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15章 据北平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15章 据北平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1:04:26 来源:书海阁

感谢“发便当的弃总”“逍遥春秋笑长生 ”“熊山道的冷厉”“两只老虎maple ”“喜欢链荚豆的芈家人”“喜欢单板吉他的韩雨彤”“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几位大佬的打赏。

祝大家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随后朱棣命张玉、朱能等率领兵攻打九门,虽然说很快便攻克。】

【但其中其实西直门值得大书特书,都指挥彭二策马大呼于市中,说:“燕王反,从我杀贼者赏!”。】

【当即招募士兵千余人,准备攻打燕王府。遇上燕王健士从府中出,击杀彭二,士兵于是一哄而散,朱棣尽夺九门。】

【关于彭二只能查到他在洪武年间以战功授北平都指挥使,随后便是上面这段。】

【虽然他是建文的愚忠之臣,但并不妨碍博主认为他是一名勇士,至少他如果投降朱棣,即便不被会重用也至少不会死。】

【可他还是选择慷慨赴死,至少和明末某些官员比起来有节操的多。】

崇祯:别骂了,他们听不见,朕都斩了。

【随后张玉率领燕王府护卫大声呼叫对驻军“不要担心,朝廷已经委任燕王节制一方,大家只要听从燕王的命令即可!”

士兵们纷纷掷下兵器,停止战斗,燕王军终于彻底控制住了北平城。】

【大多数士兵本来以前就归燕王管辖,其次领头的都被诛杀了,又不是外族入侵。】

【天下是朱家的。】

【朱允炆是朱,朱棣也是朱。】

【跟谁混不是混,保条命,有粮饷拿才是硬道理。】

【朱棣素有军功,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命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率师远征蒙古,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投降,明朝取得重大胜利。

朱元璋得到捷报后称:“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当然因为朱棣改史的原因,很多人认为首功应该是朱棡,朱棣是把功劳全占了,目的在于塑造朱棣英勇神武、深受朱元璋喜爱的完美形象,强化其继统的合法性。】

【这个具体的等讲到奉天靖难纪时候我们再去讨论。】

【但至少朱棣还是有战功的吧?

在洪武大逃杀之后,矮个子里面挑高个子,朱棣也算的上最顶上那批人了。】

————

大明 应天府

“啧啧啧,四哥,你让我说你什么好?”

“看吧,改史改的但凡是你的事都能被人质疑。”

“唉,弟弟我真是为你伤心难过不已。”

朱棣脸色黢黑,伤心?难过?

你先把你扬起的嘴角放下去再和我说这话。

你们冷嘲热讽吧,反正最后是我登上了皇位……说呗,随你们说……

————

【而且因为朱允炆扩大文官权利,试图以文御武,对武将实行压制政策,领兵的将领能对朱允炆有多少好感?】

【何况有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点,北平有不少兵马都是徐达旧部。

这层关系可能在平时表现不出什么,可到了两方对立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而朱元璋是进行分封,新皇上位就削藩,朱棣又要起兵反对皇帝。普通人对此是不能理解的,他们需要一个解释。】

【跟随朱棣造反的将领文人也需要一个伟光正的旗号,总不能正大光明说我朱棣就是要造反当皇帝吧。】

【而朱棣跳出来说道:因为皇上意图谋反。】

朱棣牙齿都要咬碎了。怎么?你觉得你这个笑话很好笑吗?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皇帝身边有奸臣,小兵一听太有道理了,戏文里就是这样唱的。】

【恰好皇明祖训给了朱棣法理依据。】

【所以我朱棣不是要造反,我是听老爹的话,奉天靖难的。】

【朱棣七月初四杀张昺、谢贵。控制北平。】

【七月初六,通州就主动归附,通州卫指挥佥事名叫房胜,两人曾多次一同出征蒙古,朱棣率兵一到,他就直接投降。

当然,投降可能不太准确,应该叫喜迎王师。】

【通州是北平东边的门户。】

【而七月初七朱棣进行了内部动员大会: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横起大祸,屠戮我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

【我是“嫡子”,一直老老实实“循法守分”,然而年轻的皇上被“奸臣”蛊惑,杀戮亲人,连亲叔叔都不放过,所以自己起兵这事,真是迫不得已啊,我其实想死的心都有,但为了安定社稷,我只好勉为其难,“奉行天讨”啦。】

【这一番演讲效果也确实不错, “将士闻之,皆感动流涕”。正在朱棣慷慨激昂之时,突然来了一阵狂风大雨,吹得众人东倒西歪,王府宫殿的瓦片也被刮了一些下来。】

【按理说此事应该是不祥,但就像武王伐纣出现了不吉的天象被姜子牙化解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道衍和尚机智化解,他高声喊道: “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龙要起飞,当然会伴随大风雨,吹掉瓦片,那就是老天爷让你换成黄的嘛!明朝藩王只能用绿瓦,皇帝才能用黄瓦。】

【就在讲完这一番说辞之后,风雨散去,阳光穿云而下,金光四射,似乎是上天的回应,朱棣高兴,将士欢呼,人心大振。】

【而关于此事记载于《奉天靖难纪》。】

【懂得都懂。】

————

大明 北京

朱棣后槽牙都快咬碎了,什么叫懂得都懂,你干脆直接说朕是瞎编的好了……

混蛋——直娘贼——彼其娘

【而马宣原本在张昺、谢贵二人准备抓捕朱棣失败之后,率兵准备夺回北平九门,结果没打过,只得带领一千多名残兵败将,趁着漆黑的暗夜,逃出了北平城,向东前往蓟州调兵。】

【随后张玉献计先攻蓟州。】

【蓟州是通往辽东的咽喉要道,东连大宁,一旦大宁的八万精兵、三千铁骑闻警而至,冲杀过来,那朱棣可就完蛋了。】

【朱棣随即提升朱能为北平都指挥同知,命其带领燕山三护卫精兵两万,速速拿下蓟州。】

【而此时的马宣一边整顿蓟州兵力,又派人联系镇守居庸关的守将于瑱,约定东西两路进兵,讨伐叛逆,夺回北平。】

【结果匆匆忙忙带着七千人马出发在公乐驿的潮白河边上刚好遇到朱能率军的两万精兵。】

【又没打过,逃回蓟州与镇抚曾濬据城而守。】

【蓟州城依山而建,城墙且高而厚,不易攻破。】

【朱能先是派使者带去劝降信:俺们可不是造反,是听从太祖皇帝的祖训奉天靖难,良禽择木而栖,明士择主而事,将军你就投了吧,马宣把信撕的粉碎,大骂朱能,驱逐使者。】

【而后一人在城上,一人在城下。】

【马宣和朱能开始了对骂。】

【结果朱能没骂过马宣,气不过便派了两千精兵攻城,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是夜,马宣与蓟州诸将商议守城良策。

本来蓟州卫旗下官兵就曾多次跟随朱棣出战,其次也心存畏惧,毕竟朱能说要是不投降,城破则玉石俱焚。】

【而指挥使毛玉,当然这个名字不准确,史书仅仅能查到他姓毛,有说叫毛遂,也有说叫毛胜,还有说叫毛玉的,这里就采用最后一种。】

【指挥使毛玉等人婉言投降归顺,而镇抚曾濬等人坚决不降。

而朱能派人进城和毛玉等人勾搭上了,第二天开战直接打开城门放燕军入城。

马宣带领士兵疾步下城,提枪上马冲入燕军阵中,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向北而去准备再去密云调集军队继续反击。】

【结果不幸被围,朱能再次劝降。】

【结果引来破口大骂:我堂堂大丈夫,大明皇帝忠臣,岂能与尔等叛贼同流。死而死矣,何足惜哉!】

【朱能这个气啊,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你脸,你居然打我屁股?】

【杀了,全杀了。】

【曾濬一同被杀。】

————

大明 永乐初年

陪同朱棣一同看天幕的朱能有些疑惑。

“陛下,什么叫我给他脸,他居然打我屁股。”

朱棣嘴角抽抽,不知道怎么回答。

唉,朕要是回答了你,你得后悔一辈子。

【随后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佥事郑亨二人率城归降。】

————

大明 应天府

朱棣正被殿中无数道目光来回打量,不仅有诸位兄弟还有朝臣。

燕王到底有多少卧底,这怎么动不动就率城而降?

倒是朱元璋无感,什么狗屁卧底,全是那龟孙的政策闹得,本质不过就是文武之争,恰好那龟孙还削藩,除了江南文官没得罪,其他基本都得罪了。

太急躁了,一样一样来就不至于如此被动。

咱将来到底怎么想的?怎么会瞎了眼传位给他?

————

【随后朱棣派指挥徐安、钟祥、千户徐祥等由东转西,长途奔袭居庸关。】

【居庸关守将为余瑱,也做俞瑱。在史书上两名同时使用记录。】

【俞瑱此时刚刚占据关隘,粮草、军械都还没准备好,再加上居庸关内有朱棣的旧部,徐安等迅速突破了城墙。】

【随后用数千军队仓促迎战且战且退,等待援兵,不料一直没等到增援,无奈退去怀来和宋忠合兵一处。】

【七月十一,居庸关破。】

【而对朱棣威胁最大的是原本驻守开平的宋忠麾下三万兵马。】

【他在张昺、谢贵准备抓捕燕王的同时,也是率兵赶往北平,相当于最后的手段,预防燕王狗急跳墙直接造反。】

【谁知道二人当天就被杀了,仅仅不到十天,居庸关就被破,无奈只能退守怀来。】

【博主无意侮辱古人,但他这名字确实有点……,宋忠——送终,不知道是送自己还是送建文。】【他在怀来用了一招来鼓舞士气,我想了三天三夜都想不通。】

————

大明 北京

听到这里,朱棣也是会心的笑了起来。

是啊,他这一计我也没有想通。

我一度怀疑他是我的卧底,可他宁死不降……

【自古大战将近主帅都会鼓舞士气。】

【一用赏,比如封侯拜相、金银财宝、城破不封刀等等。】

【二用恨,比如国仇家恨、亲人死在对面手中或者对面不接受投降等等。】

【不巧,宋忠用了第二种。】

【他旗下有很多家在北平的士兵,他说:家属并为燕屠灭,盍努力复仇报国恩。】

【有毛病吗?】

【没毛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大军出征,前线士兵要是投降了,你后方的家人肯定会被直接杀害。】

【古代所有对士兵的管制都有这套。】

【所以士兵理所当然的相信了。】

【结果,这事被朱棣知道了。】

【也许是朱棣的卧底,也许是某个心向燕王的人。】

【反正朱棣知道了。】

【如果朱棣不知道的情况下,宋忠这套多少还有点用,来了直接开战,让朱棣解释的机会都没有,说不定还有的搞。】

【朱棣随即将怀来守城官兵的家眷、父兄编成先锋军,打上旗帜走在前面。】

【怀来守军一看:呀,燕王会法术,把家人都给我们复活了。】

朱棣:你的笑话真的不好笑,朕求求你别说了……

【他们当然不是这么想的。】

【史书记载:将士咸喜曰:「我家固亡恙,宋总兵欺我。」遂无斗志。】

【随后宋忠仓卒布阵,未成列。】

【加上这三万守军其中大多数原本就是朱棣手下,随即投降。】

【没有一丝丝犹豫。】

————

大明 应天府

“砰”这是茶杯碎裂的声音。

“砰”这是老朱踢到椅子的声音。

“咚——咚——咚——咚”这是朱家兄弟接连跪倒在地的声音,或许是因为和四哥玩闹惹的父皇发怒,正准备开口请罪,却不想老朱破口大骂。

“这龟孙用的有没有一个正常人?”

“能不能用一个正常的政策……”

“削藩不会削,用的将领打仗错漏百出。”

“咱将来到底怎么想的。”

“入你娘呐……”

朱家兄弟后悔不已。

跪早了,原来不是因为我们呀?

朱棡不知怎么想的,开口说道。

“爹,别瞎骂,差辈了。”

随后只听的乒乒砰砰、哐哐、嗖、噗、嗤一阵声音响起。

场面不忍直视,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若不是朱家兄弟齐上阵拉住父亲,朱棡可能坟头已经长草了。

————

【七月十六,怀来破。】

【此战,燕军大获全胜,斩首数千,俘获战马八千,都督宋忠、都指挥俞瑱被生俘,都指挥彭聚、孙泰被阵斩,另有百余名没有留下姓名的将校不投降,悉数被杀,只有庄得单骑遁走,余众悉数投降,朱棣又添万余人马。】

【两日之后,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降。】

【随后真正的卧底来了,之前说的卧底或许有猜测戏谑成分。】

【这位则是不折不扣的卧底。】

【在朱棣打败宋忠的同时,大宁方面也发兵来讨伐朱棣,号称有10万之众,由都督刘真、都督佥事陈亨、都指挥卜万率领,出松亭关,打算进攻遵化。朱棣闻讯,亲自率兵增援。刘真等人得知宋忠已经兵败,就退守松亭关,拒不出战。】

【而若是要图谋大宁,松亭关就是重中之重,必须握在手里。】

【如果对松亭关不熟悉,那它的另一个称呼,你一定熟悉——喜峰口。】

【曾经大刀队在此歼敌四千余头。】

【而这个卧底就是陈亨。】

【突然想起一个段子。

刘秀胜利是占了天时。

李世民胜利是占了地利。

朱棣胜利是占了人和。】

————

大明 应天府

还跪在地上的周王朱橚没忍住笑出声来:“噗嗤”

正巧旁边是朱棣,大骂道。

“你笑什么?”

“我问你你笑什么?”

声音惊扰到正在思索的老朱。

“你们又吵什么?”

“老五,你笑什么?你听懂后辈意思了?”

“起来回话。”

朱橚起身行礼解释道。

“爹,光武帝占天时是因为天降流火破王莽四十万大军。”

“唐太宗占地利是因为玄武门之变。”

“至于四哥占人和……”

“哈哈……”

“那是因为他卧底多。”

————

【因为有卧底,朱棣了解到大宁的军队的具体情况,总兵刘贞是个懦弱的人,对于朝廷和燕王朱棣,他的态度偏向中立,可以争取。】

【至于都督佥事陈亨则是自己人。】

【只有都指挥卜万是坚定的朝廷派,欲灭燕王而后快,无法收买。所以,只要想办法除掉卜万,距离拿下大宁就成功了一半。】【恰好朱棣俘虏了两名大宁军队的士兵,朱棣假意给卜万写了一封密信,信中对卜万大加赞赏,对陈亨则极力诋毁。】

【然后朱棣命一个被俘的大宁士兵将密信藏在衣领内,并设宴款待他,赏赐给他许多银两,又故意让另一个大宁士兵看到这一切。】

【随后,朱棣将二人放了回去。果不其然,两名士兵回到大宁,没有得到赏赐的那个士兵因为心中忿忿不平,就立刻添油加醋把此事报告给都督刘贞。】

【于是刘贞下令搜查另一名被俘归来的士兵,果然查到书信和大量钱财。】

【再加上效忠朱棣的陈亨,暗中助力,书信被搜出后,卜万这下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直接被扣了个“通燕”的罪名,抓了起来,被“籍其家”,最后死于狱中,真是祸从天上来,躲也躲不过。】

【拔掉卜万,大宁对于朱棣来说,就基本敞开了大门。】

【顺带一提,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奔金陵,也就离开藩地逃亡南京。】

【至于为什么逃,一说是不看好哥哥朱棣能成功,另一说是准备投奔建文给哥哥当卧底。】

【而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其实二者都算不上,这完全就是一个投机者。】

【感觉朱棣打不赢建文,就投靠建文。】

【建文快败了,直接开城门喜迎王师……】

【同年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朱棣,建议召还京师;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反书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决定起兵讨燕。在真定设置平燕布政司。】

【并派出了开国老将耿炳文,命其率师北伐。】

【但他将军事决策全权交给了建文三剑客之二:齐泰、黄子澄。】

【什么?你问方孝孺?】

【别急,朱允炆正一心一意扑在文治上,和方孝孺讨论周礼、井田制,并且忙着改地名改官职。】

————

大明 应天府

意料之外,朱元璋居然没有暴怒,儿子大臣都有些担心,陛下该不会气糊涂了吧?

朱元璋只是已经不想生气了,生气有用吗?

没用。

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至少有耿炳文在,他善于守城,进攻也不错,至少在和老四的战斗中稍微胜那么一两场吧。

不然真显得朕将来瞎了眼……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