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2203章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逆水行周 第2203章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夏末的一个中午,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长安城依旧熙熙攘攘,专利局外,便装侍卫正在警戒,专利局里专利展示实验室,几乎挤满了人。

实验室被屏风隔成“卅”字,也就是中间位置被屏风隔成了八个隔间,每个隔间里都摆着高脚桌、高脚椅,桌子上放着电路装置,椅子上坐着电报收发员。

又有一些人在隔间里来回转悠,手里拿着一条条电线,似乎是在接线。

挂在墙上的挂钟,指针走到十二点十分,身着便服的宇文温看了看手中怀表,又看向这些隔间。

他一副睡眠不足的模样,不是因为昨晚“鏖战”过度,而是因为单纯的睡不着:今天的实验太重要了,一想到结果若是真的,他哪里能睡着。

大半个月前,他得知一个消息:有人在益州专利分局申请专利,其内容,是一种新式电报通信技术。

专利申请人称,自己发明了一种新式电报通信技术,其性能特点有两个:其一,可以实现一条线路内两点之间同时发报、收报。

第二,一条线路上,连两端一起算,可以有十二个收发点,各点之间可以同时相互收发电报,互不干扰。

以上性能,不受电报线路长短影响,即便是长达数百甚至上千里的电报线,都没有问题(前提是确保足够的电流),而且线路简单,直接利用现有电报线路就行。

这样的发明对于宇文温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但益州专利分局已经确认了这项专利技术的有效性。

所以,当时宇文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立刻派人去益州,把那个“不正常人类”抓起来。

没错,只有“不正常人类”,才能实现这样的技术突破。

但宇文温很快改变了主意,他要亲眼看看,这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而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候快到了。

宇文温喝了一杯茶,坐回座位,此时,他的位置在实验室大厅一角,一个用屏风围起来的“包厢”,片刻,拿起手中的资料,再次看起来。

这是技术申请人亲自写的技术介绍,对其发明的新式电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还配有电路图。

技术申请人,目前求学于益州州学,也就是有名的“石室精舍”,一直钻研“电学”,也研究电报,所以写出来的技术介绍其行文及用词十分“规范”。

宇文温稳了稳心神,认真看起来。

现有的电报通信,靠着发报端的开关(电键),和收报端的电磁铁,以直流电为载体,实现信息的传递,是为直流电电报。

这样的通信原理,决定了一条电报线路内,只能一方发、一方收,无法实现两方同时收发电报。

为什么?

因为直流电的特性限制。

电流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这是当今电学的基础知识,直流电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而交流电是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这就意味着,直流电的电信号(电流),从电学角度来看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交流电的电信号,却可以因为其频率(交流电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周期变化次数)的不同,各有不同。

所以,想要实现电报线路的一线多路(电报报路,也就是通信通道)通信,让一条线上的多点实现相互间的同时收发,必须依靠不通频率的交流电来传递电报信号。

其通信原理是什么呢?

是交流电的特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频率之间的差距要够大),在交流电路里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就像一条独木桥,虽然只能容一人通过,可当人和人(交流电和交流电)之间是相互透明的,那么这些人(交流电),就可以同时通过独木桥而不会发生拥堵。

这通信原理,是技术申请人提出的,所以对方的电报通信技术,不是以直流电为载体,而是依靠交流电,是交流电电报。

这段时间,宇文温和技术人员对此项新技术进行研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首先,用交流电来传递电报信号,会遇到一个大问题:电磁铁。

由直流电驱动的电磁铁,和由交流电驱动的电磁铁,“工作状态”完全不同。

如果有一只非常灵敏的小磁针,将其它放在通电的直流电池铁旁,那么这只小磁针会固定在一个方向上。

而在通电的交流电磁铁旁,这只小磁针会不断地改变方向,转个不停。

原因就是直流电的方向恒定,所以直流电磁铁的磁场方向恒定,交流电磁铁恰恰相反。

所以,交流电磁铁无法让衔铁处于简单的“开”、“合”状态,而是处于疯狂摇头状态,根本就无法在纸带上实现有效记录。

交流电电报技术,宇文温的技术人员已经研究多年,却无法突破,所以放弃了。

可是,新式电报技术的申请人,说自己克服了这个技术障碍。

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宇文温倒是早就知道: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新式电报技术,要用到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相互转换:发报端发出直流电信号,然后转变成交流电在线路里传输,到了收报端,转变成直流电,带动电磁铁,在纸带上留下“点”、“划”。

要实现这样的构思,必须借助特殊电路或者装置: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需要“逆变器”,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需要“整流器”,这两个电器元件早就已经“诞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条电报线上的数个发报端,可以靠“逆变器”将各自发出的直流电信号,转变成不同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一起“行走”在线路里。

但问题随后而来:接收端如何从电路里那“熙熙攘攘”的电流中,“过滤”掉不需要的“糟粕”,留下自己想要的特定频率交流电?

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识别”特定频率交流电的“电流过滤器”来把关,让特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关门”,进入整流器,变成直流电,带动电磁铁,然后在纸带上留下“点”、“划”。

所以,办法之二,就是收报端靠“电流过滤器”,获取特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

这种“电流过滤器”,宇文温的技术人员研究了十几年,却死活都研制不出来。

现在,新式电报技术的申请人,说自己发明了关键的“电流过滤器”,实现了交流电电报通信。

也就是说,对方的新发明,最关键一点就在于这个“电流过滤器”上。

申请人将这个技术披上了道家学说色彩,美其名曰为“太极玄功”。

在其看来,直流电有正负极,是为“两仪”,交流电没有正负极,或者说是正负极相互交换,宛若阴阳鱼,所以是“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是《易经》上的内容,而这个申请人的“太极玄功”,其神通就是将“太极”(交流电)和“两仪”(直流电)相互切换,将电报信号传向四方(四象),毫无障碍。

此人以一己之力,突破了许多人努力二十余年都无法突破的技术难关。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土生”科学家,值得敬佩。

宇文温如是想,将资料合上,然后盯着封面上的署名,目不转睛。

专利申请人:袁天罡。

他看向大厅中央,看着那个忙碌的身影,不知该说什么。

你不去相面、算命、推演未来,却转行研究起电学,如此不务正业,不怕遭天谴么?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