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19章 ——李信之败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19章 ——李信之败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1:04:26 来源:书海阁

[而荆轲刺秦彻底伤害了嬴政那脆弱的心灵!

在此之前他对六国贵族可是很优待的!

赵国被灭,嬴政依旧让赵王在邯郸待着,维系宗庙祭祀!

只要不出来捣乱,你爱在你王宫里称孤道寡都行!

太子丹这一下把所有被灭国的君主后路都断绝了!

嬴政毕竟是人,不是冷血动物!多少是有一点感情在,虽然说和君王谈感情不现实。

但理论上来说,你燕国被灭,太子丹说说软饭,就带着酒去找嬴政。

对他说:“以前啊,你是秦王,我是燕国太子,注定是敌人,现在燕国也被灭了,我是阶下之囚,你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秦王!

但不知道你今日还认不认那个和你一起赵国同甘共苦的朋友,今日不谈国事天下事!

我就想和我那个曾经的朋友喝喝酒,行吗?政? ”

而按照嬴政一贯作风来看,他是会陪太子丹喝这杯酒,这时候太子丹就别讲啥国家大事,就谈谈两个人一起在赵国受欺负啊,偷看小寡妇洗澡的事,嬴政绝对会对燕王和太子丹最高礼遇,只要他不反秦,不谋反。他搞不好还比秦国宗室过得好!

毕竟政哥真的很需要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朋友!

你就看看政哥那人生经历,母亲弟弟都背叛他!

大臣也没有一路受苦成长来的,唯有太子丹,两人算是发小了!

以前是敌对关系,现在燕国亡了,我也不想啥复国了,没事就和你喝喝酒聊聊天!

你就说嬴政感动不感动吧!]

嬴政冷着声问道:“蒙恬,所有名刘邦之人多久能送到咸阳?”

“陛下,最多三日”蒙恬说完眼神不停的撇来撇去,欲言又止。

“朕小时候绝对没有偷看小寡妇洗澡,绝对没有!”嬴政大声说道。

“臣不敢”蒙恬也是连忙跪下,却心里想到,没有那需要这么歇斯底里,陛下,您小声一点,怕是宫门外都能听到你的喊声了……

[而荆轲刺秦失败,顺理成章的,嬴政决定攻灭燕国!

由王翦领兵,一举占领燕国全境,燕王和太子丹仓惶逃往辽东。

而李信率军深入辽东腹地,击杀了那个深深伤害了嬴政的男人——太子丹。

当然太子丹不是直接死于李信之手。

一说是燕王喜,也就是太子丹的父亲亲自砍下头,派遣使者送给嬴政,祈祷嬴政能原谅燕王,保存燕国。

二说还是燕王喜要杀太子丹,没办法,太子丹只有跑,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被追兵堵在了河边,无奈自刎。

反正不管咋说,太子丹是被自己父亲亲手干掉的!

可怜可悲可叹,太子丹刺秦是既冲动也不智慧。

可他终究是为了保全燕国,这天下你可以说他傻,我也可以说他活该。

唯独燕王喜没这个资格,毕竟一个杀掉自己儿子来换取自己苟延残喘的父亲真的是无语了。

不过嘛,自古以来,天家无亲情,很正常,为了那至高无上位置,也或许为了能够活下去,杀父、杀兄、杀子、杀弟的例子历史上可就太多了。

不过嘛,朱元璋和朱标真的是唯一的例外,朱标要是造反,朱元璋得派十万大军去保护朱标,然后把自己绑好,等着朱标来就把龙袍给他披上,然后大喝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恭请陛下登基!

朱标的太子班底和朱元璋的班底可都是同一批人,这真的很不多见。]

“哈哈哈,妹子,你看,你看,这后人夸咱了,还是这后人懂咱,咱的位置就是标儿,不过也太夸张了些,那还用派十万大军去保护标儿,咱直接把龙袍给标儿披上就行!

标儿,快快快,去造反,我派徐达、蓝玉跟着你,你就直接穿着龙袍走进来,咱提前把退位诏书写好!快快快……”朱元璋那是大笑着,急不可耐了,巴不得朱标现在就开口要当皇帝。

朱标满脸无奈:“父皇,别闹了,我造啥反啊,再说了,您和娘还那么年轻,你这么早退位当太上皇干嘛?

您还是踏踏实实做皇帝,我做太子挺好的。”

朱标心里也是诽谤不已,这后人,啥大实话都往外说,我这太子和皇帝也没区别啊,我爹恨不得啥事都让我干!我是真没他那么大的精力啊,当太子就已经很累了,当皇帝我怕直接累死了。

“重八,那你有这样的,让自己儿子造反的,你想学那李唐啊?

再者说,大明这才建国多少年,方方面面还没理顺,你总得帮孩子把事情理顺,再交到孩子手上,哪有你这样当爹的。”

“对对对,妹子说的对,咱也是被这后人说激动啦,毕竟史书上翻遍,那皇帝防太子的,太子造皇帝反的太多了,哪有皇家像咱们一家人似的,哈哈。”

而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嗯,对,你们是一家人,我们几兄弟是捡来的呗。

而只有一个混不吝的站出来说话了:“爹,那我造反也成吗?

那唐太宗是秦王,我也是秦王,我肯定比他强。”说时迟那时快,朱元璋顺手抄起一根棍子,嗯,不要问朱元璋为什么身边随手就有棍子,你有孩子你就懂了。

一把就把朱樉按在地上,照着屁股就开始打。边打还骂:“咱让你造反!那位置是你大哥的,你今天敢说,明天就敢干,后天就敢带兵谋逆,咱打死你这不争气的孩子!”

“不是啊,爹,我就说说,我不敢抢大哥位置啊,大哥,娘,救救我啊,爹要打死我啦。”

“哼,该打,重八,留口气就行!”

而朱标也是对这弟弟傻了眼,不是,平时看着挺聪明的,怎么啥话都敢往外说。

咦,不对吧,你小子该不会是不小心说出了真心话吧。

“爹,长兄如父,没把弟弟教好,我亲自打。”说着还给朱樉使了个小眼神。

朱樉瞬间就懂了,哥肯定和那帮锦衣卫学了那看着痛实际不痛的招数。

“爹,让大哥打,我居然想造大哥的反,对不起大哥,您让大哥打打,出出气。”

朱元璋也是把棍子递给朱标,哼,别以为咱没看你们两兄弟的小眼神,不过这当哥哥知道保护弟弟,也是一件好事。

嘣——嘣——嘣——嘣

“啊,大哥,好疼啊,不要打了,大哥,我错了。”朱樉那是眼泪鼻涕往下掉,边哭边喊。

“妹子,你说这标儿每天那么忙,好久和锦衣卫学的这招数?

还有这老二,演的居然这么逼真,啧啧啧,咱居然都有点心疼了。”

“等他们玩吧,演一会儿,你就装作气消的样子,标儿就该停手了。”

————————————

[而李信也经过这一战,走入了嬴政的心头。

为什么不是视线?

很简单,前一年灭赵时候,李信就跟王翦打配合,一举灭赵。

灭赵时候嬴政觉得这小子还不错,可以培养培养。

这灭燕时候,咦,这小子可以啊,不用培养直接用!

这燕逃往辽东,随便派点兵追杀就行,韩赵魏都被灭了,整个北方都已经横扫了。

这该收拾楚国了,那这该派谁领军?

嬴政先是问王翦,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王翦那也是不含糊直接说,起码六十万。

别看咱们总说什么百万大军,这数字很虚,一般都是加上辅兵,运粮的民夫,然后再翻个倍,有的不要脸的翻几倍也不是没有。

据推算,嬴政一统天下之后全国人口在两千万左右,此时还未一统,被灭的还未归心,秦国能够动员的人口应该大致在八百万至一千万左右,就算秦国是举国皆兵,抛开老人、孩子、女人。

六十万大军,基本上接近秦国的总军队了,毕竟你咸阳要有留守的军队吧,刚刚征服的土地要留军队吧,边疆要留军队防守吧。

剩下还有没有六十万可能都是个问题。

且不说军队够不够的问题,既然王翦说要六十万,那咱们就认为肯定是够的!

但是六十万军队里面人吃马嚼的,这耗费的粮食将是天文数字,一旦开战,那又成了另一个长平之战,举全国之力。

也不怪嬴政不满意王翦回答,打赵国都没这么费劲,打楚国怎么就需要这么多人了?

再说了,你不当家,你就负责打打打,寡人每天还要操心粮食、后勤补给。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嬴政这晃来晃去的思索,咦,李信不是也在吗?

“小李将军,你觉得打楚国多少兵马够?”

李信也是年轻气盛,年轻人永远都是那么热血、自信、充满朝气。

“大王,二十万就够了,我肯定弄死楚王,我有九种方式弄死他,足足九种!”

李信的自信也感染了嬴政,毕竟同是少年,都是那么热血。

毕竟白起打赵国用了几十万才在长平惨胜,但是打楚国,用了几万就把楚国打的迁都没了。

好小子,我当初一眼就看出你是能干大事的人,灭楚就你了。

而王翦也是很懂,秦王有新欢了,我这旧爱还是体面退场吧。

随即称病回家养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活脱脱一个深闺怨妇。

哼,嬴政,你个臭男人,就喜欢年轻帅气的。

哼,老有老的好,老的会疼人!]

“陛下,臣从未这样说过,也从未这样说过啊,请陛下明查。”王翦是能够想到后人这说话不着边际,自己肯定跑不了被言语戏弄一番,可你哪怕往龙阳之好说也行啊,这可是背后诽谤君王的大罪,我只想安心退休领养老金啊,天幕害我。

“老将军,不必如此,这后人说话不是一开始就是不着边际,夸大其词的嘛,将军为我大秦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朕怎会因后人戏弄之语怪罪将军。”

不是,陛下,你这咬牙切齿的,确定没怪罪我?

嬴政也是看到了王翦的小眼神,迅速收紧牙关,面带微笑,正想转头叫蒙恬给老将军拿件大衣来,以安王翦之心,免得这老将军胡思乱想。

“蒙恬,你怎么又离朕那么远?”“不是啊,陛下,我一直在这里,没有动啊!”

“朕记得朕是不是和你说过,不准离朕一丈远!

你要欺君,还是要谋反?”

蒙恬那是一个健步就过来,距离卡的刚刚一丈,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陛下,刚才您与老将军谈话,臣怕打扰到你们!

请陛下赐罪!”

“去把我那件大衣取来给老将军披上,这天气凉,莫让老将军感染了风寒。”

蒙恬那是一下就跑起来了,连回话都忘了。

蒙恬:哇,大衣哎,陛下穿过的哎,赐给老将军,这要没事,谁信啊?

不过这后人也说陛下喜欢年轻帅气的,我要不要找个机会给陛下说说,把我派出去打匈奴吧。

毕竟我也很年轻很帅气啊,陛下要是用强?

我反抗是欺君,不反抗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

[虽然我们都知道李信后来输了,但其实人家真没啥大问题,二十万秦军灭楚还真是手拿把掐,那为什么输了呢?

让我们把视线调回

秦王政二十一年 公元前226年

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小事,第一件事在《史记.秦皇本纪》里面只有三个字:新郑反。

而根据众多史料以及权威人士的猜测,这场反叛是由韩国贵族掀起的一场为了复国的叛乱,但请注意韩王应该是没有参与的,毕竟受太子丹刺激,这些被灭国的王是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嬴政把韩王囚禁在了陈县。

韩王应该是没有这个能力在被囚禁的情况下还组织一场叛乱。

而猜测这场叛乱很快平定,而无辜又不太无辜的韩王,成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他没有参与,可为了震慑天下人心,韩王直接被处死,也是有够倒霉。

当然有一种很小众的推测,是韩王先死了,贵族才开始叛乱。]

而此时还被囚禁在陈县的韩王——安。

连忙向身旁监视自己的士兵说道:“快,快,快,帮我带信给秦王,我是真没参与啊!

各位大哥,你们可都得给我作证啊,我如厕时候你们都有人看着我,我从来没有往外面传递过消息啊,我是个好人啊,那群造反的都是叛逆,不是我韩国的,我要开除他们国籍,求求你们帮我给秦王带句话吧,饶我一命吧。”

而士兵只是冷冷看着这所谓的韩王,天生贵种,啧,原来也怕死?

和我们村头的王二好像没啥区别,好像还不如王二,王二当年被砍头时候还说“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啧啧啧,贵族原来是这样的啊?

[而第二件事,也只有一句话,

昌平君徙於郢。

还记得我们最开始说的秦国相邦有一段时间的史料完全是空白的吗?

现在可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吕不韦死后接任相邦的就是昌平君。

咱们直接上史料。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司马贞,嗯没错,河内司马氏,就是司马懿们那个河内司马。

史记从两汉至唐,最早是竹简,后来是纸,最开始没有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时候,书籍的传承全靠一个字“抄”,而咱们也知道古代的断句,你要是没个老师教你,那同一句话,意思就全变了。

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直接给大家断句,大家自行理解。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而书籍的传抄,有的人可能抄错了、抄漏了,各家版本不一,司马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史记》本身的问题,比如司马迁同一件事在不同本纪完全是两种说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引用了四百多种书籍来加以说明。

《史记索隐》: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於郢。

然后到了咱们现代,公元1982年时候,天津文管所在破烂堆里发现了一个青铜戈,上面发现了三行细如毫发的铭文。

“十七年 丞相启状

造合阳

嘉 丞兼 库 工邪”

经过文物工作者的多方拼凑,隐藏的历史露出了线头,昌平君,吕不韦死后做过相国(相邦)。

而在这同一时期的历史有也有一位不知名的昌平君被项燕立为楚王。

而郢就是陈县那个地方。

而我们接着看李信的攻楚路线,大军在颍川郡集结,南下襄城→舞阳→上蔡,而后淮北楚国仅剩的平舆、寝县顺利被攻克,按道理来说这时候应该继续向颖上、寿春作为进攻方向,直接灭掉楚国。

或者向南扩大战果也行。

可是,这时候让人看不懂的来了,李信率大军返回中原腹地,攻击陈县(陈邑)、鄢陵,这两块地可是早就属于秦国了,可是后方啊!

而如果你要去查陈县这个地方的史料,秦王政二十二年到二十三年,史料完全没有记载。

如果不是《史记索隐》和铜戈,我们永远也看不见事情的真相,李信也就是翻版的秦国赵括。而现在,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昌平君要么是和王翦一样,要么就是和外戚一样,不想故国被灭,所以被嬴政边缘化了,放在陈县这个地方,安抚楚国人心也好,发配囚禁也好。

反正昌平君心里可能有想法了,又在楚国故地,又是楚国公子,一咬牙一狠心,没经受住诱惑,或者干脆就是自己联络楚军,叛乱了,直接在大军后方捅了一刀子,把秦军后勤断了,李信没办法往前面打了,只有回过头来,先解决叛乱。

这也就很能解释的通,为什么这段史料是空白,很有可能是被嬴政直接下命令删除的,你想想母亲背叛,好吧,本来母子之情就不多,弟弟背叛,好吧,这个弟弟就不亲。

可昌平君,表叔啊,而且昌平君第一次在史书出现,就是和吕不韦还有昌文君一起平定嫪毐叛乱,属于一开始就坚定的支持着嬴政,嬴政也给了他最高礼遇,大秦相国(相邦)。

一路相辅相成,灭韩魏赵燕,到最后up主相信嬴政派他去楚地的原因很简单,安抚楚国人心,告诉楚人,这昌平君也是楚人,来治理楚国,和你们以前还是一样的,你们好好听话,别没事造反。

这种不仅古代常见。现在更多见了,你直接统治不如立个傀儡好用吧,被占领的国家民众也很好接受。

毕竟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可打的是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扶苏可是嬴政长子。

而根据这个旗号,我们也可以推测扶苏母亲是楚人,而且秦楚联姻是很正常的,嬴政刚登基,华阳太后可还在,给嬴政找个楚人王后,谁也挑不出理,反对不了。

可昌平君不仅造反了,而后史料记载项燕拥立了昌平君为楚王,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推测,两位同样没在史上留下姓名的昌平君为同一人。

而整个故事在这里也说的通了。

嬴政为什么删除史料,太恨,太丢人,太伤人心了。

李信为什么败的那么惨,嬴政对他没有任何处罚,后来还那么信任李信,让他和王贲一起攻打燕国、代国和齐国,平定了燕、齐二国,李信还因功被封为陇西侯。

我们当然可以说始皇大度,有容人之量,但是不杀已经很容人,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还能被重用!

那就只能有一个原因,错不在他。

而嬴政也是在一次次背叛,被伤害中逐渐变得心如止水,不带一丝感情。

李信失败,没办法,请王翦出山吧,

老人说的对,这非得举全国之力不行,不然根本镇压不住。]

大秦 咸阳

整个朝堂连呼吸声都听不到,没人能够想到后人能够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昌平君的存在,甚至连名都找到了。

这在秦国可是比赵姬还不能提的存在。

而李信呆呆的看着天幕,默默留下泪水。

原来后人知我,君王是不会错的,错的只有我,可那昌平君整个朝堂谁能想到他会直接反叛,断我后路,绝我粮草?

也不怪陛下,起码陛下待我挺不错的。

而嬴政深呼吸,深呼吸,也是压抑不住自己的语气:“蒙恬,找到当初由他们监制的这批铜戈,尽数销毁,融成金人,立在陈邑!”

PS:关于《史记 秦始皇本纪》:九年......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肯定有书友会拿这个给我解释,我先说一下,根据专家考证,秦国应该没有同时两个相邦的存在。推测是近代断句错误,

应该是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这样来解释。

注意是相邦不是丞相,这最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相邦高于丞相,丞相可以有左右丞相,相邦只有一个,手握军权和政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具体的大家可以看看10年秦东陵被盗里面出土的青铜器。

左边的铭文提到了“八年丞相殳”,而右边的铭文中出现了“八年相邦薛君造”。这些铭文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证实了相邦与丞相是不同的政治职位。

更多的大家可以去搜搜文献记载,拾柒这里,就不过多介绍。

谢谢大家的支持,爱你们呦。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