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2201章 你懂什么?

逆水行周 第2201章 你懂什么?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傍晚,晚膳时间,宇文温看着食碟里的一条鲍鱼(咸鱼),颇为惊喜:“哎哟,今个的东海鲍鱼个头挺大嘛!”

坐在一旁的尉迟炽繁见状笑道:“这是黑水的鱼,不是东海的海鱼。”

“喔,原来是北司的新产品啊,我说之前怎么没见过。”宇文温夹起一块鱼肉,咬了一口,随后说:“不错,即便是腌制鱼,也吃得出肉质不错。”

“对呀,据说每到秋天,就有许多海鱼入黑水,然后往上游而去,这个时候,这些鱼的肉质最好了。”

尉迟炽繁说着说着,有些迟疑:“这鱼唤作..唤作...好像当地人称为‘马哈’...”

宇文温补充道:“是大马哈鱼,读音来自当地人所称‘达依马哈’,意思是定时出现的鱼,三娘知道这是为何么?”

见尉迟炽繁摇头,他说:“这是因为这些鱼儿要回到黑水上游的家乡产卵、繁殖后代,所以每年秋天都要离开大海,洄游淡水河。”

吐了根刺,宇文温继续说:“黑水靺鞨各部,过的是渔猎生活,所以河里的鱼获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时间一久,就观察到这鱼儿的习性。”

“这大马哈鱼,生在淡水河里,长大了些,就顺流而下入海,在海里闯荡、长大、成家,到了秋天,和伴侣以及同伴一起溯流而上,返回家乡。”

“入河时,鱼儿身强体壮,历经千里跋涉回到家乡,累得皮包骨,产下鱼卵后死去,而小鱼儿孵化出来后,继续父母的生活历程,一代又一代。”

听着宇文温“科普”,尉迟炽繁忽然觉得这些“大马哈鱼”很不容易,那么艰苦的“返乡之路”才开始,就被人捕捞,结局是不是惨了些?

“鱼儿那么多,又怎么捕得完?北司在黑水流域开拓,除了价值不菲的皮毛,怎么着都得找些能回本的资源。”

“再说,黑水流域的据点要储备食物过冬,就地取材的大马哈鱼,不正好合适么?”

宇文温一边吃,一边和尉迟炽繁聊天,聊着聊着,聊到了“新大陆”。

宇文温对于新大陆充满信心,确定能找到各种经济作物以及丰富矿产资源,因为这是“历史事实”,但又不能说破,便泛泛而谈:

“那地方肯定有好东西,只是一下子找不到罢了,再耐心等上几年,一定会有好消息的。”

“二郎,那地方真有殷商遗民么?”

“谁也无法确认,所以才需要继续探索嘛。”

前不久,宇文温在政事堂上宣布自掏腰包支持探索新大陆,为此,北洋贸易公司开始酝酿建立分号(分公司),专门负责新大陆的探索、开发事宜。

这个分号会募集民间资金,以便支撑起那看起来前景不明的大探索。

宇文温要掏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当然要由尉迟炽繁来把关,作为“内当家”,她肯定要从宇文温这里打听一些“内幕消息“才放心。

现在既然宇文温说一定会有,那就一定会有。

有了底,尉迟炽繁才好给外命妇们宣扬新大陆的“机遇”,如此,才能让各位“内当家”拿钱出来,一起“集资”探索新大陆。

宇文温其实很想和妻子说说新大陆到底有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因为他无法“自圆其说”。

但答案就在那里,能否“解题”无非是时间问题,所以,这笔财是发定了,投多少钱进去都不会亏,眼下,就只能拍着胸膛向妻子保证,保证这个投资“稳赚”。

说着说着,尉迟炽繁说到了电报,自长安和洛阳之间的电报线拉起来后,普通公务信息的传递方便许多,而“电报局”还兼顾民间业务,也就是“公私两便”。

此举不仅仅是为了便民,也是为了靠着旺盛的民间“通信”需求以获取收入,填补架设、使用、维护电报线的高昂费用。

尉迟炽繁说着说着感叹:“有了电报,确实方便许多,可是,一条线上,只能一端发,另一端收,不能同时对向发送电报,效率太低了,许多人等得不耐烦,索性直接派人骑马去洛阳传消息。”

“谁说不是呢?电报线就像一根独木桥,一次就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宇文温说着说着叹了口气,“唉,凑合着用吧,总好过没有不是?”

夜,寝宫,宇文温用教学模型给陈婤讲解何为“电报”,模型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电池供电的直流电路,上面串联着闸刀式开关、电磁铁,外加一个发条驱动的纸带轮。

合上开关,电路连通,电流经过电磁铁,让电磁铁产生磁性,于是电磁铁顶部的衔铁被吸下来,衔铁末端夹着的炭笔,就会在转动的纸条上留下痕迹。

断开开关,电路中断,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上升(翘),炭笔离开纸条,痕迹中断。

短促的开、合开关,能让衔铁炭笔在纸带上留下点状痕迹,是为“点”;若合上开关后等得一两秒再断开,衔铁炭笔就会在纸带上留下一条横线,即“划”。

“点”和“划”,构成了最基础的电报信息单元,由这两个单元,可以组成0~9这十个数字,而四个数一组的编码,可以对应不同的字。

所以,发报端(闸刀开关)可以向收报端(电磁铁)发送信息,若把两者之间的距离拉长,一端是长安,一端是洛阳,那就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实现了远距离信息传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宇文温的讲解即简单又明了,陈婤很快便听明白,她已从产后恢复过来,如今摆弄着电报教学模型,不断问各种问题。

陈婤问的问题,在宇文温听来都很简单,电报的各种技术问题,他都烂熟于心,然而二十多年前的梦想,到现在依旧未能真正实现,想着想着,有些小郁闷。

电报若真的实现突破,那就意味着中枢能够更好的控制边疆,抵消庞大疆域内边疆地区的“离心力”,并且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国力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然而电报技术遇到瓶颈,光靠几个技术小组“攻关”已经不行了,所以宇文温决定放开这个机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电报的研究工作中去。

不止长安、西阳,位于成都、晋阳、洛阳、邺城、襄阳、江陵、广陵的州学,都开办了“电学”课程,向感兴趣的学子教授电学知识,并且提供实验场所,让学生们做实验,以此培养人才。

电报模型,就是常见的电学教学用具,所以电报对于有心研究电学的人们来说,不是什么神通。

宇文温不担心机密泄露导致技术扩散,被别国用来对付自己,因为别的不说,光说电池、长距离电线的制造,别国就学不来。

“二郎,这电报要如何传到数百里之外呢?方才所说‘电阻’,会导致电流变弱,数百里长的距离,电流会不会变弱到无法让电磁铁产生磁性?”

陈婤的疑问,宇文温以前回答过许多次,是给其她佳丽回答,因为他也向其她人“科普”过电报的原理。

但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直到现在,宇文温才想起给“后进”的陈婤做“科普”,所以刚开始接触电报原理的陈婤,问出这个问题,理所当然。

“这个问题问得好,所以要长距离传送电报信号,方法有两个,第一,就是加大初始电流,串联更多的电池,以便扛过线路的损耗,让电流传到线路的另一端,带动电磁铁。”

“第二,就如同驿站般,在一条线路上,设多个驿站,实际上每个驿站之间,就是一段段独立的电报线路。”

“从长安发出的电报信号,传到潼关,潼关驿站的电报收发员将电报内容记下来,然后按动电键,将内容传到陕州驿站,然后一个个驿站这么接力,将电报内容传到洛阳。”

“其原理,和驿使接力传递公文是一样的,当然,接力传递会导致电报的传递时间出现‘延迟’,如今天下现有的几条电报线,除了跨海的那条,其他几条都是靠驿站接力传递。”

“喔..”陈婤点点头,看着案上的三个教学模型,陷入沉思。

宇文温为了给陈婤做“科普”,让人准备了三个一样的电报模型,防的就是万一其中一个或两个坏了,还有第三个可以用。

他见着陈婤开始摆弄这三个模型,觉得好笑:“怎么,有什么好点子?”

“呃....开关的开和关,电磁铁的衔铁就同步动作,对吧?”

“嗯。”

“那.....”陈婤摆弄着三个模型,有些迟疑:“呃.....其实不用人来接力传递电报的吧....”

“对啊,上高压电流也行的。”

“不不不,妾是说,如今的电报分段中转驿站,好像不需要靠人来接电报、再发电报,以此做接力。”

宇文温差点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见着陈婤好像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不以为然:

二十余年,那么多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加上老子这个大学生的指导,都没法弄出来的科技,一个连小学都没上过的科学文盲,你懂什么?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