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1899章 非常之道

逆水行周 第1899章 非常之道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政事堂,关于修建通济渠的相关讨论正在进行,首先,是由工部尚书宇文恺对整个工程及施工方案进行说明,并接受政事堂诸公的询问。

政事堂诸公,指的是在政事堂议事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长官,如今加起来有十五人。

可以说这十五人就是宰相级别的高官(宰执),至于在场的其他人,除了御驾亲临的天子及旁听的太子,可以说都是跑腿的。

通济渠的资料,政事堂诸公都已事前拿到手,有了几日的翻阅时间,以便对这个勾连黄河、淮水的运河有一个初步了解,而看资料时产生的疑问,就要在此时让宇文恺做出解答。

换而言之,反对马上修建通济渠的几位宰执,现在就准备发动进攻。

通济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没人反对修建通济渠,但却对何时开工以及如何修建有了一正一反两种意见。

位高权重的尚书令李允信,就是反对者之一,如果他在这次会议上依旧持反对意见,那么天子宇文温也不得不考虑一下通济渠的动工时机。

宇文恺为了今天,准备充分,但他仅仅是从工程角度来阐述通济渠的可行性,对于开工时机及相应一连串问题,要由另外的人来回答。

中书舍人郝吴伯就是其一,本来他即便身处政事堂内,只有接受问话的份,而现在,当然依旧是接受询问。

原因在于郝吴伯以中书舍人的本官,检校营通济渠将作少监,实际上负责了整个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他既然对现在举债并马上动工修建通济渠给出了正面意见,现在就得面对反对者的发难。

郝吴伯不是一个人面对发难,新任工部的水部郎中郑通,也陪着郝吴伯一起接受质问。

质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郝吴伯和郑通费尽口舌,好不容易将反对者的质疑一一解答,随后引来了最有分量的反对者——尚书令李允信。

李允信不反对修通济渠,只是认为时机不对,朝廷应该过几年开工,而且举债修运河的做法十分不妥。

李允信知道修建通济渠是宇文温的意思,但他作为尚书令,既然认为情况不对就要据理力争,不能让朝廷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其他几位反对者也是这种担心。

举债的行为,无论动机、原因是什么,首先会让百姓以为朝廷快撑不下去了,人心浮动,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浑水摸鱼。

第二,发行所谓公债,向民间募集资金,万一应者寥寥,或者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这让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搁?到时候谁负责?谁负得起责?

前面两点都还好,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举债修运河,平白无故让朝廷背上巨额债务,一旦接下来几年别的地方急着动用大量钱粮,已近负债的朝廷去哪里变出钱粮?

如今年景好,所以公债到期后朝廷似乎有能力连本带利兑现,可万一接下来几年有什么闪失,导致财政收入不理想,届时公债到期无法兑现,那该如何是好?

谁能保证接下来数年,朝廷财政收入盈余,足以支付到期公债的本金和利息?

要是到时出了纰漏,激得民怨沸腾,到时候,要杀多少人,才能平息民怨?

尚书令位高权重,在政事堂诸公里,是最接近宰相一职的职位,尚书令李允信的质问,郝吴伯和郑通是无法巧言令色或者回避不答,而他们也确实没那资格作保证,自己的脑袋也无法平民怨。

这两位“哑火”,有议事权的门下侍郎刘炫同样也无法反驳,道理相同,至于刘焯,因为作为礼部尚书主管学政,今日连进议事堂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反驳。

最后一个为宇文温把关的大将、中书令李德林,面对“发行公债一旦出事,谁负得起责任”的质问,拿出一副时下流行的老花眼镜带上,从面前案上厚厚的卷宗中拿出一些资料。

“非常之事,行非常之道,尚书令所言,确实为国为民,却是过虑了...”

李德林不和李允信纠结举债后到底谁能承担责任,而是针对“风险”二字。

首先,朝廷举债修运河,确实会让不明真相百姓心里犯嘀咕,觉得朝廷情况不妙,但实际上只要朝廷能确保官军将士粮草充足,确保百官俸禄足额发放,出现灾情能赈灾,那么天下就乱不起来。

些许愚民的庸人自扰,不足以干扰中枢决策。

第二,朝廷发行公债,向民间举债募集资金,开的利息是二分,为期四年,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利息,即便是民间柜坊以此利息揽存都不怕揽不到储户,信誉一直很好的朝廷,难道还怕没人来买公债?

说抓到这里,李德林反问:“莫非尚书令以为,朝廷的信誉不佳,以至于百姓不会踊跃购买公债?”

这种事情李允信哪里可能说是,于是回答:“此言差矣,朝廷信誉自然是好的。”

“既如此,尚书令的忧虑,可以放一放了。”

李德林的反问,可以说是结束了这个问题,李允信当然知道朝廷((天子)信誉好,而即便朝廷信誉不好,他也不可能当面说出来。

以上两点,郝吴伯、郑通、刘炫其实是可以说的,但他们品级不够,面对位高权重的尚书令李允信,不可能反问“莫非尚书令以为,朝廷的信誉不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所以只能默然无语,不然锋芒太过,怕是要被人诟病。

所以三人的“败退”,实际上是为了让中书令李德林出来对阵。

前两点质疑,现在算上有了解释,李德林接着说下去。

第三点,朝廷无法还债的风险,实际上不存在。

李德林拿着厚厚的资料,开始摆事实、讲数据:自明德元年以来,朝廷开支与日剧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平定并经营南中,拓宽益州入交州道。

第二,汉沔开发,组织百姓入汉沔开荒种田;第三,修建叶宛运河:第四,讨伐突厥,并在陇右、并朔等地修筑新式堡寨,加强边防。

第五,出兵辽东,讨伐高句丽;第六,修建永济渠。

以上这六点,自明德元年以来,占了大部分朝廷财政开支,确实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但到了今年,南中局势已经稳定,需要朝廷投入的资金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多。

随着益州入交州道的全线贯通,沿途官府不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修路,而且海可以靠着收取商税,增加收入。

汉沔大开发已经初见成效,随着粮食产出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定居汉沔,朝廷不需要如前几年那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相反,已经开始有收益了。

叶宛运河已经运营数年,虽然从运营上来说还是亏损,但亏得不多,再过几年就能收支平衡甚至实现些许盈利,不需要朝廷再投钱。

永济渠也是如此,而比起叶宛运河,永济渠在未来几年给朝廷带来的收入必然是逐年递增。

至于对突厥、高句丽用兵,经过头几年的有效打击,这两处边患已经变弱了,而该建的新式堡寨,也基本建设完毕。

突厥的都蓝可汗,因为屡战屡败,众叛亲离,为部下所杀;达头可汗接连遭受惨败,如今正忙着站稳脚跟,一时半会无力东犯。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突厥无力主动进犯。

至于高句丽,就更不用说了,朝廷不需要像前两年那样,对草原及辽东大规模用兵,所以军费开支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未来四年,朝廷实际上没什么额外的重大开支,每年岁入必然有可观盈余,积累四年,怎么会还不起到期的公债?

“天灾呢?”李允信反问,“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谁也不能保证,这接下来四年,天下都是风调雨顺。”

“即便各地都在修建水利设施,又有蒸汽抽水机,但天灾不一定是旱灾、涝灾,一旦发生虫灾,漫天飞虫过境,赤地千里,届时赈灾都可能会耗尽国库,何以有盈余积累去还到期公债?”

李允信所说“虫灾”指的是蝗灾,但“蝗”和“皇”读音相同,所以避讳称为“虫灾”,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种天灾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发生。

他的意见,就是国库必须有盈余,确保发生天灾时,朝廷有足够的资金(钱粮)赈灾,否则一旦赈灾不力,导致流民越来越多,那可不是件好事。

面对李允信再度强调的风险,李德林答道:

“凡事都有万一,万一朝廷因为某些原因,暂时无力无力偿还债务,那就可以再举债,先把第一次...第一期发行的公债还了。”

李允信闻言高声质问:“笑话!借债还债,债就越来越多!更别说第一期公债都无力偿还,还要发行第二期公债,届时谁还会去买债券!”

“当然会买,只要百姓对朝廷有信心,当然会买。”李德林说的这段话有些空洞,所以他随后拿出事实:“火轮船,就是信心!”

“火轮船?”李允信抽出一份资料,在手里晃了晃,放到案上,随后说道:“今年年初....”

话音戛然而止,李允信向坐在上首的宇文温行礼,才继续说下去:“年初,陛下亲口说过,说火轮船进展缓慢,距实用遥遥无期,怎么如今就成了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那是因为....”李德林微微一笑,“昨日黄州传来好消息,实验火轮船,已经实现了逆水航行时速十五里!”

在座众人听了之后俱是一愣,他们之前可都知道火轮船是什么玩意,因为天子在太液池展示过这种神奇的船只,但这船再神奇,却因为逆水航速比人走路还慢,无法实用化,只不过是孩童玩具罢了。

年初天子还说火轮船不行,这才过了几个月,怎么就实用化了?

真的假的?

李允信也是这么想,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问:“这....这么巧?”

随后他意识到自己失言,赶紧打圆场:“确定是逆水航行时速比.比常人地上行走要快?”

李德林斩钉截铁的回答:“正是!再过一段时间,火轮船的第一次公开航行就要在黄州进行,届时众目睽睽之下,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有了火轮船这一利器,漕运、航运成本大降,逆水航行时速十五里,日行十小时,从广陵到夏口,不过十日时间,这意味着什么?难道百姓还会对朝廷没信心么?”

“百信对朝廷有信心,朝廷发行公债,就不怕没人购买。”

李德林的话,李允信无言可对,而端坐上首的宇文温,看着哑口无言的反对者们,心跳忽然加速。

火轮船实用化的好消息,是宇文温给李德利的杀手锏,而实际上...

创业者为了融资,不惜伪造、夸大产品参数及相关数据骗风投,这种非常之道穿越时空,让宇文温觉得良心有些痛。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