不多,名下还有大量佃农,不在官府登记之中,形同隐户。

他觉得这样的情况不好,因为会影响朝廷的税收,但就连父亲都只能“徐图之”,他自然也无可奈何。

如今二叔在江南收拾地头蛇,真是让宇文理觉得痛快,只是这种行为已经在朝中引起非议,许多人都认为豳王的行为太疯狂了。

宇文理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若是等江南平靖,说不得请二叔回关中,好好整治一下这帮子权贵才行。

嚯嚯,二叔吵架的本事可不得了,又会讲歪理,朝堂上舌战群臣的话,场面一定会很精彩。

宇文理如是想,母子俩正说话间,又有仆人来报,说大王请世子过书房议事。

宇文理告别母亲,出了房间转去书房,半路上仆人先向宇文理交个底,也好让他提前有个准备。

“大王让小的先向世子透露一二,说是此次入京的突厥使者,开始挑事了。”

宇文理闻言觉得奇怪:“挑事?他们想做什么?勒索?敲诈?不行就寇边?”

“小的不知,一会世子见着大王便知道了。”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