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9章 ——征伐天下——灭魏

[魏国——我们对他最大的印象必是人才输出基地了。

但其实魏国可是战国初年第一强国,要是在战国初年讨论谁能一统天下,那大部分人肯定选魏国。

有人肯定会说,你这是不把我大秦放眼里啊!

博主得提醒各位:这时候的秦国还没经历商鞅变法!

完全是一个班上最差的学生,不仅学习差,身体还体弱多病!文化不行!国力不行!打架还打不赢!完全没一样行的!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魏秦阴晋之战,秦军五十万打魏军五万,结果大败而归,可以算得上秦国最屈辱的一仗了!

所以才有了后来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毕竟魏国变了法,五万就能打我五十万,那我也变法图强,不变就要亡国灭种。]

[而魏国的强大也始于变法:时任国君魏文侯可以称的是一个人才招募大师了。

吴起、李悝、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等都是被他招揽任用的!

这个西门豹就是我们小学时候学习的《西门豹治邺》的主人公!

大家应该很熟悉,毕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博主们是被老师要求背诵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一样!

这篇课文原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中,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博士——褚少孙。]

“夫子,这后人说他们小学时候,这既有小,那便应该有中、大,莫非后世有专门供百姓读书之所?”

“你且看这天幕主播,这样貌白净,身上衣服一看也是精雕细琢之作,若是个贵族家里之人那只能说是家族传承,若他是个普通人家孩子,且你看他对这历史之了解,只怕那后世书籍成了随处可见之物,便是寻常百姓也可入这小学读书!

若真如此,那后世文道何其鼎盛,吾道不孤也。”

“夫子,不若评论问问。”

“你怕是忘了天幕限制,不过问一问,不是有一次被天幕修改评论的机会吗?

问问也好,真想知道后世是一个什么景象啊!”

宰予(最强嘴炮王):这可是人人都可读书也?学习哪样经典?

(提示:该评论修改难度过大,您可以用修改机会兑换天幕对本问题的详细回答。

请问是否兑换?)

兑换

已确认,天幕为您解答:

后世华夏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进入高中学习 、成绩差者可报读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实行十二年义务制教育即包含高中三年!

义务制教育: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

高中毕业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根据成绩进入不同的大学进行某一项或者几项的专业系统学习。

主要学习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历史、生物、化学、地理!

非主要学习科目:音乐、体育!

解答完毕,您的修改机会已用完,请谨慎发言!

“夫子,这语文应是语言文字之意。

数学便是算数一道,历史、地理也望文生义可知,可这义务教育对全国人教政治?就不怕造反吗? 还有这外语,应是外邦语言文字之意,怎的后世还要学那蛮夷?”

“这后人和我们相隔上千年,上千年我华夏先祖刀耕火种可能想到我们今日?至于为何学那外语,吾不知也。”

“您可是吾等夫子,怎会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宰予!”

“知道了,夫子,不过这后世仅能人人读书识字,可真是难以想象,竟然不需要花钱,那得多富有啊!不过天幕给我这个昵称是什么意思? 我看不懂。”

“哈哈,宰予,嘴炮嘴炮,有嘴你还看不懂,怕是这天幕也知晓,你这张嘴,死人都能被你说活过来,哈哈。”

“颜回,你竟敢嘲笑我,莫跑,吃我一拳。”

“好啦,宰予,颜回,莫要玩闹,赶路吧。”

“夫子,这后人都说将来是那虎狼之秦得了天下,我们现在还继续宣扬礼治,怕是没人听了。”

“那秦纵是以秦法治国,难道就不讲礼了吗?不讲孝了?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难道那秦国不讲吗?纵然是虎狼之秦,可他们终究不是虎狼,也要讲人伦道德。

那法只能管住一个人道德的最低下限,可若人人都道德低下,拿法何用?

终究还是得靠礼,这国家才能兴盛!

若是我这身看不到这盛像,还望二三子若能看到便来墓前告我一声。

二三子,可还愿随我行走列国,宣扬王道,以期天下大同!”

“愿随夫子同行!”

而在魏文侯时期的朝堂,满堂同僚对西门豹那简直是羡慕嫉妒恨啊,他不就杀了几个装神弄鬼的巫师,这样就名传后世了!

我也行啊,不知道现在去杀还来不来得及啊! 我也想名留千古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魏国基本上出道即巅峰,巅峰之后就是断崖式降落,再也没爬起来。

刚才我们说到了魏文侯招揽的人才,而其中有两个人最为重要:李悝和吴起。

而最为重要的就是李悝,虽然不能说是整个古代史变法第一人,但称呼他为战国变法第一人还是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人家还做到大多数变法者做不到的一点,变法成功且善终,回顾历史我们就能发现,变法要么变到一半阻拦的压力太大,变法终止——比如宋朝的王安石变法。

变法成功但发起者不得善终——比如秦国的商鞅。

变法成功且发起者善终,但是死了立马被清算,刨棺戮尸——比如明朝的张居正。]

[而大多数都认为我国古代唯一变法成功的唯有——商鞅变法。

秦孝公死了,商鞅被新任国君车裂,但是秦法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秦朝灭亡。

但秦朝灭亡,汉却承秦制,只是对秦律做了删减修改,把有些律法变的宽松,就这么神奇,秦一统天下十四年而亡,汉承秦制——除去中间王莽篡汉的十年,从总共是四百零五年,若是加上季汉的四十三年!那可接近四百五十年了!

也不知道如果真有黄泉世界,政哥和我们的老流氓刘邦会怎么对话。

毕竟刘邦可是货真价实的秦二世。

虚假的秦二世——胡亥

真实的秦二世——刘邦]

“胡亥!!!蒙恬,起驾回咸阳!!!派人先回去把那逆子给我关进大牢去!”

而咱们的始皇大大这可真是怒气冲冲,一点不顾礼仪就向着山下疾步走去。

“先生,这季汉,会是哪位刘姓宗室所立?”

“主公,何有此问?为何不能是您?”

“虽得先生辅佐,可备也知自身,备如今身无寸功,地无寸土,髀肉复生,若能在老死之前能完成先生所定大略之一,能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备足矣。”

“主公,莫要做那小儿姿态,我看这季汉必是主公所立,且看这后人讲吧。”

[而为什么我说李悝变法成功了还善终了,为什么不是成功的变法?

很简单,和大多数失败的变法一样,人亡政息。

我们先简单讲一下李悝变法的内容,因为随后而来整个战国的变法都受到了李悝的影响。]

[第一:打通上升通道,废除世袭制度,根据能力选拔官员,取消旧贵族的世袭俸禄。

打压吃饭不干活儿的贵族;

选拔制度化,延揽天下英才,比如特别能打的吴起,就是因为在卫国不受待见,所以跑来了。

是不是很熟悉,商鞅变法也有这个,大同小异。]

[第二:正式废除周王朝的「井田制」,废除原本「井田制」的土地界线,鼓励老百姓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

不要觉得土地私有很落后,要分时间段!

在战国时候,土地私有可比周天子那套井田制先进多了。

商鞅也有这一条,大家很熟悉,鼓励耕战中的耕!

而李悝还是个数学人才。

丈量全国土地,估算产量,以此来制定税收政策,只要不遇天灾,每块地收成多少,你别想偷税漏税!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数据化,毕竟以前魏文侯对自己有多少家底两眼一摸瞎。

现在不一样,每年能收多少税、能有多少粮食基本能算个大差不差,这些清楚,你才可以知道自己能动员多少大军,后勤能够支撑多久!]

[第三:完备法制建设,建立魏律,出台《法经》。

《法经》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升迁奖惩、军功奖励都做出了完备的规定。

后来的商鞅变法在此基础之上直接加强,变成战争升级版,]

[第四:改革军事制度,

建立武卒制,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优秀者。

武卒待遇极高,一经认证先分得百亩土地,同时解除奴隶身份,再免除武卒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

将军功细化分级,分为「上功」「次功」。

根据不同的军功,给予不同的奖励,大功者甚至家属子女也有重赏,这也算得上最早的「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另一半」。

「武卒」如狼似虎,军功全民拥戴,李悝在制度上给出了不能再优厚的配合。

李悝的一整套变法改革帮助魏国在制度上确立起了远超那个时代的先进性,但没有人才,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全国再尚武,大将是草包也不管用。]

[而帮助他完成军事制度的落实便是另外一位大神——吴起。

讲吴起之前先说一个关于李悝的冷知识。

李悝的老师是孔子的嫡传弟子——子夏。所以李悝其实可以算是孔子的徒孙。

还有荀子,因为自己两个弟子李斯、韩非被开除了无数次儒籍。 后世儒家大多不承认荀子属于儒家,认为他应该归到法家。

还有一个更冷知识:那个从秦昭襄王活到秦一统天下,又从秦亡活到汉朝建立一直活过汉高帝→汉惠帝→汉文帝→直到汉景帝五年才去世的张苍也是荀子的徒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苍活了一百零四年,也有一说百余年。

反正不管那种说法,一百岁是跑不了的。

好家伙,咱们政哥翻个倍都还没人家多,也不知道这张苍是怎么保养的!好想知道!]

朕才四十九,他一百多,不是,凭啥啊?

“张苍,你怎么那么能活?啊!!!”

不是,陛下你这是什么话,我也不知道我那么能活。

“陛下,臣不知啊,现在的臣怎么能知道将来的事啊?”

而我们嬴政的目光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的不停打量着张苍!也没啥特殊的啊,除了皮肤白点,咋就这么能活,足足经过九代皇帝!凭啥啊!!

张苍看着始皇的目光可就太害怕了,不是,陛下这该不会把我切成片去炼药吧!天幕害我啊。

[而吴起可以算得上是战国初期的第一战神。

嗯,真正的战神,没有任何贬义那种。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身披三重甲,持戈佩剑,操十二石的弩,带五十支箭,携带三天口粮(连盔甲带装备大约五十斤左右),半天能急行百里(相当于现在的四十公里左右)。

而前面我们提到的阴晋之战就是吴起指挥的。此战控制了崤函地区,将秦国压缩在了华山以西的无险可守地带。]

[魏国的地理资源也好:土地肥沃、河东之有好几个大盐池储量巨大而且开采加工很方便。

众所周知人不吃饭会死、不吃盐也会死。而魏国此时两样相对于其他国家完全占优势。而盐自古以来就占税收大头,历朝历代对于私盐贩子都是宁杀错不放过。

而魏国的中条山脉是我国冶铁的发源地之一,河东的铜矿资源在当时也名声在外。

高端的技术加上丰富的储量,使得魏国在农具和兵器占巨大优势,而农具占优势的情况下又会带来耕地面积的增长,进而带动粮食的增产。]

[而随着变法的开始,魏国先是一举歼灭中山国。

而后联合韩赵进攻齐国,斩首三万,俘获兵车两千辆。

随后还是联合韩赵三国攻楚,大败楚军。]

[而随着魏文侯,李悝的接连离世,魏武侯继位,但魏武侯在继位之初,仍然还是按着变法的路子在走,直到魏武侯九年,吴起正在向秦国腹地推进的时候。那个熟悉的画面又来了。

公叔痤谗言,魏武侯怀疑吴起,导致吴起投楚。而吴起接下来的故事,我们留到楚国时候再讲。

而公叔痤与吴起的矛盾很简单,守旧派与变法派的矛盾。

主导变法的李悝死了,支持他的魏文侯死了,现在你吴起要么走,要么死,这国家还是得回到当初的日子,由我们贵族治理!]

[而随着吴起投楚,魏军真的应了那句话,再精锐的士兵遇到猪一样的统帅,也不过优秀将领带领的一群农夫!

接下来魏国的战绩那不说十战十败,那也是十战九败。

而随着守旧派的回归,曾经的变法戛然而止。魏国还是曾经的那个魏国。]

[而对于魏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败的,网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理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魏国的衰败是从他一开始的战略就错了。他们的目光一直放在逐鹿中原,眼光一直看着中原之地——也就是河内地区。

至于原因嘛!

第一:这块地方自古是华夏正统、发祥地,政治上的意义也比较高。

第二:土地肥沃。

第三:地势平坦,好进攻!

第四:在这块的都不是什么大诸侯国,军事力量也不强。一旦开战损失小,收获大。

在经济、成本与政治的三料美味下,魏国终究没有能够扛得住诱惑。]

[但是吧,你魏国知道这里好,没道理其他国家不知道?

你占领这里那就得花百倍的心思才能守下来,毕竟当初你打人家好打,现在其他国家打你,那也好打,一马平川,骑兵一个冲锋就来了。

你防守的成本都快赶得上收获了,运气差的时候还得倒贴两个,可又舍不得丢掉,不丢吧,偶尔有赚,丢吧,这么多年的成本全亏了。

就像快饿死的人碰到一个有毒的馒头,吃等一下会死,不吃立刻就会死。

死循环,无解。

所以有一种说法,要是当初他们如果放在关中平原,那可就没后来秦国什么事了!]

[为什么博主明明讲的是灭魏,为什么一直讲魏国成立之初,因为秦灭魏是真的没什么好讲的!

当然主要说的是秦王政灭魏之战,在此之前还是有很多可以讲的,比如魏无忌信陵君窃符救赵,白起攻魏之类的。

但是我们主要讲始皇,也受限篇幅所致,就先不讲。毕竟讲起来,没个几万字那可真停不下来。

但到了嬴政时期,这魏国早被昭襄王和白起以及随后的 摎、蒙骜、打的基本也没剩下多少城池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派王翦的儿子王贲先进攻楚北部地区占领二十余城。使楚国不敢轻举妄动,保障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

又扬言要从河北邯郸进攻魏国,调动魏国主力于河北。又突然南下绕过楚国38座城池,包围了魏都大梁,安阳邑。秦军封锁黄河,阻挡了北方援军的南下。

都城魏军拼命防守,秦军强攻无果,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三个月后,大梁城坏。

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魏国主力之后被王翦发动的平阴之战消灭,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而秦灭魏仅用三个月,基本算是六国坚持最短的了。]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