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2227章 婚娅

逆水行周 第2227章 婚娅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长江江面,百舸争流,无数冒着浓烟的火轮船,在大江之上往来穿梭,身处临江某食肆靠窗座位的房玄龄,看着江面上一条巨蟒横跨南北,不由得感慨万千。

那巨蟒是长江浮桥,横跨大江两岸,连接北岸汉口(汉水入江口)和南岸夏口。

这座长江浮桥是一项宏伟的大型工程,可让马车对向通行,又有三座通航孔,方便火轮船穿过浮桥,往来长江上下游各地。

房玄龄知道这座浮桥修起来可不容易,去年雨季长江中游水位大涨,江水流速骤增,差点就把浮桥扯断了,所幸鄂州官府当机立断,按照应急方案将浮桥拆解,躲过了洪峰,事后又把浮桥“组装起来”。

有了长江浮桥,超负荷运转的夏口港总算松了口气,而夏口作为长江枢要,发展十分迅速,他奉太子之命到夏口公干,如今公务办完,抽空在城里走走、看看。

看看夏口发展成什么模样。

他是便服出行,所以没人知道他的身份,食肆伙计只当他是寻常客人,按照要求上了几碟小食,便没来打扰。

房玄龄看着江景,看着江上如过江之卿的火轮船,听着耳边传来的说话内容。

那是不远处另一个靠窗的位置,有两名男子在闲谈,而闲谈的内容,是其熟人家里的一门婚事。

此事和房玄龄无关,不过听听也无妨。

这门婚事,新郎为折冲府军将,新娘为商贾之女,双方成婚,聘礼和嫁妆不得了。

流通券就不说了,金、银、宝石首饰数不胜数,尤其来自狮子国的红、蓝宝石首饰,璀璨夺目,华美异常。

婚宴同样不得了。

一水的海鲜席,各种名贵海鲜仿佛不要钱一般,甚至还有鲜活海鱼现做的佳肴,让前来道贺的宾客大饱口福。

房玄龄只是略微听了一下,然后心中估算了个大概,不由得悚然动容:这可比山东士族之间联姻时所出聘礼、嫁妆多多了!

而这门婚事,男女双方出身寒微,连庶族都不是,女方家是商贾,财大气粗倒也可以理解,然而新郎不过区区折冲府裨将,怎么老丈人对女婿就这么大方?

又听了一会,原来是这新郎的同母弟有了出息,于不久前的殿试中了进士,而新郎因为表现出色,即将入军校深造。

如此来,事情再明显不过:结为婚娅(姻亲),各取所需。

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

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

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

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

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

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

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

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

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

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

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

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

何谓“陪门财”?

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

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

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

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

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

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

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

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

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

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

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

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

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

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

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

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

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

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

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

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

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

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

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

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

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

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

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

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

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

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

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