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449章 不可思议

逆水行周 第449章 不可思议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

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

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

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

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

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

‘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

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

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

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

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

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

“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

‘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

“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

“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

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

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

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

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

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

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

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

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

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

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

“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

“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

“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

“郎君是如何知道的?”

“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

“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

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

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

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

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

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限值,鍮石的产量并不高。

得益于那一世的科普,宇文温对于黄铜能够冒充黄金的事情记忆深刻,但他没本事探知含锌的矿石,所以“点铜成金”发家的想法一直不能实现。

不过如今这刘道长似乎有办法,所以见着这几粒黄铜,他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大批量冶炼,然后就...嘿嘿嘿。

“郎君?”刘杨在一旁问道,他见着宇文温似乎在傻笑,有些担心对方食言,要是没了‘机缘’可就没了机会。

宇文温干咳一声,随即想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刘道长,这鍮石是如何炼出来的?莫非是用矿石和铜连着木炭一起合炼的么?”

“郎君果然听说过如何炼制鍮石。”刘杨点点头,“只是贫道摸索多年,用的是另一种办法。”

‘扯把你就,炼锌术可是要到明代才成熟...魂淡,莫非你已经摸索出来了!太不可思议了!’宇文温心中颇为惊讶,他迟疑片刻后开口问道:“莫非刘道长能提炼出一种东西,再和铜一起合炼就能炼出这鍮石?”

“正是,贫道所称秘术,便是如何提炼此物。”

宇文温看着这位道士,见其颇为自信的样子,心思便活络起来。

大批量冶炼黄铜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炼出金属锌,再将其与金属铜一起炼出铜锌合金,这工艺得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那时才有了“黄铜”的称呼。

以锌矿石点化红铜为黄铜的技艺,世界上许多地区很早就掌握了,但炼出金属锌的技术则相当晚才出现,因为锌是最难冶炼的金属之一。

按照化学老师当年的科普,通过残留的记忆,宇文温知道锌在明代时又叫‘倭铅’。

当然不是因为只有倭国才能冶炼,而是当时东南沿海正在闹倭寇,而金属锌“似铅而性猛”。“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所以就给它取了这个怪名。

古法炼锌是怎么回事,宇文温不知道,只记得老师说过,在古代,炼锌术的发明是一项冶金学和化学上的辉煌成就。

然后就给你这牛鼻子老道发现提炼方法了?然后我就接收洪荒之力,当上...

宇文温只觉得心脏砰砰跳起来,他觉得要是对方的方法果真有效,那他成为中原第一骗...第一富翁就不在话下,如山的黄铜,拿去当黄金忽悠人,这要有多爽啊!

也只是想想罢了,黄铜要想冒充黄金还是比较麻烦,首先是重量,黄铜看起来和黄金相似,但密度相差很大,同体积下重量差异明显,例如金条和黄铜条的重量就很明显了。

另一点就是“真金不怕火烧”,黄金首饰过火后依旧金灿灿,黄铜首饰过火后就变色现出原形。

所以在行家面前,黄铜没办法冒充黄金,不过宇文温也想到了,就是把黄铜做成小颗粒,也就是类似刘杨手上的这几粒,体积小那么重量差异就很难察觉,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拿火烧验成色。

或者做成小规格的黄金首饰,去骗那些山旮旯的地主老财!

宇文温心中正在天人交战,为黄铜假冒黄金这种缺德行为做思想斗争,一旁的刘杨见着对方又开始走神,不由得心中焦虑,他扯了扯宇文温的衣袍,待其回过神后低声说道:“郎君,贫道还有一个秘术。”

“还...还有?”宇文温喜出望外,“是什么?”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