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41章 建文四年正月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41章 建文四年正月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1:04:26 来源:书海阁

感谢“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苏苏小月”“熊山道的冷厉”“银明君”“爱离11”“祥瑞969”“东北的金大爷”“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上头男下头易”“?_? ⊙ω⊙⊙ω”的打赏。

一祝各位: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

二祝各位: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

重要通知:本周每日保底6000字更新补欠更。

PS:斥巨资做了个封面,是不是比当初我自己做的要好看一些?

————

【虽然南军得知朱棣即将南下,但由于河间沧州的丢失,真定德州两个军团之间有至少两百公里的空隙,一时间南军很难探查到燕军的具体动向,也无法判断燕军的主攻方向!】

【并且南下路线基本没有任何大型城市可以阻拦!】

【河北沧州献县县令向朴可以青史留名就是因为曾组织官民对抗燕军而死。】

【但献县并无城墙,被朱棣的部将谭渊击败,向朴集中民兵与他作战,被擒,怀印而死。】

【而整条线路像献县没有城墙的城市比比皆是!】

【东昌、大名、济宁府都只是低矮的土城。】

【即便是战略要地、刘邦故里,沛县都是在靖难开始之后才紧急开始修建土城墙和土堡。】

【也不怪朝鲜使者说明朝北方像是人间鬼域,南方像是人间天堂!】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就得问一下宋金元三位好哥们!】

————

大元 中都

“阿嚏。”忽必烈理所应当的说道。

“废话,谁家草场会建墙?”

“万一有叛乱,我大元铁骑一路畅通无阻平定叛乱不好吗?”

“费心费力的去攻城和一马平川我还是分的清楚的!”

刘秉忠很想提醒一下自家大汗,没城墙骑兵是爽了!

可叛军攻我大元也是一马平川,搞不好明朝能灭了大元还得感谢您老人家把城墙推倒了。

————

北宋 汴梁

赵匡胤已经麻木了、习惯了。

好事从来不会提到大宋,但凡需要负面典型的时候大宋永不缺席。

“大宋是差了点,可朕好歹终结了唐亡以来的藩镇之乱。”

“使百姓得以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

“你提提两晋啊!”

“大宋再差还能差过两晋?”

赵德昭安慰道。

“父皇,后辈或是对我大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才多次提起。”

“至于为何不提两晋……或许后辈是怕脏了嘴。”

赵匡胤:……谢谢,又被安慰到。

————

【燕军在天津集结,向着沧州出发,做出一副要向德州进军的样子。】

【到达德州北面,猛的调转方向,夜间趁着夜色急行军从两军空隙之间穿过。】

【为了防止被两大军团探查到燕军的真实目的,朱棣派遣李远、朱能率领小股骑兵猎杀两方斥候。】

【李远率八百骑兵在藳城遇到葛进率领的万余部队,略施小计八百破一万。】

【嗯,八百破一万,不是八百破十万!】

【斩首四千余,俘获战马一千余匹。】

【朱棣专门写信夸赞:将军以轻骑八百,出奇应变,破敌万人,功亦伟哉,虽古名将不过也,所部将士能奋忠效力,建功于岁首,宜加褒赉,速第其功以闻。】

【再次有请拾柒先生翻译翻译。】

【大概意思为:将军可比张辽当初八百破孙权十万。】

————

东吴

孙权此时心情并不算愉快。

“朕很愤怒!”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最大的敌人是黄祖,朕励精图治先灭李术、再平山越,随后破江夏。”

“结果曹操占江陵欲吞我吴国,朕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曹操,朕联刘抗曹,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当时朕率大军围困合肥整整十二个月却无法破之,朕不过以为是一点小小的意外。”

“后来刘备平定益州 ,将朕的荆州占着,朕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刘备,朕略施小计就逼得刘备只能摇尾乞合,结果同年朕亲率十万大军竟然还无法攻克合肥。”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吴国的心头之患不在曹刘二人,也不在朝廷当中,而是在合肥!”

“就在几百里外的合肥城。”

“朕已经一天滴水未进,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

“想来想去,只有三个字,这三个字,说说容易啊,想要做到又何其难?”

“这三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

“破合肥!”

“十万不行就二十万!”

“二十万不行就三十万!”

“三十万不行就一百万,朕举全国之力也要破了合肥城,一雪前耻!”

偌大的吴国朝堂,竟无一人回话,孙权还以为群臣是被自己的决心震撼到了,害怕能力太差跟不上自己的步伐。还宽慰起诸臣来。

“诸位皆是人中龙凤,不必忧之,朕此次必破合肥。”

“朕不信小小一个合肥城还能挡住朕的百万大军!”

群臣还是没回话,气氛稍显尴尬。

群臣已经在思考究竟投刘备还是投曹操了,无人搭理孙权。

不投不行啊,皇帝已经疯了啊。

一百万?

我吴国不过五十二万余户,民不过二百万口,拉出一百万的大军去打仗?

这是准备把幼童和老人全都拉上战场吗?

粮食从哪里来?

武器从哪里来?

让人去送死吗?

这不是逼百姓造反吗?

消息若是传扬出去,我们怕是会被民众剁成肉糜吧?

“陛下,臣家里还炖着汤,臣回去一趟。”

“陛下,臣妻今天生儿子,臣回去一趟。”

“陛下,臣父亲明天要死了,臣现在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更有许多官员随便找个理由,诸如:牛死了、家里进窃贼了、猪下崽了等等。

瞬间朝堂空无一人,连护卫都走了个干干净净,只留下几名内侍。

内侍倒不是不想走,只是计划着等会带点宫内宝贝出宫去。

————

【而朱能在衡水也大破南军,斩首七百余,俘获战马五百余匹,生擒指挥贾荣。】

————

大汉 长安

“朕的马啊!”刘邦语气稍显悲愤。

“动不动就是几百匹、一千匹。”

“老天爷,你要是能听见,就让冒顿变得和建文帝一样蠢吧。”

“朕要求不高,一万匹马就行。”

边说边往堂下走去,拉住韩信的衣袖就不放开,顺带用衣袖擦拭了自己的泪水。

“大将军啊,朕也想要马啊。”

“呜呜呜,你要不要辛苦一下,去草原上帮朕抢点回来。”

“算朕求你啦。”

韩信不为所动,以前你若是这样说,我愿意为你粉身碎骨。

哪怕你用剑捅我,我都会怀疑是我自己不小心撞上来的。

可现在?

呵呵,演,接着演!

刘邦哭了半天,嗓子都快喊哑了,却听不见韩信回答,便知此计不行。

瞬间收回泪水,满脸微笑的望着韩信!

韩信心里惊叹不已,真彼其娘之的会演,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刘邦:“大将军,谈谈!”

韩信撇过脑袋,轻哼一声。

刘邦:“大将军,封王怎么样?”

“呵”韩信又是一声轻哼,你骗鬼呢?

先是假齐王,又改楚王,现在都把我贬成淮阴侯了,又给我封王?

何况你容得下异姓藩王?一个死的比一个惨!

刘邦:“生前封王当然不行,死后如何?”

韩信又是一声轻哼。

我就知道是这样,你能有那么大方?

刘邦:“庄子曾言: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后辈也说过有能力居于帝王之位而没成为帝王的人,可以称为素王。”

刘邦声音越发洪亮。

“朕在此立誓,无论是我哪位儿孙继位,大将军只要亡故,便加封为素王。”

“可以使用天子葬礼。”

“陵墓规制与朕等同。”

“在太庙旁为将军另一立庙,后世子孙祭祀先祭朕,次祭将军!”

“大将军觉得如何?”

“嗯?”韩信不自觉的转过头望着刘邦。

刘邦轻拍自己脑袋一下,仿佛才想起来一般。

“对了,朕还准备搞一个后辈说的武庙,大将军您在主位!”

韩信有些局促的说道。

“这样不好吧?”

“太公望在主位才合适吧?”

刘邦摆了摆手。

“什么太公望,哪能和朕的大将军比。”

“再说太公望兴的是周,和朕的大汉有什么关系?”

“若无大将军,何来今日之大汉?”

扭头望向张良、萧何。

“朕话说完!”

“谁赞成?”

“谁反对?”

张良、萧何本不想搭理刘邦,又瞧见韩信露出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

二人违心的露出微笑点了点头。

“合该此理!”

韩信语气略带兴奋的向刘邦行大礼。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拉着刘邦就要开始讨论用兵数量、辎重情况、行军路线。

刘邦拉着韩信就往殿外走去。

萧何看着二人手拉手的背影,向张良问道。

“你说韩信若是个女的,这个画面是不是就很美好?”

“是不是很像夫妻二人闹别扭,男人花言巧语哄骗妻子?”

张良随口回答。

“嗯。”

听清楚了又发出不可置信的声音。

“嗯???”

三息过后,又恍然大悟般点头。

“嗯!!!”

————

【大军行至馆陶,有一名将士失去了自己的马匹,又因生病卧倒在地,朱棣命令用自己的从马(指附属马匹)载着他。】【将领皆是劝阻:于礼不合,您的从马不是一个小兵能骑的。】

【朱棣斥责道:马难道比人命还金贵吗?难道因为他生病就要抛弃他吗?他是为我而战才生的病,我怎么能不爱护他、照顾他?这是主帅应该做的事吗?】

【你别管朱棣是不是在笼络人心,他确实这样做了。】

【你是一名燕军无名小兵,跟着燕王能打胜仗,战死了有抚恤,生病了燕王连自己的坐骑都能给你用。】

【为什么朱棣能受到军队的拥戴?为什么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无他,将兵一心!】

————

大唐 长安

“彩”李世民觉得朱棣是越来越对自己的胃口了。

这样的主帅,打下天下才是正常的,怪不得八百人就敢起兵。

或许他并不是装的,而是真心如此,多年征战都是如此对待同袍。

怪不得兵越打越多,无他,人心所向。

不禁又满身热血沸腾,看向诸将。

“朕……”

房玄龄:“不!”

杜如晦:“没得谈!”

程咬金:“陛下,打仗有我们就够了。”

尉迟敬德:“是的,陛下,您就别想御驾亲征了!”

魏征:“天子岂能出尔反尔?”

“一刻钟之前陛下才允诺臣等,此生绝不亲征,怎可朝令夕改?”

说着就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像是要说他个昏天黑地般才肯罢休。

李世民一拍桌案,大吼道。

“停!”

“朕没想亲征,朕不过是想夸一下朱棣而已!”

“仅此而已!”

“朕!绝对!没有!想要!亲征!”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说道。

群臣口称有罪,又带着怀疑的目光看着李世民。

便是程咬金都带着怀疑的目光盯着李世民,仿佛在说:“陛下演技真好!”

李世民只觉得心累,朱棣是因为无将可用不得不亲征。

那朕要不要……手起刀落……

李世民连忙摆了摆头,打乱了自己的胡思乱想。

朕怎么能有如此想法?隋炀帝都干不出来这样的事!

不过朕比他们都年轻啊,朕身体这么强!总不能走在他们前面吧?

只要他们走了,尤其是魏征走了……

那朕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御驾亲征了?

咦,也不对啊,朕就算只能再活三十年,大唐周边蛮夷不早已经被他们打了个干干净净?

朕难道只有去打后辈口中的欧洲?

不过好像也不错啊,一路向西打,打到何处,将来死了就葬在何处!

————

【随即不理会东昌城,向济宁方向一路猛扑过去。】

【正月十二日渡过浮沱河!】

【正月十四日破东阿,斩首三千余,生擒守将。】

【正月十五日破东平,生擒都指挥詹璟。】

【破汶上,生擒都指挥薛鹏。】

【正月十八燕军将要经过孔子、孟子故乡。】

【朱棣告诫全军:"孔子万世帝王之师,太平之道所自出,孟子传孔子之道,以开谕后世,其功德在生民,盖与天地日月相为无穷,今曲阜孔子之乡,邹县孟子之乡,将士毋入其境,敢有入境侵及其一草一木,皆诛之不宥。"】

【孔子、孟子确实很让钦佩。】

【但是衍圣公一脉吧。】

【呵呵,摘录几句评论。】

【世世修降表,代代衍圣公。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

【铁骨铮铮教人忠, 世修降表衍圣公!】

【顺带给大家摘录一副对联。】

【上联:昨降蒙元,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相较于北孔,南孔一脉反而显得有气节。】

【天下丧乱神州板荡之际北孔享尽尊荣,南孔零落草木,但以气节论,南孔方不失孔子礼义廉耻的教诲。】

————

自汉开始至满清,无数儒家学子第一次同仇敌忾的咒骂起后辈来,便是心中认同此理之人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只能随大流一起咒骂后辈。

明朝南孔倒继续抄录后辈言语,并没有因为涉及自己就停下。还颇有兴致的将嘲讽之语多抄了几遍。

而诸多争论随着一句评论暂时停了下来。

————

东周——孔子——(右手德剑、左手仁剑):吾觉得他说的对。

————

看见孔子的评论,一半人已经偃旗息鼓,倒是另一半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

“这是假的孔圣!”

“谁知道是不是后辈和天幕有什么勾当?”

“这评论绝对是天幕瞎编的,孔圣不可能如此行事!”

轰隆一声,九天神雷劈下,辱骂天幕之人皆是灰飞烟灭。

天幕陡然出现九个大字。

【后辈可辱,天幕不可辱!】

————

【正月二十七沛县守将投降,知县颜伯伟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拒不投降,被杀!】【后来成化八年的状元吴宽写了首诗纪念其父子二人。

诛错兵来汉室轻,区区一令肯前迎。

何人独以家为计,有子还怜史失名。

主辱固当全大节,身亡旋复共孤城。

夜深河上扁舟过,呜咽犹闻流水声。】

【不去评价过多,只是想想明初的文人和明末的文人,这些人居然都是明朝的文人?】

【太不和谐了。】

【而以上所提及的事仅仅发生在建文四年正月一个月内!】

【建文三年朱棣给朱允炆的新年礼物是歼灭南军两万人。】

【建文四年的礼物则是连破四城。】

【朱允炆一定很开心。】

————

大明 建文二年

“没错,朕很开心。”朱允炆饮着美酒,搂着美人,看着舞蹈,无比的快乐。

果然,何苦为难自己呢?

辛辛苦苦削藩只能活到四年六月。

朕现在直接将军政大事全交与他们三人,结果还能更差吗?

并不能,说不定朕还能在皇位上多待几个月。

殊不知李景隆正在暗中联络已经被后辈讲出未来投降之人,虽然齐泰等人因皆是未来之事不敢大肆杀戮,但明里暗里却安排了许多人监视。

但他们可能忽略了监视的人和武将集团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尤其是在已知燕王将来胜利的情况下,对他们监视几乎聊胜于无。

李景隆挨家挨户的串联,传到齐泰耳中的汇报却是:曹国公今日在青楼流连忘返。

————

【二月初,朱棣派遣投靠自己的蒙古将领款台率领十二人,一人两马向北侦查,遇到南军三千余人的运粮队,款台等人冲进阵中大喊:燕王大军将至,降者免死!】

【三千余人吓的四散而逃,款台生擒千户二人,拷问得知南军已经收复济宁,并且驻扎在济宁。】

————

北宋 汴梁

赵匡胤再次叹气,想想朱棣,再看看自己大宋。

“朱棣把胡人当小弟用,而我大宋呢?”

“几百余年居然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

“德昭,你努努力,若是朕有生之年不能灭辽,你一定要把辽国灭了。”

“然后再收些胡人当小弟!”

“不能让明朝比了下去!”

赵德昭有些尴尬的说道:“父皇,用外族有风险啊,一不小心恐复唐之事!”

赵匡胤一巴掌拍在赵德昭头上,怒骂道:“你能不能有点自信!”

“唐太宗时候怎么没见朝堂外族作乱?”

“便是玄宗,若是没有后期昏聩,安禄山如何能反?”

“胡人,畏威而不畏德!”

“只要你够强,他们就不敢反!”

“李世民是唐太宗,朱棣是明太宗!”

“你将来是宋太宗!”

“大家都是太宗,以后死了你们一见面,人家后面跟着几十个异族小弟。”

“你呢,一个都没有?”

“丢不丢人?”

又一掌拍在赵德昭胸口。

“挺直身子!”

“告诉朕,你能不能超越他们两个!”

赵德昭心有怯怯,这两个是正常人吗?

一个出道一路打遍天下无敌手,另一个八百人就敢起兵夺取天下。

您让我超越他们?大白天的做什么梦啊!

可看见赵匡胤满带期望的目光,还是不忍辜负父亲的期望,大声说道。

“能,一定能!”

嗯,是因为孝心,并不是因为不小心看见赵匡胤身后有根棍子!

————

大元 中都

忽必烈本来很开心。

“瞧瞧我蒙古后人,即便仅仅十二人,也能吓的三千人望风而逃!”

“哈哈!”

扭头瞥见刘秉忠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话就说,本汗不怪罪于你!”

事后忽必烈很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多嘴说这一句。

“大汗,这三千人是运粮队,充其量只有一队监管的士兵,剩下全是征召而来的民夫!”

“况且,人家是因为害怕朱棣。”

“和这十二个人没多大关系。”

忽必烈的脸绿了。

你就不能当个哑巴吗?

让本汗开心一下都不行吗?

————

大唐 长安

“昔日冠军侯麾下匈奴人众多。”

“汉武帝托孤重臣金日磾也是匈奴。”

李世民挥动手臂,向着群臣说道。

“我大唐亦当如此,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昨日沙州有奏,铁勒部的契苾何力与母亲率领部落投降我朝。”

“朕决定将他们安置在甘、凉二州之间,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并封其母为姑臧郡夫人,其弟契苾沙门为贺兰州都督。”

“诸位以为如何?”

多人表示赞同。

魏征适时向前一步,行礼道:“陛下,须防晋朝旧事!”

“蛮夷,畏威而不畏德。”

“如今可暂行内迁,教其礼仪、汉话、儒家经典,待时机成熟,须将其部众人分散于各地。”

“只需两代人,即可变夷为夏!”虞国公、中书令温彦博反驳道:“应如两年前安置突厥之法,一如汉武置匈奴一般,保留其风俗、部落一体为大唐镇守边疆!”

魏征开喷。

“两年前我不认可,今日我仍然不认可!”

“虞国公忘了五胡乱华之事?”

“忘了后辈说过异族再次入主中原?”

“不是一次,而是二次!”

“或许不仅仅只有两次!”

“汉化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汉化!”

说着又向李世民行了个大礼。

“臣虽是一介文人,但陛下若再如两年之前一般安置他们!”

“请恕臣大不敬之罪,臣只有拿着剑去质问这些胡人了!”

“愿学我汉家礼仪、着我汉家衣裳、写我汉家文字者活!”

“若不然,臣挨个挨个砍了他们的头!”

“请陛下定夺!”

说完便跪倒在地,等着李世民的答复。

武将皆是目瞪口呆,魏征怎么杀性比我们还大?

不过不重要,虽然他没事就骂我们,但这次我们挺他!

一众武将皆是跪倒在地行大礼。

“请陛下定夺!”

李世民突然有种被逼宫的既视感……

“都起来吧,何必行此大礼!”

“魏征,朕同意你的建议!”

“此事便由你负责吧。”

“不过须知,既入我大唐,虽是胡人,你等亦不可加以歧视。”

“学我汉家礼仪、文化之事须徐徐图之,不可急功近利逼反了他们,又让边境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魏征行礼起身。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魏征望向李世民,发现李世民在笑。

仿佛感觉还笑的有些阴险,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玄成(魏征的字),你此番进言,于国有利,朕想来想去不知该如何赏赐你。”

“不如赐你美人一名吧。”

李世民说完又大笑起来。

魏征脸色一变,急忙说道:“陛下,糟糠之妻不可弃啊!”

李世民笑的不能自已,拍着大腿说道。

“朕可没有让你休妻,朕是赏给你做妾室。”

“你该不会和玄龄一般怕老婆吧?”

“不会吧,你连朕都不怕,还会怕老婆吗?”

“绝对不会!”

魏征有苦难言,正反话全让您说了,我说什么?

“陛下,臣不怕。”

“臣是爱她!”

“男主外,女主内。”

“既然是娶妾,自然是内事。”

“爱她就应该尊重她,要不等臣回家和她商量商量再说?”

群臣皆是控制不住,跟着李世民大笑起来。

一时间朝堂皆是欢乐的笑声。

房玄龄拍了拍魏征,两眼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还得是你魏征啊,果然是谏臣,怕老婆就怕老婆,还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