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水行周 > 第732章 按图索骥

逆水行周 第732章 按图索骥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7 00:23:13 来源:9书院

安陆,邾国公别院,宇文温在书房里和杨济议事,他们翻看着一个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画着树状图,是宇文温想办法整理出来的名录,记载的是当世名门的简要宗谱。

宇文温和郑译走得近,按他的说法是为了“千金买马骨”,虽然举了个例子把杨济说服大半,但这位还是有些不放心,那么宇文温便要让杨济认清楚现实:

邾国公宇文温,只凭着自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到底能低到何种地步。

他要用事实说话,所以模拟了一个“招聘”,拿出一张名录让杨济看,让其判断他若要招揽名录上的人是否能成功。

所谓举一反三,为了节约时间,宇文温直接来个重磅炸弹:这个宗谱,是世家大族崔氏的。

崔氏源出姜姓,齐丁公之子季子居崔邑,以封地为氏,为崔氏始祖,战国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大夫封东莱侯,到了汉朝,崔业袭爵,居于清河东武城,是为清河崔氏始祖。

其弟仲牟,另居于博陵安平,是为博陵崔氏始祖,崔氏兄弟以清河、博陵分房发生在汉初,历经两汉、魏晋,已经成为经史传家的世家大族。

首先是清河崔氏,东汉时分为四大支:崔恪、崔景、崔霸、崔琰这四支,为四大支系。当然还有别的支系,只是名声不显。

这个时代活跃的清河崔氏成员,基本上都是这四支的后代子孙。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清河崔氏虽然有成员南迁,但其主体仍在北方,一些支系家族成员为了维持世家大族的地位,积极入仕,到了北朝,清河崔氏的政治地位全面抬升。

结果北魏开国元勋崔浩,因为修史得罪皇帝,引发国史之狱,清河崔氏伤亡惨重,但崔氏的根基还在,很快就恢复起来。

到了后来,清河崔氏又分了许多房支,有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以及荧州崔氏、颍川鄢陵房等,还有南渡的一支,是为南祖崔氏。

清河大房始祖崔休,生于北魏早期,有子甗、仲文、叔仁,所以大房又分为三支,成员大多在山东,当然这是地理名词,不是后世的山东。

既然家族在山东,那么大房的成员便主要在东魏、齐国仕宦,齐国灭亡后入周,蜀国公尉迟迥于邺城拥立小皇帝后,继续在周国为官。

尉迟氏势大,清河大房的子弟,不去投尉迟氏,投你宇文氏做什么?更何况宇文温了。

接着是清河小房,被世人称之为“煊赫”,在清河各房之中地位最高的一房,成员周灭齐后大多在周国做官,其中亦有个别在山南为官者。

不过那是杞国公宇文亮的属官,和宇文温无关,想挖角是不可能的。

其三,清河青州房,成员大多在青州及周边,未有在山南为官者,换而言之,要挖角很难,只能看看和西魏、周国(都长安时)有关系的荧州崔氏。

荧州崔氏以崔彦珍、崔景茂、崔彦璋、崔彦穆、崔彦异五兄弟的支系比较显眼,崔彦珍的女儿崔氏嫁给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其亲外孙女即为隋国皇后独孤伽罗。

换而言之,崔彦珍是杨丽华的曾外祖。

崔彦穆曾任周国安州总管,大象二年中,朝廷讨伐安州宇文亮,王谊为行军元帅,崔彦穆为行军总管领兵攻打随州,为宇文明所拒,不过他次年便已亡故。

因为和独孤伽罗沾亲带故,荧州崔氏一系成员,在隋国混得不错,如今周国收复失地,这些人大约是要被算账,届时能活下几个未能得知。

荧州崔氏又分有颍川鄢陵房支,历经大象二年的变乱,要么在隋国为官,要么在周国(都邺城)为官,在周国的自然投尉迟氏,在隋国的保不保得命还两说,他何德何能去招揽?

至于南祖崔氏,人家在南朝过日子,宇文温又如何能去挖角?这么多清河崔氏的成员,他想要招揽的可能性为零。

清河崔氏没指望,宇文温示意杨济开始看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当然分了许多房支,如今主要的是安平房、大房、二房、三房。

永嘉之乱后,安平房、大房相对比较默默无闻,成员分布山东各地,那是朝廷(尉迟氏)的地盘,宇文温根本没能力去挖角,那么就继续看下去。

二房崔经一支,子孙于葛荣之乱时死伤过半,有曾孙崔士谦、崔士约入西魏,崔士约之子为崔弘度、崔弘升等,有一女为丞相尉迟迥的儿媳,也就是说博陵崔氏二房崔经这一支是和尉迟氏联姻的。

这样就完了?没有,崔弘度还有个妹妹,是如今隋国秦王杨俊的王妃,而按着原来的历史,崔弘升的女儿,会是杨广太子杨昭的王妃(杨昭时为河南王)。

所谓一门二妃,典出于此,这一房的崔氏,看不上宇文温,甚至看不上宇文宗室,他们要投也是投有姻亲关系的丞相尉迟迥。

二房崔郁一支,子孙于高欢入洛阳时被屠杀过半,其孙崔宣猷逃入西魏,有子崔仲方,是为隋帝杨坚心腹,拟定了隋国官制,如今保不保得住命还两说,没指望。

三房有崔暹一支较为显赫,其子崔达拏,尚齐国乐安公主,如今为丞相尉迟迥心腹,数次出使山南,和宇文温算是熟人,挖角什么的想都别想。

博陵崔氏在北朝的仕宦经历不算显赫,即便是到了东魏、齐国,因为高氏依赖的是北镇勋贵,所以对于山东高门不怎么感兴趣,即用又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崔暹在齐国算是受到重用的大官,其子崔达拏尚还是齐国驸马,结果只因为公主的一句牢骚话,皇帝立刻杀了崔达拏之母并弃尸漳水。

母亲被杀,崔达拏敢怒不敢言,还得和乐安公主“相敬如宾”,所谓“重用”,也重用不到哪里去。

后来周国平齐,山东士族也没能在周国有什么大作为,后来尉迟迥在邺城另立朝廷,对这些高门望族多有倚重,所以山东士族要投奔的首选,自然是尉迟氏。

相比尉迟氏,宇文宗室集团实力明显差了许多,这些士族子弟就算要投也是投宇文亮,至于宇文亮集团(宗室集团)的“双花红棍”宇文温,吸引力要更差。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宇文温想要招揽人才是没指望了,其他一流、二流的士族希望也不大,至于后起之秀的关陇门阀,是他父亲宇文亮的目标,自己同样没机会。

“如何,细细分析一遍,有没有一种心凉的感觉?”

杨济叹了口气,宇文温说的其实他都懂,只是如此算下来,果真是心都凉了半截。

“既然拉拢不了,那就另辟蹊径,虽然郑译的名声臭了些,但他可是出身荧阳郑氏洞林房,如今本公可没有挑三拣四的资格。”

宇文温自嘲的说着,这个时代,人才最多的就是各地的士族、豪强、门阀,奈何他想和别人攀关系,人家未必看得上他。

不要说五姓七望,就是一般的豪强地头蛇,要想拉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就算投宇文亮都比投你宇文温要实际点。

当年岳州刺史许法光为何“认怂”,还让儿子许绍到宇文温的虎林军里瞎折腾?无非是看中宇文亮的招幌。

许绍的同窗好友郝吴伯,为何家里愿意让他来给宇文温做佐官?也是看中了宇文亮的招幌,许、郝两家是官宦世家,自然想让儿子起家入仕的水准高一些。

宇文温能有这两个班底,都是靠了父亲宇文亮的脸面,如今的他虽然事业小有所成,但是要打出自己的名号招揽人才,吸引力几乎没有。

“国公,世家望族的子弟,既然不肯来就算了,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就是一颗毒瘤,寒门之中,同样也是人才济济,太祖当年,又是何种出身?”

杨济毫不气馁,抖擞精神即是鼓励宇文温也是鼓励他自己,他说的太祖,自然是明太祖朱元璋。

宇文温见状点点头:“说的对,英雄起于草莽,谋士出于江湖,招揽不到世家子第,那就另外想办法!”

你们高冷,不愿意来?无所谓,没了张屠户,本公未必就得吃带毛猪!

喜欢逆水行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水行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