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8章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草包

感谢“苫小牧的北港火山”“喜欢红树霖”“逍遥春秋笑长生”几位大佬的打赏。。

拾柒一章存稿都没啦,都是一些半成品,加更先欠着周末还,争取周末爆更。

PS:本书快三十万字了,收获了第一个一星差评,说我洗白朱元璋……

我合计着我并没有洗白的意思啊,我只是说藩王政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教员曾经教导我们:不要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

本卷为“永乐卷”,讲述的是朱棣的故事,所以关于藩王政策的好坏两面性肯定要留到“洪武卷”去写。

没想到收获了差评,如果是因为我的表达问题、文笔问题让大家看的不爽,这里给各位书友诚恳道歉,对不起。

————

【而在正式开始介绍靖难之役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三个人和一个政策以及一道诏书。】

【人是李景隆、姚广孝、方孝孺。】

【政策是建文新政。】

【诏书是皇明祖训。】

【方便大家对靖难之役中的有些问题理解的更清楚。】

【当当当,首先登场的是大明初代战神——李景隆。】

【但他真的是个草包吗?】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小字九江,盱眙人,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也是朱元璋的外甥,后来又被朱元璋收为养子。

换句话说李景隆是朱棣的表侄,若是按养子来算那就是侄子。

李景隆和朱允炆是一辈的。】

【个人认为明史对李景隆肯定是有抹黑成分,具体为什么我们最后来说,现在先介绍一下靖难之役之前的李景隆。】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

景隆,小字九江。读书通典故。

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

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

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说李景隆少年时期喜欢读书,熟通理论。

人长得也很帅气,和屏幕前的各位一样帅气。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洪武十九年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的爵位被老朱送出去历练。

洪武二十年,冯胜平辽战役,李景隆、常茂、邓镇三个淮西二代勋贵从军出征。

随后又去湖北安陆负责操练兵马,随后从湖广到陕西又到河南在这三地也是负责操练。

湖广地形复杂,陕西地域辽阔明朝初年人口稀少。

在两个地形完全不同的地方能够把兵练好,草包应该办不到吧?】

【当然会有朋友说,人家勋贵就是去混资历,走过场镀金身的。

请你看看这个时候的皇帝是谁,那可是是朱元璋。

李景隆虽然也可以喊朱元璋一声爷爷,可他叫李景隆又不叫朱雄英,老朱眼里可容不得沙子。

何况即便是老朱儿子孙子也是严格要求,虽然九大塞王大多人品不怎么样,可人家打仗还行。

其他那些没能力的儿子大多就是封个地方有富贵就行。

能够被老朱重用的人,别管人品怎么样,起码某些方面很强。】

【其次肯定还会有朋友说,不就是带兵操练吗?

不就是搞理论?这方面赵括可是李景隆的祖师爷。】

……

东周 长平

被关押着的赵括没想到讲千年之后的朝代都还能扯上自己……

没完了是吧?

合着我就是个负面典型?

一千多年过去了,你们把我忘了好不好……

这嬴稷白起也是,反正历史上都坑杀过我们一次……

这次你直接杀了我不行吗?

还请周天子封我为代王!

你就拿这个考验我?

那个人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我虽然打仗不行,可我不会叛国,死了这条心吧!!!

不过这手下人也不知道哪里学的手段?前天扮狐狸叫,昨天从河里挖个石人出来。

今天又说天气冷,要给我加件衣服。

白起快杀了寡人吧,不然寡人可就真的要登基了。

——

【军演虽然我很想用我们现代来解释,比如我国也是很多年没有经历战争,平时只是训练加上演习。

当然大家肯定不承认,说这能一样吗?

一个是勋贵训练封建士兵,一个是人民子弟兵。

好,那我们先跳过这个话题,接着讲。】

……

各朝农人有些不确定的向村里最有文化的长者问道:“这人民子弟兵应该是字面意思吧?

是我理解那个意思吗?

自古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真的会有这样的军队存在吗?”

……

【李景隆随后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一事。

茶马互市有很大的油水,最开始负责的驸马欧阳伦。

这是个赌徒,只赌了两次。

第一次,赌朱元璋发现不了他贪污。

第二次,赌即便被发现,朱元璋看在女儿面上也能留他一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很不幸,十赌九输,直接被诛杀。

而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震慑住各方势力,又能够控制自己贪欲的人去做。

朱元璋选择了李景隆,随后李景隆亲临贸易口岸积石关并题诗一首

《题积石》:

驻马看山望眼宽,九秋月色灿晴峦。

黄河水急湍声壮,积石关深树影寒。

雁度边城天共远,鹿眼芳草雪初干。

五云路归知何处?犹向西风独倚阑。

历史上为积石题诗的人很多,李景隆这首进个前五问题不大。】

【当然,这首诗不重要。】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骂骂咧咧道:“不重要,你扯这么多,说话没个重点,有意思吗?”

马皇后不由捂嘴笑道:“重八,后辈讲始皇东扯西扯半天,你可听的津津有味,怎得现在受不了啦?”

“妹子,咱就想知道你还有标儿和大孙究竟得了啥病,该怎么治。”

“顺便也看看咱们燕王殿下怎么就打赢了?”

“按这后辈讲始皇那个啰嗦劲,怕是晚膳之前都够呛。”

——

大秦 咸阳

嬴政觉得挺有意思,果然只要和自己无关,听后辈讲话就很快乐。

多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也好,朕刚好看看后世政策,万一修修改改我大秦能用那不就赚大了。

你看,这下不就知道了茶马互市。

不过这茶置火上熬煮,其色浓若红汤,其味涩似柳汁,苦似药,居然还能拿来换马?

该派谁去蜀中专门负责此项事宜呢?

咦,好像不用派人,巴清好像还在咸阳,顺便把去草原行商换马的事也交给她。

……

【在《明史》中记载最开始的互市价格是这样的:

“茶马司仍旧,而定上马一匹,给茶百二十斤,中七十斤,驹五十斤。”

上等的良驹一匹马可以可以换一百二十斤茶叶,中等马七十斤,下等五十斤。】

……

大汉 长安

刘邦左手拉着萧何,右手拉着张良。

“这么暴利?”

“乃公也想要,你们帮乃公想办法搞搞这个茶马互市。”

“乃公堂堂大汉皇帝连几匹花色一样的马都凑不齐,丢人,太丢人了。”

眼见二人不想搭理自己,眼睛一转。

“当然主要不是乃公,乃公是你为你们二人痛心,你们连马都没有。”

“国之栋梁居然只能坐牛车,朕心痛,心痛呀。”

“朕太心痛了,朕好想哭。”

二人没搭理刘邦,抱手看着。

仿佛在说,你哭啊,哭出来才算。

当然二人并不是不想理刘邦,主要还是在思索胡人为什么离不开茶?

居然舍得拿马来换?

又该在哪里开口岸进行互市?

怎么保证不被匈奴直接劫越?

至于刘邦还在大喊:“朕心痛,心痛啊。”

到底是心痛臣子只能坐牛车,还是心痛自己,犹未可知……

————

【而等到李景隆负责的时候。

就一句话:这么算太麻烦了,我直接拿五十万斤茶叶,给我的马数不能低于上面那个标准越多越好,不然后果自己想。

最后换到了一万三千多匹马,平均一下大概35-40斤茶叶就能换到一匹马,原先标准下等马都需要五十斤茶叶。

不得不说李景隆是做生意一把好手,不仅多赚了马还给朝廷省了一大笔钱。】

【当然,这样带来的问题就很显而易见。

官方价格和实际价格错差如此之大,必然会导致走私贩子猖獗。】

【当然至少短期来看不仅为朝廷节约了钱还多赚了马匹。

老朱一看这孩子不错。

你爹是咱手下大将,那你就得是标儿手下大将。

《明史·本纪·卷三》:辛酉,李景隆为平羌将军,镇甘肃。

老朱又把他调去甘肃升任为平羌将军。

《明史·本纪·卷三】:三十年八月,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练兵河南。

三年过后,老朱又把他升任征虏大将军在河南练兵。

重点来了,征虏大将军这个职务,在明朝是极其重要的职务,徐达、蓝玉、冯胜等人先后担任过此职位。

在此情况下,李景隆还同时接管了左军都督府,这是明朝五军都督府之一。

管辖在京留守左卫、镇南卫、水军左卫、骁骑右卫、龙虎卫、英武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

并且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以及南京左军都督府下面的卫所也是由左军都督府管辖。

朱元璋有人夸他雄才大略,有人骂他暴虐嗜杀,但应该没有一个人觉得他是个傻子吧?

他从佃户到和尚到乞丐再到一个小兵一步步建立大明,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仗没打过?

总不能说李景隆是天下第一聪明人,把自己包装的很好,连朱元璋都骗过去了吧?

这不现实对不对。

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李景隆,即便他不强,至少也该是个中人之姿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景隆是孙子,可不是老朱亲孙子,再说即便亲孙子也不可能如此宠爱,这手下管辖的可不是几千几万兵马,而是全国五分之一,数以十万计的兵马。

若是内有叛乱或外有北元入侵,如此位置给一个草包,老朱图什么?

图他帅?

图他老?

图他有社保?

啊,呸。

口误,是图大明国祚太长了,准备自灭王朝致敬秦始皇?】

————

大秦 咸阳

嬴政只想收回刚才的话,这后辈还是那个讨厌的模样。

“蒙恬,刘邦还没到吗?”

“朕的双手已经饥渴难耐了。”

“派人顺着路线一路找过去。”

“找到了派人好好护送,快马加鞭赶到咸阳。”

“喏”

蒙恬只觉得这刘邦算是完蛋了,也不知道他抗不抗揍……

不过陛下低头在思索什么?

思索怎么收拾刘邦吗?

嬴政倒是没有蒙恬想的如此狭隘,只是在思考佃户、乞丐居然能当皇帝?

是真的有天命加身吗?

还有这和尚是个什么玩意儿?

————

【而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李景隆接到新皇登基的第一个考验任务,去捉拿周王朱橚。

《明史·周王橚传》记载:

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

而关于靖难之前李景隆的故事就到此为止,剩下的等讲朱棣靖难再继续讲。】

【而李景隆被称为草包除了因为靖难一败再败,来自朱棣亲口评价也是原因之一。

给大家截取两段,有兴趣的可以搜全文来看。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四》: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争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四》:上谕诸将曰:"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愎而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懦而无断,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然众岂可恃?】

【这个实录里面前九卷是朱棣在位时候就编写好的,后续几卷的一直从大胖到小朱时候才修好。

前九卷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奉天靖难记》。】

【所以大家懂了吧,朱棣要么是真的觉得自己太强了,和他一比李景隆就是个草包。

这个当然是实话,货比货得死,人比人得扔,和朱棣一比,李景隆确实很差。

要么朱棣就真的觉得贬低敌人就能抬高自己。】

【而个人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再次重申,仅代表个人意见。

毕竟朱棣在史书上写他爹三次欲立他为太子,丑化朱允炆,多次贬低各位兄弟包括哥哥朱标。

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不贬低各位兄弟,怎么显得自己是父皇独爱,正统继位。】

……

大明 奉天殿

朱标带头摁住朱棣双手,朱橚等人紧随其后。

朱橚更是阴恻恻说道。

“我的好哥哥,后辈说我那些混账之事,该不会你也在其中添油加醋了吧。”

朱棣刚想开口解释,朱橚直接捂住他的嘴巴。

朱标抬头望向朱元璋。

“爹,打老四一顿。”

“他居然连我都敢编排。”

“打,用劲打。”

“这次我绝对不求情,别打死就成。”

你们过年回家帮忙杀过猪吗?

此刻的朱棣就像过年那头三百多斤的大肥猪,太难摁住。

十多个兄弟差点没摁住。

朱棣真的很想解释,那是以后的朱老四做的,关我什么事?

我啥都没干呀……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

【不过拾柒再次提醒大家,贬低对手并不能抬高自己,只会拉低自己。】

【假如你们一群十八岁的小伙打赢一群十岁的孩童,正常说出来大家只会觉得你们以大欺小。

而换一种方式,你要把这群孩童夸的个个都有吕布之勇,尤其是他们领头的不仅有项羽万夫不当之勇,更有韩信将兵百万的能力。】

【好家伙,你们居然能打赢,您该不会是真武大帝转世吧?】

【李景隆在朱棣登基之后虽然还坚强的活着,但是日子并不好过。

建文旧臣讨厌他,毕竟要不是他连战连败,他们也不会输。

靖难勋贵看不上他,手下败将,能活着还是因为没威胁和皇家是亲戚,不然早死了。

而假如拾柒要是穿越成了李景隆,那我在朱棣进城那天,想办法搞个圣旨。

当然没有玉玺盖章不怕,上面字都不用写。

当然搞圣旨有难度,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自己伪造个样子差不多的就行。

相信我,接下来这段话说完。

朱棣会想办法让他变成真的。】

PS:拾柒文言文不太好,我就直接说大白话,请帅气美丽睿智的书友们翻译一下。

【朱棣大军进城,我一人拦在大军前面,面色不改,颇有关羽关二爷遗风。】

关羽:……谢谢,不要带上我,你太无耻了,别说认识我。

【大喝一声:先帝有遗旨,请燕王朱棣接旨。

接下来也别管朱棣答不答应,跪不跪下接旨,直接念。

诏曰:命李景隆为托孤大臣,若太孙可辅则辅,若太孙宠信奸佞意图削藩则命李景隆屈身以待天时,迎皇四子燕王朱棣继位大统。】

【说完直接跪下抱着朱棣就开始哭,陛下,臣终于等到您了,臣等的好苦啊。

臣没有辜负先帝遗命,恭迎吾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缺的就是这个,毕竟他把建文四年直接抹去,改成洪武三十五年就是想证明自己是接替朱元璋正统继位的。】

【他和姚广孝会想办法把这个假圣旨变成真圣旨的。

要变成真圣旨,那就得承认我李景隆托孤大臣的身份。

到时候建文旧臣敢说一我句,我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我是遵奉先帝遗命,你们这些奸佞,还敢骂我?

靖难勋贵敢看不起我,我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我是先帝任命的托孤大臣,是卧薪尝胆的卧底,你丫老几。】

【哈哈,是不是很聪明,很有意思。】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不,很无耻。

(刘猪猪):太无耻了。

(俺可不是老流氓):你们不懂,这可太对我胃口了。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